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畫-- 伊裏亞.葉菲莫維奇.列賓
名稱:伏爾加纖夫 (伊裏亞.葉菲莫維奇.列賓)
簡介: 伏爾加纖夫 (作於1870-1873)
作者:伊裏亞.葉菲莫維奇.列賓 (1844.7-1930.9)
國別:俄國
作品尺寸:131.5cm×281cm
聖彼得堡 俄羅斯博物館藏
《伏爾加纖夫》是伊裏亞.葉菲莫維奇.列賓在19世紀80年代初創作的批判現實主義油畫中的傑作。這是畫家親眼目睹的情景, 成為揮之不去的記憶,列賓決定把這一苦役般的勞動景象畫出來,狹長的畫幅展現了這群纖夫的隊伍,陽光酷烈,沙灘荒蕪,穿著破爛衣衫的纖夫拉著貨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進。纖夫共11人,分為三組,每個形象都來自於寫生,他們的年齡、性格、經曆、體力、精神氣質各不相同,畫家對此都予以充分體現,統一在主題之中。全畫以淡綠、淡紫、暗棕色描繪頭上的天空,使氣氛顯得慘淡,加強了全畫的悲劇性。
世界名畫-- 熱拉爾
名稱:《普賽克第一次接受愛神(丘比特)之吻》 (熱拉爾)
簡介: 《普賽克第一次接受愛神(丘比特)之吻》[法國]熱拉爾(1770-1837)
普賽克是人間公主,美貌絕倫,引起美神維納斯嫉妒,派兒子丘比特去傷害她,丘比特奉母命去見普賽克,一見鍾情,深深愛上了,畫中所描繪的是初見的第一次吻。
世界名畫-- 揚·凡·海瑟姆
名稱:花瓶中的蜀葵 (揚·凡·海瑟姆)
簡介: 花瓶中的蜀葵
揚·凡·海瑟姆 荷蘭
62.1cm×52.3cm
布 油彩 倫敦國家美術館藏
幾朵蜀葵,被畫家在深沉的背景前突現了出來,玻璃花瓶隱沒在花朵的背後。這是一幅花姿嬌豔的靜物花卉,畫麵層次比較複雜,色彩分布講究整體布局,用色沉著華麗,富於質感。可以看出,畫家接受了巴洛克畫風的影響,樸實性減弱了,增強了誇飾成分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表現色彩的華麗上。但是,靜物的生動與奇妙,仍然給你以美的滿足。
世界名畫-- 拉斐爾·聖齊奧
名稱:披紗巾的少女 (拉斐爾·聖齊奧)
簡介: 披紗巾的少女
約1516年
拉斐爾·聖齊奧 意大利
85cm×64cm
布 油彩 佛羅倫薩 彼蒂宮藏
《披紗巾的少女》又名《冬娜·薇拉塔》,據傳是拉斐爾為意中人畫的肖像。畫家運用了極為豐富的繪畫預言,充分發揮色彩表現力,每一筆都流露出一絲不苟的認真態度:女郎閃光的眼睛,安祥而略含倩笑的臉龐……華貴衣裙的百褶紋采用淺絳和銀灰的調子來表現,與肌膚的色彩相輝映。這種大膽的用亮色來轉換色彩的手法,顯示了拉斐爾對繪畫語言的自如運用,在16世紀的西方油畫中實屬首創。由於以真實對象為基礎,作品刻劃的理想化女性成份減少,去掉了不必要的神秘色彩,增強了形象的真實感,塑造了一位平凡而又具審美理想的女性。
世界名畫-- 彼得·德·溫特
名稱:麥田 (彼得·德·溫特)
簡介: 麥田
約1815年 彼得·德·溫特 英國 113cm×163.8cm 布 油彩 倫敦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美術館藏
這是一幅強調陽光、空氣的作品。麥田一望無邊,空氣顯得透明,收割的人們沐浴在陽光下。畫麵分近景、中景、遠景,以展示遼闊與深遠,體現大平原的鄉土氣息。畫麵樸實,充滿了潔淨的泥土芳香。
