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雪連天

記錄自己的一些隨想,過30年再看看也許會覺得很有意思
正文

金陵13釵

(2012-01-27 21:49:52) 下一個
Jan 25, 2012今天坐5個小時的飛機從San franciscio 飛到Boston,還晚點了2個小時,有點時間寫一些東西了。前兩天網上傳得沸沸揚揚的金陵13釵,弄得我一個南京人也在網上找著看了一遍。個人覺得小說寫得一般,好像嚴歌苓自己也沒把它放在自己最好的作品之列,不知道為何張大導演好像寶一樣的到處吆喝,聽說弄了6個億,請了好萊塢的演員,大張旗鼓地要申請奧斯卡。據說最終沒有入圍,不過好像還是賺到錢了。整部電影看下來,繼承了一貫的精致畫麵,濃鬱的色彩和震心的音樂。故事基本的線索沒有改變,人物的背景改了一些。電影最後一段裏麵改變的教堂裏的小替工補上人數的一段,個人覺得算是動人的一段了。關於南京大屠殺的電影,我好像看過5部,屠城血證,南京1937,南京!南京!,拉貝日記還有這部,拉貝日記最像辛德勒的名單,南京南京是我覺得最看不懂的一部,我是中國人怎麽也無法理解當時日本人的心理。屠城血證好像是第一部描寫南京大屠殺的電影,中規中矩,吳子牛的1937是在南京城牆下拍得,感覺還挺親切。張大導演這個算是個比較沒譜的。這些年看的電影也算是不少了,可能國外的多一點,中國的相對少一點。中國電影人,特別是導演和製片好像都在想著能拍個得獎的影片,或者說是想拍些有深度的影片。我覺得方向是好的,但是操作起來比較困難。回顧解放後的中國電影,在70年代之前,我看過的一些如兩個伴,護士日記,今天我休息還有戰爭題材的如地道戰,地雷戰的就更多了。那時候導演心理想的和人民大眾想的都是一樣的,心裏大多都有著些共產主義的信念,我看這些片子的那個年級的時候,說實話我也是一個共產主義的戰士,很容易在這些片子中找到共鳴。80年代後90年代初的反響好的中國電影也多是反思文革,反映當代生活的如大橋下麵,人到中年,高山下的花環,芙蓉鎮等。不過那時候看到的外國電影很少,娛樂生活也就是看看中國電影了。2000年以後,中國電影走向了大片時代,可能是跟風美國,電影缺少了靈魂就是電影題材。首先當然是體製問題,在中國你有些題材是不能拍,隻能打打擦邊球。所謂廣電總局的電影審查,我覺得就是侮辱大眾智商,憑啥由他們判斷電影的好惡。這點以後再寫(備注一下—皇帝和太監)。再一個就是中國導演的水平問題了,在有限的題材內如何發揮,如何抓住觀眾的心情,沒有一段時間的積累是不行的。好的導演和好劇本就像是伯樂和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金陵13釵是張大導演相中的,據說一看就激動不已,說是劇本如何好。配了6個億的裝備向好萊塢狂奔。回想起我看的電影,好像沒有幾個讓我感動到流淚的,阿甘算一個,當幸福來敲門也聽感人的,不過我不記得哭過。順便說一句,這個電影的英文名字是The pursue of happiness,直譯應該是追求幸福,翻譯成中文變成了被動的等到幸福,反映了中國人和外國人心態上的差別。中國人在很多事上是被動等,而外國人是主動做,這點也很有意思,以後可以再寫一點。扯遠了。我印象最深的讓我熱淚盈眶的居然是日劇----東京愛情故事,在莉香坐上早一班列車離開的時候,往事曆曆在目,真是非常感人啊。我看得中國電影,電視劇裏麵,戰爭題材的多事容易做到很感人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戰場上的生死相依,你救我,我救他的很容易刺激到觀眾們的神經。中國導演的也大多擅長拍這些類的影片,特別是電視劇如亮劍,集結號,不可磨滅的番號等。馮小剛是中國導演中的一個異類,他導的幾部賀歲電影既賣座,情節也不錯,估計這也多虧了王朔這個筆杆子在後麵撐著。一個好的劇本是一個電影的靈魂啊。隨著中國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中國電影也會越來越好,在世界影壇占據一席之地。(這是我經典的作文結束語,哈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