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討“戶籍製度”的科學依據

(2012-05-28 19:07:10) 下一個

下麵是一個老帖子的部分,老帖子附在後麵供大家參考。

探討“戶籍製度”的科學依據

這個科學依據是一個生物學的理論(在動物中有很多實驗和數據,對人嘛,我說出來大家就知道無法實驗了。

生物學的理論說任何一個物種都有一個最低的生存基數。如果這個物種的個體的數量低於這個基數的話,由於基因的缺乏(也就是近親繁殖)就必然會導致其滅絕。

我不知道這個生物學的理論是什麽時候發明的,因為我也不是搞生物學的。大家有興趣可以問自己搞生物學的朋友。我的印象或估計是這個生物學的理論在1949年還沒有發明。至少那個時候的生物學家們對保護物種還遠遠不如今天上勁兒。

我說這個生物學的理論的目的是要跟大家說一說人口素質或質量問題。由於人類是社會化動物,也就是說人是依賴社會而生存的。因此,這個生物學的理論對於人類的研究, 經過各種觀察,生物學家們基本上同意:人類這個物種的生存基數大約是五到六百。從中國觀察,一般的村莊也就是五到六百人左右(當然至少要多於這個數啦), 算是個旁證吧。也許不同的種族會有大不同的基數,但是這就幾乎是無法論證的了。

由於人類是社會化動物,也就是說人是依賴社會而生存的。一個社會並不簡單是若幹個體的一盤散沙式兒的放在一起,而是這些個體的有機的有組織的集體。一個有機的有組織的集體的最基本的象征就是它有一個領袖。社會性的生物都是這樣的。螞蟻有螞蟻頭、蜜蜂有蜜蜂頭,狼群有頭狼,等等等等。

因此,把這個生物學的理論用於人類的一個推論就是:在每五到六百人裏應該有一、兩個優秀人物作為他們的領袖(因為如果不然,單是五到六百個各人放在一起即便是形成組織也是無競爭力的,或者說國防力量比較差,因此是無用的)。這當然說的是自然分配,也就是說沒有經過選擇的五到六百 人。因為,經過了選擇,比如說一個大學裏的五到六百人裏就要比你在街上隨便找五到六百人裏的優秀人物多一些或優秀的程度也就是平均質量高一些。這也就是今天發達國家大力宣揚自由移民對小國家的人才掠奪的科學基礎。美國內部呢,它的不發達地區或黑人區的自然產生的人才也會由於經濟原因離開,因而造成美國內部的不發達地區或黑人區剩下的質量不那麽優秀的人們永無出頭之日的必然性。說什麽榜樣如何如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某個黑人幹了什麽偉大事情或發了財,並不能是證明其他黑人有什麽希望。如果有的話,隻是多了一個發了財的黑人,對別的黑人發財的希望或路子隻會更加狹窄了。

這也就是一個國家有必要控製人口在國家內部流動的科學根據,因為流動的人口往往是有一定質量比較高的人口。如果有一定質量比較高的人口從機會比較少的經濟不發達地區流走了,而且流到了機會比較多的經濟發達地區,那麽留在經濟不發達地區的人口的平均質量就會降低,哪裏的發展就會產生一個惡性循環。當然,人口的自由流動會給那些流動的人們和機會比較多的經濟發達地區帶來好處。但是這種好處是從以往的人口不能自由流動產生的。一旦人口可以自由流動了,這種好處的源泉也就會隨著經濟不發達地區的人口流出和越來越不發達而很快幹枯了的。因此,這種好處不是一個良性循環的結果,恰恰相反卻是一個惡性循環的結果和不可能持續的,打個比方就是如果全世界的優秀人才都來美國的話會是什麽景象,美國會是什麽景象,世界其他地方會是什麽景象。當然了,美國的邊境有軍隊守衛,全世界的優秀人才不可能都來美國。但是在一個國家內部就沒有邊境和軍隊阻止這個國家的優秀人才的流動了。

這裏順便提一下,侵略者和奴隸主對被他們奴役的人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對反抗者也就是奴隸們中自然產生的優秀分子們(或叫“刺兒頭”,“trouble maker”)給以消滅,而且這個做法還是有生物科學根基的。

這也就是“ 數量是質量的保證”的生物科學依據。按照這個這個生物學的理論,中國有十幾億除以五、六百那麽多的優秀人才,也就是幾百萬!如果大家相信中國人比別人聰明的話,那麽中國的優秀人才也許比這個估計還要多一些呢。美國最多也就能吸收個幾或幾十萬中國留學生。所以,雖然中國的優秀人才到各國留學和移民走了一些,由於中國的人口眾多,還是有不少優秀人才留在中國建設祖國的。前一段時間就有網友貼帖說他當年的同學在“神舟”項目裏做個什麽總工程師呢。實話說,今天我們大多數人在美國的物質生活都未必比國內好到那裏去,就更不用說事業和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啦。

