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楊永泰 俞作豫, 俞作柏, 李明瑞 張雲逸

(2024-11-17 19:00:26) 下一個

"Those who make peaceful revolution impossible will make violent revolution inevitable." ~ John F Kennedy.

*** 

楊永泰 # (KMT 海 陸 空 三軍總司令的總參謀長) (軍委會秘書長)(蔣介石真正意義上的幕僚長: 1931 - 1935; 被蔣介石稱為“當代臥龍”-- 

“政本-政綱-政製”的體係: 被蔣介石稱為“當代臥龍”。1934年初楊永泰建議用三民主義、傳統文化和民族複興來對抗共產黨的紅色宣傳,重構國民黨的意識形態教育,同時加強國民的紀律教育,以收拾民心,提升國民素質,這一攬子計劃就是新生活運動

“政本-政綱-政製”的體係:  所謂政本,是指人的因素,其要在於澄清吏治、嚴格選人;所謂政綱,是指建立一套嚴密的地方統治機構,製定全麵係統有效的地方治理綱領,當時人稱為“管教養衛”的四大綱領;所謂政製,是指各種具體的政策、規章等等。

[1928年黃郛對蔣介石說:“海內有奇才楊暢卿先生,胸羅經綸,足以佐治,凡吾所能者,暢卿無不能,暢卿所能者,有時吾還不及,國家大計,望公商之。”]

楊永泰(1880年—1936年10月25日),原名承泰,字鬯卿(暢卿),廣東高州大井鎮大坡山村人,(Refer to videoclip below)

** H/t: 

1) 領袖劇情介紹(1-36全集)大結局_電視劇 (The first time I heard about his name: 楊永泰 #

 
 
 
領袖(2014年電視劇)《領袖》是由江西省委宣傳部、上海市委宣傳部、貴州省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由石偉執導,邵鈞林編劇,王霙、溫崢嶸、侯祥玲、夏天、郭廣平、洪濤 (@0:42/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_TdE70IjM  


等主演的革命曆史題材電視劇。該劇劇情聚焦遵義會議前後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人的奮鬥曆程。

毛澤東扮演者,王霙

“紅星照耀中國”飾毛澤東;代表作品:《開天辟地》《秋收起義》《楊開慧》《我的長征》《井岡山》《紅色搖籃》《紮西1935》《古田1929》《八月一日》《毛澤東去安源》《毛澤東在1925》《毛澤東與斯諾》《我的青春在延安》《領袖》《聶榮臻》《血戰湘江》《紅色圩場》《重慶談判》等60餘部影視劇作品。

 

2) 《李明瑞》

 

@24:10/1:31:55 -  楊永泰(KMT 海 陸 空 三軍總司令的總參謀長) (軍委會秘書長)(蔣介石真正意義上的幕僚長: 1931 - 1935; 被蔣介石稱為“當代臥龍”-- 1934年初楊永泰建議用三民主義、傳統文化和民族複興來對抗共產黨的紅色宣傳,重構國民黨的意識形態教育,同時加強國民的紀律教育,以收拾民心,提升國民素質,這一攬子計劃就是新生活運動。

@55:08 - 56:16: 一騎紅塵妃子笑
55:16
無人知是荔枝來

https://youtu.be/fQ-NHvSzoco?si=aNdqgJOCYkFv9q1N 

 

俞作豫攻克高州 *,立下戰功。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團長,參加北伐。

《李明瑞》((1896年11月9日—1931年10月),原名李瑾瑞,號裕生,男,廣西北流人,新桂係軍閥,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將領。)

從軍閥迷途到革命先鋒的傳奇之路 | 戰爭電影 | 1080p Full Movie

[【劇情簡介】李明瑞軍校畢業後懷著救國為民的革命熱情加入桂係軍閥,卻屢次被利用欺騙,思想迷惘,找不到出路,多虧地下黨表弟俞作豫的指引,思想發生劇變,加入了共產黨,終於走上了救國為民的革命道路。]

 【影片信息】 導演: 王明軍 編劇: 於英楠 主演: 淩晨 / 楊駿 / 李君峰 類型: 劇情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23-05-27(中國大陸) 片長: 91分鍾 又名: General's Choice

