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思

每天都發現一個新的自己
個人資料
小思維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它憑啥成為百年最好電影?

(2018-12-28 11:49:38) 下一個

美國電影學院評出的世紀經典是《公民凱恩》。它為什麽得到眾口一辭的讚美?世紀經典電影《公民凱恩》好在哪裏?

在發行前曾經起了一個名字“美國人”。不過後來還是改成《公民凱恩》。之所以成功,而且成為出類拔萃的經典,每個電影人可以如數家珍一般的介紹它的可圈可點的地方,必定不是事出偶然,而是事出有因,是必然的。

 

電影采用倒敘手法,先讓公民死去。然後慢慢的回憶他波瀾壯闊背後的平庸一生。總體來看,用語簡潔,對話精煉。惜墨如金,片子短小精悍。讓人看後回味無窮。真的是世紀經典。

運用六段閃回的追溯到了1940年之前的社會人生,從幾個各不相關的片斷描繪了報業大亨凱恩的一生,《公民凱恩》造就了這部永不過時的典藏。從內容到手法的無可挑剔,不僅充沛生動的塑造了乍看矛盾眾說紛紜的凱恩形象,更在此中賦予了相當深刻的人性哲理,電影最終以凱恩這個形象所留給觀眾的更多是疑問而非答案。連“玫瑰花蕾”都可有著多種含義的解讀,影片並不給予直接的答案。另一方麵,電影卻將難以言狀的人生如此實態化的變為了簡單的藝術,仿若觸手可及。主人公似乎就是自己的化身,或者是身邊的人。

專業影評人夢裏詩書有幾句總結: 1.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斷的得到和不斷的失去。2.人的一生不過就是幾個他人的片段回憶所組成的故事。3.人的一生終將化成一股黑煙飄向天空。4.每個自我意識膨脹的人都渴望在自我和他人的領域裏當一個暴君。5.影片的技術——長鏡頭、剪輯達到了出神入化的高度。

片子之所以如此受到各方麵的高度評價,是近乎完美的編劇、攝影、表演,人物性格刻劃極其深刻,近乎到了無可挑剔的地步。幾乎每句話,每個動作,每個場麵都是簡單明了,寓意深厚。朋友如果你不是電影常客,也不懂的蒙太奇,長焦和深焦,建議不妨學習一點。可能對影片的理解更加徹底。隻有這樣,才能知道作者的良苦用心。不枉費你看電影付出的寶貴時光。

作為幾乎全部是新人打造的第一部電影,第一次編劇,第一次導演,第一次作為主演的威而斯,能夠獲得近乎一個世紀的檢驗,70年之後人們眾口一辭的好評,多次被評為百年最好的電影。有其自身的特點。盡管當時因為遭到封殺,沒有撈回票房成本。但是至少得到九項奧斯卡的提名,獲得了最佳編劇。

故事以1940年開頭,在美國佛羅裏達州柴那杜(XANADU,編造的天堂一般的樂園)的一座荒蕪的莊園淹沒在黑沉沉的夜色裏,一間屋子的窗戶還亮著燈光,這是報業大亨查爾斯·凱恩(奧遜·威爾斯飾)的臥室。老頭子靜靜地躺在床上,手中握著一隻玻璃球晶體閃現出五顏六色的東西,那是一片片雪花飄落在一所農舍上的景色。

隨之而來的是凱恩低沉的聲音:“玫瑰花蕾!”(ROSEBUD),然後老人的手慢慢鬆開,玻璃球落下去,那玻璃球內神奇的雪景消失了,變得無影無蹤。

凱恩死得非常淒涼,除了護士和傭人,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凱恩的死,忙壞了新聞界人士,報刊的頭版頭條報道了他的死訊。至於評論嗎,五花八門,褒貶不一。有給他“愛國者”、“民主主義者”光榮稱號的,也有罵其“戰爭販子”、“叛徒”的。人們搞不清凱恩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倒是凱恩臨死時最後說的“玫瑰花蕾”卻引起了記者的興趣,它的真實含意無人知道。於是興趣盎然的調查者開始了回顧性敘述,由6個章節拚湊成一個十分複雜的人生。

記者們決定去訪問與凱恩接近的人、愛他的人和恨他的人。一位有經驗的編輯湯普遜以記者身份承擔了這一艱巨的調查訪問任務。看完電影,陷入長久的沉思,舉重若輕的命運讓人回味無窮。至於凱恩是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當好人,肯定不是。盡管他初心很好,後來不得不和世俗同流合汙,關鍵是他在和政治打交道方麵的不成熟,使無法和第一任妻子白頭到老。而與總統侄女的婚姻破裂,葬送了本來前途無量的政治生命。

