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2 (265)
2013 (204)
2014 (190)
2015 (154)
2016 (124)
2017 (65)
2018 (113)
2020 (63)
2023 (71)
淺析紅樓(4)-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一個人性格的形成和幼年的生活狀態和社會環境分不開的。
紅樓夢一開篇就道來了黛玉的身世,她由西方靈河岸的絳珠草轉世而來,當然,這是曹公構思紅樓夢小說時用一段神話開場。 黛玉的父親是巡鹽禦史林如海,她的母親是紅樓夢中賈母的第四個女兒賈敏,(其他三個女兒是否均已夭折,書上並未提及。) 故賈母特別喜歡這個小女兒賈敏。黛玉是賈母的外孫女,是賈寶玉的表妹,賈府稱她為林姑娘。
她從小體質嬌弱,容貌清麗,聰明伶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有一個弟弟但在三歲時夭折,從小黛玉十分孤單,沒有玩伴。5歲開始認字讀書,6歲喪母,10歲師從賈雨村。 自從喪母後的黛玉得不到雙親得嗬護(父親忙於公事),養成了獨立而孤僻的性格。
黛玉10歲時被接到賈母身邊撫養教育,寢食起居,一如嫡孫賈寶玉。與11歲的寶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賈母打點,自視地位在三春之上,實則隻是隔一代近親。大致在11歲時又死了父親,從此常住賈府,養成了孤高自賞,傲然一世的性格。12歲時,賈元春省親後,林黛玉入住瀟湘館,在大觀園詩社裏別號瀟湘妃子,作詩直抒性靈,但常常帶有惆悵,低沉,悲哀的情緒。
黛玉剛進榮府時,賈母萬般憐愛,寢食起居,一如賈寶玉。二人親密友愛,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息同止,是她有生以來第一個童年的玩伴。她和寶玉建立起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的情感。 從幼時的心靈上早已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寶玉是她的。寶玉和其他姐妹們嬉鬧玩耍,如若冷落了她,總是有點說不出來的醋意。
林黛玉的性格大體有這幾點:第一,敏感細膩。第二,多愁善感。第三,孤高自許。第四,坦率自然。
第一,敏感細膩。
第三回中提及,她到賈府時,尚在孩提,卻牢記母親生前說過:“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 “因此,她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恥笑了他去。” 第一次拜見刑夫人時,邢夫人苦留她吃過晚飯去,黛玉笑道:“舅母愛惜賜飯,原不應辭,隻是還要過去拜見二舅舅,恐賜飯領去就不恭了,異日再領,亦為不可。 望舅母容諒。”一個十歲的小孩,能有如此禮貌,如此恭敬,說得點滴不漏,恰到好處。 不僅顯示了黛玉的教養,禮儀,聰明,通達,還顯示了黛玉感情上的敏銳和細膩。
林黛玉蘭心蕙質,秀外慧中,溫婉嫻淑,是不可多得的聰慧女子,將她形容為“七竅玲瓏心”,以此來突出她的冰雪聰明。 她的蒙師賈雨村說,他這女學生“言語舉止另是一樣,不與凡女子相同”。 因其母名賈敏,“他讀書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寫字遇著‘敏’字亦減一二筆”。 依此,不去觸犯她母親的名字。
初到賈府,賈母問黛玉讀了什麽書。大於答道:“隻剛念了《四書》。”黛玉接著問, “妹妹們讀了什麽書?”賈母答道:“讀的是什麽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 聰明的黛玉很快就理解了賈母的歉遜,在寶玉問“妹妹可曾讀書?”時,黛玉立即改了口:“不曾讀, 隻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 才10歲小小年紀的黛玉心思就如此細膩,可能有些大人都不一定做到。
第二,多愁善感。
傍晚時分一次黛玉去怡紅院看寶玉,怡紅院大門緊閉,她敲門呼叫,晴雯不知是黛玉,沒有開門,又聽到寶玉和寶釵說笑聲,錯疑在寶玉身上。 真是一腔無名火正未發泄,又勾起傷春愁思。次日,把些殘花瓣兒去掩埋,由不得感花傷己,哭了幾聲,隨口念出一首《葬花吟》。 她以落花自況,血淚作墨,如泣如訴,抒寫出黛玉進入賈府以後的生活感受,身世遭遇,悲劇命運的哀愁和悲憤。 第一句“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她把自己比作春花,終將敗落。 她在幼年失去了雙親,又無兄弟姐妹,感到寄人籬下在榮府的大家庭中有誰來憐愛她? 連青梅竹馬的寶玉,也在昨晚給她吃了個閉門羹,感到世態炎涼,無人相助。“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這幾句寫出黛玉對於封建家庭社會的不滿和憎恨,但在這個重重壓迫下的封建體製,一個弱不禁風的黛玉毫無反抗之力,預料中自己就像鮮花一樣,隨著一陣秋風飄落而下,有誰還會顧及地下的花瓣?她的身世? 她把落英下地的花瓣收集起來,放入花囊,將花瓣連同花囊埋入花塚,不願讓它們落入溪流之中,隨著溪水一流出去,髒的臭的混到,仍舊把花糟蹋了。 感歎之餘, 吟出“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現在她在葬花有人笑癡,不知他年誰來葬她自己?悲哉!悲哉!她自己比作花朵,當殘花漸落的光景,便是她紅顏老去,駕鶴西歸之時。整首葬花吟詩,悲悲切切,讀來使人感受到黛玉的無助,傷感,對自己前途的渺茫和悲哀。 在身後的寶玉聽到最後兩句不禁落下淚來。