張雲逸, 俞作豫, 俞作柏, 李明瑞

陳振國, 

**

俞作豫(1901年—1930年9月6日),中國廣西省北流縣人,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將領,中國共產黨革命烈士。他是新桂係將領俞作柏 (1889年—1959年)之弟,著名將領李明瑞表弟。

生平

[編輯]

俞早年考入講武堂,畢業後在桂係軍隊中累遷至營長,後隨部加入國民革命軍。1925年,率部參加對鄧本殷的進攻,俞作豫攻克高州,立下戰功。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團長,參加北伐

1927年10月,俞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11日,參加廣州暴動,失敗後回鄉進行秘密活動。1928年,任中共北流縣委書記[1]。1929年,蔣桂戰爭爆發,俞作柏和李明瑞因反桂有功,取得了廣西的統治權,俞作豫受命參加其政權,促使俞、李與中共展開合作,任南寧警備區司令。

1929年10月1日,俞作柏、李明瑞配合張發奎反對蔣介石,旋失敗。俞配合鄧小平陳豪人等人迅速掌握了南寧駐軍,發動南寧兵變。1930年2月1日,俞參加龍州起義,任紅八軍軍長,3月20日,戰敗後流亡香港。同年8月9日俞作豫率領紅八軍再度參與果化戰鬥被俘。9月6日,俞被槍決於廣州

1985年,在今北流市城東北田螺嶺建成李明瑞、俞作豫烈士紀念館。由鍾夫翔題寫館名[1]。追認他為革命烈士的具體單位不詳。

**

鄧本殷(1879年8月27日—?),字品泉,廣東防城縣茅嶺鄉大陶村(今屬廣西)人,中華民國軍事人物,粵軍將領。

 


所以你看我現在這個小房子 無形之中 就成了共產黨和其他有誌之士
23:28
聚集的一個基地了 誌同道合呀
23:34
多麼令人嚮往 作豫曾經介紹了幾位共產黨人
23:41
聊過之後 真是茅塞頓開 所以 我才來找表哥
23:48
是有很多重要的事跟您商量 沒錯 武漢發生的事我都知道了
23:55
想必你的日子也不好過
24:02
明瑞 你猜誰來找過我
24:09
楊永泰 楊永泰
24:14
不是 政學係的領袖 他不是投蔣了嗎 對 就是他
24:20
他投蔣之後當上了海 陸 空 三軍總司令的總參謀長
24:26
深得老蔣的信賴啊 他奉命來港找我 一見麵 就開門見山
24:35
俞先生 受委屈了 我受蔣總司令之託 特來拜訪
24:44
這是蔣總司令的親筆信 請過目
24:53
作柏兄勳鑑 聞兄在港賦閒 特委託永泰兄前往兄處相商大事
25:02
時值國運危難之際 懇請兄繼續為黨國效力
25:07
若大事成功 共享尊榮 中正 我看過守諭
25:17
思緒萬千呀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25:22
那些新桂係軍閥就是按照祂的旨意 以共黨嫌疑為名
25:28
差點要了我的命 現如今蔣桂爭霸
25:36
他老蔣又派心腹來找我共議大事 他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25:46
我還真是拿不準 多謝楊總長的關懷 隻是不知我這等閒居之輩
25:56
還能為黨國做些什麼 俞先生 為兩廣的統一和北伐
26:05
做出了汗馬功勞 本應受到重用
26:10
可是 受到新桂係的排擠 新桂係 借北伐勝利之機 擴充地盤
26:15
培植勢力 妄圖獨霸一方 對抗中央
26:21
中央已決定搬掉這塊石頭 希望俞先生也能出一把力
26:29
這把力該如何出 還望 楊總長長明示啊
26:35
這好辦 中央與桂係之戰在所難免
26:40
隻要俞先生能夠勸說李明瑞 在前線倒戈
26:46
桂係必敗無疑 國民 亦可避開戰患 國泰民安
26:52
據我所知 明瑞已經表態 要與你商量 即可決定
27:00
楊永泰跟我說了 事成之後 讓我當海陸空上將總參議
27:08
和廣西省主席 你任 整編十五師師長
27:13
統管廣西軍權 外加軍餉兩百萬
27:19
這個老蔣 真是老謀深算 剛想跟你說呢
27:25
他也派人找我 楚兄 你這可是華麗轉身
27:31
搖身一變就成了南京政府的高參 哪裡哪裡 彼此彼此
27:37
閒話不多說 老同學 你目前的處境我已有所聞 身為北伐虎將
27:43
屢建奇功 但如今卻屈居於平庸之下 實在是可惜呀
27:50
何不 另謀出路 另謀出路
27:56
這放眼望去 天下烏鴉一般黑 除了舊軍閥 就是新軍閥
28:02
出路在何方 雖說這天下烏鴉一般黑
28:07
但也有柳暗花明之勢 眼下我這有一條路
28:13
一條通往光明之路 我倒願聞其詳
28:19
附上中央 如何 我怎麼可能投蔣
28:24
李 白 皇野心勃勃 這個蔣介石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28:30
他們就是各懷鬼胎的新軍閥 我作為一個 一心革命 擁護共和的軍人
28:36
怎麼可能今天打倒這個軍閥 明天再投靠那個軍閥 所以你心裡沒底
28:42
才大老遠跑到香港來找我商量商量
28:49
大哥 你是怎麼想的
28:56
蔣介石是想利用我們 對吧
29:02
那我們何不將計就計 你想想看 如果倒桂成功
29:10
那我們便可以返桂主政 繼續發展壯大革命力量
29:15
等待時機成熟 然後再反蔣 豈不兩全其美
29:24
一不做 二不休 太好了
29:31
這兩天你在香港好好休息 我帶你四處轉轉 順便會會朋友 讓你也開開眼
29:37
見識見識 好 大哥 心領了
29:42
但是我得趕緊回廣西 還有很多事要處理呢 這麼急著走啊
 

