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美之行-秘魯、厄瓜多爾 2012.4.23-5.15

(2012-05-27 01:21:35) 下一個
南美秘魯、厄瓜多爾旅行記 2012.4.22-5.15 多少年前自從知道了秘魯的馬丘比丘和厄瓜多爾的加拉帕格斯群島之後,我就一直有個念頭,要去親眼看看這兩個知名度頗高的旅遊勝地。經過多次南美之行夢想的心靈衝擊,我終於下定決心今年要實現我南美之行的多年夙願。另外,這次旅行還要完成一個自我挑戰和自我突破,當一個背包客,獨行俠,靠自己的安排和實施走完全程,追求我旅行的最高境界:天馬行空,獨往獨來。 為什麽我把這次出行叫旅行而不叫旅遊呢?我是這樣理解的,從總體意義和實質內涵來講,旅遊和旅行大體是一個意思,那就是暫時離開自己的家,到別的地方走走看看,達到愉悅心情,增長知識的目的。但旅遊和旅行還是有不同的,旅遊是好山好水好風光,好吃好住好遊玩,有舒適的行程,美麗的風景,愉悅的心情,到此一遊,足以;而旅行則大都是與個人追求自己的一個目標,實現自己的一個夢想有關,旅行的途中亦或有美麗的風景,壯麗的山川,也可能就是窮鄉僻壤,荊棘小路,行程中充滿著未知和挑戰,伴隨著探險和求索,最後到達自己心中苦苦追求的聖地,留下或許甜美或許酸澀的記憶。旅遊注重的是用眼睛看景,旅行更多的是用心去體驗。旅遊相對簡單,或跟團或結幫,吃住行程固定舒適,旅遊景點成熟安全,不用過多操心;旅行則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做很多的功課,自己設計路線,自己安排旅途中的一切,充分體驗自由、主動、深刻、充滿艱 辛和詩意。行前要研究旅行路線,沿途景點,要了解曆史地理,鄉土人情,安排行程交通和住宿,總之,旅行中所涉及的吃、住、行、遊、購、娛,所有事情全由自己搞定,操作起來比較繁瑣,同時還要有思想準備,碰到困難和危險,要隨機應變,想辦法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來解決困難化解危機。巡遊一圈回來,在心靈感受上旅行要比旅遊體會更深刻,衝擊力更強些,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更多,同時更能體會隨心所欲,自由自在,充滿了多元化的個性元素,更有成就感。 在網上看過很多背包客的遊記,他們有的是挑戰自我,攀登非洲、南美洲6000米以上的高峰,或勇闖北極,南極;有的是考驗自己的毅力耐力,行走在尼泊爾喜馬拉雅山麓崎嶇小路、秘魯安第斯山印加古道上;有的是獵奇探險,馳騁在非洲大草原上,追逐獅子大象,或親眼目睹非洲動物大遷徙角馬過河的驚心動魄的場麵。每當看到這些遊記,我都被他們講述的驚險故事所吸引,被他們的探險精神和過人勇氣所折服。最近看到網上一遊記,一位中國女子年輕美眉講述自己10天時間獨自行走在尼泊爾攀登到珠穆朗瑪峰南坡海拔5364米高大本營的艱苦曆程,看過之後我頓生敬意,佩服她的勇敢和毅力。記得1991年夏天,我到新疆出差,順便到天山天池旅遊,來到當地少數民族的帳篷裏做客,在裏麵看到一位外國年輕女背包客旅行者,經過交談,了解到她來自法國,獨自一人騎自行車從巴基斯坦翻過喜馬拉雅山進入中國,來到新疆旅行,不住飯店旅館,就住在當地人的家裏,出來旅行,風餐露宿已經幾個月。聽她講述艱苦的行程和一路的趣聞,再看看她那嬌小的身材,高原曬紅的臉膛和從容甜美的笑容,我徹底被征服了,佩服得五體投地。這次邂逅相遇,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對背包客,獨行俠肅然起敬。從此也夢想著,期待著自己有一天也像他們一樣,背著背包,行走在世界大山大川中,親近大自然,領略各地風土民情,尋找和豐富生命的體驗。旅行的意義不單是行走在腳下的路,更是心中的路,目的地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否能觸發內心的某種感受! 話說這次南美秘魯、厄瓜多爾自助遊的準備工作,包括查尋旅遊資訊,安排旅行時間計劃,設計行走路線,還要辦秘魯和厄瓜多爾的簽證,網上購買往返機票,訂住宿旅店等等,有很多功課要做,因此在出行前一個半月我就開始進行準備工作了。 從圖書館借來書,Lonely Planet 和 Discovery Insight Guides,這兩部旅遊係列叢書圖文並茂,詳細介紹各國家的曆史,地理,風土民情和旅遊景點。因為計劃是去南美國家,我就借來這兩部旅遊係列叢書中的國家單本“ECUADOR ”、“PERU”和“CHILE”。 去南美國家,首先考慮在什麽時間去最理想。看書並上網查資料,了解到中南美國家包括哥斯達黎加、巴拿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爾和秘魯,地處赤道兩邊屬熱帶氣候,四季不分明,大體分為“雨季”和“旱季”。雨季時間是從九十月份到來年的三四月份,旱季從五月到九月份。