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思

每天都發現一個新的自己
個人資料
小思維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草頭王川普像毛澤東戰勝正規軍蔣介石

(2020-11-02 20:18:34) 下一個

材料取自網絡各大新聞媒體,小思隻有評論。

 

美國大選前夜,人們百分之百的忐忑不安,憂心忡忡。這是曆史上最大的一個轉折點,投票人也是世紀之最,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美國人為什麽在一個外麵來看是小人,一個喋喋不休,自戀自愛,心理有缺陷的人身上濃墨重彩,十分崇拜,幾乎五體投地。為什麽他得到了許多美國人的青睞,經過四年的折磨,美國的民主體製已經有些搖搖欲墜,但是鐵杆粉絲,不改初心,矢誌不渝。越來越鐵杆。看看川普他每到一個地方,人民都激情洋溢,萬眾一心,人山人海,簡直和當年希特勒有一拚。

嚴格說來,我不是川粉,亦不是民主黨的爪五哥,我就是一個小小的文學愛好者。我試圖分析美國亂世的淵源,找到解決問題,重新團結一致的突破口。結果通過多次和自己周圍的鐵杆川粉交流找到了原因。他們大多數是草根--工農兵,其實不一定就認為川普是共和黨人士,亦不認為他是一個完人。但是川普就是一個打手,一個代表基層人士和華盛頓機構(建製派)說不的人。原來多年來,普通美國人對於美國官僚主義深惡痛絕,實際上和中國人民不喜歡中共貪官一模一樣。所以任何川普的錯誤,他們都可以用傳統政客的弱點予以駁斥。任何一個事情,他們可以找到一萬個理由認為川普就是正確的,而主流媒體已經腐敗不堪,草根們根本不聽不看主流新聞,假新聞,它們需要動手術了。

即使不反對民主黨,選民中也有很多中間派不喜歡拜登,77歲,而且精力不夠,實在太老反應不靈敏。川普的支持者認為他可能在台上三個月就要昏迷,然後哈裏斯當政,因為後者更激進,他們更不能容忍。所以民主黨後繼無人,加上選擇失誤,如果大選失敗與自己的經營有關,咎由自取,自食其果。今後要吸取教訓,及早培養一批又紅又專的革命接班人。

通過中國近代史的仔細分析發現一個新東西,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我就發現,川普是一個草頭王凸像當年的毛澤東僅僅一百萬小米加步槍憑著什麽戰勝具有三百萬正規軍的蔣介石。結論很簡單,民意。老毛總是從基層做起,打土豪分田地。所以草頭王川普像毛澤東擁著廣泛的基層民眾,把革命的星星之火,燎原全國甚至於蔓延到全球。不用多說,明天草頭王川普支持者仍然信心百倍,再一次從井岡山殺出重圍,實現全國一片紅。

下麵一篇文章摘要體現毛澤東和蔣介石的相似和不同,造就了毛澤東的勝利(來源:共識網 作者:楊奎鬆)。

 

 成功與失敗之間的差距

  毛澤東是詩人,但同時也是農民。這在軍事上就構成了毛澤東的重要特點。那就是,他一方麵相當注重保存實力,另一方麵又注重戰略,往往會有超人的想像力和魄力,不墨守陳規,敢於冒險,不怕打爛壇壇罐罐。

  在另一方麵,毛澤東與蔣介石的不同之處,也會極大地影響到兩個人的成長和成功。比如,在性格方麵,毛澤東是很外向的,而蔣介石則比較拘謹。這影響到他們對事物的判斷和想像力不能不有很大的區別。

  (1) 蔣介石:注重小節 一插到底

  蔣介石自己生活規律,作風嚴謹,對部下要求也反映出他特別注意細節。比如一些台灣朋友講述他們早年在台灣當兵時的經曆,都會提到蔣介石如何關心廁所的問題。這是因為蔣介石一來視察,長官就會要求士兵趕緊把廁所打掃幹淨,而且蔣走之前大家都不能上廁所,因為蔣介石的視察,總是要去廁所檢查衛生。蔣介石太注重小節,使得他事無巨細都要親自去管,這不能不影響到他的政治決斷力和軍事指揮的能力,其魄力和想像力受到明顯的局限。

  毛澤東與蔣介石之間的成敗,軍事指揮上的優劣具有很大意義。照理說毛澤東沒有學過一天軍事,而蔣介石到底還算是學軍事出身。但是,蔣介石考慮軍事問題時,戰略上的考慮卻十分欠缺。他關注的往往是一些細節。

  蔣介石一輩子有過無數次講演,但50歲之前講得最多的就要算是對士兵和軍官的講演了。而蔣介石講演當中經常會提到的內容,大都是如何整飭軍容軍紀。反映到軍事指揮上,他經常關注的也是一些明顯應該是由那些團長營長去關心的問題。

