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影室

集百家之長, 走自己的路。
個人資料
Alabama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美股評論:盤整是必然的 (轉載)

(2013-11-20 06:28:38) 下一個
 導讀:MarketWatch專欄作家裏弗斯(Jeff Reeves)認為,從若幹方麵看來,今日的股價都有虛高的嫌疑,標準普爾500指數幾乎是注定要在未來六個月的時間內發生10%到15%的盤整。

  以下即裏弗斯的評論文章全文:

  市場還在持續走高,目前標準普爾500指數今年迄今為止已經上漲了26%以上。

  可是,千萬不要指望這種局麵會一直延續下去。

  現在,我們有很多理由來相信,市場恐怕是盤整在即了。當然,這裏說的是盤整,而不是那些萬年熊派或者末日論者所預言的崩盤。是的,盤整,隻有10%到15%的跌幅,讓大盤指數可以真正契合現實。

  我們不難看出,許多股票2013年以來的可觀漲勢,其實幾乎完全是以情緒麵為基礎的。盡管金融市場上的樂觀主義由來已久,但是股票價格不可能永遠無視地心引力,當現實擊敗了不現實的預期,還是要回到地麵上來的。

  我認為,在未來六個月在內,標普500指數肯定要在某一時間上演兩位數的盤整,理由如下:

  投資大眾看漲

  股票共同基金2013年迄今為止獲得的淨投資超過了2004年以來的任何一年,為760億美元。確切地說,從2006年到2012年,股票共同基金是投資淨流失狀態,總計流失4510億美元。

  如果你想再極端一點,那麽你可以說,這些“沉默的資金”正回歸股市,正是頂點到來的終極信號。《華爾街日報》的斯卡格斯(Alexandra Scaggs)訪問了一群受到鼓勵的普通投資者,他們的普遍觀點都是這樣——“我依然相信股市還有巨大的上漲空間……我不願意錯過機會。”

  不錯,散戶投資者的回歸會為市場提供更大的買壓,推動指數在2014年創下更多的新高。不過,一旦人們隻因為股價在上漲而買進,聽起來就非常接近泡沫的定義了。

  蒼白的新高

  眼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又創下了第39次新高,和以往一樣,財經媒體也不會忘記興高采烈地將這個消息知會給大眾。

  可是,這又有什麽意義呢?還記得2007年的第34次新高嗎?當時正是熊市的前夜。

  當然,新高本身並不能和頂部畫上等號。畢竟,在1995年,市場還有過創下69次新高的紀錄——當然,69這個數字也是紀錄的紀錄——但是之後,股市還繼續上漲,一直漲到了互聯網泡沫徹底破滅那一天。

  可是,2013年的新高和1995年的新高確實給人感覺全然不同,這與相應的經濟背景是分不開的。具體而言,1995年,失業率隻有5%多一點,明顯低於1992年峰值的8.2%以上。還有,在整個1990年代當中,美國經濟增長速度哪一年都不曾低於4%。一場股票牛市當然是很好的,但那次的牛市其實也正是當時那個十年宏觀經濟興旺發達的一個組成部分。

  可是2007年的那些新高就黯然失色了,因為增長故事的崩潰已經露出苗頭。至於今天,情況當然也高度不樂觀,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增長更是隻能用貧血來形容。

  集體歇斯底裏

  毋庸贅言,要將言之有據的看漲和幼稚的樂觀分清楚,確實並不容易,但是至少,我們必須明白在大漲當中讓投資者保持誠實的懷疑主義態度的價值。

  我們現在何止是缺,簡直是非常缺懷疑主義。我們可以看看美國散戶投資者協會的每周情緒調查結果,這調查發現,牛派和熊派之間的立場差距大到了2011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而那一次之後幾個月,就發生了大約18%的盤整。

  此外,大家看待巨大空頭部位的心態也是非常值得玩味的——在多數人眼中,那並不說明確實有值得擔心的事情存在,相反倒是一個逼倉的機會。什麽?看空者向Gamestop(GME)下注了?這肯定不是因為一家視頻遊戲實體店在數字時代麵臨著巨大的衝擊……必然到來的五十二周新高肯定會來的。

  老話怎麽說的?在別人貪婪時恐懼,而在別人恐懼時貪婪。現在大家都很貪婪。

  瘋狂的市盈率

  我在這裏說的不是科技行業,在這個領域,基於盈利預期的市盈率達到100的情況也不少見,畢竟在高速成長的企業麵前,這些預期的目標實在是太容易達到了。

  相反,我說的是更加廣泛的大盤整體,現在大家都有了更高的相對溢價,尤其是那些沉睡的股票,那些正常情況下都不會獲得較高市盈率的股票。

  比如說,那些傳統的防禦型股票,其市盈率現在都要比曆史平均水準高得多。1997年的時候,那些派息的防禦型股票市盈率有些時候甚至要比大盤低40%之多,可是到了2013年,由於購買者的瘋狂推高,這些股票的價格反而要比大盤高出20%。

  不錯,在沒有其他資產能夠提供可觀收益的時代,派息股票確實是更受青睞了。可是,高露潔(CL)這種成長遲緩的企業,其股票真的可以長期保持相當於盈利預期22倍的水平嗎?

  IPO狂熱

  股票和債券發行非常瘋狂,這恐怕正是最大的危險信號。盡管初創公司當然有足夠的理由去市場上尋求資金,但是千萬別以為這樣的狂熱完全都是企業正常運作。

  這其中也大有在音樂停止之前落袋為安的味道。

  Dealogic的數據顯示,今年迄今為止,每股IPO融資總規模達到了510億美元。這已經創下了互聯網狂熱時代以來的紀錄了——2000年,科技泡沫破滅之前,融資總規模為630億美元。

  當然,也可能企業家們是想要從市場上獲得資金來支持自己公司的發展。也可能推特和3D打印機公司Voxeljet等時尚的玩家都在2013年向著公開市場衝刺,隻不過是一種巧合而已。

  不過,我就是個懷疑主義者。我想,更大的可能性,是企業的管理層——當然還有更重要的風險投資資本家們——知道,現在正是公司的最好機會,他們可以在公開市場上得到最多的資金。

  隻因為在上漲而購買股票,這誠然是一個泡沫的預兆,而IPO隻因為IPO市場環境理想就紛至遝來,其實道理也是一樣,隻能說明市場正在遠離理性。(子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