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的教學經曆之十六 – 成長與實驗
龐靜 二零一七年十月十五日
剛放完假,大家都是神清氣爽。每日英語閱讀的同學恢複閱讀之後,多數同學閱讀理解問題的回答都正確。周末我本該把預習詞匯發到微信群,卻忘得一幹二淨。全拜玩所賜,不亦樂乎。
這周,二年級的課程是牛頓和重力。然後順著他們假期種子發芽的實驗講兒童成長。孩子們顯然對自己的成長過程有興趣,但是被荷爾蒙這個名詞帶到了雲裏霧裏。我給他們解釋他們自己的身體有控製生長的元素,這種控製元素就是荷爾蒙,隻能在睡眠狀態下產生。接著我說假期旅遊,看到很多胖子,很不喜歡。我沒法向孩子們解釋胖如何損害健康,隻能從審美的角度說胖子的不好。我告訴他們市場上充斥的各種飲料是罪魁禍首。我平時隻喝白水。很難確定這番話的效果。但是我注意到了幾個孩子臉上的若有所思。
講兒童成長過程中,我強調了學習與頭腦發育的關係。孩子們在這個題目上有很多問題。最多的問題是學習和長大以後的職業生涯的關係。一個女孩說,她媽媽要她好好學習,起碼要學到大學畢業,如果初中畢業就工作,肯定沒有好工作。她疑惑的眼神告訴我她似乎感覺到了媽媽過分強調了學曆的作用。我猜他們肯定都知道比爾蓋茨的故事。我說美國曆史上有個人物叫富蘭克林。他不僅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還是一個有重要發明的科學家。他隻上過兩年小學。所有孩子的眼睛都瞪大了,直視著我。我接著說:首先,如果自己喜歡,那麽這個工作就是一個好工作。其次,一個人的能力不是用學曆衡量的。現在的社會更需要我們學習一輩子。也就是說,出了校門也不能間斷學習。孩子們有些失望,問為什麽要一直學習。我說我大學畢業時學校計算機中心的電腦不如現在一台桌上電腦,擺滿一屋子的計算機不如我的手機計算能力強。這是三十幾年的變化。如果我從學校畢業之後不再學習,我一定跟不上趟。我讓女孩回家去和她媽媽辯論。
其實教育與社會職業的關係問題一點也不比起跑線的問題小,麵對這成雙成對天真無邪的眼睛,隻有七八分鍾的課堂時間,我不可能對他們說他們將來的社會地位從他們在母親的宮殿裏產生時就已經決定了。那個社會地位是一個平台,有進出口,也有上下的階梯。盡管讀書是成長過程必不可少的環節,長大以後,進或出,上或下,與他本人讀多少書沒太大關係。這種話對孩子們太殘酷。還是讓他們自己去體會吧。如果一輩子都無法明白這件事,那他或她真是上天眷顧,有福。
三年級的課學了 tree 的歌謠,然後複習上一課 dog 的歌謠,總結假期自製電池的實驗。上一課我們借著能量的題目講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接下來是國慶和中秋長假,借此停課的機會,我讓孩子們在父母協助下做一個小實驗-自製電池,並且告訴他們-我希望看到他們的實驗報告。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同學交了實驗報告。
這幾份實驗報告從格式到內容各領風騷,沒有重複的。我很欣慰。在課堂上我跟孩子們一起看了這些實驗報告。欣然同學不僅記錄了實驗每一步驟,而且配了照片。小小年紀就表現出了嚴謹的學風。鶴蘭同學記錄實驗步驟的同時,還寫出了自己的觀察和所認知的原理。雖然她報告中的原理不是十分正確,但這完全符合我的期待值。我教他們自製電池就是讓他們為自己創造一個自學的機會。穆陽的報告寫了自己一遍又一遍的失敗,每次都稍加改進,直到LED小燈泡發出了微弱的光。昭陽把他的實驗心得寫成了順口溜:銅絲要足夠粗,白醋要足夠多……。亦辰報告了實驗中他觀察的電路中的正負極。含鈺報告了從失敗到成功的關鍵因素。秦豫申幹脆把“白醋居然能發電?”當成了報告題目。一個帶問號的標題還不夠,最顯眼的地方又加了一個紅色大問號。我告訴他們這是我想看見的報告,這個實驗的目的就是要讓他們提問題。現在看來,他們還很不會提問題。
還有兩份報告成了我的教材。一份報告是鉛筆寫的,字太輕,我這老眼,費了很多勁都沒有讀全。我對大家抱怨寫報告的人完全不替讀報告的人著想,尤其是沒有替我著想。另一份報告說小燈泡亮了,可是從報告圖片上很難確定。我告訴大家科學是很嚴格的,沒有同情可言。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沒有充分說服力的證據一點用處都沒有。
課間休息和協助的家長們聊天。小姑娘褘褘也來湊熱鬧。她也去了大連,先告訴我很喜歡海,再告訴我那裏很幹淨。他們這一代人對生活品質的要求真是比上幾代人提高了。十年種樹,百年育人。我們應該是在被毀壞的幾代人之中,他們將是複興的力量。
在教學中我覺得與孩子的關係越近,教起來越容易。與孩子們拉近距離的一個有效方法是讓他們知道你除了比他們老,其它都一樣。一樣需要學習,一樣貪玩,一樣會犯錯誤。我們在課堂上一起想 ee 連在一起的單詞時,一個同學說 week, 我一時犯糊塗,搞不清 week 和 weak 哪個是哪個。我告訴大家我想不清楚。我也告訴他們我總是把 site 和 sit 搞混。孩子們並不會因此而輕視老師。反之,他們在課堂上表現更為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