** 

高州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B%98%E5%B7%9E%E5%B8%82

Category:高州人: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A8%E6%B0%B8%E6%B3%B0

楊永泰 #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第5任湖北省政府主席
任期
1935年12月27日—1936年10月25日
前任 張群
繼任 盧鑄(代理)
黃紹竑(正任)
個人資料
鬯卿
出生 1880年
 大清廣東省高州府茂名縣大井鎮
逝世 1936年10月25日(55—56歲)
 中華民國湖北省漢口市
死因 暗殺
國籍  中華民國
政黨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母校 北京法政專門學校

 
 
楊永泰

楊永泰(1880年—1936年10月25日),原名承泰鬯卿(暢卿),廣東高州大井鎮大坡山村人,清朝秀才,國民政府高級官員,新政學係重要人物。深受蔣中正信任,曾任湖北省政府主席,1936年10月25日在漢口碼頭被暗殺身亡。

 
 
楊永泰

生平

[編輯]

早年

[編輯]

1897年,17歲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高中榜首,有了秀才的功名。1899年,19歲到廣州廣雅書院求學。1901年,清政府頒布“興學詔”政令之後,廣雅書院改為廣東高等學堂。1902年轉入北京法政專門學校學習法政。1905年畢業後任廣州《廣南報》編輯。1908年當選廣東谘議局議員。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當選臨時參議院議員,參加國民黨。1913年當選第一屆國會參議院議員。1914年春在袁世凱解散國會之後,到上海與國會議員穀鍾秀等人創辦《正誼》雜誌,並與黃興等組織歐事研究會(這是當時一些不認同孫中山中華革命黨理念的國民黨人的組織)。1915年任上海《中華新報》主筆,反對袁世凱稱帝

1916年初楊永泰在上海聽到護國戰爭爆發的消息後,立即回到廣東,5月1日,岑春煊與梁啟超在肇慶設立兩廣護國軍都司令部,楊出任財政廳長[1],承擔起為護國軍籌款的重任。這主要是因為他是廣東人,在該地頗有影響力,再加上他善於交際,籌備糧草很有門路。數日後,軍務院成立,楊又任軍務院財政廳廳長。護國戰爭勝利後,黎元洪繼任,段祺瑞出任內閣總理,肇慶軍務院取消,民初國會重新恢複。以李根源張耀曾穀鍾秀等人為代表的舊國民黨人結成了一個新的組織——政學會,希望聯絡更多誌同道合者以加強自己的影響力,楊永泰也參與了政學會章程的起草,成為其中的一名重要成員。

護法戰爭

[編輯]

