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我的愛好
龐靜 2014年6月22日
【我的一位朋友:你想嚐試寫作,開始於什麽時候?當時是怎麽想的?你可曾想過要達到什麽目標?你計劃中的寫作的主要體裁是什麽:自傳?小說?新聞(包括報告文學)?評論?或其它?你有沒有一個心儀並願意拜為師尊的成名的作家?你欣賞他(她)的哪些作品和哪些寫作特點?】
上麵是最近我的一位朋友給我提的幾個問題。初見這些問題,我隻能回答時間問題,對於其它,腦子裏全是空白。我做了半輩子工程師,不會讓這些問題在手上擱置無解。我把正在寫的東西放到一邊,這些天得空就琢磨應該如何回答那位朋友。
我寫作始於2011年。那時我們在北美的老同學們一起籌劃畢業三十年的同學聚會。大家建議編輯一本紀念冊,後來這本紀念冊出版名稱為《物七一的故事》。當時我做完手術不久,身體還在恢複階段,小兒子也上了大學,我天天上完班回家也沒有什麽事情做。因此我毛遂自薦要當紀念冊的主編。為給這本紀念冊充實內容,我開始了寫作。
三年多了,寫作已經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當我把陳年往事用連貫的字句篡寫成文時,我的心態似乎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在通縣王莊插隊的時候,回到了孫老師輔導我們高考的時候,回到了在清華校園裏騎著自行車的時候,回到了初來美國體驗人生地不熟的時候,、、、。回到了那不同年代的心態已經不再幼稚不再年輕,同時又混雜了很多的回味。兒子周末為我們新房暖灶的聚會調製了桃薑涼茶,大家品嚐之後誇他幾句。而我更喜歡聚會之後對涼茶的回味。回味的不僅僅是茶汁的美味潤口還有孩子們的成長。轉眼之間,孩子們已經是大人了,已經能夠讓老媽忘乎所以地和朋友們海闊天空瞎咧咧,而他們忙裏忙外把這麽熱鬧的家庭聚會操持得有板有眼。享受這樣浮想聯翩的回味就是我寫作的動力。
把回味的心態寫出來,不是簡單的傾訴,而是把心中因舊事而起的波浪撫慰成漣漪,使心隨著涓涓細流舒適地不疾不徐地蕩漾。回味並不是永遠得意,也常常引起心痛。雖然有時我悔恨自己當年曾經的無知愚蠢,但是我明白再回到那個年代走一遭,我會依然如故。寫作教我如何對待年輕人因為年輕而做的傻事。小兒子正在當一個課題小組的頭。前兩天他電話告知一個組員不按規定完成功課不準時出席會議。他說他要請退這個組員。這麽眼中容不得砂子表現和年輕時的我沒什麽兩樣。我知道他的做法欠妥。但是我對他什麽都沒有說。寫作教我尊重年輕。回味爺爺奶奶的生活,回味父母親的生活,寫作教我明白了自己雖然正在走向耳順之年卻依然年輕。
享受回味並不是我寫作的唯一動力。我發現寫作是一個交流過程。我喜歡對身邊發生的事情發表感想加以評論。我是一個單親母親。兒子們上大學之後,晚餐桌上再也沒人與我高談闊論爭執不下。寫作使我找到了比對著盤中餐咀嚼自己的想法更有趣的交流方法。把自己心裏的想法變成文字需要加工整理,這本身就是一個自我交流的過程。成文發表之後網評紛紛而至,時不時讓我耳目一新茅塞頓開,慨歎網絡文化的力量。最近Tina Fee做了一個兩分鍾的秀。她上網去谘詢如何為初學腳踏車的女兒買一個安全頭盔,獻計獻策的答複紛紛湧現網上,其中還有把頭盔和女孩早孕聯係到一起的。用自己的文字上網交流就是為了去體驗那些奇趣。
我在上麵說了把所思所想變成文字是一個自我交流整理加工的過程。另外寫作還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拜網絡所賜,我文章中所需的許多天文地理的知識都是從網上所獲。寫得越多,越發覺得自己的知識貧乏,越增加了讀書的欲望。
我愛上了寫作,卻至今不知道自己寫作的目標是什麽。一個初生的嬰兒知道自己人生的目標嗎?我寫雜文寫小說寫評論寫讀後感寫遊記寫回憶錄,完全是隨心所欲。對於我來說,我不擅長其中任何一項,卻喜歡寫我想寫的。寫遊記需要找回遊玩時的心情。寫小說需要編造許多合情合理的細節。寫讀後感需要讀書時加倍的認真。我已經體會了寫好任何一個體裁都不容易。
問到有沒有特別喜歡的作家,當然。我崇拜列夫托爾斯泰。他的《戰爭與和平》我百讀不厭。我崇拜曹雪芹。《紅樓夢》中的人物總使我聯想到我遇見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我喜歡讀何馬的《藏地密碼》,但常常覺得文中的情節在另一本書中見過。王安憶的書我幾乎每一本都喜歡讀,喜歡那種精致的韻味,但是隻讀一遍,沒有再讀的欲望。我喜歡讀二月河的康熙雍正和乾隆,很佩服他把曆史寫得如此生動,但是我又懷疑真正的宮廷可能更加複雜。我非常喜歡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 讀了許多遍依然想再讀。可惜我找不到她其它的作品。 現代的中文作家中我崇拜金庸。我收集他所有的武俠小說,每一本都愛不釋手。
我讀了很多書,但是我從來沒有認真想過一本書的寫作特點。前一陣我讀了一些寫作教科書,明白了一篇文章的基本原素。如果問我有無拜師之心,當然有。我希望所有讀者給我提意見。讀者應該是最好的老師。
最後我想再重複一遍:寫作是我的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