  蔣介石當然也打過勝仗,但在有魄力、有豐富想像力的毛澤東麵前,他必敗無疑。因為蔣介石打的勝仗,更多的靠的還是政治謀略,而多半並不是軍事指揮在戰略上的優長。

  為什麽他能打敗馮玉祥這樣一些軍閥勢力,卻很難打敗日本人和共產黨呢?這是因為蔣介石在與馮玉祥等地方實力派打仗時,常常會采用這樣的辦法:即用金錢買通對手手下的軍官,給他們封官許願,搞分化瓦解。這樣,蔣介石的軍隊還沒有打過來,地方實力派陣線內部首先就亂了套。

  而對日本人或共產黨人,這些招數就不靈了。再加上蔣介石一輩子都喜歡越級指揮,從當年對紅軍的圍剿,到後來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戰役,蔣幾乎從來都沒有改變過這種事無巨細一插到底的壞毛病。許多國民黨的將軍在回憶錄裏都批評過蔣介石的這種作法。隻不過,蔣在圍剿紅軍時可以越級指揮到團一級,而後來軍隊多了,大了,蔣的越級指揮就指揮到師一級了。看看蔣介石指揮軍事的電報,我們甚至會發覺,他連部隊行軍時應當怎樣走路,怎樣露營,怎樣防空,怎樣布哨,都要管。這多半和蔣介石所受的軍事教育層級太低有關。不少戰役就是由於蔣介石不顧國防部、軍令部的總體作戰計劃和戰略部署,越過上一級指揮機關,直接指揮到前方部隊去,從而使得所有的部署都泡了湯了。

  (2)毛澤東:浪漫主義 善於謀略

  毛澤東與蔣介石則恰恰相反。毛是個詩人,喜歡哲學,這影響到他具有很強的浪漫主義氣質,不喜歡去管什麽具體的細微末節,隻喜歡海闊天空。他會見尼克鬆、基辛格時,一上來就明白講,我不談具體的問題,隻談哲學,具體的問題讓周恩來和基辛格去討論。這其實很反映他的性格。

  1945年,毛澤東到重慶與蔣介石談判,他把自己1936年寫的一首《沁園春雪》送給了柳亞子,後來登在了重慶的報紙上,很是引人注目。蔣介石知道後非常生氣,他不會寫詩詞,但還是曾要下麵的人組織些文人墨客寫些更高雅的詩詞,以便把毛澤東的詞比下去。結果,國民黨人硬是沒有寫出一首能夠趕得上毛澤東的想象力的詩詞。這件小事很能反映毛與蔣之間的差距。

  毛澤東是詩人,但同時也是農民。這在軍事上就構成了毛澤東的重要特點。那就是,他一方麵相當注重保存實力,另一方麵又注重戰略,往往會有超人的想像力和魄力,不墨守陳規,敢於冒險,不怕打爛壇壇罐罐。

  在早年共產黨的軍事實力弱小時,毛澤東注重保存實力的一麵表現得較為突出。結果在俄國人和那些百分之百的布爾什維克的眼裏,毛澤東明顯地是右傾保守的代表,因為他在軍事上絕對不讚同共產國際所強調的“進攻路線”。

  如何保存實力?毛澤東的策略就是要能跑。他的十六字訣,中心思想就是一個字:“跑”。抗日戰爭期間,麵對強敵日本,毛澤東也還是堅持這樣一種策略。他不僅頂住了來自黨內的和莫斯科的非議,而且也頂住了來自國民黨的壓力,始終堅持他的遊擊戰方針,使共產黨的軍隊在敵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為後來戰勝蔣介石國民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包括在毛澤東晚年,即我們上麵講過的珍寶島事件之後,他的這一思想也再度表現了出來。當時為什麽下決心要調整與美國的關係,不惜與美國妥協?就是因為毛澤東清楚地看出,中國當時沒有力量與蘇聯單獨對抗,必須拉上一個個幫手,這樣蘇聯就不敢打我們了。阿爾巴尼亞黨批評中國右傾,毛澤東不管那一套,還理直氣壯地說:我就是右傾機會主義,你能把我怎麽樣?

  不過,毛澤東軍事指揮上更突出的地方卻還是他作為詩人的浪漫主義的那一麵。因為隻關心大的戰略,關心大問題,他從不會去過問前線部隊具體怎麽做,更不會去幹預前線指揮官的具體指揮行動。我不知道毛澤東會不會圍棋,大概不會,但是他之善於布局,確有信手拈來的架式。

  1944年歐洲戰場剛剛取得勝利,毛澤東就開始考慮戰後與國民黨爭奪天下的問題了。為了造成牽製國民黨的有利戰略布局,毛澤東硬是冒險將延安的兩個旅從國民黨和日本人占領地之間塞到湘粵邊界一帶去。此舉雖然因日本很快投降最終沒有實現,但毛澤東注重戰略布局的特點反映得非常清楚。

  1946年國民黨堅持在東北大打,毛澤東在關內實施報複作戰,用的也是同樣的戰法。盡管冒險,但卻相當有威脅。1948年至1949年的三大戰役,更是典型地表現出毛澤東的這樣一種戰略家的特質。他靈活地在戰役指揮中使用運動戰的戰法,大膽地調動部隊迂回穿插,忽兒內線,忽兒外線,這些戰法不僅在蔣介石那裏無法看到,而且習慣於墨守成規的蔣介石也難以適應。毛蔣對抗,蔣介石失敗,幾乎是必然的。

