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海平靜

博主凡事愛發表感想,希望以文會友。
個人資料
曉海平靜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在北京的教學經曆之十七

(2017-11-08 05:52:56) 下一個

我在北京的教學經曆之十七 – 課堂
龐靜 二零一七年十月二十一日

這星期我教二年級孩子們念 Banana 的歌謠。 這個班有二十五個學生。三分之一的學生詞匯量已經有相當的積累,隻需帶著念一遍,幾乎不需要用中文做任何解釋。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很受教,需要帶著他們多念兩遍,他們就能自己念。但是需要用中文講解課文。剩下三分之一的同學很難教。無論是學新內容還是複習舊內容,把他們叫起來回答問題,或者念課文,他們就是麵無表情,硬不開口。一對一帶著念,也是勉勉強強,聲音小的像蚊子。雖然在我的強迫之下,孩子跟著我念了。但是學習效果肯定不好。我的感覺也不好。這樣組合的班,怎樣能保持多數同學的課堂興趣,避免把時間浪費在無效的教學之上,說實話,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有想出好辦法。在如今的教育體製內,能力強的老師教的是好學生,客觀上,進一步導致了社會的兩極分化。

在三年級的課堂上我們討論了我們為什麽需要樹,以及如何保護樹的健康。孩子們興趣很濃,討論很熱烈。我告訴他們我們地球上百分之三十的氧氣是樹產生的。然後問他們:那百分之七十是誰製造的?麵麵相覷,興趣不減。他們說要自己去查出來,下節課告訴我。我順便就教他們應對的句子:I’ll find out later. 

討論完了樹,我接著講創意和創造性。孩子們十分認同社會發展和人的創造性緊密相連,我也能說服他們要憑創新去改變世界。我把怎樣培養創造力歸納了幾條:一是學習和探索;二是玩沒有固定格式的遊戲;三是自己動手;四是自己想主意;五是熱愛藝術。以上這些都是用英文講的,孩子們基本上可以接受。大人們往往把孩子們貪玩歸咎於玩心重。其實玩心是天然的進取心。孩子們通過玩來了解世界,自然和社會。同時,孩子們也在玩的過程中了解自己,發展自己的能力和興趣。

再過一個星期我就得回密西根去準備我十一月中開始的南極之旅了。矽穀劉將到北京來接替我,繼續教金銀島的孩子們。我常常希望我們幾個班的課堂紀律更好一點。但我通常又不太在意,沒有認真整頓過紀律。現在要把這幾個班交給劉老師,想到平日的課堂紀律,我有一點慚愧。所以我想花點時間,整頓一番。我對一個孩子說你再破壞紀律,我就把你請出教室。孩子說:“你不會的。我媽媽說的。” 旁邊一個孩子幫腔:“我媽媽也這麽說。” 當時,我很驚訝,完全想不通。家長們把孩子送到金銀島,應該是希望孩子在學業上有收獲。好的課堂紀律是最起碼的保障。難道小孩不明白這種相互作用的關係,大人也不懂嗎?我接觸過許多我們金銀島的家長,他們的層次比我不能理解的這一層要高很多。事後我沉下心來想想,我幾乎每天都看到人們為了自己的一點點小便利爭先恐後,完全不顧及別人。一個隻顧自己的大環境已經存在了,我有什麽好驚呀的!我們從小在這裏受的教育是“撿到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敬個禮。” 卻從來沒人教孩子們去考慮這一分錢將給警察叔叔和別人帶來的麻煩。

每個課堂上都有一個氣場,是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形成的。我琢磨這個氣場,已經有些日子了。但是仍然不十分了然。同是三年級,而且每班的同學都來自各個班,兩個班的風氣很不一樣。兩個班的同學課堂的參與度都很高,但卻是完全不同的方式。一個班的孩子很積極地回答問題,哪怕是猜,也是針對提問,爭著說出個子卯寅醜,教他們很 fun。另一個班的孩子也是很積極地說話,但總是耍點小聰明,打個岔,講的話跟課題沒什麽關係。如果我忽略那些無聊的話,自己專注於所講的課題。按理說,我應該可以把控課堂的主題氣氛。但是,如果這種貓與老鼠的遊戲氛圍彌漫整個教室,還真令我心力疲憊。這麽活躍的一個班,通常隻有一兩個同學認真回答我的提問。多數同學一直等著我告訴他們答案。老萬幫我分析,說這是長期灌輸式教育的結果。他們的頭腦隻習慣於接收。我覺得他們的腦力用偏了,隻想著怎麽更多地引起老師的注意。

有一個同學上課很守規矩,別人吵鬧的時候,她從來不摻合。但是,當我教一個新句子,別人都學會了怎麽念,她卻學不會。我還得一個詞一個詞的教她,課堂上為她花去很多時間。上星期課後我特意叮囑她回家練習預習。這周開始上課,我問大家預習了沒有。隻有她沒預習。讓她給出理由。她說忘了。我真想把她轟出教室。想想,又不能夠。我讓她坐到教室最後麵,告訴她這節課我不教她了,她最好做其它的功課,不要浪費時間。上課時,她沒做其它功課,而是一直聽我講課,跟著學。居然比以往認真許多。我心中感歎:為什麽非要這樣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