1917年7月孫中山在南方舉起護法運動的旗幟,組織護法軍政府,北京的國會議員紛紛南下廣州,組織非常國會,楊永泰也再次來到廣州。有之前在國會中與袁世凱的鬥爭和護國戰爭中籌措軍需的經曆,楊永泰很受“大元帥”孫中山的信任和重用,內定楊出任護法軍政府財政廳廳長。但政學會此時已經把寶壓在了西南實力派身上,其組織主要成員李根源、張耀增聽說楊準備出任護法軍政府財政廳廳長後,勸楊永泰不要和孫中山走得太近。之後孫中山幾次催促楊就任財政廳廳長,但楊以各種原因推脫,遲遲不就。隨著護法戰爭的節節勝利,西南實力派在政學派的支持下,1918年非常國會強行通過《修正軍政府組織法案》,改大元帥單獨首領製為七總裁和議製,排擠孫中山。孫中山憤而辭職,離開廣州。作為政學會骨幹的楊永泰,楊永泰卻得到了岑春煊陸榮廷等西南實力派的支持,不久出任廣東財政廳廳長,1920年4月,又出任廣東省省長。李根源在爭權鬥爭中敗給了李烈鈞,李烈鈞支持孫中山,原本支持楊永泰和政學係的武力轉而支持孫中山,宣布支持孫中山的陳炯明也回師廣州。

北洋政府

[編輯]

1922年6月國會複會,楊永泰到北京繼續任參議院議員。1923年政學係諸人先是輔助黎元洪反對曹錕賄選。1924年,曹錕等人倒台之後,舊國會被解散,楊永泰與政學係的一幫人都陷入曆史的低穀。楊永泰寄居上海,過上了“寓公”的生活。1925年任善後會議財政委員會副委員長。

南京國民政府

[編輯]

1927年任南京國民政府軍委會參議,為政學係首領之一。1928年黃郛因辦理濟南慘案身心交瘁,萌生退意,在即將隱退時對蔣介石說:“海內有奇才楊暢卿先生,胸羅經綸,足以佐治,凡吾所能者,暢卿無不能,暢卿所能者,有時吾還不及,國家大計,望公商之。”

針對1929年初中國的四大強藩的不同特點,楊永泰又提出了新的整體解決方案:以軍事手段解決李宗仁白崇禧(反蔣積極,矛盾難以調和),以經濟手段解決馮玉祥(戰力強大但經濟貧弱),以政治手段解決閻錫山(閻錫山長於政治經濟,但軍事力量較弱,政治聲望不夠),以外交手段解決張學良(遠在東北,內部矛盾重重,與關內軍閥和日俄也有很多矛盾)。

[黃郛()(1880年3月8日—1936年12月6日),原名紹麟,字膺白、又字天生,號昭甫。生於浙江紹興府上虞縣百官鎮,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外交家。]

剿共

[編輯]

1931年任軍委會秘書長。楊永泰總結前三次對中央蘇區圍剿慘敗與以往的戰爭失利完全不同,因為蔣介石把共黨看成了北洋軍閥,把紅軍看成了與北洋軍閥一樣的軍隊。實際上,紅軍與蔣介石以往遇到的任何軍隊都不一樣,可以說這是一支“不怕死、不受撫、不感恩、不懼威”的真正“黨軍”。紅軍最大不同是實行政治建軍、思想建軍,兵民一體,因此必須采取新的係統性的策略才能將其徹底撲滅。1932年蔣介石到漢口主持鄂豫皖三省剿共軍事的時候,楊永泰被提升為鄂豫皖剿共司令部秘書長,成為蔣介石真正意義上的幕僚長。1932年,在蔣介石發動對中央蘇區第四次圍剿之際,楊永泰向蔣呈遞了一份萬言書,係統陳述了對於“剿共”的意見:

“吾隨先生出師,細觀江西諸地,漸覺共黨不足為慮。所難之點為共黨與‘匪區’民眾結為一家,兩者合手,實為一嚴重問題。民眾與共黨合為一家,在於吾地方官吏風氣日下,致使民眾為共黨所利用。”

“我之所言新的謀略,意即剿共實行三分軍事,七分政治。所謂七分政治,在吾,則加強對匪區民眾管理,加強對匪區民眾宣傳,澄清吏治,務使土豪惡霸橫行鄉裏者滅絕。對貧窮困苦無孤者,給予救濟,對匪區民眾日常生活給予指導和幫助。這樣,漸使匪區民眾日益脫離共黨,不為共黨所左右。達此目的,即剿共不愁也。所謂三分軍事,在下大力於上述諸務中,然後派重兵對匪區共黨實行嚴厲的圍剿,務使除惡務盡,不留後患。同時對投誠者,要給予寬大和出路,實行先生之剿撫兼施。吾認為,如實行三分軍事,七分政治,變軍事剿共為政治剿共,不出一年,會初見成效。”

