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2008-05-29 23:19:59) 下一個
這首小提琴協奏曲作於1838-1844年間,於1845年首次上演。

英國音樂評論家本奈特說:“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本質上是英雄的,男性的;門德爾鬆的小提琴協奏曲,本質上是優美的,女性的。如果將前者比喻為協奏曲中的亞當,那麽後者就是夏娃了。”

門德爾鬆終生一帆風順。生活鑄就了他那明朗溫存的性格,也塑造了他的音樂的獨特的抒情風采。門德爾鬆的朋友德弗林說過:“他隻想做和他性格相適合的事,此外,他什麽也不做。” 門德爾鬆安逸的生活與貝多芬同命運苦鬥的曆程相比,《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與《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相比,鮮明地反映出兩位作曲家截然不同的人生遭遇,也強烈地表現出他們在相同體裁中所表現出的不同的音樂氣質。因此,用亞當與夏娃作兩部協奏曲的比喻是不無道理的。 門德爾鬆寫過兩部小提琴協奏曲。他在十三歲時寫作的《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雖流露出非凡的才華,但仍不成熟。《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是門德爾鬆在二十九歲時開始構思並寫作的。直至1844年9月16日才完成。當時,作曲家三十五歲,但已經是他的暮年了。《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作為門德爾鬆三十八歲暫短一生的縮影,仍為人們揭開了一篇新穎而美麗的抒情畫頁,病魔與死神的逼近,沒有在作曲家的旋律中投下一縷陰影。

在弦樂純清的涓流中,一支醉人的旋律由獨奏小提琴輕歌而出,震攝著人們的心靈。這支著名的抒情主題,鏤刻出門德爾鬆的清秀動人的音樂肖像,每每湧入耳畔,人們都會脫口呼出:這就是門德爾鬆! 作曲家沒有沿襲傳統奏鳴曲式的慣例,加上序引或前奏;這支抒情旋律在協奏曲大門剛一打開,就翩然而至,並作為第一樂章的主部主題,一下子就浸透到人們的心田之中。

全曲由三個樂章構成,樂章之間不中斷地連續演奏,這在當時算是新的手法,作曲者可能意在防止具有浪漫氛圍的快速流動被切斷;而各樂章卻各自獨立,體現了門德爾鬆以古典派傳統為基礎,並灌入新時代氣息的典型作風。

第一樂章

熱情的甚快板,e小調,2/2拍,是整部作品最著名的樂章。第一主題是一個充滿幸福,又蕩漾著憂愁的優美旋律。 這一樂章是如此的出名, 以至於一提到門德爾鬆,人們便會聯想到這個主題。同時, 這一樂章的華采樂段也體現了小提琴演奏的高超技巧。

第二樂章

行板,D大調,6/8拍, 這是一個抒情的而且富有門德爾鬆韻味的極其醇美的樂章。

第三樂章

以奏鳴曲式寫成,也是世界著名的樂章。

First Movement



Second Movement



Third Movemen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