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煙

本隻想寫寫自家的故事,沒想到土匪竟然不允許!如今決定先致力剿匪,待自由民主之花在大陸盛開時,再來完成自家的故事好了。
個人資料
我是秋雲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主習的牌打砸了嗎

(2025-10-31 12:29:42) 下一個
在中美韓國會議三天半前(10月26日)登出的一篇文章,包括中美會議的預測部分。作者是 Shanaka Anslem Perera (shanaka86 on X)。文章代表了一種對當前世界的演繹,能刺激大家思考。認同與否,悉隨尊便。
《2025年10月27日:美國成為帝國之日!》
當你沉迷TikTok之際,美國已完成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經濟政變。
中國掌控著全球80%的稀土加工產業。這正是地球上所有武器係統、智慧型手機與人工智慧伺服器的神經中樞。其中一種元素:釹(neodymium) —— 沒有它,F-35戰機無法升空,特斯拉汽車無法行駛,數據中心將陷入黑暗。
特朗普威脅以100%關稅,摧毀3,000億美元的中國出口商品。
北京的回應是威脅要扼殺全球技術供應鏈。
接著,不可能之事發生了。
72小時決戰:
10月24日:馬來西亞簽署礦產協議。
10月25日:泰國簽署加工協議。
10月26日:框架協議公布。中國做出讓步。
隱藏在細則中的關鍵:130億澳元稀土加工項目。柬埔寨開採權。日本2010 戰略藍圖 —— 削減了對華的依賴30%:如今已應用於價值3,500億美元,美國人工智慧的基礎建設。
終結全球化的數字:
美中貿易額:7,580億美元(2018年)→ 5,780億美元(2024年)
這1,800億美元並沒有消失,而是轉移到了那些屈服於美國的國家。
東盟貿易額增長20%。中國稀土市場份額,三十年來首度下滑。美國供應鏈正即時轉移,而北京才驚覺已落入陷阱。
他們沒告訴你的真相 —— 這不是貿易談判,是貢品徵收。
特朗普將「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從貿易夥伴「轉化為戰略武器」 —— 現在,每個國家都麵臨選擇:要麼進入美國市場,要麼進入中國供應鏈。
兩者不可兼得。從此永不可能。
200億美元大豆採購凍結。自2018年以來首次 —— 並非報復;這是示威。中國雖能造成傷害;美國卻能造成滅絕。
打破現實的模式:
自2018年以來,同樣的劇本已經上演了17次:宣布災難性的關稅。市場暴跌。中國進行報復。隨後 —— 盟友獲得豁免。北京承受的壓力倍增。
63%的中國商品麵臨最高關稅。
盟國的商品:隻是 4%。
每一次「混亂」的威脅,都是精心策劃的。每一條「衝動」的推文,都重組著供應鏈。每一條「貿易戰」的標題,都掩蓋了對中國技術主權的係統性瓦解。
後續發展:
11月1日:習近平於APEC峰會會晤特朗普。
(當時預測會議將在11月1日進行)
協議早已敲定。以稀土供應換取關稅減免。美軍進駐亞洲稀土設施。中國保全顏麵。
美國掌握未來。
台灣問題、人工智慧主導地位、技術自主權,以及競爭性多極格局的終結 —— 所有這些都被打包進一個媒體稱之為「休戰」的「貿易框架」中。
真相:
全球化並未崩潰。
它隻是被收服了。May be an image of the Oval Office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