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2 (265)
2013 (204)
2014 (190)
2015 (154)
2016 (124)
2017 (65)
2018 (113)
2020 (63)
2023 (71)
生與死,古今中外,各有各的說法。
中國古代有儒家,道家,佛家各各闡明各家的生死觀。儒家重死;道家重生;佛家善談生死,將生死一念超然物外,將生命視為苦的流程。
西方哲學家西蒙·克裏切利的代表作《哲學家死亡錄》向我們呈現了一種哲學式的死亡理想。從《哲學家死亡錄》中所列190餘種哲學家“死亡史”談起,深入探討哲學、宗教、社會、文化等多重維度影響下的生死觀。
基督教是通過追求以上帝為精神象征的終極價值,來建立生存信仰體係,從而使人們擺脫塵世間的罪孽,實現世俗生存的價值,獲得生命超越,達到永生之域。把死看作物質生命的精神升華,基督教及其哲學則更是把死提升為達到新的生命的途徑”。
我既不代表儒家,道家,佛家思想,也不信仰基督,對於“生與死”自有我的考慮,我的認識,我的探索。下麵我粗略談談我對生死的態度,錯誤之處,盡管批評,指正!
世間萬物,小到細菌微生物,大到宏觀宇宙,都要經曆生和死。我們生存的所在地,地球,最終要毀滅的。 據說最終要被將要壽終正寢的太陽撕裂,吞噬。現代英國天體物理學家斯蒂芬·威廉·霍金估計,人類在地球生存還有100-200年。雖然,他的這種估計,並不為多數科學家接受,然而,你有沒有觀察到最近NASA連續報道在尋找適於人類星球方麵的新進展,也預計將要在2020-2030年間把人類送往火星。 一旦地球因某種原因毀滅,人類不至於像恐龍一樣地消亡。
當人呱呱墜地,發出第一聲嘹亮的哭聲,既是生命的展開也是死亡之旅的開始,所以恩格斯說:“生就意味著死。”生存和死亡,發生在同一過個體得兩個對立麵。 沒有一個人可以避免死亡,過去的帝王將相凡是尋求長生不老的,都以失敗告終。
既然如此,每個人應該平靜的去麵對死亡?可絕大部分人對於死亡還是恐懼的,有著求生的願望。 人是生物的一種,區別於其他生物是因為人有思想,有語言,有組織,有道德,有法律。。。。。。但人類又有生物的共性,其中之一就是遇到死亡威脅時的“逃避反應”。不管大到凶狠的動物,如獅,如虎;小到螞蟻,昆蟲,遇到危險時一概逃避。人也一樣,這是一種生物的本能反應,不是“膽小鬼。” 視死如歸的英雄是有的,那是因為他們的信仰,他們的愛國熱情,克製了生物的本能反應。 如七君子中的譚嗣同,甲午海戰中的鄧世昌。。。。。。我所崇拜的英雄。
因為有死亡,生存就顯的更為重要,更有意義,更顯得陽光燦爛。從幾下麵幾方麵來談:
生存,要讓你的生命發出一點光芒;要為你生存的社會做出一點貢獻。小到家庭,親戚,朋友;大到社團,國家,世界。不要因為自己的能力有限,學問淺薄,感到自卑。 要知道作為一個領袖和一個清道夫同樣在為社會做貢獻,從這個意義上沒有差別。
生存,要重視,尊惜友情。 無論是上對父母,下對子女,夫妻之間,兄弟姐妹,親戚朋友,單位同事,上司下屬。 隻有在生存時才呈現這種親密關係,無論哪方先走一步,就變成蘇軾詩詞中的“生死兩茫茫”,隻能期望夢中再相會。現實總比夢境實在。
生存,要注重自身生活質量。 人生隻有一世,沒有再世。 我們不求花天酒地,不求醉生夢死,不求窮奢極欲, 但要過得健康,快樂,舒適,安逸。 有一個目標, 讓你去奮鬥;有一種情趣,讓你去享受。
死亡之後還有靈魂嗎?東西方人都會在人死後懷著同樣的虔誠超度亡靈,並對此寄托無限期望:希望貧窮者死後富有,希望罪惡者死後得到寬恕,希望辛勞者死後得到安歇,希望領袖者依然成為天國中的統領者。這是生者對死者的尊敬和寄予希望,也許還潛藏著一種對自身生後的那種茫然和渴望。 許多醫學界人士希望找到人死後的靈魂,雖然有少量報道,但沒有得到公認。 照片上也有人顯示看到幽靈,也不能得到公認。從生物角度去考慮,無論是思想,精神,還是所謂的靈魂,總要有物質基礎,這就是大腦神經細胞的活動。 人體死亡,神經細胞也要解體,思想,意識,精神也就隨之停止功能。升天,永生,隻是人們的一種良好的願望。