世界名畫-- L.L.希施金
名稱:林邊野花 (L.L.希施金)
簡介: 林邊野花
L.L.希施金 俄國 莫斯科
特列恰科夫美術館藏
畫家以抒情、歡快的手法,描繪了樹林邊的野花,表現了一種原生態的美感。綠色的調子洋溢著生機,野花的欣欣向榮意味著活力,整個畫麵流露出耐人尋味的抒情性。這樣的畫麵,這樣的場景,是引人遐想、令人留戀。
世界名畫-- A.K.薩符拉索夫
名稱:白嘴鴉飛來了 (A.K.薩符拉索夫)
簡介: 白嘴鴉飛來了
1871年 A.K.薩符拉索夫 俄國 62cm×48.5cm 布 油彩 莫斯科 特列恰科夫美術館藏
這是件俄羅斯現實主義風景畫的標誌性作品,它使人產生懷舊思鄉的聯想。積雪雖未完全退去,寒冷的氣氛還死氣沉沉地籠罩著大地,但自然生命的強音已開始來臨,歸來的白嘴鴉預示著春天將要來臨了。薩符拉索夫在自己的風景畫中傾注了對祖國的真摯情感,因而使每一個欣賞者都備受感動。
世界名畫-- 弗裏茨·馮·烏德
名稱:艱難的行走 (弗裏茨·馮·烏德)
簡介: 艱難的行走
約1890年 弗裏茨·馮·烏德 德國 117cm×126cm 布 油彩 慕尼黑新繪畫館藏
現實主義繪畫以關注現實生活為己任,
他們注視著身邊的平民生活,反映他們的生活現狀和生活理想。《艱難的行走》表現的是在泥濘的雨天,一對相依為命的夫妻艱難地行走在鄉村的路上,他們雖然年青,但是等待他們的未必是樂觀的前景。茫茫的雨霧,預示著他們依然艱難的命運和茫然的未來。顯然。作為現實主義畫家的烏德,對於這對艱難行走的青年夫婦,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世界名畫-- 漢斯·托馬
名稱:在森林的草地上 (漢斯·托馬)
簡介: 在森林的草地上
1876年 漢斯·托馬 德國 47.2cm×37.5cm 布 油彩 美因河畔法蘭克福 施泰德爾藝術研究院藏
畫家以寫實的手法,抒情的色調,描繪了在森林草地上摘花的女孩。綠色的草地,濃鬱的樹林、飄曳的白衣裙,正是畫家所追求的“理想中的繪畫”的境界。
世界名畫-- I.K.艾伊瓦佐夫斯基
名稱:九級浪 (I.K.艾伊瓦佐夫斯基)
簡介: 九級浪
時 期:1850年
創作者: I.K.艾伊瓦佐夫斯基 俄國
規 格:221cm×322cm
材 料:布 油彩
存藏處:莫斯科 特列恰科夫美術館藏
簡介:九級浪表現的是風暴中飄泊的人們,他們棲居在帆船的殘餘物上,為了生存,拚命掙紮,狂風巨浪,呼嘯而來。暴風雨中的船與人,表現了人與大自然的抗衡,表現了自然的巨大力量與不可抗拒性。畫麵氣勢逼人,色彩動人,借以烘托人的大無畏精神。這是一幅關於人和自然的頌歌,使人震動,也使人動情,給人以難忘的印象。
世界名畫-- 洛德·萊頓
名稱:纏毛線(洛德·萊頓)
簡介: 纏毛線
年 代: 1878年
創作者: 洛德·萊頓 英國
規 格: 100.3cm×161.3cm
材 料:布 油彩
存藏處: 悉尼 新南威爾士美術館藏
畫家沿用古典繪畫法則,以學院派繪畫的嚴謹,描繪了纏毛線的母女。年輕的母親坐在凳子上,姿態優美地繞著毛線, 衣裙的表現呈現古典風格;小女孩全神專注地配合著母親,扭動著身體,一幅稚氣。萊頓以古典手法去表現生活,因而使作品有呆板僵化之感,並且流露出缺少真實情感表現的缺陷。
世界名畫-- 伊凡.尼古拉耶維奇.克拉姆斯柯依
名稱:月夜
簡介: 月夜 (作於1880年)
