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思

每天都發現一個新的自己
個人資料
小思維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文革小史8:小崗村的前後30年

(2014-09-10 06:21:49) 下一個
35年前村民在隊長嚴俊昌領導下的小崗村是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中國十大名村之一,位於鳳陽縣東部約40公裏處,距寧洛高速鳳陽出口僅16公裏。全村有849戶3823人,土地麵積13700畝,承包耕地麵積8713畝。    1978年以前,已經實行了20多年的人民公社製度把全國農民牢 牢地拴在土地上,“大鍋飯”的弊端畢現無疑,農業效率的低下到了讓農民無法生存的地步。小崗村像全中國千千萬萬的村落一樣隻是安安靜靜坐落於安鳳陽縣的一個小村莊,生活在這裏的人們也一樣守著祖輩留下的田地辛勤的勞作,不斷的編製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夢想。不同的是小崗村是遠近聞名的“三靠村”—“吃糧靠返銷,用錢靠救濟、生產靠貸款”,每年秋收後幾乎家家外出討飯。1978年的安徽,從春季就出現了旱情,全省夏糧大減產。小崗村的農民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被逼到了包產到戶的這一條路上。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生產隊的一間破草屋裏,18個衣衫老舊、麵色饑黃的農民,借助一盞昏暗的煤油燈,麵對一張契約,一個個神情緊張地按下血紅的指印,並人人發誓:寧願坐牢殺頭,也要分田到戶搞包幹。這份後來存於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大包幹契約,被認為是中國農村改革的“第一槍”出人意料的是竟十分靈驗,第二年小崗村就實現了豐收。隊長嚴俊昌特別強調,“我們分田到戶,瞞上不瞞下,不準向任何人透露。”1978年,這個舉動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也是一個勇敢的甚至是偉大的壯舉。

1979年10月,小崗村打穀場上一片金黃,經計量,當年糧食總產量66噸,相當於全隊1966年到1970年5年糧食產量的總和。從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來,在關於農村的文字中,“包產到戶”是個出現頻率很高的詞匯,也是常被質疑和批判的。即使在小崗村獲得豐收的1979年,批評“包產到戶”的聲音也是不絕於耳。1980年5月31日,鄧小平在一次重要談話中公開肯定了小崗村“大包幹”的做法。當時國務院主管農業的副總理萬裏(他在安徽農業改革使人肅然起敬讓人懷念)和鄧小平對這一舉動表示的支持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息:農村改革勢在必行。1982年1月1日,中共曆史上第一個關於農村工作的一號文件正式出台,明確指出包產到戶、包幹到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製。此後,中國政府不斷穩固和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鼓勵農民發展多種經營,使廣大農村地區迅速摘掉貧困落後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中國因此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用世界上7%的土地養活世界上22%人口的奇跡。

有人提出曾名噪一時一時的小崗村,咋後來又衰落了呢?是不是人太懶了?務農的嚴俊昌在新形勢下,落後了。承包過工廠,引進過外資,有過小的興旺,但終究是不行了。

沈浩書記是在小崗村又遭遇困難的時候上級派來蹲點的,憑著實幹精神再次讓小崗村成長起來。他以艱苦奮鬥,吃苦耐勞著稱。他在此工作期間像大禹治水路過家門不進屋,把老母送回老家由兄弟照看。他使得小崗村發生了可喜變化,各項事業取得明顯進步。村內安裝了數字電視、有線電視、廣播和自來水,修建了村內水泥路;新建了村級活動場所、衛生服務中心和信息綜合服務中心;第二居民小區和占地20畝的農貿市場即將竣工投入使用;雙孢菇生產園區、優質葡萄示範園、高效生態農業示範園以及生豬繁養場和龍蝦養殖場等“三園兩場”建設穩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迅速;以“大包幹”紀念館為依托,大力發展旅遊業。近幾年,小崗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7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6000元,比2003年的2300元增加了近2倍,年均增長近千元。     

30年後的今天小崗村又掀起了我國農村土地改革的第一浪。2008年9月30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到小崗村考察。在那裏的田間地頭,胡錦濤指出要根據農民的意願,允許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而現行的《土地管理法》卻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因此,胡錦濤在小崗村的講話,發出了中國土地製度改革的信號。

實際上,小崗村,以及中國大多數鄉村,早就已經悄悄地進行著各種形式的土地流轉。但是這次小崗村的意義,可能不是榜樣,而是警示。小崗村的故事很簡單,30年前為了生存,30年後為了生活,不管今天的土地流轉是好是壞,至少它反映了中國農村和中國農民的巨大變化,反映了偉大的改革開放對中國農村的巨大影響,正是因為有了30年前的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有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中關於全黨工作的著重點從一九七九年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決定,有了根據新的曆史條件和實踐經驗,采取一係列新的重大的經濟措施,對經濟管理體製和經營管理方法著手認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同世界各國平等互利的經濟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進技術和先進設備的公報,才有了我國農村家庭年產承包責任製的實行,才有了全中國的各行業的迅速發展,才有了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所以我們應該紀念改革開放,永遠紀念,不停發展。

 “一個人活在世上,官是當不到頭的,錢也是難以掙盡的。能讓小崗村的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這是沈浩日記裏的話,沈浩像一團火,為小崗村熾熱地燃燒著,直到2009年11月6日那個黑色黎明。他太累了太累了!睡下後就再沒有醒來„„       這一天,小崗人無不沉浸在巨大悲痛之中。一紙“請願書”默默地在一雙又一雙手中傳遞,灑滿淚水的紙上,再一次摁下了一個又一個紅手印„„       “請讓我們的沈書記永遠留在小崗„„”       這也該是沈浩最後的願望了。他在給小崗村公墓選址時曾說過:“將來我死了,就埋在這裏。”   沈浩三次準備辭職回家去照看老母時被一村農民反複用血書挽留,最後他累死在這個“將來”讓人痛的地方們,撒手人寰。

他的死讓小崗村發展前景再次無解。---題外話, 一盤散沙的小崗村,沒有上級不行,沒有英雄也不行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