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看了一下Life Goes On。一個插曲讓人嗟歎。女主角Rebecca一次跟丈夫吵架,抱怨丈夫沒有保持廚房的整潔。丈夫一怒就說出去一個人住,大家都省心。Rebecca更加惱怒激動,揚言如果丈夫離家,就再也不要回來。丈夫不能接受這樣的威脅,就離家而去。他們的大女兒在父親離去的時候,勸說母親趕緊鬆開,去父親回家。Rebecca不要這樣的委屈,為接受女兒建議,仍抱著希望丈夫會回來。可惜,後來丈夫終於離她而去,另外成家。
Rebecca之所以會想這不堪回首的往事,是因為小女兒也剛離家出走:到毗鄰的父親家去住了。小女兒離家的直接導火索就是Rebecca威脅如果小女兒不在十點半回家,就不要回來了。雖然小女兒按時回到家,心裏卻埋下離家出走的願望,不願受這樣的脅迫。之後斷斷續續的言語衝撞及Rebecca時時讓小女兒感覺被忽視,終於讓小女兒離開Rebecca。
中國人說剪刀嘴,就意味著嘴巴可以剪斷聯係。可是要想管好嘴巴,是多麽困難的事,尤其是當你以為對方會包容你一切的言語。當我們暢所欲言,說得淋瀝盡致的時候,可要小心引爆原子彈。
可是為什麽在Rebecca結婚前她的嘴沒有這樣的讓她的丈夫反感如斯呢?為什麽Rebecca沒有讓小女兒早早就離家出走呢?有可能丈夫和小女兒的憤恨隻是慢慢在積攢著,直到一天終於洶湧而出,覆水難收。可是是否Rebecca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變得這樣容易嘮叨與威脅別人呢?想想看,幾個小孩需要管吃喝拉撒,學習交往,Rebecca在精力疲乏勞累不堪的時候,嘮叨與威脅就像是最有效的辦法,解決暫時的問題,讓孩子安靜服從。孩子小的時候,丈夫還能體貼的時候,Rebecca的嘮叨與威脅就容易成了家常便飯,而沒有激烈的衝突與對抗。可隨著孩子的成長,與丈夫的漸漸疏遠,Rebecca的嘮叨與威脅就成了剪刀,慢慢地剪裂她與家人的聯係。
無論怎樣,我們應當努力去有效交流,而不是將自己的牢騷埋怨傾倒給自己的家人。小心嘴如利刃,剪斷自己與別人的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