作者:伊凡.尼古拉耶維奇.克拉姆斯柯依 (1837.5-1887.3)
國別:俄國
生平:見作品編號:4
作品尺寸:179cm×135cm
現藏於特列恰柯夫美術館
這是一幅被人譽為“愛情詩”的油畫,它繼承了俄羅斯藝術的民族性與文學性,敘述了一個美麗的故事。畫家用銀灰色的調子,來渲染恬靜的夏夜,沒有微風,參天的菩提樹顯得神秘幽邃,夜色中的薔薇花散發出清香。這樣的時刻,一個穿白色衣裙的美麗少女,獨坐池塘邊的長椅上,她麵前的池塘中漂浮著睡蓮和菖蒲。人物與環境處理得十分和諧,迷蒙的月光灑滿林中,恍若仙境,令人向往,使人陶醉。與作者9年前完成的《五月之夜》,可稱為姊妹篇。
世界名畫-- 伊薩克。伊裏奇。列維坦
名稱:深淵
簡介: 深淵 (又名:夏天的傍晚) 作於1892
作者:伊薩克。伊裏奇。列維坦 (1861-1900)
國別:俄國
生平:1861年生於立陶宛的小城基巴爾塔,早年父母雙亡,1873年進入莫斯科繪畫雕刻建築學校。1884年開始在巡回展覽協會上展出他的作品,1891年成為該會的會員。1900年6月因感冒而致心力衰竭。7月22日離開人世。列維坦終身沒有結過婚,因而身邊十分淒涼,享年39歲。
作品尺寸:150cm×209cm
現收藏於莫斯科特列恰柯夫美術館
《深淵》取材於民間故事:故事講的是一個磨坊主的女兒與一青年農民相愛,而女兒的父親堅決反對。設法買通征兵局,結果青年給抓去當了兵。(舊時俄國的兵役製是終身的)姑娘聞訊深感絕望,便從該橋跳入水潭。
世界名畫-- 普基寥夫
名稱:不相稱的婚姻
簡介: 不相稱的婚姻 (作於1862)
作者:普基寥夫 (1832-1890)
國別:俄國
生平:暫缺
作品尺寸:173cm×136.5cm
現藏於特列恰柯夫美術館
在《不相稱的婚姻》中,所有人物都畫得很大,有的如真人大小。作者將自己的肖像也納入畫中。(圖右雙手交疊於胸前者)普基寥夫於1863年在美術學院展出此畫時,還是莫斯科繪畫學校的應屆畢業生。正如評論家斯塔索夫在報刊上指出,此畫好不容易才得到官方的認可,畫中沒有火災,沒有殺戮,沒有……。畫的隻是在教堂裏神父“畢恭畢敬地給灑滿香水的將軍……活的木乃伊,與為了官銜和金錢出賣青春的,哭泣的姑娘舉行的結婚儀式。”畫家用自己的筆畫出了自己的親身經曆,那老新郎確有其人,同老頭並排站著的新娘,則是普基寥夫的未婚妻的像(難怪周圍親友團的畫像那麽醜陋),作者至死也沒有忘記這一沉痛打擊。在這幅作品中,畫家體現的是婦女命運的主題。特寫式的構圖,展示一個結婚場麵: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女正與一白發老者舉行婚禮,神父為他們祝福,新娘低頭無奈地默認了悲慘的命運,而成為新郎的老者則一幅傲慢的神情。畫家抓住了這一病態的社會現象,用自己的藝術揭露了卑劣的社會交易和對女性的摧殘。
世界名畫-- 泰奧多爾·居丹
名稱:肯特海灘
簡介: 肯特海灘
時 期:1827年
創作者:泰奧多爾·居丹 法國
規 格:264cm×420cm
材 料:布 油彩
存藏處:巴黎 馬裏內博物館藏
這是一個驚心動魄的場麵,一個怵目驚心的瞬間:《肯特的海灘》描繪的是在狂風暴雨的海浪中即將傾複的帆船,人們紛紛逃離帆船,乘上救生船逃命,狂濤洶湧,人們在掙紮。在黑白兩色的對比中,表達的是生命與意誌的不可戰勝。
世界名畫-- 讓-萊昂·熱羅姆
名稱:後宮露台