  當然,蔣介石缺乏幻想和想象力,不夠浪漫,謹小慎微和墨守成規,也有它的好處。蔣去台灣後始終堅持穩定高於一切,對台灣的經濟建設就有相當的幫助。

  然而,毛澤東在新中國建立,政權很快鞏固之後,不再有那種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危機感之後,其特性中浪漫主義的一麵就很自然地更加顯露出來。從大躍進到文化大革命,毛澤東為了追求和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各種運動,結果是使得人們始終處在你死我活的鬥爭之中,幾乎沒有可能集中精力來搞經濟建設。大陸在經濟上之所以越來越落後於台灣,與此不無關係。

  國民黨在大陸的失敗和在台灣的成功另外還應當提到的,是毛澤東與蔣介石因過去的經曆不同,生長環境不同,對社會的認知和對社會各階層人民的態度也頗不相同。

  毛澤東向來是比較傾向於下層勞苦民眾的,喜歡到農民和貧民當中去,並且能夠樂其所樂,憂其所憂,甚至聽到老百姓受苦就會難過,掉眼淚。但他對富裕人家或社會中上層的喜怒哀樂就遠沒有那麽關心了。

  這一點與蔣介石恰好相反。我們什麽時候見過蔣介石到工人、農民當中去?什麽時候見到蔣介石關心窮苦百姓的生活和命運?從來也沒有。他嘴裏也講過工農士兵,也講過人民,但他真正重視和關心的隻是社會的中上層,尤其是統治階層,特別是直接或間接影響其統治的達官貴人和社會名流。

  這種情況也影響到他們對知識分子的態度。國民黨在大陸失敗,在台灣卻把經濟搞上去了,與蔣介石對知識分子和專家的態度是有關係的。蔣介石是沿海的鹽商出身,他對經商自然從小就不存惡感。沿海生長的經曆,更使他相信與外界交往是好事。他出過國,去過日本,知道日本軍事了得;去過蘇聯,知道蘇聯軍隊能打仗。因此,他非常看重外國的專家。為蔣介石工作過的外國軍事專家從蘇聯,到德國,到美國,到日本,應有盡有。退到台灣後,他自然更是主動邀請外國專家到台灣來幫國民黨設計經濟發展的方案。

  蔣介石在上海做過股票生意,以後在統一國家的戰爭中,不能不倚重各種專門的人材來幫助他籌集經費,因此他很知道專門家的作用。國民黨人執政後,大量接納經濟、文化、法律各種知識分子和專家入閣當部長,並非偶然。當然,這與國民黨自身的社會基礎也是有關係的。因為這些大知識分子、專門家通常也都是中產階級出身,他們也願意為國民黨這種執政黨服務,國民黨從鞏固政權和加速建設的角度出發,也樂於傾聽這些人的意見。因為國民黨相信這些人所代表的社會階層,才是國民黨最為穩固的社會基礎。

  不過,過於重視社會中上層的利益,使得國民黨在大陸的時候很多事情是做不了的。比如土地改革。因為它依靠的階層是有衡產的中產階級,這些中產階級有相當部分生活在城市,卻在農村有土地。要搞土改,就不能不考慮到這些人的利益。國民黨雖然幾度想要搞減租,但真正推行起來,還是阻力很大。這與國民黨自身的社會基礎在中間階層這一點不無關係。

  共產黨則沒有這樣的負擔,因此它也很容易得到中國最廣大的社會階層農民的歡迎。國民黨在大陸的失敗,得不到農民的擁護,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然而,這種情況到台灣以後卻改變了。因為國民黨到台灣,與當地的地主及富裕階層並無多少關係,犧牲他們的利益很容易。何況國民黨解決土地問題用的還是孫中山的贖買的辦法,台灣那些靠土地吃飯的地主,多數也樂得拿政府買土地的錢或股票去投資工商業。結果是農民土地問題解決了,工商業也發展了,具有較高文化程度的一個社會階層也沒有因為土改而成為社會的犧牲品,反而在其他方麵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蔣介石到台灣實行的其實還是威權統治,隻是這種威權統治隻是著重於政治和軍事,並不去幹預經濟。國民黨退往台灣時,曾經設想過要搞國家社會主義。後來被美國人反對掉了,實行的是美國式的自由經濟體製。並且在經濟上大搞“專家治國”,任用了相當一批從美國留學回來的知識分子,用經濟的方法來改造和建設台灣。

  蔣介石對經濟建設的放任態度,對台灣的經濟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一位美國的教授在介紹台灣經濟建設的成就時,就特別強調了國民黨政府對專家的尊重問題。她指出:在台灣,經濟專家的地位非常高,政府對專家們的意見也很重視,而且政府要人通常會支持專家的意見。

  由於時間的關係,我不可能全麵地介紹和評價這兩個人物,隻能是從這二人的出身、教育、成長過程等方麵來比較他們各自的特性以及一些共性,從而總結出一些帶有某種邏輯性或規律性的東西來。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這樣一種不帶明顯褒貶的比較研究,更全麵地來了解這兩個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