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

I will publish my articles and my poems.
正文

遷都緩解北京交通阻塞和生態環境

(2012-03-15 12:03:38) 下一個

遷都緩解北京交通阻塞和生態環境

(比利時   楊明)

     北京曾是蒙古人的首都,那已經是元朝時的陳年上往事了。可是這些年來,北京人驟增,人滿為患,官滿為患,車滿為患。像中國大多數城市一樣,多年來由於缺少專家總體規劃,違章建築和濫建的房屋雖已逐漸被拆除,但是在經濟發展和城市化工業化的進程中,拔地而起的高樓櫛林次比,完全改變明清以來的布局。更令人頭痛的是無數進入市區的車輛,取代了往日成群結隊的自行車,使大街小巷水泄不通,並且汽車尾氣的排放,造成空氣汙染嚴重,由於城市內部綠化程度太低,人口密度過高,幾乎呼吸不到清新的空氣。這樣的狀況顯然使生態失去平衡,居民健康受到影響。北京官多如蟻,出行少不了老百姓給他們買的各式轎車,奇怪的是以文化大都會著稱的京城知識分子們對買車趨之若鶩完全是市場營消宣傳的後果,本來可以以步代車,用行走有益於健康的方式上班下班,卻反常地湊熱鬧買車,但是一旦進入市區,車輛就阻塞到經常無法行走的地步,那時在車裏打撲克下圍棋讀書都可以了,但是真正有急事的人,卻因此耽誤了各種約會和計劃,若熱鍋上的螞蟻。

有一位全家幾代都是軍人又全部複員退役的中年女士,星期天準備搭乘飛機去曾是六朝古都的南京,早晨九點鍾從豐台出發,競料不到塞車,十一點四十分才勉強到達北京機場急急忙忙進入安檢而奔跑到登機口。但是飛機已經緊矢艙口,緩緩離去。急喘噓噓的退役女軍人也隻能望著騰空而起的飛機,仰天浩歎,無奈隻能再加幾百塊錢買傍晚的飛機了,以作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之夢。

北京三環以外也是車滿為患,擁擠不堪的局麵在上下班高峰時蔓延到四環五環。迫使交通管理,生態環境管理和各種各樣管理部門隻能另辟蹊徑。但是遷都乃不失為所謂良策,謂之最佳解決方案也。

或曰遷都南京,但南京的局麵和北京大同小異,似已無發展空間,連朱元璋的後代也都埋在北京的十三陵,京城的文武百官和退休大員們浩浩蕩蕩開拔到南京,顯然缺少科學依據,遷都南京是不可行的。

遷都重慶也是種可能,重慶在蔣介石時代曾為抗日  都。山城雖然已有千萬人口之巨,但是立項開放的兩江新區以外的山區農村,在短期內就可以蓋出一座新的辦公區居住區,但是慣於北方生活的幾十萬高官和家眷也無法適應,更何況易造之難,難於上青天。官員行止,完全不同於三峽大壩村民的動遷。

遷都西安或者洛陽開封也是一種選擇,但肯定不是最佳選擇。

比較切實可行的選擇是在北京附近選擇,例如懷柔一帶或者昌平一帶。這樣的選擇,可以說在短時期內就可以將幾十萬大大小小官員的辦公生活弄得井井有條,以中國式城市化現代化的速度在京城附近建立十座全新現代化城市,指日可待。至於外國使館和外資總部,依然可以在市內辦公,一如既往。由高速公路連接的機場三站就可以大大分流,無所相爭了。

各種政府機構包括所有各部要搬遷到新都市以後,北京市內增設文化保健場所,可以緩解各種生活擴張的需求。至於中南海也可以像北海一樣全部對公眾開放,供全市全國更多民眾享用,也可以請世界各國來賓遊客觀賞,若釣魚台國賓館者然。遷都的動議並非自今日始。從三皇五帝,到夏商周,可以考據的曆史記載,乃至於元明清民國以來皆有先例可循。至若歐美各國乃至於大洋洲非洲更是比比皆是,日本若然。正在大規模城市化現代化的中國何必例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