簡介: 後宮露台 創作者:讓-萊昂·熱羅姆 法國 規 格:80cm×102cm 材 料:布 油彩 存藏處:私人藏
畫家熱羅姆是浪漫派畫家德拉羅什的學生,卻又極善安格爾嚴謹的線條。1856年,他曾赴埃及與近東旅行,收集和紀錄了大量關於近東的風土人情,創作了一批極富東方情調的作品,轟動了整個法國畫壇。熱羅姆畫的這幅《後宮露台》,描繪了阿拉伯王宮最隱秘的後宮生活,描繪了生活於後宮的王妃、宮女等女眷的閨閣生活,有的在洗浴,有的在清談,有的在沉思……,幾乎都流露出一種惆悵與茫然的神情,華麗的露台,冰冷得象囚室,不見天日,隻有露台外麵才是晴朗的天空與清新的氣息。從構圖和色彩處理上,都遺留著古典主義原則的嚴謹性,注重細節的和諧對比,人物、服飾、建築尤重質感的表現,充滿異國情調。
世界名畫-- 伊麗莎白·路易絲·維瑞
名稱:畫家與女兒像
簡介: 畫家與女兒像 伊麗莎白·路易絲·維瑞(1755-1842)是路易十六時代法國最傑出的女畫家。她是著名肖像畫家巴斯特爾·維瑞的女兒,在家庭影響下從小酷愛繪畫,並成為名畫家格瑞茲(1725** 1805,《打破的水壺》的作者)的學生。後來嫁給古畫收藏家、同時也是畫家和畫商的勒布倫,從而以“維瑞·勒布倫夫人”之名活躍於畫壇。她天賦極高,生性聰慧,又受父親、師長和丈夫的熏陶與幫助,終於成為為數較少的女性畫家中最著名的一位。她生活在洛可可藝術統治的年代,但她厭惡那種浮誇的矯揉的庸俗畫風,傾向新古典主義風格。1779年,她被邀請到凡爾賽王宮為王後瑪麗·安東奈蒂畫像,從而聲譽鵲起,名聞遐邇。法國大革命時期,她流亡國外十二年,曾先後到過意大利、奧地利、普魯士、俄國、英國、瑞典,以畫肖像為生。當時歐洲各國都以能得到她所畫的肖像而感到榮幸。她在法國時,曾經被選為法蘭西皇家繪畫雕塑學院院士,在國外,她又獲得俄國彼得堡美術學院“榮譽教師”的稱號。1801年返回巴黎,仍致力於肖像畫,現在共存有八百多幅作品。晚年她不再畫畫,而是專注於回憶錄的寫作。
維瑞·勒布倫夫人的肖像畫的藝術特色,在於她善於抓住最足以反映人物個性最能使人感動的一瞬間,給以完美而充分的刻劃。她的寫實功夫非常堅實,對人物的外形特征、服飾刻劃得十分細致,又善於利用色彩和明暗對比使人物性格十分突出。她在肖像畫上最大的貢獻,是將法國古典主義的肖像傳統引向當代,她的作品具有超脫的、古典的韻味,帶有純樸、清新的氣息。她的畫沒有十八世紀那種盛裝肖像畫的誇飾,與《路易十四像》的豪華相反,而是細膩、委婉、精致、優雅,富於感情。雖然她也畫有為應酬而作的帶有庸俗矯飾風味的作品,也受有洛可可的某些影響,如過分扭曲的線條之類,但是這樣的肖像畫為數不多,主要作品都能擺脫時尚,擺脫程式的束縛。
《畫家和她的女兒》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也是她的自我寫照。上述肖像畫的特點在這幅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是她32歲時所作,十分瀟灑優雅。女畫家裝束樸素典雅,端莊秀麗,目光溫柔而深情。她俯身坐著,雙臂圍抱著女兒的臉。女兒天真可愛,把臉緊貼母親,摟著媽媽的脖子,顯得無限嫵媚。作品將母女之愛、親子之情畫得十分動人,也表現了畫家自己的溫婉多情。構圖采用了穩定勻稱的三角形,色彩雅致和諧,線條優美洗練,背景不加任何陪襯,更突出了主題。
世界名畫-- 米勒
名稱:晚鍾
簡介: 晚鍾 米勒 1850年 55.5×66厘米 巴黎盧浮宮藏
