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初識美國的教會文化

(2012-01-04 05:11:46) 下一個
剛到美國,就被帶到教會,在去了三周後,跟這裏的朋友漸漸熟悉了。我發現這個團隊雖然人少,但真正有信仰的人還是大多數。而也有少數,多年來一直參加教會的活動,卻一直沒有真正的信仰,大多是年齡很大的老人,而且是有知識有老人,他們的腦子早就被洗了,轉變不過來了。但他們就是喜歡教會的氣氛,每周必來,但就是不信。 說到信仰,其實我也沒有,但我們這代人就是生活一個沒有信仰的年代,上學時政治學的就不好,也從沒有相信過社會主義,老師上課通常質疑,但從未當回事,隻當是要考學的一門課,怎麽教就怎麽學,然而並沒有相信過。 中國人的教會,大家就像一個大家庭,在一起吃飯聊天,聽主教講經。我聽得很認真,但有時領悟不了,但至少很認真,比上馬哲認真多了。試著去了解去認識。我認為人是需要信仰的,每個人的心靈總要有個歸屬,不能無處安放。至少,我們總要有個生活的寄托,現在中國的老人也好,年輕人也好,幾乎他們的寄托就是孩子。這樣的還算好,心靈總有個歸屬,總有個盼望。可是沒有孩子的人,更年輕的人呢。我覺得他們真是辛苦,然而心靈卻也無處安放。 其實,我想,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神。而我的神,是我的奶奶。雖然她去世很久了,但我卻覺得她一直沒有走遠,而在我的身邊。每當我有困惑的時候,我都覺得她在幫我。包括我遇到幾次,科學都解釋不了的事情的時候,我把它歸結為,是奶奶在疼我呢。我生長在一個大家庭裏,家裏的長孫女。萬千寵愛在一身。奶奶沒文化,但她總是能給我力量,給我那份安全感。每當我回到她身邊的時候,我都倍感安全和舒適,無論在外麵遇到了多大的風雨。她總是說,沒事,再怎麽樣,回來,我還能供你口飯吃。她也是一直這樣跟我的父親,叔叔,姑姑們這樣說的。而結果是我的家人都很團結,很獨立,都特別孝順。雖然時而也有些小矛盾,可這個矛盾從來不會停留超過一星期。就是恨得都不願意說話的時候,對方出現了什麽困難,還是能在第一時間得到親人的幫助。這就是家,大家彼此傷害,又彼此相愛,相互依靠。 那天聽到講經,說教會就像一個大家庭,使我想到了自己的家,自己的親人,還有我至親的奶奶。奶奶把她的品質,傳給了我的父親,父親用他的實際行動給我安全感,包括把家裏的房子寫成我的名字,他說他做父親的責任就是讓我,回到家的時候,冰箱裏總有我愛吃的,無論什麽時候想回家,家都是你的,我們的家,就是這樣一代代的相傳。所以我知道我是永遠有家的人。但我也知道,我要為我的家人做點什麽,讓老人安康。讓我的後代了有一個永遠的家。 我挺喜歡教會的那個大家庭,他們彼此關照,互相幫助,就像團結在父親下麵的一大群孩子,可能偶爾會有這樣那樣的矛盾,但是他們有天上的父,就像我自己的父親和奶奶一樣。 雖然我還不知道怎麽才能相信天上有個的神父,但我至少是喜歡這樣的氣氛,喜歡這樣的大家庭的。其實人們都需要的。看緣份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