1933年5月任軍委會委員長南昌行營秘書長並兼任負責“政治剿共”的行營第二廳,國民黨候補中央執委。被蔣介石稱為“當代臥龍”。1934年初楊永泰建議用三民主義、傳統文化和民族複興來對抗共產黨的紅色宣傳,重構國民黨的意識形態教育,同時加強國民的紀律教育,以收拾民心,提升國民素質,這一攬子計劃就是新生活運動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後,楊永泰提出“驅虎吞狼”戰略。建議蔣介石在撤銷委員長南昌行營之後,設立重慶行營,在剿共的同時將四川收歸中央。楊永泰、賀國光率領參謀團一行人進入四川。1935年2月,川北駐軍田頌堯與紅四方麵軍作戰失利,4月份,楊永泰將其撤職查辦,田也失去了自己的軍隊與地盤,此舉大大震懾了四川的大小軍閥諸侯。為徹底控製川軍,楊永泰向蔣建議,仿照廬山軍官訓練團的方法,輪訓川軍各級軍官,以便分化川軍係統。

施展政治抱負

[編輯]

到1935年,新政學係形成“省府主席十有九,行營主任五占三”的局麵。1935年5月,劉鎮華在楊永泰的推薦下,帶著自己的基本部隊到安徽做了安徽省主席。1935年10年,行政院長汪精衛在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上遇刺,楊永泰謀求行政院長一職,最終由於政敵的反對未逞。1936年初新政學係的重要人物,湖北省政府主席張群被調到外交部工作,楊永泰繼任湖北省省長,雷厲風行,大刀闊斧地推行自己“七分政治”中關於地方治理的部分內容。在楊看來,必須對中國政治做一個徹底的改造,這個改造是一個涵蓋“政本-政綱-政製”的體係。所謂政本,是指人的因素,其要在於澄清吏治、嚴格選人;所謂政綱,是指建立一套嚴密的地方統治機構,製定全麵係統有效的地方治理綱領,當時人稱為“管教養衛”的四大綱領;所謂政製,是指各種具體的政策、規章等等。編練保甲,訓練民眾,建立占地達數百萬畝、橫跨四縣的金水農場,籌劃開辟鍾祥水庫,同時還計劃修建武漢長江大橋,利用航空測量來整理田賦。

死亡

[編輯]

1936年10月25日,楊永泰在漢口碼頭被暗殺身亡。臨死須臾,左右問及遺囑,他說:

吾早知必有今日,身已許國,為國而死,夫複何恨,所可惜者,有誌未逮,國禍方長耳。

凶手陳燮起(真名譚戎軒),係受原國民黨CC派中央黨部宣傳部副部長劉廬隱指使。1937年劉廬隱在上海被捕入獄,處有期徒刑10年。據戴笠的調查,此案更像是一個自發的所謂愛國青年組織“中華青年抗日鋤奸團”所為,這些年輕學子不滿於國民政府的對日妥協外交,對所謂的親日派極為痛恨。這些人自籌經費,購買槍支,準備刺殺幾個著名的親日派頭目,如黃郛、張群、楊永泰等人,結果真的讓他們等到了機會。

楊永泰死後一個多月(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發生。

著作

[編輯]

譯著有《外交策略》、《現代民主政治》等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吳貫因吳貫因從軍日記. 時事新報 (上海). 1916-09-15. 都司令部之編製,於都司令部下設有參謀部、祕書廳、外交局、財政廳……財政廳雖以楊暢卿爲之長,然未有固定之收入,實亦無事可辦

 

 

**** 

 

馮盎(6世紀—646年),字明達,號圭璋,隋唐年間官員,高州良德縣人。出自長樂馮氏,馮寶與譙國夫人冼夫人之孫,馮僕之子,馮魂與馮暄之弟,唐朝高力士的曾祖父。唐朝越國公。