看到這對在田間默默祈禱的農民夫婦,我們仿佛也聽到了遠方依稀可見的教堂傳來的鍾聲:這“鍾聲”好象越來越大,傳得越來越遠…… 也許是這對佇立在農田裏剪影一般的農夫與地平線交叉的形式使人聯想到了莊嚴、神聖的“十字架”,從而,拉近了農夫、教堂與觀賞者的距離並強化了教堂鍾樓的“音響”感應;也許是由於日暮餘輝的籠罩、屏息靜思的農夫和靜穆沉寂的大地的反襯;也許是由於畫家刻意把人物、景物恰如其分地虛化,不但人物、景物、教堂以及教堂裏傳出的“鍾聲”可以融為一體,好象觀賞者為畫中人、畫中景、教堂及教堂鍾樓裏傳出的鍾聲也融成了一體……
這濃鬱強烈的宗教情感,這凝重聖潔的宗教氣氛,這莊嚴、肅穆、令人敬畏的宿命色彩和安貧樂道的基督徒形象,這深沉、悠遠、悲壯的詩意境界,這直指人心的精神魔力;如果不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沒有在宗教境界修煉到一定程度,沒有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沒有巨大的精神投入和高超出眾的繪畫技藝,是很難創作出這樣的傑作的。
這外在粗陋、樸實,甚至木納、癡呆,而內心純淨虔誠、溫順善良的農民形象,不僅體現了米勒對農民的深深理解和深厚的感情,也體現了19世紀後半葉藝術家強烈的民主意識以及現實主義的求實精神。
世界名畫-- 尼古拉·普桑
名稱:阿爾卡迪的牧人
簡介: 阿爾卡迪的牧人 尼古拉.普桑(Nicolas Poussin)被認為是十七世紀法國最傑出的巴羅克(Baroque)大師。《阿爾卡迪的牧人》為其代表作。在這幅畫裏,三男一女四位牧人正在辨認墓碑上的拉丁文:“Et in Arcadia ego”,不管ego是否死亡本身,整個畫麵表現的確實是對“死亡”的討論和思索。天色有點暗,有三棵遠近不一的樹都傾向左邊,石墓線條端莊,四個人神態各異。畫麵的右後方,在較暗的地方透出晚霞,這幾縷光線使整個畫麵顯得特別優美,這種對幽暗的平衡,使人絲毫感覺不到死亡的可怕。的確,使我們害怕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它所代表的“分離”(至於說對“無意識”的恐慌,是荒唐可笑的,因為既是“無意識”,也就不會感覺到失望或痛苦的可能。)“分離”是我和別人的,甚至是我和自己的。但這種分離不獨死亡才具有。死亡隻不過表示分離的不可逆轉,而其他類型的(“生的”)分離還可以給人一個幻想的機會。幻想的可能性在於其本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世界名畫-- 蘇裏柯夫
名稱:近衛軍臨刑的早晨
簡介: 近衛軍臨刑的早晨 (俄) 蘇裏柯夫(1848-1916)善於創作大型曆史畫,《近衛軍臨刑的早晨》、《緬希柯夫在別留佐夫鎮》、《女貴族莫洛卓娃》被稱為蘇裏柯夫曆史畫的“三部曲”。
《近衛軍臨刑的早晨》描寫了17世紀俄國曆史上的一件真事。1698年正當彼得大帝出國訪問時,俄國發生了近衛軍兵變。彼得大帝得知後倉促回國,立即殘酷地鎮壓了這次兵變。畫麵的背景是莫斯科克裏姆林宮的牆外和華西裏伯拉仁諾大教堂的天球頂。身穿海藍色軍裝的彼得大帝騎在高頭大馬上,親自監督處決“謀反”的近衛軍。他的背後是整齊森嚴的行刑隊和一排絞刑架,他的右邊是一群外國使節和他的寵臣。占據畫麵大部分前景的是動亂的人群,一些農民裝束的近衛軍家屬圍繞在六個即將臨刑的近衛軍身旁,他們悲痛地哭泣著。表現了寧死不屈的俄羅斯民族的堅強性格。
