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議題,先開個頭,以後大家慢慢討論,歡迎網友拍磚。中國古往今來有一說,“女子無才便是德”,意即漂亮女子不需要太多讀書用功,找個好丈夫,相夫教子即可。如果沒有太漂亮的容貌也罷,隻要心靈美,仍然可以遇到很好的才貌雙全男子,嫁完就行,不愁吃穿用。如此這般,書都不必念,更何須攻博士呢!不過中國人的觀點在西方不一定適用,因為西人講求個性,追求獨立。錢也分開各是各的。
哲(理)學博士(PhD)是什麽,有人調侃即“進行性頭傷”(progressive head damage)。因此,八卦的觀點,漂亮的人不要讀PhD,絕對的不讀。舉個例,常春藤(哈佛)裏最優秀的畢業生,不少人選擇去華爾街當精算師,本科畢業立即可以拿到差不多廿萬多,而不是去讀博士。
卻說,那天開學術大會的聚會,忽然瞧見一幅美麗的麵孔也夾在老中青三結合的人群中爬梯聊天。既然錢不好拿又還辛苦,不由讓心生疑問,具有如此出類拔萃的麵孔的人,為什麽還要來讀PhD?
她說博士是知識的最高境界,沒有比它更高的學位了。讓我想起中國人屈解博士後,認為它是一種高於博士的學位。對於這樣的洋為中用,不禁令人忍俊不禁,以至於捧腹大笑。
回頭說說美麗姑娘的故事,姑娘是白阿妞,但不一定很牛,卻是溫文儒雅,斯文寧靜。她的外表屬於清秀那種,白色嬌嫩的皮膚,似乎經不起嚴冬酷暑,不過美國的氣候老天多有照顧,熱的地方幹爽不潮濕,夜晚不至於太難受。冷的地方也是超級的動人,但是同樣的不凍手。當然沒有車庫,沒有暖氣還是難忍的。
這位姑娘名叫THEA,名字比較少見。她不僅相貌好,學業也好。已經拿到了PHARMD可以直接到藥房掙錢了。可惜放著好的職業(當然,天外有天,MD可能還有好些,至少錢袋飽滿一些吧)。
她現在上PhD已經到第四年。我這個人痛快,單刀直入問道:為什麽要讀PhD呢?她說說來話長,給你講一個故事吧:幾年前上細胞生物學時,發現某些化學物質製成的抑製劑可以降低人體生理活性。她立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是一種朝氣蓬勃的人,喜歡刨根問底。於是與上課的教授ANDREA DOW(化名)一起探討,尋找切入點,通過閱讀大量文獻,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那就是肺泡細胞受到霧霾等環境汙染物的毒性刺激後,怎麽修複損傷的?是什麽基因調節和控製的?
原來她的名字翻譯過來,中文是“鐵”的意思,顧名思義,鋼鐵長城,堅強不屈。她的確不怕困難,豈止困難,科學的道路中有荊棘,有暗礁,有惡浪,還有人為的陷阱,還有惡語中傷等等。她的科研素質和鑽研精神可嘉,一次為了得到需要的結果,已經淩晨3點了,她還沒有把WESTERN BLOT(西印跡測蛋白質)做完,幹脆一不做二不休。不回家了,卷上大衣看書熬通宵。當東方出現魚肚白時她才略感困倦。由於實驗結果很好,心情的愉悅早已超過饑寒交迫帶來的疲勞。
倒黴的實驗生物學家就是如此,實驗失敗,再實驗再失敗,經過幾何級數的反複,才會得到一次成功。可是下一次成功又不知在何年?為了期盼那遙遙無期的勝利而熬過了許多不眠之夜,比起蘇冠蘭(文學作品第二次握手裏的主人公)坐在沙發上通宵達旦,夜不能寐,遙憶他的初戀情人還要辛苦。
她不僅堅毅執著,還有IRISH愛爾蘭的謙卑血統,對人彬彬有禮,誨人不倦。一大群男男女女都圍著她聊天。看來科學家也是喜歡美女的。一般而言,德高望重的老科學家是門庭若市,大家都喜歡撈個麵熟。此時此刻,我看到了美女與老教授等價。尤其惹得少男們催之若霧。
難怪呀,小妞是白淨的瓜子臉,外加典型的金發(BLONDE HAIR),藍色的眼睛,像藍色多瑙河的水波恬靜而深邃。很含蓄,又有內涵。真正的十裏挑一的美女,在科學界那就是百裏甚至千裏挑一了。個子高挑身材勻稱,標準體重。在目前美國營養過剩的今天,更是少見多怪了。她穿戴也不俗,上身淡藍色的水兵上衣,下麵是美麗多姿的裙子,翹著邊的那種。真正具有吸引力。我注意到有個小夥子和她聊上以後,基本上就木有離開她。也許少男的情竇初開了吧。學術界可能不少人也是一見鍾情,皆因女科學家少,而美女科學家更是希奇。
美國人有些最聰明的人讀名牌大學,人家確實是搞科研的料,為炸藥而奮鬥。大部分凡夫俗子隻是混個牌子找個工作了事,至少不比開大客車難,也不比開大卡車累。讀博士是按步就班的路子,但很多人讀罷隻能在實驗室當博士後或高級博士後(研究教授之類)。當然本事和運氣不錯的話,可以弄個教授當當。這樣至少有自由支配的時間。不僅研究方向隨你挑,而且除了上課以外,“老子明天不上班”,或想幾點上班就幾點。
可惜現在而今眼目下經費不好拿,名牌大學的教授不少人拿不到基金,隻好卷起被子走人(即失業)。上又上不了,下又下不來,很不好整。其實拿錢的本事和科研的能力不一定成正比。當年(90年代)那位真正想把GFP(螢光蛋白)做成診斷或標記物的開路先鋒,卻因拿不到NSF或NIH的錢,隻好忍痛割愛,把諾貝爾獎成果拱手讓人,自己卻呆在修車行裏當運輸員。
在物欲橫流的時代,放著醫生律師不當,大好的公司不開,哪根神經犯了傻偏要搞科研?不是腦子進了水才怪。為了證明這個“哥德巴赫猜想”一般的世界極難題,我對搞科學的熟人進行了逐個盤問(哈哈,我的腦子是不是有水呀?)。刨根問底,思慮再三,但是仍然找不到好的答案。
我以為,一般人選擇科學為職業是謬種流傳,是跟著家人走,跟著感覺走。再就是讀了報告文學,比如陳景潤的動人故事就是讓我等傻呼呼的悶罐們,走上科學的不歸路的重要原因。不過文革初過,萬物更新。我等中毒是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而奮鬥的選擇,也是沒轍,權宜之計。
不少科學家僅是孔乙己一樣的書蟲而已。迷信: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他們不愛動手,在實驗學科屆屬於半殘廢,吃虧不少。
就好比居裏夫人,等等等等,不一樣的。
——————————————————————
美國人,因嚴重營養不良,而且滿身毒物,才導致虛弱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