最後提一句中國的共產主義或叫農民革命在生物學上的合理和先進性。不管怎麽樣,事實是中國幾千年或幾百年(看你怎麽算)的發現人才製度是不很高效率的。因此,中國的共產主義或叫農民革命讓農民睡到了地主的姨太太的床上或甚至就是跟地主的姨太太性交和生兒育女啦的這件事,在事實上完全的、百分之百地、純粹地從生物學科學上看也起到了豐富地主們的基因的作用的。也就是說,中國的共產主義或叫農民革命以後的中國的統治階級在生物學上都是一群完全不同的人和代表一些完全不同的基因(DNA),因為中國曆史上的“門當戶對”造成了富人們之間的近親繁殖,一個縣或一個區甚至一個像南京那樣的大城市也就那麽幾家富人。曹雪芹的《紅樓夢》講的就是南京的富人的故事,好像就四家,他們四家之間相互聯姻,時間短還問題不大,時間長了這四家的後代一定會是一代不如一代的。

上麵是下麵這個老帖子的部分。

附:建國初期的人口政策的國防、時間和科學因素

第一是時間因素。天時,地利,人和嘛。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

首先,這裏我必須打住。一般說來“初期”是個時間概念,但是對於不同的問題似乎同樣一個“初期”概念這兩個字的時間含意是有可能大大不同的。

比如說討論軍事問題,那麽這個“初期”的概念所代表的時間就比較短。如果是討論經濟問題,這個“初期”的概念所代表的時間就比長了。如果是討論人口問題,而人口問題是屬於經濟問題的,這個“初期”的概念所代表的時間就是經濟問題裏最長的一部分了。因為人口的變化是比較緩慢的,至少也要大幾十或上百年才能改變人口的結構。十年育樹,百年育人嘛。

我不是學經濟的,但是現在靠經濟的邊緣吃飯。我也不是搞人口學的,由於在經濟的邊緣混飯吃的原因,我常常必須跟搞人口學的人們打交道。 隨便說一下,最明顯、簡單也是最低級的人口素質就是健康狀況。其次是年齡結構,比如人口按年齡的分配。如果一切都理想化,那就是平均或常數分配啦。純理論地天方夜談地說理想情況,經過長時期的和平時期的人口應該平衡下來。也就是說,一個國家的人口在經過一個相當長時期的和平時期(一百或幾百年)以後就在某種理論上是比較理想的了。

其實人口數量固定,人口按年齡的分配平均或是常數分配這個所謂“理想”連理論上的理想都不是。因為即便我們假設長期和平完全不考慮戰爭的話,我們也必須考慮大麵積的災難性疾病,還有災難性的自然災害等等等等。

人口素質的健康除了人口按年齡的分配(老人多,還是年輕人多)還包括生育力(各性別按年齡的分配及其健康程度),老化速度,壽命等等。

人口素質裏另一個最低級的素質就是生產力,其中也包括健康,還有人們關心的受教育程度。

這些數據的都是非常不容易得來的。美國法律規定每若幹年都要花很多精力大張旗鼓地搞一次人口普查(census),而且還往往由於政治和經濟種種原因搞不到準確的數字呢(而且這些數據的細節還是國家機密呢)。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的人口結構呢,當時的人們是不可能有準確的統計數字的。但是,我們可以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的人口是一個剛剛經過了十幾、幾十(如果不是上百)年戰亂的人口結構。

而且,在這一百多年(1840-1949)之前的晚清的人口結構(健康、人口按年齡的分配、生育力、老化速度、壽命還有教育)應該也已經不是那麽質量好的了,大家可以從當年白人拍的晚清的中國人的照片略見一斑,就更不用說中國這一百多年的戰亂是從那一百多年的戰亂之前的抽鴉片開始打下了基礎了的。吸毒對人口結構(健康、人口按 年齡的分配、生育力、老化速度、壽命還有教育)的毀滅性的影響恐怕是怎麽說都不過分的。

所以,在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時,我以為說中國的的人口結構是中國曆史上最差的(如果不是人類曆史上)最差的人口結構也應該不是很過分的。