但是,該片子在藝術上的造詣卻是爐火純青。下麵引用一段專家的評論。

“為人稱道的特色是深焦(deep focus):當角色甲在前景時,背景上的角色乙非但沒有模糊,反而十分清晰。這本來是一個缺點,因為有主次之分才能突出重點。但該片卻把這個現在隻有傻瓜相機才有的“傻特點”發揮到極致。你若仔細觀察凱恩跟銀行家那段,會發現背景上的凱恩提供了大量的戲劇信息;另一個鏡頭是凱恩在代李倫德寫劇評時,李倫德醉醺醺從遠處走來,兩人均一直處於清晰狀態,此時銀幕上左右力量均衡,富有張力,把這場友情和理念的破裂融在畫麵處理中;還有一個例子就是蘇珊自殺未遂後,前景一個藥瓶,中景是蘇珊無力地躺在床上,後景上凱恩等人破門而入,通常的電影手法會先重前景,後重後景,錯落有致,但這裏所有內容都一幕了然,不需要像調望遠鏡似的看完一處再看另一處。 ”

“片中大量這類深焦鏡頭是用多次曝光合成的,因此決不是“傻瓜機”偷懶,而是煞費苦心追求出來的效果。這種效果有什麽好處呢?一般的處理法好似芭蕾舞,一組一組到前台來獻藝,其他人則站立兩旁,作喝采姿勢;深焦能讓幾組人同時起舞,因此大電影構思和攝影技巧的創新,極大的豐富了畫麵的信息量。這樣一來不會目不暇接嗎?如果這幾組舞蹈表麵不同,但內在相關聯,那就會很有看頭。這也是影片越看越有味的原因之一。仰視和深聚集的靈感有可能是來自舞台。你若坐在劇院前排,你看到的演員多半都“高高在上”,而無論坐在哪裏,台上的演員是不會退到焦距外變虛的。這本來應該是舞台劇的局限,但到了天才手裏卻變成了創新。”

“與國內聽過一些戲劇課不同,到紐約、倫敦一看,才明白舞台劇可以比電影更電影,而這種借鑒和突破其實從威爾斯(他就是一個戲劇團長)那年代就開始了,到現在被《時時刻刻》的達奧瑞和《芝加哥》的馬歇爾發揮得出神入化。《公民凱恩》的構圖基本是古典的,很多是三角形,但有趣的是,它一點也不像某些史詩片那樣顯得刻意,鏡頭常常在變化,而在變化和停留的過程中有一種近乎天然的張弛節奏。這在“凱恩離家”、“凱恩跟政敵正麵衝突”等幾場戲中尤為明顯。我個人以為,這些處理完全是“反舞台”的,似乎有古典繪畫的影子,但從骨子裏看卻極其電影化,充分利用了鏡頭視角的多變特色,但動中有穩。 最明顯的舞台痕跡其實在於燈光:從記者編輯浸透在一片逆光中,到凱恩宣讀他的“辦報宣言”時采用的底光,均有象征涵義--前者暗示人物的抽象性,後者則預言了凱恩的宏偉理想有著可怖的一麵。但是,跟影片的其他象征意象一樣,《凱恩》的象征手法著墨不深,點到為止,不像1930年代的德國表現主義風格那麽寫意。”

近幾天,固執的小兒子一直和我爭執,他大力讚揚“教父”,認為它才是第一。專家又能怎麽樣?我無意和他叫真,隻是希望他喜歡,欣賞現實生活的普通人物,而不是黑社會的人物。凱恩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例子,他不需要十全十美隻要是認真做人就不錯了。他犯的幾個錯誤都十分常見,也很低級。隻要有人指明道路,或者不是那麽固執己見,自高自大,目中無人,都可以避免。

我把凱恩的缺點歸於缺乏無憂無慮的童年,還與缺乏母愛有關。這些都在第一個片斷中匆匆介紹完畢。但是,被銀行家撒切爾帶走並從八歲到二十五歲的精英教育讓他厭惡虛偽的政治家和奸猾的商人,與生俱來的正義感讓他痛恨權貴階層,要以畢生精力為普羅大眾搖旗呐喊。所以他必須和妻子的叔叔總統唱對台戲,與第一任妻子分道揚驃。也必須把有養育之恩的商人撒切爾搞得體無完膚,威信掃地。放棄自己無限美好、十分光明的政治前程最後和一個普通歌手出軌苟合。並不遺餘力的企圖讓她成為歌星。可惜蘇荏(SUSAN)不是那個料,由於他後期性格的乖張霸道,不讓妻子走自己的特長之路。整個人生的悲劇就無法避免。最後是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死去,縱有億萬家產又有何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茅斌騷客 回複 悄悄話 電影《教父》有其影子,連形象都有點象。
ilovefriday 回複 悄悄話 這部電影是影射了報業大亨 William Randolph Hearst, 所以William Hearst 視Orson Welles 為仇人, Xanadu 就是 Hearst Castle.
ilovefriday 回複 悄悄話 這部片子我也認為在教父之上,人物刻畫鮮明生動,台詞無可挑剔,演員的表演更是令人叫絕,確實是百年來最好的電影,當之無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