莫桂蘭(1891年10月15日—1982年11月3日)是嶺南武術宗師黃飛鴻的第四任妻子。

丁揚忠,筆名方燕,男,廣東高州人,中國戲劇評論家,曾任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國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

古克武,男,廣東高州人,中國經濟學家,曾任中共海南省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海南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中共海南省委黨校校長、校黨委書記。

古蒼梧(1945年—2022年1月11日),原名古兆申,香港作家、詩人。

王時雍(?—1127年11月1日),高涼郡(今廣東高州)人。曾任吏部尚書,靖康元年二月任開封府尹。

張錦芳(1854年—1921年)字荔園,廣東高州城東郊下蒼地村人。清朝及中華民國軍事將領。

 

 

高州市
縣級市
高州市的地理位置
高州市的地理位置
坐標:21°54′49″N 110°50′53″E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 廣東省
設市 1993年6月8日
政府駐地 潘州街道
下級行政區
28
麵積
 • 縣級市 3,270.79 平方公裏(1,262.86 平方英裏)
 • 建成區(2019) 37 平方公裏(14 平方英裏)
人口(2020年[2]
 • 常住 1,328,657人
 • 密度 406人/平方公裏(1,052人/平方英裏)
 • 城區(2020) 31.84萬[1]
 • 城鎮 490,301人
語言
 • 母語方言 粵語高州話
時區 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 525200
電話區號 0668
車輛號牌 粵K
行政區劃代碼 440981
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 年均溫 23℃ ℃
國內生產總值(2020年) ¥633.58億
最長河流 鑒江
最大湖泊 高州水庫
網站 www.gaozhou.gov.cn
高州市
漢語名稱
繁體字 高州
簡化字 高州
標音
郵政式拚音名稱
郵政式拚音 Kochow[3]

 

曆史

[編輯]
高州曆史建置沿革表 
朝代 具體時期 建置
先秦時期   西甌、駱越部族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 大部分屬桂林郡,南部小部分屬象郡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 屬南越國
元鼎六年(前111年) 南部屬交趾刺史部合浦郡高涼縣,北部屬蒼梧郡端溪縣
元封五年(前106年) 南部屬交州合浦郡高涼縣,北部屬蒼梧郡端溪縣
建和元年(147年) 南部屬交州高興郡高涼縣,北部屬蒼梧郡端溪縣
建寧元年(168年) 南部屬交州高涼郡高涼縣,北部屬蒼梧郡端溪縣
三國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 南部屬吳國交州高涼郡高涼縣,北部屬蒼梧郡端溪縣
黃武五年(226年) 南部屬吳國廣州高涼郡高涼縣,北部屬蒼梧郡端溪縣
赤烏五年(242年) 分屬吳國廣州高涼郡、高興郡
太康四年(283年) 屬廣州高涼郡高涼縣
南北朝 梁中大通元年(529年) 西部、西南部屬羅州高興郡,北部屬瀧州梁德郡,中部、東部屬高州電白郡、海昌郡,南部屬高州南巴郡
陳永定二年(558年) 中部、東部屬高州電白郡,南部屬高州南巴郡,西南部、西部屬羅州石龍郡,北部及東北部屬瀧州梁德郡務德縣及高州海昌郡
開皇十八年(598年) 中部、東部屬高州電白縣,南部屬高州南巴縣,西部屬羅州茂名縣,北部屬瀧州良德縣
大業三年(607年) 中部、東部屬高涼郡電白縣,南部屬高涼郡南巴縣,西部屬高涼郡茂名縣,北部屬永熙郡良德縣
武德四年(621年) 分屬嶺南道廣州茂名縣、電白縣
武德六年(623年) 分屬嶺南道高州茂名縣、電白縣、良德縣
貞觀八年(634年) 分屬嶺南道高州電白縣、良德縣,潘州茂名縣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 分屬嶺南道高州茂名縣、電白縣、良德縣
永徽元年(650年) 分屬嶺南道高州電白縣、良德縣,潘州茂名縣
開元二年(714年) 分屬嶺南道高州電白縣、良德縣,潘州茂名縣、潘水縣
開元五年(717年) 分屬嶺南道高州電白縣、良德縣、保安縣,潘州茂名縣、潘水縣
天寶元年(742年) 分屬嶺南道高涼郡電白縣、良德縣、保寧縣,南潘郡茂名縣、潘水縣
乾元元年(758年) 分屬嶺南道高州電白縣、良德縣、保寧縣,潘州茂名縣、潘水縣
五代十國 後梁開平元年(907年) 分屬高州電白縣、良德縣、保寧縣,潘州越裳縣、潘水縣
南漢乾亨七年(923年) 分屬高州電白縣、良德縣、保寧縣,潘州茂名縣、潘水縣
開寶五年(972年) 廣南西路高州茂名縣、電白縣
景德元年(1004年) 廣南西路竇州茂名縣、電白縣
景德三年(1006年) 廣南西路高州茂名縣、電白縣
至元十五年(1278年) 湖廣行中書省海北海南道高州路茂名縣、電白縣
洪武元年(1368年) 廣東布政使司高州府茂名縣、電白縣
洪武七年(1374年) 廣東布政使司高州、電白縣
洪武九年(1376年) 廣東布政使司高州府電白縣
洪武十四年(1381年) 廣東布政使司高州府茂名縣、電白縣
成化三年(1467年) 廣東布政使司高州府茂名縣
順治四年(1647年) 屬廣東高雷陽道高州府茂名縣
雍正八年(1730年) 屬廣東高雷廉道高州府茂名縣
中華民國 民國元年(1912年) 屬廣東省高州綏靖處茂名縣
民國3年(1914年) 屬廣東省高雷道茂名縣
民國9年(1920年) 屬廣東省高雷善後處茂名縣
民國14年(1925年) 屬廣東省南路行政區茂名縣
民國15年(1926年) 屬廣東省南路綏靖區茂名縣
民國25年(1936年) 屬廣東省第七行政督察區茂名縣
民國27年(1938年) 屬廣東省南路行政區茂名縣
民國36年(1947年) 屬廣東省第八行政督察區茂名縣
民國38年(1949年) 屬廣東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區茂名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1月 屬廣東省南路專區茂名縣
1950年9月 屬廣東省高雷專區茂名縣
1952年11月 屬廣東省粵西行政區茂名縣
1956年2月 屬廣東省湛江專區茂名縣
1958年11月 屬廣東省湛江專區茂信縣
1958年12月 屬廣東省湛江專區高州縣
1970年 屬廣東省湛江地區高州縣
1983年7月 屬廣東省茂名市高州縣
1993年6月 屬廣東省高州市(縣級市,由茂名市代管)

