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2 (265)
2013 (204)
2014 (190)
2015 (154)
2016 (124)
2017 (65)
2018 (113)
2020 (63)
2023 (71)
2024 (79)
2025 (3)
我曾經在博客中寫過我的家史,“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在那篇文章裏已經闡明能追溯到的朱氏家族第一代,名叫朱瑰,唐朝的一員武將,鎮守江西; 第九代是大名鼎鼎的朱熹,宋代理學家。 我的祖父,朱丙壽,是朱氏家族第二十一代。
我父親十歲左右,祖父謝世,享年80歲。當然,我見不到我的祖父。 這篇文章的材料來自網絡和家族的回憶,尋根問祖,大體搜索到一個梗概,寫成此文以紀念我的祖父。文中所有的事實,可以查考,但不敢保證準確無誤。
祖父朱丙壽,字少虞,清同治年間進士。他的祖父(我的高祖父)朱昌頤,道光六年(1826)狀元。朱丙壽生於1836年,卒於1915年。曾任清政府戶部郎中,廣東省潮州府知府,海鹽朱家始祖。
祖父幼年跟隨父母家居於海鹽,他的父親(我的曾祖父),庚元公,教私塾,母親紡紗以維持生計,家境清苦。
18歲,鄉試成功,為秀才,入縣學攻讀。19歲娶黃氏為妻。迫於家計,曾祖父,庚元公,離家去金華市蘭溪縣教書。祖父邊讀書,邊家教,養家糊口。22歲生長子儀廷(我的大伯父)。
23歲,浙江省鄉試,以第29名中舉人,據查,清鹹豐戊午科,浙江省共取舉人94名。
25歲那年,太平軍進駐浙江省,海鹽成戰區。為了避免戰亂,曾祖父攜全家老小逃難,途中艱辛,可想而知。逃難途中, 曾祖父庚元公,大伯父,儀廷,先後去世。
27歲,全家逃到上海奉賢縣金匯橋鎮。祖父邊家教邊作社會調查備考進士。祖母糊錫箔養家糊口。一日三餐難以維持,靠借貸並以雜糧煮粥度日。次年海鹽戰亂平息。居家遷回。老屋已成瓦礫,無力購房,隻能借偏房居住。
30歲赴京趕考,以第16名考取進士。濟同治乙醜科,共取進士265名。繼而殿試,三甲第10名,朝考二等第36名。同治帝任命為主事級京官。吏部安排農業部見習。是年秋,返家省親等待任命。 生活由此脫貧。
32歲到北京任戶部福建司主事,正六品。而後,全家遷入北京,生活開始小康。在北京戶部任職十年,由主事升外郎,郎中。此間,生兒育女。
44歲吏部地京官舉行考核,評為一等。慈禧太後召見,定為外放四品官員。45歲光緒帝召見,任命為廣東省廣州府候補知府。年冬,到海南到任瓊州知府。47歲因身體不適海南氣候,內調獲準。調任潮州府知府兼兩廣鹽運司。
50歲,三年一次考核中,評為一等(每15名官員評一名一等)。晉升三品官銜。
53歲,潮州知府連任期滿。以三品官銜賞戴二品頂戴。祖父以慈母病重堅決請辭官歸養,與是年三月獲準。舉家遷回海鹽。
事先已在縣城南建造新屋,其後,建造花園,花園為海鹽最精致的花園,規模宏大,惜抗戰期間毀於戰火。另說,東家因戰事移居上海租界,管家竊取財物珠寶古董,放火燒毀。無從考證。有關花園詳情,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文中有較為詳細描述,這裏就不再贅述。
55歲修建朱家祠堂。 從56歲起續篇朱氏家譜,連續十年,方得完成。 共20冊, 3000餘頁,現存上海市圖書館。我曾聯係上海市圖書館,了解朱氏家譜的情況,稱保存良好,歡迎查閱,但不能借出。
期間,編有《夢鹿庵文稿》一卷、《喻蔭山房吟草》四卷,由北大蔡元培先生作序,現藏上海市圖書館。
祖父娶有五房太太(80歲時, 有兩房太太已經謝世),有十個兒子,五個女兒,八個孫子,持奉左右。80歲一病不起,壽終正寢,安然合眼。
謝謝您的家譜大文,拜讀了。
又:最近二天我一直在看你的博客,很感動,昨天看到你講可能還要搬一次家,因為不能開車和沒有興趣燒飯,就去老人院,這正是我和我先生的想法,樂觀想開 過一天開心一天,不想太多,想了也沒用。自求多福。多保重!
謝謝點看, 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