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7磅反坦克炮(補)

(2012-04-26 20:59:13) 下一個

前文“17磅反坦克炮”中存在幾處錯誤,在此文中更正,並且增加3種德軍反坦克炮/坦克炮的數據以便更廣泛地進行比較。

穿甲能力比較:

 

30度傾角均質裝甲板穿甲深度MM

17 POUNDER

75MM PAK 40

75MM KwK 42 L/70

88MM PAK 43

88MM KwK 36 L/56

距離

APCBC

APDS

APCBC

(Pzgr39)

APCR

(Pzgr40)

APCBC

(Pzgr39/42)

APCR

(Pzgr40/42)

APCBC

(Pzgr39/43)

APCR

(Pzgr40/43)

APCBC

(Pzgr39)

APCR

(Pzgr40)

2000Y

1828M

111

161

 

 

 

 

 

 

 

 

 

2000M

 

 

64

-

89

106

132

153

84

110

1000Y

914M

131

192

 

 

 

 

 

 

 

 

 

1000M

 

 

85

97

111

149

165

193

102

138

500Y

457M

140

209

 

 

 

 

 

 

 

 

 

500

 

 

96

120

124

174

185

217

110

156

炮口初速 M/S

884

1204

792

990

925

1120

1000

1130

773

930

 

 

 

 

 

 

 

 

 

 

 

 

 

火炮參數比較:

 

17 POUNDER(MK1)

75MM PAK40

75MM KwK 42 L/70

88MM PAK 43

88MM KwkK 36 L/56

口徑 MM

762

75

75

88

88

身管長度MM

420255倍)

345046倍)

5250(70)

6250(71)

4930(56)

全長MM

7353

6200

NA

9200

N/A

俯仰角

+16.5-6

+22-6

N/A

+40,-8

N/A

方向射界

60(L-30,R-30)

65(L-32.5,R-32.5)

N/A

360

N/A

射速 ROUND PER MINUTE

Up to 12

12-15

6-8

6-10

15

膛線

20

32

32

32

32

纏度(導程)

30

24-18

28

30

45-30

炮口製退器

衝擊式雙室

衝擊式雙室

衝擊式雙室

衝擊式雙室

衝擊式雙室

炮閂

立楔式

半自動橫楔式

半自動立楔式

半自動橫楔式

半自動立楔式

藥室容量(L

4.92

3.7

N/A

N/A

N/A

瞄準鏡(放大倍率)

單倍(早期),3X

3X

Tzf 12/a/13(2.5/5)

N/A

Tzf 9b/c(2.5/5)

炮身重量 KG

682(含炮閂)

N/A

2650(含炮閂,防盾)

N/A

N/A

戰鬥全重KG

2968

1425

NA

3600

N/A

身管壽命

1300

NA

2000-2400

~500

~1000

 

 































彈藥參數比較:


17 POUNDER

APCBC

75MM PAK40

APCBC (Pzgr.39)

75MM Kwk 42 L/70

APCBC(Pzgr. 39/42))

88MM PAK43

APCBC(Pzgr.39/43)

88MM Kwk 36 L/56

APCBC (Pzgr.39)

全重(KG

17.03

13.35

14.30

23.4

N/A

彈頭重(KG

7.72

6.8

6.8

10.35

10

全長(MM

~850

969

893

1124

N/A

彈頭長(MM

317

244

N/A

N/A

N/A

發射藥種類

單基(硝化纖維)

雙基(硝化纖維/硝化二乙二醇)

雙基(硝化纖維/硝化甘油)

雙基(硝化纖維/硝化二乙二醇)

雙基(硝化纖維/硝化二乙二醇)

火藥力(KJ/g

770

~1100

N/A

~1100

~1100

火焰溫度(°K

3014

~3400

N/A

~3400

~3400

發射藥裝填量(g

3680

2350

~2430

5350

2560

彈底裝藥種類

NONE

黑索今(環三亞甲基三硝胺)

黑索今(環三亞甲基三硝胺)

黑索今(環三亞甲基三硝胺)

黑索今(環三亞甲基三硝胺)

彈底裝藥量(g

NONE

16

113

136

113

炮口初速 M/S

884

792

925

1000

773

膛壓(MPa

324

NA

N/A

N/A

N/A

炮口動能(KJ

3016

2133

2909

5175

2988

 

























前文中的主要錯誤和不足:

1 17磅反坦克炮的APCBC炮彈發射藥種類:由於當時缺乏準確數據,依據其他英軍炮彈資料推定為雙基發射藥。後經進一步查找資料確定應為單基發射藥NHNON-HYGROSCOPIC,這是一種DUPONT專利的單基發射藥,可能同時還有另外一家美國公司生產。這種發射藥的形狀為圓柱形(CORD,實心),直徑為0.055 INCH(約1.40MM)。傳統單基發射藥有火焰溫度低對炮膛燒蝕小的特點,但是其缺點之一是吸濕性,不易儲存,火藥由於吸濕變性快,對發射時的彈道性能影響大。DUPONT的專利是在其中添加防潮成分,使得單基發射藥同雙基發射藥一樣易於儲存。單基發射藥的能量(火藥力)隻有雙基發射藥的70%左右,但是綜合17磅炮和75MMPAK40炮彈的裝藥量,兩種炮彈的發射藥能量幾乎相同,而從比較中可以看出17磅的炮口動能高於75MM PAK40幾乎50%,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17磅炮炮彈彈頭比75MM PAK40的彈頭重,其次17磅炮身管長度為55倍,高於75MMPAK4046倍,彈頭在身管內有更長的運動時間吸收發射藥燃燒能量。實心圓柱顆粒的單基發射藥燃燒速度較低,膛壓最高點不象快速燃燒的雙基發射藥一樣出現在坡膛,而是在坡膛後麵的正常膛線處,所以非常有利於身管壽命。但低燃燒速度再加上大裝藥量使得炮口焰非常嚴重。另外如前文中對膛線的分析,17磅炮身管膛線數少而淺,纏度高,所以炮彈在炮膛內運行阻力小,有力於提高初速。