所以,雖然沒有可靠的統計數據,我們還是可以定性地簡單地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的人口是一個非常或極端不健康的人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的人口在體質上是不健康的(加上醫療係統的落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的人口的生育力(雖然是未知數),但是應該也是跟其健康相聯係的,所以應該不是十分的強的。戰爭對人口的第一影響就是死亡率升高,壽命降低(主要由於年輕人的死亡和老年人的生活水平降低)出生率(包括成活率)下降(戰亂嘛,我就不解釋了)。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自然也是急劇下降(戰亂嘛,我也就不解釋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在當時的這樣一群中國人麵前,就算完全不考慮戰亂後的中國的生產力的低下(沒有工業化,需要人的肌肉力)和人民享受和平對於生兒育女的渴望的人性,如果鼓勵人們一對夫婦生兩個孩子的結果是什麽呢?稍微有一點想象力的頭腦都會想象到這群人很快就會麵臨人口的老化和急劇下降(死亡)和年輕人無法承擔撫養老年人的重負。這群人還能發展進步嗎?

其實,即便是到今天,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也不過是五、六十年。所以,一個小學一、二年級的算數就可以告訴人們這個事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出生的人們現在最老的也不到六十歲。這個事實的一個簡單又直接的推論就是我們今天的國家基本上上是這些所謂多生出來的人們建設起來的。否則,恐怕養老早就是問題啦。當然,我們必須養這些人的老。我們是不是可以在抱怨這些“多生出來的人們”的時候,也應該感謝他們對我們的祖國做出的貢獻呢?當然,這些“多生出來的人們”又犯了一個大錯誤:他們養育了我們這個共和國的第二或三代人。我真想象不出我們批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的人口政策有任何道理,無論是科學的、經濟的、感情的和道德觀上的。

寫到這個份上我都忘了我要說的第二個人口因素了。好不容易想起來了。這個是一個生物學的理論(在動物中有很多實驗和數據,對人嘛,我說出來大家就知道無法實驗了。生物學的理論說任何一個物種都有一個最低的生存基數。如果這個物種的個體的數量低於這個基數的話,由於基因的缺乏(也就是近親繁殖)就必然會導致其滅絕。

我不知道這個生物學的理論是什麽時候發明的,因為我也不是搞生物學的。大家有興趣可以問自己搞生物學的朋友。我的印象或估計是這個生物學的理論在1949年還沒有發明。至少那個時候的生物學家們對保護物種還遠遠不如今天上勁兒。

我說這個生物學的理論的目的是要跟大家說一說人口素質或質量問題。由於人類是社會化動物,也就是說人是依賴社會而生存的。因此,這個生物學的理論對於人類的研究, 經過各種觀察,生物學家們基本上同意:人類這個物種的生存基數大約是五到六百。從中國觀察,一般的村莊也就是五到六百人左右(當然至少要多於這個數啦), 算是個旁證吧。也許不同的種族會有大不同的基數,但是這就幾乎是無法論證的了。

由於人類是社會化動物,也就是說人是依賴社會而生存的。一個社會並不簡單是若幹個體的一盤散沙式兒的放在一起,而是這些個體的有機的有組織的集體。一個有機的有組織的集體的最基本的象征就是它有一個領袖。社會性的生物都是這樣的。螞蟻有螞蟻頭、蜜蜂有蜜蜂頭,狼群有頭狼,等等等等。

因此,把這個生物學的理論用於人類的一個推論就是:在每五到六百人裏應該有一、兩個優秀人物作為他們的領袖(因為如果不然,單是五到六百個各人放在一起即便是形成組織也是無競爭力的,或者說國防力量比較差,因此是無用的)。這當然說的是自然分配,也就是說沒有經過選擇的五到六百 人。因為,經過了選擇,比如說一個大學裏的五到六百人裏就要比你在街上隨便找五到六百人裏的優秀人物多一些或優秀的程度也就是平均質量高一些。這也就是今天發達國家大力宣揚自由移民對小國家的人才掠奪的科學基礎。美國內部呢,它的不發達地區或黑人區的自然產生的人才也會由於經濟原因離開,因而造成美國內部的不發達地區或黑人區剩下的質量不那麽優秀的人們永無出頭之日的必然性。說什麽榜樣如何如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某個黑人幹了什麽偉大事情或發了財,並不能是證明其他黑人有什麽希望。如果有的話,隻是多了一個發了財的黑人,對別的黑人發財的希望或路子隻會更加狹窄了。