新石器時代

[編輯]

高州境內人類居住的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時代,在南部的石鼓鎮祥山茶亭嶺出土的兩件穿孔石球是目前高州境內發現最早的石器工具,為當時舊石器時代晚期製作和使用的捕獵工具。在新垌鎮紅珠嶺和雲潭鎮的黃鱔坡上,亦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有石斧、石锛、礪石等磨製石器。此外,在曹江、泗水、根子、謝雞等鎮發現新石器文化遺存點共11處,出土一批石器工具。這些出土文物,證明了在45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高州的土著民族已生活在境內的大片土地上,創造了高州古代人類文明[6]

先秦至明清

[編輯]

先秦時期,高州歸屬於西甌、駱越部族。這兩大部落都是中國南方百越民族的組成部分,統稱為南越。春秋戰國時期,高州屬楚地。秦統一嶺南後,設南海、桂林和象郡,高州一帶區域當時處於桂林和象郡之間,即中北部屬桂林郡,南部屬象郡。

漢代,嶺南地區重新分設為南海、交趾、合浦等7郡,高州屬合浦郡。元鼎六年(前111年),合浦郡下設高涼縣,縣治在現在的長坡鎮舊城村。今高州長坡以南當時屬合浦郡高涼縣,餘部屬蒼梧郡端溪縣。漢滅南越國後,部分南越民族開始漢化,原南越民族則史稱為俚族。

南朝梁大通二年(528年),在俚人聚居地區中心置立高州,此為高州之始,州治設於高涼郡(今長坡鎮舊城村)。從南朝至唐代,先後在境內設立電白郡和良德縣、茂名縣,又設置高州和潘州。至此,在今高州境內,同時存在著兩州(高州、潘州)、三縣(茂名、良德、電白)的行政治所,高州治所也曆經三址二遷,隋治高涼縣(今陽江市陽東縣境內),唐貞觀二十三年遷治良德縣(原東岸鎮良德一帶,現為高州水庫),唐大曆十一年遷治電白縣(今長坡鎮舊城村)。

