旮旯兒流浪記--------我們的素質
時近三月,東京還是冷颼颼。一個人徘徊在不忍池岸邊,看著水中鴨子悠閑的樣子,這已經是我為數不多的人生樂趣了。
岸邊的長椅上坐著兩個年輕人,擺弄著手中iPhone津津有味的交談著,走近了一聽原來是中國人。原來他們在談論著什麽小春上的一個人的言論,說什麽來日本的中國人比去歐美的素質低。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各抒己見,很是盡興。不由得我也聽有些投入。來日本已經十年,每當想到目前窘困的現狀的時候,心頭不免湧上陣陣酸楚。
回到上野公園東邊旮旯兒的帳篷裏,想著剛才的話題,又陷入了無盡的遐想。
來日本的中國人的素質低嗎?單說我的話,答案是肯定的。不過在日本的中國人混到我這份的估計沒幾個,所以我不具備代表性。隻是話說回來,想當初我也是滿懷夢想的來到日本,也滿腔激情的奮鬥了幾年的。不過,關於素質還真沒有認真考慮過。
剛來日本時見到日本的秩序與日本人的彬彬有禮,第一個念頭就是日本人素質真是高啊。素質這個詞好像從90年代後期就開始在中國慢慢流行起來。去過西方發達國家的人都不盡感歎外國人的素質真是高。不過,素質到底是什麽呢?素質怎麽才能提高呢?能提高嗎?
在上野公園裏落腳的像我這樣的人有不少,可以說是日本的最最底層了吧。日語就叫ホームレス,無家可歸者。不過我們可不這樣認為,我們的家就在上野公園啊,就在帳篷裏啊。記得當初剛在這裏落戶沒多久的時候,有個白人遊客看到我的一個同行在帳篷外邊打盹,就說了句homeless,被我的同行聽到,馬上爬起來大喊“ホームレスじゃねえ”,把那個遊客嚇一跳。我頓時感慨萬千啊,中國俗話說士可殺不可辱,日本ホームレス都有這樣的骨氣,素質高啊!
日本政府照顧我們,會定期給我們提供夥食,起初領取食物的時候還有些不安,怕搶不到食物,沒想到日本同行們整整齊齊的排隊,沒有爭吵,沒有擁擠,每人都領到了。飯後我就請教了一個前輩,問他怎麽大家都不爭搶,還要排隊呢。他說肯定每個人都會有,所以不會去搶,就算不夠,也要先來後到,你要是插隊搶的話以後會被大家排斥的,得罪了大家你在這也沒法呆了。我靠!日本ホームレス竟然都有這種覺悟,素質高啊!
我們所說的素質到底是什麽呢?是坐車排隊,給老人讓座,不隨地吐痰嗎?還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胸懷大誌?還是有車有房,妻妾成群?為什麽現在的中國人總會把素質掛在嘴邊比來比去的呢?日本的ホームレス就是中國的要飯的,我這個大學出身的中國人同行怎麽會覺得他們的素質還比我高呢?
在上野公園住久了,我的行為方式已經和我的同行們沒有什麽差別了。該爭的還是要力爭,該禮讓的就要禮讓,該幫忙的時候也會幫忙,該求人的時候也會低頭求人,漸漸地有些適應了這樣的生活。我已經是個自我感覺良好的無家可歸者了。
曾經總是怕吃虧,時刻準備著一爭高下的我,現在也有了如此境界,不是我學到了什麽知識,我隻是知道在這個環境下靠以前的做法無法生存,隻能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我的素質的提高就是這麽回事。
其實,素質的由來不也是成長環境造成的嗎?我們所推崇的西方人的素質,也是他們的成長環境的各種約束造成的。這種約束有製度上的,有社會上的,有文化上的,有信仰上的。總之,人的社會屬性導致人的行為離不開社會的影響。我們推崇的西方人的素質,其實都是源於潛意識中或多或少的對西方社會和西方生活的憧憬。日語有個詞叫生活様式,我們憧憬的所謂素質其實就是這個。我覺得我的同行們的素質高,也不是因為他們有錢,而是感歎他們的行為,讓我看到了要飯的人的另一種活法。
素質就是生活樣式,就是生存手段的表現。在中國要飯要是像我的日本同行這樣做的話,你會餓死的。我有時侯給日本同行們講中國同行們的謀生手段,聽的他們直咧嘴,跟我說什麽人要有尊嚴,要自食其力,靠!素質高的找抽啊!
提到日本留學的人比去歐美的人的素質低,日本和歐美本身就沒有可比性,是一種誤解。歐美的範圍太廣了,歐美加起來的經濟規模就是一個日本的六倍啊,人口也是六倍以上,不是一個重量級的。每個人周圍能接觸到的成功人士中自然也是歐美留學背景的人會多一些。而且,近代日本自身就師從歐美,歐美也確實有值得人們去憧憬的地方。
說來說去,我們中國人現在對素質很敏感,很糾結,其實還是因為我們中國人對現狀的不滿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中國現在發展的很快,和世界上很多國家比,已經不錯了。隻是,和西方發達國家還是很大的差距。這種差距不僅僅是物質生活上的差距,畢竟現在的中國,物質生活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現在我們的差距更多的是人文上的差距,我們羨慕公平,渴望公正,自由,正義,博愛,我們羨慕的東西是就是一個普世價值。。。。。
正想的興奮時,鄰居來叫我去撿縮料瓶了,原來剛剛上野動物園來了大批遊客,這麽個大豐收的機會我豈能放過。工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