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人博克

(2012-05-31 13:05:20) 下一個


今天又看了一下朱偉的日知錄,想起一些故事。

文人博克中,朱偉是比較能堅持也寫得認真的。他的日知錄,讀下來基本能長些知識,文字老到,也能透視些今日新聞的操盤手法。可惜的是有時候還是喜歡賣弄些咬文嚼字,訓詁訓得新新人類不大喜歡。

1993 年,大約是他的 < 東方紀事 > 被關閉後的幾年,他也遊走江湖開始紮錢。 3 月裏的一天,他和他的美術搭檔兼經紀人呂梁來到我們在王府井的編輯部。二人和我們的強人女主編討價還價了兩個小時,主要的意思是要給我們做包裝。從封麵到封底,到欄目策劃,到標題炒作,到文字統籌。當時我們的雜誌還小也剛剛創刊,堂堂的人民文學小說主編,東方紀事主編要來操刀,我覺得還是有點興奮。但沒過一個禮拜,這勁頭就下來了。

呂梁的第一期封麵策劃拋棄我們原來的路子,要上當時快要過氣的名人宋丹丹。主編征求編輯意見,我初出茅廬就搖頭。當然我的搖頭不算數,封麵還是上了。接下來的內容部分,我和朱偉 ( 那個年代我見人就叫老師 ) 朱老師開展了認真的探討 - 所謂探討,就是不服的意思。記得有一回我整了個長篇頭條,調查糧食多了賣不掉農民反受苦,朱老給我改得亂七八糟,整個結構都變了。我跟他說要改成這樣就別寫我的名兒了,我不發了。

作為祖國當年的名編之一,朱老關起門來跟我談話。他說,一個稿子好不好我看一眼就知道。我說我知道你培養了二三十號著名作家,但雜誌不是小說,新聞不是虛構,農民現實不是主人公心裏,我自己跑的東西我有把握 --- 當然當時不知道老朱居然今天能混成三聯老總且生活周刊也還辦得有些姿色。

直到後來我自己混到一個稿子看一眼就知道好不好用不用,我發現當時老朱的話還是有些道理。初出茅廬強詞奪理,我那個稿子沒怎麽改動後來還是上了頭條。但作為一名編,朱偉當年能和一記者編輯作者探討,就像現在他能抽時間寫博克回答網友提問,其作派真是令人起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