世界名畫-- 魯本斯
名稱:瑪麗皇後在馬賽港登陸
簡介: 瑪麗皇後在馬賽港登陸 國別:佛蘭德斯 生平:魯本斯生於德國的一個小鎮賽根。父原是安特衛普的法官。父亡後,12歲的魯本斯隨母回到安特衛普。14歲曾給貴族拉萊茵夫人當侍從,不久轉而去學畫。最初的老師是他的叔伯哥哥,風景畫家凡。維爾哈希特,後來又換過不少老師。1589年被聖路加公會正式接納為會員。2年後,1600年獲準去意大利遊學考察了8年。從1608年至1640年去世,這30年裏,是大師藝術最成熟最多產的時期,佛蘭德斯巴洛克畫風的首創者魯本斯一生共為我們留下了二千多幅題材各異的作品。大師不但具有非凡的繪畫才能,而且知識淵博,精通7國語言,善於辦理外交事務。1621-1630年間,被執政當局聘為外交顧問,1624年被封為貴族頭銜。多次以大使資格及談判代表身份出使各國,以尋求獨立與民族自治的道路。1626年魯本斯的妻子伊莎貝拉。勃蘭特去世,四年後,53歲的魯本斯與年僅16歲的綢緞商的女兒海倫。芙爾曼結婚,迎來了畫家又一次藝術生產高潮。
現藏於慕尼黑美術陳列館
《瑪麗皇後在馬賽港登陸》是魯本斯為法國皇後以《瑪麗.美第奇生平》為標題完成的第6幅曆史畫(共計21幅),魯本斯以半神話半浪漫主義的虛構手法將這真實人物與事件融進虛幻的頌揚環景中。
世界名畫-- 弗朗索瓦.米勒
名稱:拾穗
簡介: 拾穗 (法)弗朗索瓦.米勒 油畫,83.5×111厘米,1857年, 巴黎 盧浮宮藏
《拾穗》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這是一幅十分真實的,親切美麗,而又給人以 豐富聯想的農村勞動生活的圖畫。從中不難看出畫家對勞動的甘苦,特別是“汗滴禾下 土,粒粒皆辛苦”的意義是有著切身的深刻體驗的。整個作品的手法極為簡潔樸實,晴 朗的天空和金黃色的麥地顯得十分和諧,豐富的色彩統一於柔和的調子之中,它像米勒 的其它代表作一樣,雖然所畫的內容通俗易懂,簡明單純,但又絕不是平庸淺薄,一覽 無餘,而是寓意深長,發人深思,這是米勒藝術的重要特色。米勒是十九世紀法國現實主義在師,他的大量的以農民題材為主的油畫、素描、版畫至今仍給我們深刻的啟示與鼓舞。
《拾穗》描寫了一個農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黃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無際,麥收後的土地上,有三個農婦正彎著身子十分細心地拾取遺落的麥穗,以補充家中的食物。她們身後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麥垛,似乎和她們毫不相關。我們雖然看不清這三個農婦的相貌及臉部的表情,但米勒卻將她們的身姿描繪有古典雕刻一般莊重的美。三個農婦的動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動作連環的美,好像是一個農婦拾穗動作分解圖。紮紅色頭巾的農婦正快速的拾著,另一隻手握著麥穗的袋子裏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經撿了一會了,袋子裏小有收獲;紮蘭頭巾的婦女已經被不斷重複的一上一下彎腰動作累壞了,她顯得疲憊不堪,將左手撐在腰後,來支撐身體的力量;畫右邊的婦女,側臉半彎著腰,手裏捏著一束麥子,正仔細巡視那那已經拾過一遍的麥地,看是否有漏撿的麥穗。農婦們就是如此往複地勞動著,為了全家的溫飽,懷著對每粒糧食的感情,耐心而不辭辛苦地拾著麥穗。
