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魚兒吹泡泡

http://blog.sina.com.cn/u/1999195031
正文

北京瞧病記

(2012-07-07 00:58:33) 下一個
 

這幾個月來, 一直被臉上,頸上的皮炎困擾著. 右眼皮長期的神經跳, 加上臉上自來美後,就離離原上草,春風催又生的青春痘, 我決定這次回國, 要瞧瞧中國醫生了. 

 

公婆早兩個月前就幫我們預約了北京協和醫院的皮膚科, 神經科, 和變態反應科.  好不容易才約到專家號.  預約可以打電話, 上網, 去醫院, 甚至去銀行.    周一,  先看皮膚科.  

 

大清早, 婆婆和豬爸陪我一起去協和.  婆婆不放心我們(事後也證明, 沒有她老人家的英明指引, 我倆恐怕要黑燈瞎火的時候才瞧完病), 堅持一定要帶我們去一次.  我擔心自己不記路又不識方向, 堅持豬爸陪著一起去, 以便後幾次不必勞動婆婆大人. 

 

8點半左右, 我們就到了.  醫院大廳,側廳已是人頭攢動, 排起了長龍.  有預約號的, 也是要排隊掛號, 隻是不同的隊, 而且是在不同的樓!  沒有婆婆, 我們很有可能就在大廳排普通掛號的隊了.   光是排有預約號的, 就是10 條平行長龍, 歎為觀止.  婆婆和豬爸排著隊, 我好奇, 走到服務窗口看看我們的白衣天使, 每個人倒是都很白淨, 卻麵無表情, 說話不是按句兒,而是按字兒往外蹦, 就是一個''. 

 

輪到一個外來婦女, '我掛血管科.'

 '沒有這科.'

婦女再問'那該掛什麽科呀?'

,' 下一位'. 

 

那麽長時間, 白排了.  外來婦女無助地站在一旁, 不知所措.  此時此刻, 我也是兩眼一摸黑, 幫不了什麽. 

 

有婆婆這醫導, 我們順利拿到專家號. 皮膚科在教學樓,  婆婆帶我們拐了兩小彎兒, 到了.  教學樓大廳有大屏幕顯示, 當日門診的每個專家, 正教授, 主任醫, 住院醫, 包括下兩位等候病人的號碼, 姓名全部一一列出.  大廳熙熙攘攘, 站著的, 坐著的, 蹲著的, 滿眼都是人.  氣味非常不好, 讓我徹底打消帶小人來醫院檢查身體的念頭. 

 

我是14, 俞寶田的專家號.  站著等了將近1 個半小時, 大廳屏幕上終於亮起了我的名字.  走進門診室, 是一個個隔開的小房間, 每個小房間外麵都排滿了人.  又是排了15分鍾左右,  輪到我的號, 誰知半路又殺出個程咬金, 不對, 是三個程咬金 , 還都是女的.

 

女子一, 搶先插隊進了屋, 豬爸實在忍不住了, 死勁兒的把我推進屋, 我一看, 醫生已經開始問診, 一句話沒說便退了出來, 實在不想當著醫生吵架, 再美麗的天使, 服務如此高密度的人群, 也會是非常有壓力的, 天使專家也不例外. 

 

沒想到, 好不容易等這位出來, 一大胖女子, 理直氣壯地一把拉開我, 愣闖了進去, 我還沒發問, 她丈夫就提高嗓音道, '我們是2, 過號了.' 過號有專門時間補,大廳屏幕上也會顯示, 不能隨便插隊的.  對這種 蠻不講理的人, 我都懶得動嘴, 節省點能量排隊才是當務之急, 還不知道有多少隊伍要排呢 .

 

 好不容易輪到我, 剛坐下, 那種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的狂喜還餘波蕩漾著呢, 一女子殺了進來, 衝我抱歉道'我就問醫生一句話, 一句話. 合適嗎?' 很有一種反客為主的感覺, 合適不合適, 你也該先問問醫生吧 .

 

長話短說, 真輪到給我看診 .  對話之精減是出人意料的.  老專家, 上來第一句話就是.

 

'哪兒?'

',我的臉上, 這兒, 這兒, 起皮, 發炎, 還有豆豆.'

'豆豆以後再說,先看發炎. 看過什麽醫生?'

'我在美國, 看過家庭醫生, 給了些激素藥外敷, 開始很有用, 現在效果不好了.'

'美國? 什麽醫生? 家庭醫生?  看一次病都要100 多美金的, 你看的是家庭醫生嗎?  , 這是化驗單, 繳費, 做個真菌實驗再說' .  開了單子給我,便輪到下一位了.  我當時真想拿根大棍子敲打敲打他的腦殼兒, 老頭兒,這都什麽年代了呀, 您還以貌取人, 嫌貧愛富!  連我兒子閨女都有自己專門的家庭醫生, 一次正常體檢, 打幾針育苗, 就是600 多美金, 不同國家, 不同醫療體製, 有可比性嗎?  順便說一句, 當天, 我穿的是婆婆的棉襖, 婆婆的布棉鞋. 

 

期間, 豬爸試著插播, 想讓專家同時看看我臉上的豆豆, 但都被醫生揮手打斷了.

 

我拉著豬爸再次回大廳排隊繳費, 接著回教學樓,排隊做真菌實驗, 然後在排隊等結果.  心裏對這所謂專家, 已經低 看了. 以貌取人,狂妄自大,或許他是專家, 但他絕不職業, 也不敬業.  平白無故地就質疑我是否看得起家庭醫生, 談這種與病情無關的話題, 還帶著人生攻擊,實在是太不職業了, 要是在美國, 就憑這一條, 我就可以狀告他歧視.  還有, 我臉上的豆豆和皮炎, 都屬於皮膚科, 憑什麽要我再一次掛號看都豆豆?  這可不是一個敬業的醫生的行為.

 

帶著實驗結果再去, 專家說了, 不是真菌, 就是皮炎, 壓力大, 吃肉, 吃海鮮, 吃辣, 休息不好...都可能是誘因, 要我自己找誘因.!? 至於豆豆, 也許是被我 多次懇求打動了, 開了兩包避孕藥了事.

 

再次繳費, 取藥, 又是排隊,排隊

 

總共花了400多人民幣, 賠了大半天的時間, 覺得很不值. 

 

我和豬爸說,在國內看病, 我覺得我不是一個'', 就是個'號碼','物件'.  從預約開始, 我就被標上了號.  看病, 用一醫療卡, 繳費, 處方, 取藥, 一切都用醫療卡, 不必知道你的性別, 姓名, 一張醫療卡, 就是你全部的身份了. 

 

在美國, 沒有醫療卡, 但也沒有繁雜的手續, 一切都有數據庫,你的身份是由你提供姓名, 出生日期開始的.  也就是說, 需要人與人的對話,接觸.  我每次去取藥, 預約, 無論男女, 十有八九對方的第一句話是'Sweetheart, how are you doing today?' ( 甜心 ,你今天過得好嗎?).  最後, 都會問一句'Is there anything else I can help you today.' (我還再 能幫你什麽嗎?) 

 

今天看病, 雖然擠擠嚷嚷都是人, 但我沒有經曆人與人之間的親切溝通, 連豬爸也都排隊排累了, 金口難開了. 

 

我讓婆婆取消了在協和醫院的另外兩個專家預約. 

 

當晚, 失眠了, 這麽多年, 爸爸媽媽長期往返於各大醫院 ,我們做子女的全都不在身邊,  淚水糊了一臉.   "家有雙親,不遠行." 

 

爸爸,媽媽, 女兒不孝, 飛的太遠了.  您們能否原諒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