書中介紹,到中南美國家最好是在旱季去旅遊,這時天氣不是很熱,雨水少,晴天多。如秘魯著名旅遊景點馬丘比丘,印加古道在雨季就不適宜去,最好要在旱季開始四月份以後去,旅遊高峰時段是五六月份。五月份,智利、阿根廷要進入冬季,所以這次南美之行就不考慮去這兩個國家了。最後決定就去秘魯和厄瓜多爾,時間安排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20天左右,躲開雨季,並趕在旅遊旺季之前。 首先重要的事情就是辦簽證。因為拿中國護照,到秘魯和厄瓜多爾要辦旅遊簽證。上網Google一下:Consulate in Vancouver,一看很多國家在溫哥華都設有領事館。根據網上提供的信息,我首先電話聯係了厄瓜多爾駐溫哥華領事館,無人接電話,有電話留言。根據提示我電話留言我的姓名和手機號碼。沒過一小時,電話打過來了,一聽是厄瓜多爾領事親自打過來的,約我兩天後的早上9點到領事館見麵,說帶上護照,楓葉卡就可以,最後還特意說“Free of charge”免費辦簽證。兩天後的早上,我開車按地址找到位於溫哥華北本那比的領事館,一看這領事館就在住宅區的一棟別墅裏。我推開院門,到房前按門鈴,幾分鍾後門開,一位五、六十歲的老先生出來,把我請進屋內。原來這別墅就是他的家,二樓是臥室,樓下一層大廳旁的大屋就是辦公室。辦公室裏掛著厄瓜多爾的國旗,牆上貼著厄瓜多爾的旅遊宣傳畫,書櫃裏擺放許多厄瓜多爾的旅遊介紹小冊子。領事先生很熱情,接過我的護照和楓葉卡複印留底,然後什麽都沒問,就在我護照上蓋上簽證章,說了句:“歡迎到厄瓜多爾”,五分鍾搞定簽證!我心想小國家的人就是熱情、樸實。要是都像厄瓜多爾領事館辦簽證這樣簡單順利,那真給愛好世界各地旅遊的人們帶來極大的便利。接下來辦秘魯簽證也還順利,親自到溫哥華Downtown的秘魯領事館遞交簽證申請表和護照,並提供楓葉卡及房產證明複印件,沒有提問任何問題,被告知4天後來取簽證。 秘魯、厄瓜多爾簽證拿到手,接下來就要定行程買機票。上網查到南美國家的航班很多,美國航空公司有AA美洲航空、Continental Airlines大陸航空、Delta達美航空等,大都是從美國某個城市如洛杉磯、休斯頓或邁阿密轉機到達。還有南美航空公司LAN和加拿大航空公司Air Canada也可到達。買飛機票,我考慮因素重要性及優先次序先後為:機票價格、飛行時間及等候時間、飛行路線及轉機地點、航空公司。由於美國的幾個航空公司飛行時間包括中間轉機等候時間太長,或者轉機要到墨西哥、哥倫比亞,所以沒有考慮,LAN航空公司票價比較貴,最後決定買加拿大航空公司的機票,經多倫多轉機到秘魯首都利馬往返,票價為1008加幣。一開始也考慮買多地聯程機票,溫哥華—厄瓜多爾基多—秘魯利馬—溫哥華,但是這種聯程票沒有一家航空公司的全程航班,另外價格也很貴,最後放棄了,還是買了溫哥華—利馬往返票。從利馬飛到基多,另外買的LAN航空公司的往返機票,票價為344美元。 往返機票買好,就意味著行程的出走和返回兩頭時間定下來了,接下來就要安排行程的具體內容了,包括旅店住宿、旅遊景點、當地長途和短途的交通等等。這種行程的安排,就感覺象是司令官在沙盤前麵籌劃演練一場戰役,思前想後,走哪條路線、在哪裏駐軍,什麽時候出發,路途所需時間,乘什麽交通工具,周邊環境、天氣情況,安全保障、突發事件等等,隻不過司令官指揮的是千軍萬馬,而我隻指揮我一個人。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走多個地方看更多景點,那必須要合理規劃。原則1,不走回頭路;原則2,先遊覽知名旅遊勝地;原則3,順路景點,能看就看,隻要時間允許,絕不放過。 現在出現一個新詞:行攝,行攝者,即旅行和攝影結合的簡稱。行攝者身背行囊,手持相機,行走在大山大川之中,路途顛簸坎坷,感受著喧鬧和孤獨,惟有美麗的風景和內心的體驗是終極追求。我要當一個行攝者,捕捉人間美景的旅行者、遊曆世界的攝影家。 現在條件好了,旅遊的人越來越多,照相機普及,攝影也更加容易,但是真要拍出讓人眼前一亮,過目不忘的好照片,那可不是簡單的事情。我最佩服崇拜的是National Geographic «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在這雜誌中看到他們拍攝的照片,不但了解了美麗景色畫麵傳遞的人文地理知識,同時也被照片的藝術魅力所折服,那藝術感染力、穿透力、震撼力讓你把美麗的情景銘刻在心,永生難忘。雖然我沒去過這些地方,但是我腦子裏有了,眼前出現了珠穆朗瑪峰的巍峨壯麗,亞馬遜浩瀚的熱帶雨林,大洋深處神奇怪狀的海底生物,以及非洲大草原成群結隊的野生動物,是因為我見過攝影師拍攝的這些美麗照片。這些生動美麗的畫麵情景使我熱血沸騰,浮想聯翩,刺激著我的神經,讓我有一種躍躍欲試,探訪這些旅遊勝地的衝動。那麽,好吧,背上行囊,肩挎相機,選好目標,出發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