畫麵上,米勒使用了迷人的暖黃色調,紅、藍二塊頭巾那種沉穩的濃鬱色彩也融化在黃色中,整個畫麵安靜而又莊重,牧歌式地傳達了米勒對農民艱難生活的深刻同情,和米勒對農村生活的特別的摯愛。
世界名畫-- 德拉克羅瓦
名稱:自由引導人民
簡介: 自由引導人民 (法)德拉克羅瓦 1830年, 油畫,260×325厘米 盧佛爾博物館
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導人民》是德拉克羅瓦最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之一。畫家以奔放的熱情歌頌了這次工人、小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參加的革命運動。高舉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婦女形象在這裏突出地體現了浪漫主義特征。她健康、有力、堅決、美麗而樸素,正領導著工人、知識分子的革命隊伍奮勇前進。強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戲劇性效果,與豐富而熾烈的色彩和充滿著動力的構圖形成了一種強烈、緊張、激昂的氣氛,使得這幅畫具有生動活躍的激動人心的力量。
本畫取材於1830年法國的七月革命事件。1830年7月26日,國王查理十世取消議會,巴黎市民紛紛起義。27至29日為推翻波旁王朝,與保皇黨展開了戰鬥,並占領了王宮,在曆史上稱為"光榮的三天"。在這次戰鬥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萊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壘上舉起了象征法蘭西共和製的三色旗;少年阿萊爾把這麵旗幟插到巴黎聖母院旁的一座橋頭時,中彈倒下。畫家德拉克洛瓦目擊了這一悲壯激烈的景象,又義憤填膺,決心為之畫一幅畫作為永久的紀念。
畫上展示的巷戰場麵,是畫家在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壘戰的草圖的基礎上定稿的畫麵。最引人注意的一位象征自由的女神,她頭戴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紅色弗吉裏亞帽、左手握槍、右手高舉著迎風飄揚的三色旗。她是全畫的中心,觀眾注目的焦點。女神的左側,一個少年揮動雙槍急奔而來,他象征著少年英雄阿萊爾;右側那個穿黑上衣、戴高筒帽的大學生,就是畫家本人,他緊握步槍,眼中閃爍著自由的渴望。