世界上對於安樂死,爭論不休。
對安樂死的定義為: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狀態下,由於精神和軀體的極端痛苦,在病人和其親友的要求下,經醫生認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無痛苦狀態中結束生命過程。20世紀30年代起,西方國家就有人要求在法律上允許安樂死,由此引發了應否合法化的大論戰 從20世紀30年代起,西方國家就有人開始要求在法律上允許安樂死,並由此引發了安樂死應否合法化的大論戰。
從30年代到50年代,盡管英國, 美國, 瑞典等一些國家有人發起成立了“自願安樂死協會”或向國會提出允許安樂死的議案。但是,由於對安樂死問題的認識不清,並且擔心被人利用而導致“合法殺人”,社會上絕大部分民眾反對安樂死。
到目前為止,隻有瑞典允許安樂死。聽說加拿大也要立法允許安樂死。我舉雙手同意安樂死,以避免病人精神和軀體在生存最後階段的極端痛苦。讓人尊嚴的活著, 讓人尊嚴地走路!但要有嚴格的法律文件作為依據。
自殺。 人在極度恐慌, 極度悲哀, 極度氣憤的情況下, 有生不如死的想法,會產生自殺的念頭, 並付諸於行動。 自殺是對於“生” 的徹底否決, 對社會的徹底否決,對親朋好友的徹底否決。自殺的念頭是一閃間的,大多數人有自殺的念頭,但並沒有付諸於行動。如果有這種念頭的人,能敞開心扉,和好友交流,重溫世間的美好,人間的溫情, 大多數人能夠回心轉意的。 隻有那些糾結無法解開的人,下定決心,走上這一步。
回顧文化大革命中有多少人自殺, 我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 在同一時期, 自殺頻率急劇上升, 提示了人們對“生” 的絕望,對生存所在社會的絕望。
我已到垂暮之年,樂觀地回顧自己的一生,在我能力範圍內,想做的都做了,想試的都試了,不管成功與失敗,沒有浪費自己的年華。 餘下的歲月,修身養性,安度晚年。 何年何月駕鶴歸西,對我意義不大,80還是90 有何差異?
目前網上諸多文章有關健康, 長壽, 飲食,尤其是有關飲食方麵,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那還有什麽生活質量? 我樣樣都吃,隻要喜歡。 但是不要多吃,這點很重要。
我的一個舅舅,活到100歲零兩個月, 他對我說:“長壽,受罪!”他十分艱難的走完最後的三年。
生和死是自然現象, 我並不刻意去追求長壽。我希望尊嚴的活著,尊嚴地死 去!我已有準備,那天要我麵死亡時,我會從容地走去。
享受人生,否則寧可十八年後又一條好漢(相信輪迴),我的大伯娘,當
接近八十歲時,見醫生,吩咐她這樣不可以食,她立即說,不用你教了,
這樣不食,那樣不食,你去做人啦,我不做人了,做人有何樂趣?
1. 各人老化並不一致, 有人60歲看上去很老了, 有人100歲還很精神。
2. 從平均年齡來說, 我認為65-70是老化的臨界, 也就是說現代人70歲以上可算老人。 原因是:a. 65歲開始Medicare, 66歲開始拿社會安全福利; b.社會安全福利66歲可以不拿, 但延遲到70歲必需拿, 那麽,可以認為以平均年齡而言,70歲以後算作高齡。
主要是如何厘定"老"的定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