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3)
2014 (133)
2015 (134)
2016 (213)
2017 (172)
2018 (214)
2019 (232)
2020 (191)
2021 (129)
2024 (2)
中印邊境問題繁多,因此曆來是多事之秋。在四十多年的小混戰中邊界爭端一般不會死人,但是今番再次出現致命事件。周一(5。15),至少有20名印度士兵與中國軍隊在一場流血的毆打中被殺,這場前哨戰屬於肉搏。要我說就是民兵打群架。它發生在屬於中國控製但兩國均宣稱擁有主權的阿克賽欽(Aksai Chin)附近的加爾萬河穀(Galwan Valley)。
目前尚不清楚中國士兵是否死亡或有多少人死亡,中國一般不讓人看笑話(印度估算中國50多人死傷)。雙方均指責對方越過事實上的邊界,即沿著山穀西部延伸的實際控製線。但是,雙方衝突的細節仍然讓人迷惑不解,同其他中國曆史一樣也許永遠不會弄明白。 目前局勢表明這兩個核大國領導人似乎正試圖使緊張局勢迅速惡化,兩國的某些動蕩和鷹派聲音都要求更強硬的對應。中國已經向該地區派遣了大量的部隊和軍備,印度也加強了布局,盡管新德裏對該地區的軍事實力與中國不能同日而語。 中蘇邊防曾經爆發糾紛,後來發展到珍寶島保衛戰。初始也是肉搏戰,沒一個人是被打死的。但是氣候寒冷,打傷之後凍死人了。印軍這次是夜間進入中國實控線內偷襲,首先打傷中國人,不過隨即遭到中方有準備的反擊。印方打架顯然不是對手,被追到處亂跑,摔死3個,其餘17個傷員在低於零下溫度和高山缺氧的情況下而得不到救冶而死亡。印方如果想報複開火,可能要吃更大的虧,因為我的印度同事說印度的軍事實力遠遠不是中國的對手。 爭奪的地區阿克賽欽是曆史遺留問題。兩國鬥毆可追溯到1947年印度獨立時刻,大英帝國與中國從未在喜馬拉雅山這片不毛之地標出兩國精確的界限。中國宣稱是自己(西藏)的一部分,而印度則宣稱是他們(拉達克)的一部分。此地天氣寒冷,即使在夏天也被雪覆蓋著,溫度保持在冰點左右。它位於喜馬拉雅山的高處,平均高度為14,000英尺(4,200米),幾乎比高原反應發作高度溫度低兩倍,這意味著該地區生活的任何人都必須受苦,逐漸適應的環境或遭受嚴重的頭痛,惡心和疲勞的襲擊。 海拔和冰凍溫度可能是造成星期一死亡人數的直接原因。印度軍隊最初確認了三人傷亡,但後來又說,另外有17名士兵“在高海拔地區暴露於零度以下的溫度下已經受傷”。英國曆史學家內維爾·麥克斯韋在有關該地區的書中將其描述為“無人區,無人生長,無人居住”。然而,印度和中國在1962年戰爭中雙方數千人死亡(印度可能死了5000人)。最近以來一個月的衝突包括星期一的小規模衝突中,該地區目睹了無數拳戰和邊防人員之間的小衝突。 實際控製線是一個定義不清的事實上的邊界,它源於1962年的中印邊界戰爭,而這場戰爭本身是由長期的曆史領土分歧引起的。正如麥克斯韋在他的《印度的中國戰爭》一書中所寫,對阿克賽欽地區的主權一直有些含糊不清。 在180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裏,喜瑪拉雅山脈一直是俄羅斯,英國和中國三個帝國之間軍事和政治對抗的焦點,這三個帝國都占領了該地區的一部分區域。非殖民化隻會帶來進一步的混亂和反感,尤其是在巴基斯坦獨立之後,印度分裂了。阿克賽欽是大克什米爾地區的一部分,在1947年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的流血戰爭導致該地區分割之後,中印之間的邊界就變得更加模糊不清。 印度一貫聲稱該地區是拉達克的一部分,拉達克是克什米爾山穀以東的一個偏遠山區,直到去年才成為印度控製但半自治的查木和克什米爾邦的一部分,1947年與巴基斯坦戰爭後,該地區最終成為有爭議的更廣泛地區的一部分,印度控製了此地。印度認同的“麥克馬洪線”,這是英國殖民時代的遺留物,但中國從未正式接受它,而是選擇了習慣性邊界。 倫敦國王學院國際關係學教授哈什·潘特表示,危機的根源可以在印度去年取消克什米爾附近兩地特殊地位以及前印度人的分裂中找到:“自那時以來,中國一直擔心印度會給中國前進帶來困難。” “(該地區)將中國與巴基斯坦連接在一起,那裏屬於中國經濟走廊。他們一直擔心印度被占領,以及印度現在如何從戰略上看待拉達克。他們還為建立巴基斯坦而感到擔憂。基礎架構。” 該地區2017發生一次重大危機,長達一個月的僵局。