這也就是一個國家有必要控製人口在國家內部流動的科學根據,因為流動的人口往往是有一定質量比較高的人口。如果有一定質量比較高的人口從機會比較少的經濟不發達地區流走了,而且流到了機會比較多的經濟發達地區,那麽留在經濟不發達地區的人口的平均質量就會降低,哪裏的發展就會產生一個惡性循環。當然,人口的自由流動會給那些流動的人們和機會比較多的經濟發達地區帶來好處。但是這種好處是從以往的人口不能自由流動產生的。一旦人口可以自由流動了,這種好處的源泉也就會隨著經濟不發達地區的人口流出和越來越不發達而很快幹枯了的。因此,這種好處不是一個良性循環的結果,恰恰相反卻是一個惡性循環的結果和不可能持續的,打個比方就是如果全世界的優秀人才都來美國的話會是什麽景象,美國會是什麽景象,世界其他地方會是什麽景象。當然了,美國的邊境有軍隊守衛,全世界的優秀人才不可能都來美國。但是在一個國家內部就沒有邊境和軍隊阻止這個國家的優秀人才的流動了。

這裏順便提一下,侵略者和奴隸主對被他們奴役的人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對反抗者也就是奴隸們中自然產生的優秀分子們(或叫“刺兒頭”,“trouble maker”)給以消滅,而且這個做法還是有生物科學根基的。

這也就是“ 數量是質量的保證”的生物科學依據。按照這個這個生物學的理論,中國有十幾億除以五、六百那麽多的優秀人才,也就是幾百萬!如果大家相信中國人比別人聰明的話,那麽中國的優秀人才也許比這個估計還要多一些呢。美國最多也就能吸收個幾或幾十萬中國留學生。所以,雖然中國的優秀人才到各國留學和移民走了一些,由於中國的人口眾多,還是有不少優秀人才留在中國建設祖國的。前一段時間就有網友貼帖說他當年的同學在“神舟”項目裏做個什麽總工程師呢。實話說,今天我們大多數人在美國的物質生活都未必比國內好到那裏去,就更不用說事業和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啦。

最後提一句中國的共產主義或叫農民革命在生物學上的合理和先進性。不管怎麽樣,事實是中國幾千年或幾百年(看你怎麽算)的發現人才製度是不很高效率的。因此,中國的共產主義或叫農民革命讓農民睡到了地主的姨太太的床上或甚至就是跟地主的姨太太性交和生兒育女啦的這件事,在事實上完全的、百分之百地、純粹地從生物學科學上看也起到了豐富地主們的基因的作用的。也就是說,中國的共產主義或叫農民革命以後的中國的統治階級在生物學上都是一群完全不同的人和代表一些完全不同的基因(DNA),因為中國曆史上的“門當戶對”造成了富人們之間的近親繁殖,一個縣或一個區甚至一個像南京那樣的大城市也就那麽幾家富人。曹雪芹的《紅樓夢》講的就是南京的富人的故事,好像就四家,他們四家之間相互聯姻,時間短還問題不大,時間長了這四家的後代一定會是一代不如一代的。

話都說到這兒啦就再說幾句。據說毛主席對抗日戰爭時期彭得懷的“百團大戰”不滿雖然有其還不到戰略反攻的戰略時機,也有犧牲了很多長征過來的老紅軍。所謂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說的是經過“大難”篩選出來的“適者”們是優秀的少數,因為死了的已經被淘汰啦。完全不考慮政治上的好惡,在事實上完全的、百分之百地、純粹地從生物學科學上看長征過來的老紅軍們是中國人中一些極為優秀的基因(DNA)啊!前麵提到了社會是一群個體的有機的有組織的集體,而且社會的 力量要比這些個體的一盤散沙的聚合大的多。這還隻是說一般的質量的個體呢。經過長征篩選過來的老紅軍們當然是有及其嚴明組織紀律性的組織啦,其力量的強大 大家想象去吧。這個觀點說不一定還可以作為(我狗膽包天一下子啦)對毛主席說的“長征是宣傳隊、是播種機”的一個生物學的補充呢。

本來不想說人口政策和國防的關係,但是組成一個國家的軍隊的戰士來自這個國家的人口,因此這個國家的人口結構直接決定了這個國家的軍隊的人口結構。比如說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所造成的中國人的一代或兩代人中獨生子女比例比較高的這個人口結構特征,這個特征對於中國的國防有什麽影響呢?那就是獨生子女家庭比例比較高,獨生子女的犧牲性和冒險性應該比非獨生子女低,這個不僅影響和平時期的創造和創新,而在戰爭時期獨生子女家庭對戰爭的承受力是比較低的,因為獨生子女比例比較高的軍隊上戰場實在是讓我不敢想象。

我就說這些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