第三,孤高自許。
一次,薛姨媽訂了許多宮花,送到宮裏之後還有多餘,就請周瑞家的把宮花送給諸位姑娘。 周瑞家的隻是抄便道走,未分高低貴賤,恰好最後給了黛玉。 她便問:“還是單送我一人的,還是別的姑娘都有呢?” 等周瑞家的回答:“各位都有了,這兩枝是姑娘的了。” 黛玉立即說:“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 在這裏,黛玉顯得孤高自許,也許還點小心兒,“唯恐被人恥笑去了”的自尊變成了“唯恐被人小看了他去”的自衛。如果寶釵遇到類似情況,絕對不會口出此言。
那日,賈母為寶釵慶生,賈母喜歡熱鬧,請了一個戲班子演戲,致晚散時,賈母深愛那個作小旦的和一個作小醜的,因命人帶進來。 賈母令人拿些肉果給她兩個, 又賞錢兩吊。風姐笑道:“這個孩子扮上活像一個人。”湘雲接著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摸樣兒。” 寶玉聽了,忙吧湘雲瞅了一眼,使個眼色,怕林妹妹生氣。 晚上寶玉去看黛玉,黛玉不理他。 寶玉就問:“好好的就惱了,終究使為什麽起的?” 黛玉冷笑道:“問的我倒好,我也不知為什麽。 我原使給你們取笑兒的,拿著我比戲子給眾人取笑。” 又道:“。。。。。。再你為什麽有和雲兒使眼色?這個你使什麽心呢?。。。。。。她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貧民的丫頭,他和我頑,設若我回了口,豈不是自惹人輕賤了呢。。。。。。”從她和寶玉的對話中可以看出黛玉的性格,她覺得自己的身份受到了恥辱,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所以才發泄了這麽一大堆,這也正是她的高傲,維護自尊心的一種鮮明的表現。
第四,坦率自然
黛玉性格上有點高傲,孤僻,但對人坦率純真,見之以誠。紫鵑原是賈母的丫環,後來伺候於她。她對待紫鵑,親如姐妹,兩人就像朋友一樣,互相關愛,談心聊天,情同骨肉,誠摯的友情感人至深。
香菱學詩,寶釵譏她“得隴望蜀”,似乎不願教他;香菱向黛玉請教,黛玉卻熱誠相接,並說:“既要作詩,你就拜我為師。”純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給香菱講解詩的做法和要求,還把自己的詩集珍本借給香菱,並圈定閱讀篇目,批改她的習作,堪稱“誨人不倦”。她待人很寬厚,與人不存芥蒂。
在對待寶釵的態度上,尤見出其天真篤實。原來她常妒忌寶玉和寶釵的接近,在薛寶釵對她直言在行酒令時用句不當,予以“訓導”之後,她便開誠布公,肝膽相照,向薛寶釵掏出心窩子的話,並引咎自責:“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隻當你心裏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競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此後她待寶釵如親姐姐一般,連寶玉也感到驚奇。從中可見,黛玉非常單純可愛,而其中也流露出對朋友的坦誠,即使對自己的“情敵”也一樣。後來,黛玉認薛姨媽為幹媽,接薛姨媽和她一起居住了一段時間,隨後,她就直呼寶釵為姐姐。
每次賽詩,有時評她的詩最好,有時評寶釵拔頭籌,黛玉從無爭論,平心對待。 一次,她與湘雲凹晶館聯句,每當湘雲說出佳句,她總是“起身叫妙”,甚至說:“我竟要擱筆了!”可見林黛玉坦率而謙和。
平心而論,林黛玉雖然聰明伶俐,直率坦蕩,但心胸不夠寬廣,有時說話過於直截了當或者過於尖刻。 我讀《紅樓夢》對黛玉的感覺,除了上述種種性格之外,她有點多疑,冷漠,自戀,因此大觀園下人大多不太喜歡黛玉。在美國教授紅樓夢有二十幾載的白先勇教授,問過他的美國學生,沒有一個美國學生喜歡林黛玉的。當然,也可能國情不同,對於人物的評論也就不同了。曹雪芹為何把紅樓夢中的人物寫得如此鮮活,貼近現實,曹公摒棄“非善即惡,非白即黑”的兩極觀點,辯證地揭示人性的本質,即便世界上偉大人物,也必然有他的缺陷。 這樣才能反映處在現實社會中的人性真實的表達。
借用紅學大師俞平伯對寶釵和黛玉的點評:釵黛雖然並秀,性格卻有顯著不同:如黛玉直而薛寶釵曲,黛玉剛而薛寶釵柔,黛玉熱而薛寶釵冷,黛玉尖銳而薛寶釵圓渾,黛玉天真而薛寶釵世故……一個是封建家庭的孤臣孽子,一個是它的肖子寵兒。作者借了抑揚褒貶進行批判,對於釵黛有所抑揚。其揚黛抑釵,他的意思原是鮮明的。
我雖對俞平伯老師這段評語基本認同,但我認為曹公毫無揚黛抑釵之意,而是反映了各人不同的家庭背景,社會環境,所造就各人不同的性格而已。紅樓夢中每個人性的格不同,躍然紙上,即使一個丫環詩琪,一個下人焦大都有自己鮮明獨立的性格,這才把一部《紅樓夢》寫得唯美唯肖,推向世界文學之巔。
好像和健康狀況也分不開。。。象新版電視劇那樣的健壯版林黛玉,看著就出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