最近衝突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在那邊建立基礎設施,但現在印度也在沿邊界一帶擴大基礎設施。印度在該地區的擴張或擴張要塞可能會威脅到中國在中亞的地緣戰略目標。 中國在巴基斯坦的經濟走廊上投資了超過600億美元,是習近平一帶一路貿易和發展計劃的“關鍵因素”。去年,印度修成了一條新的全天候道路,該道路非常靠近實際控製線(LAC)。修路目的是在邊境支持部隊,使他們可以從世界上最高的飛機場道拉特·貝格·奧爾迪那裏獲得陸路補給。跡象表明,中國最近變本加厲的行動是對這條新道路的回應,他們認為這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國家現狀的複製。 加爾萬河穀是該地區的一個相對較低的高原,部隊可以在這裏更輕鬆地行動。也是1962年戰爭爆發的爭端地點。冬季寒冷和大雪可能使該地區的大部分地區無法通行,操作的空間非常狹窄。即使在條件更好夏季,簡單的演習和補給也不容易,海拔,天氣和溫度也會使一切變得更加困難,更不用說全麵的軍事衝突了。 健康年輕士兵也可能出現肺和腦水腫,海拔上升得太快的風險讓人不寒而栗。在緊急狀態的部隊中,將近15%的士兵出現了高海拔肺水腫,即使是健康人,也可以在短短12個小時內從最初的症狀發展為死亡。 柴油發動機難以操作,直升機必須減輕負荷,而保持部隊健康所需的補給量要高得多。射擊甚至更困難,大炮和槍支需要重新瞄準以應對稀薄的空氣。此外,印中邊界沿線的地形仍然會使軍事行動複雜化。喜馬拉雅高原並非像歐洲中部那樣平坦,也不像伊拉克的沙漠或印度西部與巴基斯坦南部之間的邊界那樣坦克可以長驅直入。 隨著兩軍的傷口愈合,現在雙邊必須反複討論怎麽辦。不過,大家的注意力將轉移到新德裏和北京領導人的判斷力和策略。不過曆史可以重複,無獨有偶嘛。劇情需要有一點兒重複性,才能吸引人。 60年前,印度就在邊境線上蓄意挑起武裝衝突,且越演越烈,真是欺人太甚。中國政府多次向印度提出和談建議,但印度一再拒絕,並且將其邊界從富庶的平原地區向險峻的中國西藏高原推進。當時毛澤東不想打仗,大概是朝鮮大戰的元氣傷大了,他還有些錯誤地估計了柔弱的印度人,認為中國打不過印度。 後來,局勢嚴重,忍無可忍。1962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在中南海召開。周恩來建議開展自衛反擊戰,大家一致同意。毛澤東說:“俗話說不打不成交,也許我們反擊一下,邊境才能安定下來,和平解決邊界問題,才有希望實現。但我們的反擊僅僅是警告懲罰性質,僅僅是告訴尼赫魯和印度政府,用軍事手段解決邊境問題是不行的。”
僅僅一個多月,就把印度人打趴。但是中國不是乘勝追擊,而是主動撤退,讓人摸不著頭腦。以中國單方麵主動停火主動後撤結束。中國僅占據西段阿克塞欽地區(麵積約3萬多平方公裏),那是連接中國新疆和西藏的重要戰略走廊;放棄了東段富饒的藏南地區(麵積約9萬多平方公裏)。 1962年11月21日,中國宣布,中國邊防部隊從1959年11月7日存在於中印雙方之間的實際控製線,後撤20公裏。“在東段,中國邊防部隊雖然至今是在傳統習慣線以北的中國領土上進行自衛反擊,但仍準備從目前的駐地撤回到實際控製線、即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北,並且從這條線再後撤20公裏。在中段和西段,中國邊防部隊將從實際控製線後撤20公裏。” 從辨證唯物主義的角度,毛澤東是對滴,中國人不和印度人一般見識是對滴。為什麽呢?印度人就是一個粘呼呼的民族,他們就像中國鄉村罵街的潑婦,沒有教養,但是真正打架又不行。毛澤東主要是不想把攤子弄得太大,同時擔心蘇聯和美國的虎視耽耽。
目前習更是內憂外患,四麵受敵,根本沒有力量和一個軟弱無能的印度民族計較。估計習會讓毛澤東思想發揚光大,繼續選擇在印度邊境韜光養晦。等到把美國鬼子搞定,把香港落實,然後收拾台灣。一切完畢再和那幾個蒼蠅一樣的印度士兵計較也來得及。
|
他大概以為自己是俄國人 替老毛子 想韜略 了
如是這樣,這是一個錯誤。孟獲最後能臣服蜀漢,是因為力量對比。孟獲無法從外界獲得支持(魏不是不想,是沒有辦法)。現代世界政治,當時的蘇美,現今的美國,都有動機和能力支持印度。隻有打服,並牢固占有戰爭的結果才是正道。
====================
美國說要為印度提供空中支援,如果施行,土共無任何還手之力。山上馬上要下大雪了,後路很快就斷了,那裏一年隻有兩個月可以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