雙基發射藥擁有較高的火藥力,英國在二戰開始時已經擁有雙基發射藥的製造能力,並且在其他種類炮彈中廣泛應用,但為什麽卻在最需要高能發射藥的反坦克炮上使用單基發射藥呢?雙基發射藥雖然能量高,但燃燒溫度也高,所以炮膛燒蝕嚴重,對身管壽命影響很大。為提高穿甲能力,德國人的思維模式是,提高穿甲能力->增加炮口動能->使用雙基發射藥->提高身管強度/耐燒蝕能力,所以德國人在身管上大作文章,如使用漸速膛線,使用可更換襯管(如FLAK 36)和分段身管(PAK 43,Kwk 43 L/71Kwk 36 L/56)等等。德國在二戰時擁有當時最先進的冶金技術,所以當然會在身管材料冶煉加工方麵不遺餘力的。而英國的思路則是提高穿甲能力->增加炮口動能->加大彈頭重量/使用單基發射藥->加大裝藥量->增加身管長度,利用現有技術和製造能力達到同樣的效果。德國為提高穿甲能力幾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本來PAK 40的穿甲能力足以有效應付蘇軍和盟軍方麵大部分的裝甲目標,卻投入有限的資源去發展88MM128MM反坦克炮,雖然穿甲能力超群,但缺點也是十分明顯的,如十字大架的PAK 43的重量達3600Kg,兩腳大架的PAK 43更是一個重量超過4300Kg,高2米寬2.5米長9米多的龐然大物,機動能力很差,在戰鬥中由於無法及時移動,被擊毀和丟棄的很多,而且由於資源所限製造中“偷工減料”,身管壽命不足500發(德軍建議發射500發後更換身管,或者隻能發射榴彈,不能發射穿甲彈)。

2. 17磅反坦克炮的APCBC炮彈的尺寸和裝藥量:裝藥量修正為3680g,藥筒長度583MM,底緣直徑135MM。前文中對彈藥總長的估計比較準確,但底緣直徑估計值偏小。

3. 17磅反坦克炮高爆榴彈HE的裝藥:初期為580g TNT。後期改進為490g40/60比例的黑索今和TNT

4. Pzgr.39數據錯誤:彈藥總長應為969MM,藥筒長應為716MM,裝藥量應為2350g,藥粒尺寸6.25X3.8X1.3MM。德軍75MM口徑火炮種類繁多,如榴彈炮,反坦克炮,坦克炮等,身管長度範圍大,彈藥種類龐雜,就比較APBC而言,PAK 40Kwk 40L/48PANZER IV和幾種自行反坦克炮上使用)和Kwk42 L/70PANTHER)使用的彈藥有些差別,我記得PAK40Kwk 40可以通用,而Kwk 42使用的是專用的彈藥。

5. 增加對彈帶的分析:17磅炮炮彈采用銅彈帶,所以為消除炮膛“掛銅”,炮彈發射藥頂部放置鬆散團狀的錫箔,英軍其他火炮炮彈也采用銅彈帶,所以發射藥中都加錫箔清除掛銅。德製火炮的炮彈彈帶采用雙金屬(內層是鐵質,外層為銅)或者燒結鐵(SINTERED IRON),具體到反坦克炮/坦克炮炮彈則都使用燒結鐵彈帶,其原因可能有兩個:首先燒結鐵彈帶由於其多孔隙和自潤滑的特性,更容易擠入膛線,且無掛銅之憂。燒結鐵和銅的極限抗拉強度(UTS)幾乎相同,但當擠入膛線時彈帶材料受擠壓變形,嵌入膛線,銅彈帶由於截麵尺寸變小導致強度下降,燒結鐵由於其多孔結構,受壓後UTS反而大幅增加,所以燒結鐵彈帶更適於高初速的反坦克彈藥。其次可能與銅的產量有關。銅是重要戰略資源,德國在一戰後失去海外殖民地,沒有了優質銅礦的來源,戰前的銅產量不足英國的1/2,所以德國可能被迫盡量減少對銅的使用。實際上燒結鐵彈帶是一項很先進的技術,需要強大的冶金工業為後盾,西方其他國家直到60年代末才開始研究使用。德國在二戰前擁有全世界第二大規模的製造業,技術先進,分工精細,生產效率極高,是希特勒賴以發動戰爭的資本。許多技術,如漸速膛線的加工,到今天都並非易事(現在靠數控機床加工漸速膛線,二戰時可沒有數控機床)。

6. 底火擊發方式:17磅炮為傳統撞針擊發底火,而德軍PAK 40和所有其他坦克炮/反坦克炮均是電底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