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3)
2014 (133)
2015 (134)
2016 (213)
2017 (172)
2018 (214)
2019 (232)
2020 (191)
2021 (129)
2024 (2)
王朔一向以逆向思維著稱於世,在大約15年前為了繼續向世人證明他的反骨有多特別,文筆有多俏皮,思維有多敏捷,能力有多偉大,悍然寫下了一篇《我看魯迅》,此文引起了轟動。有人反感,也有不少人支持。此文是對多年來掛在神壇上的魯迅的一次極大衝擊,對其光環的一次惡搞。
果然此文一出,魯迅迅疾降下了神壇,使那些長期處在魯迅高大形象的陰影下的文人騷客走進了陽光大地,有一種說出了自己想說又不敢或不願道出來的話的愉悅。神化魯迅是以政治目的為宗旨的自上而下的行為,始作俑者就是毛澤東。不過神壇的聖人必定有不一般的功夫,能夠撐持到毛死後40年的今天,這是魯迅研究學者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不過打鐵必須砧墩硬,魯迅本人的文學功底,尖酸的筆頭,辛辣的性格,桀驁不馴的人品,犀利而深刻的目光。可以當之無愧的成為中國近代曆史上最深刻的思想家,文學家,批判家。中國需要這樣一尊神,一個文化荒漠的精神領袖,人民大眾的精神支柱。
對魯迅的評價現在有兩個近乎敵對的觀點。錢理群同意毛澤東把魯迅與孔子相提並論的說法:魯迅對於中國的意義,就像莎士比亞對於英國、托爾斯泰對於俄國、歌德對於德國和泰戈爾對於印度的意義一樣偉大。反之,著名社會學家、上海大學教授朱學勤在接受BBC中文網記者的采訪時卻認為:毛澤東對魯迅的評價過於誇張,因為魯迅後期成為左翼文學家,其實是他的一種“誤入歧途”的選擇。
因此,我知道涉及此命題,必定召來各種異議。但我以為,有幾點可以說明魯迅在文學和思想上仍然站在中國近代史的高屋建瓴。
A: 他罵人罵得到位,罵得最狠。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迄今也沒有幾個思想家可以望其項背。代表作是“阿Q正傳”,那種奴顏媚骨的模樣,那種骨頭軟得像風箏架子的品格,在他的筆下生動得不能再修飾,才華的確不一般。盡管有人指責魯迅像“瘋狗”一樣亂罵,直到罵得人狗血淋頭才肯收手。
然而,魯迅精神的精髓恰恰就在這罵上麵,貫穿一生。其實魯迅棄醫從文開始時不是那麽激進的,他隻會寫些酸不溜秋,含沙射影的故事賺些銀子,可惜沒人理睬他那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國人依然麻木。隨著鬥爭的需要,他的筆頭愈來愈尖銳,語言愈來愈刻薄,直到在一片沉悶的世界裏扣動了隆隆春雷的扳機。
B: 他的筆鋒犀利,尖銳,獨一無二。攻擊腐朽的政府,可以尖酸刻薄,鞭笞得體無完膚。比如在檄文“紀念劉和珍君”裏他寫道:“苟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真的猛士,敢於直麵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人暫得偷生,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
“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可是我實在無話可說。我隻覺得所住的並非人間。四十多個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圍,使我艱於呼吸視聽,那裏還能有什麽言語?”......“長歌當哭,是必須在痛定之後的。而此後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尤使我覺得悲哀。我已經出離憤怒了。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以我的最大哀痛顯示於非人間,使它們快意於我的苦痛,就將這作為後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獻於逝者的靈前。”
C: 他鞭打時弊,攻擊敵人,企圖砸碎中國腐朽文化,傳統的醬缸,開一代思想先鋒,創砸爛舊世界的先河,立清新民風的思路。後來的柏楊可以引起一定的轟動,但其水平比早了一個甲子的魯迅實在是不可同日而語。
D:他又不惜翎羽,拚命榨出自己皮袍下麵的小來,所以自我批判意識也非常強。這一點特別集中的反映在“車夫的故事-一件小事”。他大膽而深刻地把自己的渺小之處揭露得十分到位,維妙維肖。
E:他俯首甘為普通民眾服務的孺子牛,用他的筆墨和思想熏陶培養年輕的一代鬥士,同封建主義、帝王將相及傳統文化的醜陋進行拚搏。故吸引力和影響力很大,是壞思想的巨無霸殺手。有人說魯迅隻會罵人,但沒有找到解決問題,提高國民素質的鑰匙。我認為他提倡的國民精神還是挺不錯的。“我每開運動會時,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後而仍非跑至終點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的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是中國將來之脊梁。”應該承認,數千年的儒家薰陶,醬缸文化的腐爛發酵,即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根除華人的惡習絕非一日之功。需要前赴後繼的努力才行。
F:他巧妙的利用了醫學背景研究社會學和政治時事,有著與常人不同的眼力和筆力,似乎可以看到別人的五髒六腑。包括郭沫若等許多著名的政治家都有醫學背景,魯迅是棄醫從文思想家的傑出代表。對社會的認識是一種天生的品質,並不需要特別高深的社會學理論。需要讀懂人生,看穿社會的弊端和人間的喜怒哀樂。把人的皮膚赤裸裸的剝開,然後看到體內的那些汙垢和肮髒的靈魂。所以,大凡醫生轉入社會科學或人文主義研究者寫的東西入木三分,鞭辟入裏,讀來讓人拍案叫絕。
我眼中的魯迅還是個有骨氣的愛國家者。在貧困加疾患的父親死後的悲痛中,魯迅赴日本仙台醫專留學。當他的解剖課成績得了60分而受到日本人的懷疑,認為是因為老師露題的,這使他深感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悲哀。還有一次,他在幻燈片中看到一個作為俄國偵探的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捉住殺頭而一群中國人在旁邊看熱鬧加喝彩的場麵,精神受到很大的打擊。從而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可怕,他棄醫從文,用文字來揭露國人醜陋的靈魂,討伐封建專製。“五四”運動至今已80多年了,而國人醜陋的事情還在神州大地上不斷上演,甚至愈演愈烈。如果大部分國人有了魯迅堅持正義勇於犧牲的精神,我們就可以大膽批判並且自我批評。
魯迅是個堅強、勇敢的人。魯迅十三歲那年,由於家庭變故,家道衰落,他過早地體驗到了人生的艱難和世情的冷暖。但他並不因此而消沉,而是勇於挑起生活的重擔,到當鋪變賣東西,買藥,照顧家人等,在磨練中變得更加堅強。
雖然我們都沒有見過魯迅,但是我覺得他的畫像給人一種剛毅的知識分子形象。而且文革中臨摹了許多次,直到畫得有些像他為止。他身著一件長衫,蓬鬆的頭發有些零亂,但很精神而且筆直地站立著。那一張嚴峻的臉上有讓人難忘的濃濃的八字胡須。魯迅那雙不凡的眼睛流露出鷹一般的犀利的冷光,專門讓敵人不敢直視,卻又給友人以無窮的動力。
是的,魯迅的文字過於冷峻和沉重,不符合在麻將桌上碌碌無為,美酒佳肴中揮霍無度的當代人的口味。當商人沉醉於紙醉金迷,官人陶醉於二奶和通奸中無法自拔時,我們何以麵對魯迅那鋒利的匕首和投槍?
目前我們達到了小康,富貴使人淫,貧賤不能屈。呼籲時代新的魯迅談何容易。倒是希望不學無術,無所事事的人兒,靜下心來,讀讀魯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