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日談之 中文記 (4)

(2012-06-02 19:43:31) 下一個


一個中文學校的老師跟我討論唐詩。她說,真後悔啊,當初為什麽學唐詩,還不如多學幾個單詞。我說,真後悔啊,我為什麽還要把兒子送來讓你當老師。

老二終於一歲了。我決心抓唐詩從娃娃抓起。教了N遍以後,我讓小朋友在大朋友麵前表演一下。我說床前明月,小朋友說:咣!我說疑是地上,小朋友說:咣!我說舉頭望明,小朋友說:咣!我說低頭思故,小朋友說:咣!大朋友總結說:挺押韻的,司馬缸砸咣。

去英文學校參加一個活動。一些老男女跳舞,還穿裙子,英格蘭愛爾蘭什麽的。其中有一段敘述:說這個舞蹈啊,說的是一個婦女在小河邊洗衣服的歡快情景。然後敘述的這個老女同學轉向觀眾問:我今年70歲了,從來沒看見過有人在河邊洗衣服,我想你們也不會的,那是遙遠的過去啊。我舉手說,報告老師,我不但見過,還親自洗了好幾年,而且也不怎麽歡快的說。

為什麽越老越喜歡傳統的東西?因為花哨都玩兒過了,意義都沒有了,折騰的結果已經看到了,文字的變幻再也出不了什麽新鮮了。年輕時以為自己突然發現的真理,原來在春秋的某個古人已經在樹下躲太陽的時候就思考過而且寫到哪片竹片上了。年輕時以為愛得一塌糊塗的情感,在讀完《牡丹亭》以後覺得都被人家說得透心兒涼了。以前說過,比如李清照,已經代表了人類女性情感的總和,後麵的隻是演繹,隻是道具變了,區域變了,全球化了,更直來直去了。

今年重讀了十大悲喜劇,感歎古人作品的認真,情緒的飽滿,遠非什麽所謂的80後作家海外作家茅盾文學獎作家富豪排行榜作家可比。現在的東西已經變成了生產線,像我那個兄弟在北京的肉雞公司,一隻活雞放進去,出來就是雞胸雞腿兒了。還有就是千篇一律的婚外情作品,A對B,C對D,家長裏短一地雞毛,遮遮掩掩欲罷不能。

看這些東西不如去聽京劇。純粹是從今年開始才認真琢磨京劇這個東西,連帶把其他劇種也給兜了一遍。文藝流傳上百年,總有它的理由。從1900年以後的東西,看還剩下哪些能流傳一百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