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毒臨城下:中美聯手人造病毒魔鬼

(2020-04-11 22:08:17) 下一個

對新冠病毒(Covid-19)的起源目前沒有定論,將來估計對新冠病毒起源的追溯也會不了了之。今天,全球死於新冠病毒的人數達到108,834,全球感染冠病毒有1,780,406人。全世界的科學家們基於人類生物安全的目的研究人類致病病毒,但是事與願違的是,科學家們已經或者、正在製造了危害全人類的魔鬼病毒。2015年的12月,一組中美科學家在世界著名的《自然醫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引起極大關注的文章。表明科學家們能人工組裝病毒、合成病毒的科研論文不可勝數,但是,沒有任何一篇研究論文象此篇文章在發表時間、參與的科學家和研究單位、文章的研究對象上,是如此的與目前正在大爆發的新冠病毒密切有關。此篇研究論文也充分證明,魔鬼般冠狀病毒完全可以在實驗室中人工製造。

1,文章的題目,《流行在蝙蝠中的一個薩斯類似病毒群顯示潛在的人類危機》(A SARS-like cluster of circulating bat coronaviruses shows potential for human emergence),在目前正在全球爆發的Covid-19疫情危機就足以令人心驚膽戰。

2, 參與此項研究的單位有9個, 分別是:a,北卡羅萊納州大學流行病學係;b,北卡羅萊納州大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係;c,阿肯色州毒理研究、食品和藥物使用北方中心;d,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特殊病原體和生物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e,北卡羅萊納州大學生物和生理學係;f,北卡羅萊納州大學囊性纖維化中心;g,瑞士生物醫學研究所、Bellinzona微生物研究所;h,哈佛醫學院癌免疫學、艾滋病和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i,哈佛醫學院醫藥係。參與此項研究的科學家也多達15名。其中所列通信作者有兩位,第一位是來自北卡流行病學係的Vineet D Menachery,也是第一作者;第二位是來自北卡羅萊納州大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係的Ralph S Baric,在文章中排名最後。15名作者中有兩位中國的科學家,其中石正麗教授是名列14位。這篇科學論文可以說是世界科學家們合作的科研成果。

3,此項研究報告的眾多結果中,來自中國科學家的具體貢獻(圖1)僅僅是:Ge Xing-yi負責了病毒的假(偽)型化實驗(具體指改造自然病毒的序列以達到安全性、可操作性和病毒靶向性等目的);石正麗負責提供SHC014病毒刺蛋白序列和質粒載體。

4,文章摘要重點:a, 嚴重型急性呼吸綜合症病毒(SARS-CoV,薩斯病毒)和中東型綜合症病毒(MERS-CoV)表明此類病毒可以跨種感染,此研究是探索來源於蝙蝠的薩斯類似病毒(命名為SHC014-CoV)的致病性(圖2);b, 人工合成了開米拉病毒(chimeric virus, 嵌合病毒/融合病毒)。即小鼠版薩斯病毒嵌合了蝙蝠病毒的刺突蛋白;c, 嵌合病毒的其中一種(2b型),可以識別原代培養的人類呼吸道細胞上的受體,ACE2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可以在人類呼吸道細胞內高效地複製。而且,體外實驗的複製效率類似於引發大流行的薩斯病毒;d, 動物體內實驗表明,該嵌合病毒在小鼠肺葉中可引起明顯病理變化;e, 對該嵌合病毒研究表明,基於薩斯病毒的免疫療法和預防性療法對該病毒的效果不明顯(圖3)。薩斯病毒單克隆抗體和薩斯病毒疫苗均未能去除嵌合病毒,或者都未能預防嵌合病毒的感染;g, 人工地重造了在體內體外均能複製的、有感染能力的嵌合型全係列病毒(SHC014);此研究表明,該蝙蝠病毒雖然目前隻是在蝙蝠中存在,但是該蝙蝠病毒有潛在的、能引發類似薩斯病毒疫情的能力。

5,結果:a, 此文章是石正麗等在2013年發表在《自然醫學》的研究結果的繼續,是從發現蝙蝠病毒到研究蝙蝠病毒致病能力的延伸研究(圖4);b, 嵌合病毒、或者雜交病毒,是在小鼠版的薩斯病毒上,裝上一個有著人畜共患能力的來自蝙蝠的刺突(S)蛋白,即該新型刺突蛋白的序列來自蝙蝠(製造了第一個魔鬼);c, 該雜交病毒能夠用來研究此新型刺突蛋白引起疾病的能力,並且可以用來評估該新型刺突蛋白的致病性,以及其致病性與病毒其它的、非自然突變的非相關性。

6,結果:a, 有二個蝙蝠病毒(SHC014和RsWIV1)的全序列和薩斯病毒的全序列最接近,但是,有些重要的不同序列是位於刺突蛋白中(圖5);b, 二個蝙蝠病毒中的RsWIV1病毒中,其識別人ACE2受體的刺突蛋白序列和薩斯病毒上的刺突蛋白序列相比,有14個氨基酸的差異。差異包括5個至關重要的氨基酸Y442、L472、N479、T487和Y491;d, 但是,這些差異都不影響蝙蝠RsWIV1病毒的結合ACE2受體的能力(圖6);隨後,另一個蝙蝠病毒SHC014的刺突蛋白識別人類、果子狸和蝙蝠ACE2受體的能力得到證實。e, 四種有效的抗薩斯S蛋白的抗體(圖7),對構建的雜交病毒SHC014的效果很差。不論是用DIV(雙滅活全薩斯病毒)免疫的方法,還是用接受了DIV的動物的血清,不能保護接種雜交病毒的年老小鼠,而且我們觀察到DIV有致病性(圖8)。

7,結果:a,前麵結果表明,通過蝙蝠的刺突蛋白可感染人細胞和引起小鼠致病;b, 我們接下來合成了含有蝙蝠SHC014病毒全序列的克隆。合成的蝙蝠SHC014病毒在綠猴腎表皮(Vero)細胞的成功複製。但是,我們的其它研究表示,該合成蝙蝠病毒需要進行改造,才能達到與薩斯病毒相匹配的、在人呼吸道細胞和小鼠中所具有的複製能力和致病性(第二個魔鬼不完美啊!)(圖9)。

8, 結果:a, 在薩斯爆發時期,有一個最常見的假設是,薩斯病毒來源於蝙蝠,然後通過感染果子狸,病毒在受體結合域(RBD,位於刺突蛋白上)有了提升突變,從而可以感染果子狸ACE2。薩斯病毒最後通過人類在活動物市場的、和果子狸而受到感染;b, 由於蝙蝠病毒的RNA序列,比果子狸病毒的RNA序列,更加接近薩斯病毒的序列,因此第二個假設是:人和蝙蝠的親密接觸導致蝙蝠病毒感染人;c, 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了有第三個可能:即蝙蝠存在有一個大的病毒群,群裏刺突蛋白多種多樣;蝙蝠病毒無需突變和適應,就有可能感染人。我們提出的蝙蝠病毒感染人的第三個假設圖示如下:

9,論文致謝部分:a, 研究由美國國立過敏和感染性疾病研究院(NIAID)、美國國立衰老研究院(NIA)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中國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國際生態健康聯盟(Z.L.S.)資助;b, 所有全序列和嵌合型SHC014病毒的實驗,是在美國NIH頒布“暫停資助 ‘獲得性功能(GOF)’ 研究”前完成;其它實驗的進行獲得了NIH的批準。(博文說明:所有資料來自公開信息,並致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