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2 (265)
2013 (204)
2014 (190)
2015 (154)
2016 (124)
2017 (65)
2018 (113)
2020 (63)
2023 (71)
在我的博文中多次提到過, 我們兄弟姐妹有六人, 我是最小的一個,和我的大哥相差18歲, 和我最小的姐姐相差11歲. 一個哥哥和兩位姐姐已經去世,留下我和另外兩位姐姐.
隻要我有空, 常常打電話和她們聊天. 兩位姐姐也常常要我回國內聚聚, 告訴我以後的日子不多了。 最近, 我幾次打電話給我小姐, 沒有回音,我有些擔心。 給我的外甥去了一個微信,問好他的爸爸媽媽, 回信說晚上談。
晚上我們接通了微信電話, 他告訴我他媽媽一次摔跤, 引起中風,現在半邊身體不能動彈, 說話口次不清。在他的幫助下,和我姐姐作了一次簡單的交流。 我安慰了她,一切都會恢複的, 要有信心,加強早期活動,肢體鍛煉,等等。
我心中清楚,87歲的高齡, 再要恢複是困難的,她以後的歲月大概會在床上度過。 她已經不能自行料理生活, 必須有人照料, 這將會度過一段很長,很艱難的時段。 因為,從我太太的病情知道,目前的醫療水平,像這種不能自理的病人,還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維持生命狀態。
我太太的情況在我的長篇連載中都有詳細敘述,她患有腦退化症,民間稱為老年癡呆。 她的病程長達9年半,到最後的階段不僅記憶完全喪失,還出現老年性精神病。 生活不能自理,她要有人幫助上床,穿衣,脫衣,如廁,洗澡,後來大小便失控,雖然使用成人尿片,要有人經常檢查是否弄髒衣服。 後來, 吃飯需要人喂,直到吞咽困難,咳嗽反射失靈,引起肺炎直至終老。
由此我想,世界萬物有始有終,大到宇宙, 小到微生物, 人,當然也是如此。 死亡,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生不如死! 最近, 網上看到一篇文章還是一個視頻, 我記不清了。 在日本的養老院,二樓以上的窗戶都裝上鐵欄, 有人問護士為何窗上要安裝鐵欄? 護士回答:“怕老人跳樓自盡!” 可見, 就算在日本的養老院中,老人們感到生活乏味, 前景暗淡,情感空虛, 體力衰退,結論:生不如死!
近日還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 敘述了一位104歲澳大利亞科學家(David Goodall) 於今年5月2日, 由一位護士陪同,飛往瑞士尋求安樂死, 結束自己的生命。 他自己稱:“活到這樣的高齡‘非常遺憾’!” 他說:“如果有一個生日的祝願, 那就是死亡。” 此外, 他還對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說:“我不快樂, 我想死......死亡沒有什麽好傷心的。如果一個人被阻止去死,那才令人難過的。”
有關安樂死, 據說在美國已經有7個州簽署法令準許安樂死。安樂死是有條件的,必須有病人家屬,醫生,律師和教堂牧師的見證下,在現有醫療條件下無法治療的晚期患者, 可以施行安樂死。 世界上隻有瑞士隻要有人願意,簽下安樂死的文件, 沒有附加條件就可以施行安樂死。 這就是 Dr. David Goodall 飛往瑞士的原因,並且需要支付2萬美金的費用。
假如我到了生不如死的那一天......也許......會飛往瑞士!
我們現在雖然年輕,但依然為幾十年後做準備: 運動保肌肉和大腦,吃健康食品,原理老年癡呆骨折偏癱這類病。。。
也不錯,翻譯後中文名是《攜死而生》(見豆瓣介紹: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212921/)。這些在微信讀書,kindle上麵都有。您能夠身體基本健康,寫寫博客和大家交流,精神生活自由豐富,也是令人羨慕的養老方式啊。
- 感覺這個問題,對於毎個人都是需要盡早去接受這個人生經曆的存在,提前做些背景學習,做好準備;being mortal 是本好書,另外能夠去幫助老人,可以學到更多實際知識。
- 人在身體機能逐漸下降時,需要體力和腦力的事情 最好能有可靠的人可以在需要時去交付,這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麵麵 尤其是財務管理,這會影響到其他日常生活的合理與安全的安排。
- 在頭腦清醒時,最好能提前觀察並選好可靠的人或機構 寫好power of attorney和遺囑,這樣可以更好地保護生命中的老年階段 以及避免以後可能出現的家庭糾紛
- 老年階段的平穩渡過,財務安全和身體安全都很重要。身體安全中,防止摔倒和預防肺炎 是兩個重要因素。走路做事放慢腳步,打肺炎預防針,感覺是挺有效的
- 這個人生旅途,其實不需要做什麽“大事”,享受生活,過好每一天的平常小日子,再有些新鮮的事去想想去做做,也會有益這個平穩吧?
讀您的博客獲益很多,感謝!
Someone seemed to have figured out some time ago: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act=article&blogId=64243&date=201908&postId=28978
印度裔醫生Atul Gawande寫的書《Being Mortal》有這麽一段話,特別的讓我深思:“It is not death that the very old tell me they fear. It is what happens short of death—losing their hearing, their memory, their best friends, their way of life. As Felix put it to me, “Old age is a continuous series of losses.” Philip Roth put it more bitterly in his novel Everyman: “Old age is not a battle. Old age is a massacre.”
Being Mortal: Medicine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
我覺得生活質量很重要,在不能自理前,就應該考慮好如何不給任何人添加麻煩地,平安離去。
我們應該寫好遺囑,如病到某種程度就停藥,不搶救。在美國,是尊重病人意願的,(不會像在中國醫院為了創收,被強製用藥)意誌堅強的,也可以自己主動絕食絕水。當然希望到時候,安樂死可以合法化,最後一程能去瑞士的是很美麗幸運的.我先生的父母都是在德州醫院裏,神智非常清醒的狀況下,自己告訴醫生“I have a sound mind and I am telling you to stop giving me any medical treatments now 尤其是我的婆婆,向她的幾個Caregivers 一 一高別後,真是很有尊嚴,平靜地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