這幅畫氣勢磅礴,畫麵結構緊湊,色調豐富熾熱,用筆奔放,有著強烈的感染力。1831年5月1日,在巴黎展出時,引起轟動。德國詩人海涅為此畫寫了讚美詩。在這以後,這幅畫還有一些有趣的經曆。1831年,這幅畫被法國政府收購,在盧森堡宮展出了數月,後因時局變化,還給了畫家本人。17年後,1848年法國爆發了二月革命,法國人民要求把此畫重新在盧森堡宮展覽。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義,此畫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動性。直到1874年才被送入盧浮宮。
世界名畫-- 克拉姆斯柯依
名稱:無名女郎
簡介: 無名女郎 1883年 I.N.克拉姆斯柯依 俄國 75.5cm×99cm 布 油彩 莫斯科 特列恰科夫美術館藏。這是一幅頗具美學價值的性格肖像畫,畫家以精湛的技藝表現出對象的精神氣質。畫中的無名女郎高傲而又自尊,她穿戴著俄國上流社會豪華的服飾,坐在華貴的敞蓬馬車上,背景是聖彼得堡著名的亞曆山大劇院。究竟“無名女郎”是誰,至今仍是個謎。畫家在肖像畫上創造了一種新的表現風格,即用主題性的情節來描繪肖像,展示出一個剛毅、果斷、滿懷思緒、散發著青春活力的俄國知識女性形象。
世界名畫-- 凡.高
名稱:向日葵
簡介: 向日葵 凡.高 1888年 91×72厘米
世界名畫-- 魯本斯
名稱:海倫娜.弗爾曼肖像
簡介: 海倫娜.弗爾曼肖像 魯本斯 1620-1625年 79×54厘米 現存倫敦國立美術館
世界名畫-- 卡拉瓦喬
名稱:女占卜師
簡介: 女占卜師 卡拉瓦喬 油畫 1590年 99×131厘米 藏巴黎盧浮宮
世界名畫-- 達.芬奇
名稱:蒙娜麗莎
簡介: 蒙娜麗莎 達.芬奇 油畫 1503-1506年 77×53厘米 現藏巴黎盧浮宮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婦女形象。據記載,蒙娜麗莎原是佛羅倫薩一位皮貨商的妻子,當時年僅24歲。畫麵中的蒙娜麗莎呈現著微妙的笑容,眉宇間透出內心的歡愉。畫家以高超的繪畫技巧,表現了這位女性臉上掠過的微笑,特別是微翹的嘴角,舒展的笑肌,使蒙娜麗莎的笑容平靜安祥而又意味深長。這正是古代意大利中產階級有教養的婦女特有的矜持的美好表現,不少美術史家稱它為"神秘的微笑"。
世界名畫-- 喬爾喬內
名稱:沉睡的維納斯
簡介: 《沉睡的維納斯》 喬爾喬內 意大利 約1510-1511年 108.5cm*175cm 布 油彩 德累斯頓國家美術館藏
這是喬爾喬內最成功的油畫作品,最後由提香完成。作品中的維納斯展示出造化之美,沒有任何宗教女神的特征:在自然風景前入睡的維納斯,軀體優美而溫柔,形體勻稱地舒展,起伏有致,與大自然互為呼應。這種藝術處理不是為了給人以肉感的官能刺激,而是為了表現人的具有生命力的肉體和純潔心靈之間的美的統一。這種充滿人文精神的美的創造,是符合文藝複興時期理想"美"的典範的。
世界名畫-- 拉斐爾
名稱:西斯廷聖母
簡介: 西斯廷聖母 拉斐爾 1513-1514年 265×196厘米 現藏德累斯頓博物館
畫麵上,帷幔向兩邊緩緩拉開,聖母馬麗亞懷抱嬰兒基督從雲中冉冉降落。她的腳邊,跪著年老的教皇西斯廷二世和年輕美麗的聖徒瓦爾瓦拉,前者穿著沉重的法衣,用手指著聖母應該去的大地,後者目光下垂,虔敬裏略帶羞怯,似在為母子倆祈禱。聖母麵容秀麗而沉靜,眉宇之間似有隱憂,為了拯救全人類,她將不得不犧牲自己的愛子。小基督依偎在母親懷裏,他睜著大眼睛望著我們,目光裏有一種不尋常的嚴肅感,似乎他已明白這裏所發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