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HIFI,其實早有此心,那“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電視劇《天道》,講的是幾個音響發燒友的商戰傳奇。
我的器材的組成是這樣的:
1、音箱:是由一位本地行家自製的書架箱,大概兩年新,購價$650。
其Woofer的型號是Seas Excel W15CY001,具體參數見:
http://www.seas.no/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62&Itemid=86。
Tweeter的型號是LPG 25FA,參數見:
http://www.hi-end.ro/product_info.php?cPath=80_206&products_id=1076&osCsid=7ccc2619c540dd61f0db087d18909fa9。
箱子的背麵有一個Passive Radiator,應該可以把低頻拉到50HZ以下。
2、功放:15-20年前的產品Luxman R-115,70 wpc @ 8 ohm,看上去還很新,花了$300。
3、CD機:幾年前的Techics SL-PD6五碟機,不帶遙控,也是二手,賣家基本沒用過,跟新的一樣,$50。做音源不理想。
4、USB DAC:因為上麵說到的CD機效果不理想,所以訂購了這台東東,這樣Technics就隻做CD Transport使了。另外一個好處是,可同時用於改善電腦音樂的品質,因為多數電腦的聲卡達不到HIFI水平,即使是好聲卡,裝在電腦內,跟硬盤什麽的也互相有幹擾。我買的這台機器是國產的,北京樂之邦Musiland MD10:
賣價是$299,銷售網站是:
http://www.pacificvalve.us/MusilandMD10.html。
4、喇叭線:Tributaries SP12 (12 AWG,8 ft,$40)。
播放效果:
在等USB DAC的期間,我就開始聽這套簡單的設備,感覺聽音樂不錯,但人聲比較單薄,聲場緊。加了USB DAC後,聲場打開了,對一對書架箱來說,低音表現很出色,說明那個Passive Radiatior的設計很棒(於Crossover的構思難度增加);Vocal也改善了很多,可以聽到歌手們輕微的換氣聲了,就是說有些細節可以表現出來了,再比如彈吉他時的滑指聲。由於那部Luxman功放有CD Straight和Bybass調音功能(我都選用了,我以為中間處理環節約少越好),所以對音樂的原錄製水平很挑剔,差點的錄音,細節就出不來了,聲場小得可憐。不過因為這是我的第一套設備,沒什麽對比,俺又沒長對金耳朵,所以純是主觀感受。遺憾的是,聲場還是不夠大(左右尚可,前後差一點),3D的感受就微乎其微了。但對於這樣一套投資少於$1,500的設備來說,表現已經很好了,尤其覺得那對音箱的投資比較值,可以連續聽數小時耳朵都不累。總體來說,還是覺得音箱的表現更Musical一些,Vocal不是太理想不知道是不是也跟那個Passive Radiator有關,以及音箱的擺放位置和房間的裝飾對聲效的影響或許也有關係。另外,USB DAC使得我的電腦上的無損格式音樂可以通過音箱放出來了,不輸CD品質,電腦很容易就認到這個DAC。據說DAC也需要煲機,或許將來有更好的表現?現在想到的改進措施可以考慮用更好的線材、保險絲,Bi-wiring,最後就是對電源進行一下淨化,增加一個電源處理器,但這個東東很貴,看將來回國能不能淘到物美價廉的國產貨,目前感興趣的是麗特P-100再生電源:
這次對USB DAC的試用,讓我對電腦HIFI的信心大增,還準備再玩玩這個小膽機(傳神Sweet-2),放到書房裏,看電影的音效也可以大大改善。這個膽機帶二房,但因為功率不大,最好挑高靈敏度的書架箱,據說推全頻音箱的效果最好。
我現在對HIFI的認知水平,連入門都談不上。慢慢來罷。但事與器之間,我更重事,是實話,也因為那些器太TMD燒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