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3)
2014 (133)
2015 (134)
2016 (213)
2017 (172)
2018 (214)
2019 (232)
2020 (191)
2021 (129)
2024 (2)
生活在百人鄉村是啥滋味?
同美國人一樣,中國目前一些富豪和異類文化人士出現返祖現象,追求鄉村生活,甚至必須原始到深山老林裏紮根,與世隔絕。當然居住在深山林的好處是空氣清新,健康宜人。而且不受浮華鬧市喧囂塵埃的影響,享受那悠哉悠哉氣氛,頗有隱士滋味的世外桃園生活。因此,鄉村生活吸引了不少吃瓜群眾。與不少人一樣,自己盡管不肖一顧,或者不願意親自嚐試這種清教徒一般的生活。但是還是希望了解他們是怎麽生活的?
加利福尼亞有一個華人小鎮名叫樂居(Locke),位於Walnut Grove(汪古魯)上遊一英裏遠處,它並非是唯一華人所建設的小鎮,但是它是卻是唯一持續到現在的華人農業小鎮。一百多年前,華人移民為美國鐵路建設作貢獻時,小鎮處於興旺時期,華人曾經達到1,500多人。現在小鎮裏總共有80人,華人10位。
“走在這個基本保留著近一百年前原貌的小鎮裏,好像走入了一個原始的美國西部鄉村,而且這個鄉村基本上是由華人建造起來的。這裏十分幽靜,那陳舊的木板房,許多中文的門房標記,展覽館裏的照片和實物,給來訪者述說著好幾輩廣東中山縣來的移民在這裏種地、開小餐館、雜貨店、酒吧、小旅館、以及支援中國抗戰的動人故事。”
上個世紀50年代以後華人在加州的農業下鎮中人口急劇下降,或遷出,或自然死亡,包括這個樂居小鎮。以後的新移民很少到這裏居住。這裏唯一例外的是由一對年輕的廣東中山新移民經營的一家中餐館。
在1977年香港一商人將將土地權從Locke家族手中購買,希望建成營利性質的旅遊區,但是受到了各方麵的反對和以後多年的爭執。現在Locke鎮基本保持原來的模樣。
在Locke出生,後來離開這裏在薩克拉門托市生活的Gene O. Chan(陳)老先生,今年已經84歲了。他退休後將家族曆史清理了一遍。他的家族史可以算得上160多年華人在美國西部移民曆史的一個比較完整的縮影,概括了從淘金,修鐵路,修大堤,種地,‘紙兒子’,上中文小學,支援中國抗日戰爭,後一代受教育走出唐人街和農業小鎮,等等。
我覺得華人比較喜歡自己交流,所以有群居的毛病。而且不太喜歡鄉村,尤其是小鄉村。不熱鬧,生活也不方便。尤其要出差回國等等,轉機次數頻繁。一個多世紀之前,住在鄉村還不是工作的需要!
加州這個小鎮雖小,還是一個城鎮。而本人要聊到的小鎮是沒有城鎮的鄉村。而且總人數不超過五十人,分散居住於方圓數英裏距離。所以嚴格的講是單家獨戶。至少要走出幾百英尺之外,才可以隱約看見一縷炊煙。本人聲明,並沒有實際居住過,而是從一個飛機鄰座的口裏了解了他們的生活。
這位白人老弟,名叫肯泥,隻有小學文化。在那種環境裏,他的生活方式極其簡單。從小就是勞動,給開酒吧的媽媽打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過賣酒的小店不會早早關門。晚上忙完接待最後一個客人,已經是雞叫頭遍。然後很小的他就學會了喝酒和掙錢。盡管能夠有吃有喝,但是他對於那種繁忙而辛苦,披星戴月的生活有切膚之痛。原來,酒吧裏麵故事很多,壞人和好人混雜在其中。小小年紀必須學會了解社會的邪惡和腐敗,不得不承擔起生活的重任。
所以小夥子肯泥,沒有修成正果。像我們華人父母希望的那樣,考入名牌大學,得到一個好職業,光宗耀祖,功成名就。有些虎媽熊爸,考上哈佛大學還不高興,必須是官至原外,省長。賺錢必須車載船裝。否則不算成功。
不過,小肯泥盡管隻有一個小學文憑,後來卻自學成才。他是個頭矮小,精幹說話帶有明星鄉土口音不是那麽容易聽懂。語言上還可以聽出,他有一些粗魯。懂得一些技術,時常出差,與人合夥開了一個小公司,為人修理電器用品。生意不錯,生活也達到了自給自足的小康。本可以移居大城市。但是從小習慣了,就不搬家。在威斯康辛州西北的鄉村裏生活了三十多年了。現在育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也上了初中和小學。
在鄉村住的唯一缺點是北部風雪呼號的時候要提前準備糧食,蔬菜,水果,油鹽醬醋。否則大雪封山一時半會,出門不便,可以餓壞肚子。
讀書人,尤其是寫作大亨,這種環境可以薰陶人性,增加靈感,寫出不朽詩篇,曠世之作。當然最大優點是遠離城市的名利場和車水馬龍一般喧囂,還有那揮之不散的霧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