宋開寶五年(公元972年),合並州縣機構,地方行政區劃進行了較大的調整,潘州並入高州,良德縣並入電白縣,境內仍保留有高州和茂名、電白一州兩縣建製。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高州為高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為府,高州路為高州府。洪武七年降為州,茂名縣撤銷並入高州。洪武九年高州複府,其後由治電白縣城(今長坡鎮舊城村)遷治茂名縣城(今高州市城區)。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電白縣遷神電衛(今電白區電城鎮)。原高州及電白治所附近一帶地域,劃為茂名縣管轄,這便成了今天高州的基本地域。至此高州府領茂名縣、電白縣、信宜縣、化州及其轄縣吳川、石城(今廉江)等“一州五縣”。

清代沿明製,高州府治、茂名縣治以及高州總兵機構同設於今高州市城區一帶。由於高州轄地較大,地理位置又處於戰略要衝地帶,因此便把高州府稱為廣東下四府(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瓊州府)之首府。

民國時期

[編輯]

中華民國元年(1912),撤高州府,廣東省派出高州綏靖處,駐茂名縣高州城,領茂名、信宜、電白、化縣、吳川、廉江六縣。民國三年,撤高州綏靖處,設高雷道,治所在茂名縣,轄原高州府、雷州府、陽江直隸州屬下11縣。九年(1920),撤道,派出高雷善後處,治所與高雷道同。民國十四年(1925),撤善後處,派出南路行政公署,駐茂名縣。十五年,又改為南路綏靖專員公署。民國二十五年(1936)11月,廣東派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茂名縣,轄茂名、信宜、電白、化縣、吳川、廉江、陽江、陽春和梅菉管理局。民國二十七年派出南路行署駐茂名縣,管理第七、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三十六年(1947),原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為第八專署行政督察區,治所和轄區不變[7]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編輯]
1949年11月2日,高城各界群眾集結在聖殿坡廣場,迎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城

1949年11月2日茂名縣解放,屬南路專區。1950年屬高雷專區。1952年屬粵西行政區。1956年屬湛江專區。

1958年8月,原茂名縣南部成立茂名工礦區市(茂名市);1958年10月,茂名縣南部的原公館鄉和袂花鄉、鼇頭鄉的部分地域劃入茂名工礦區市;將原小良鄉劃入電白縣;將原石鼓鄉的南盛、鼇頭鄉的蘭石和龍首鄉劃入化州縣。同年11月,茂名縣與信宜縣合並為茂信縣,12月茂信縣定名為高州縣。1961年4月茂信縣分署,原茂名部分仍稱高州縣,原信宜縣管轄的深鎮、古丁、馬貴三個公社劃歸高州縣管轄。1979年,分界公社的山閣、燒酒、霞池、黃傑、祿村、合益、金塘嶺、福居等八個大隊劃歸茂名市(現茂南區),成立山閣公社。

1983年8月,湛江專區撤銷,高州縣由已升格成地級市的茂名市管轄。10月,撤銷人民公社建製,公社改區,大隊改鄉。1986年12月,撤區建鎮(鄉),全縣劃為22鎮5鄉。1988年,石墳(改名為石龍)、深鎮、平山撤鄉改鎮,1992年,祥山、大潮撤鄉改鎮,至此全縣已無鄉級建製。

1993年6月8日,撤縣設市,高州縣改為高州市(縣級)。同年12月正式舉行撤縣建市掛牌儀式。

2000年2月25日,是江澤民在廣東省高州市考察時初次提出“三個代表”思想[註 1],從全麵總結黨的曆史經驗和如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出發,首次對“三個代表”進行了比較全麵的闡述。高州也因此成為三個代表的發源地。

地理

[編輯]

地形

[編輯]
高州三官山

高州市地形複雜,地勢大體是東北高,西南低。境內東北部是連綿的山地,中央腹地是起伏的丘陵,西部、南部的台地、小平原、山地及河穀小盆地相互交錯。山地麵積占 51.5%,丘陵麵積占 31.9%,平原麵積占 16.6%。一般山嶺土層較厚,山地多粘質土,平坦的坡地則多沙土。地勢最高點是東北部的棉被頂,海拔1627.3米,最低點是西南部祥山鑒江河床,海拔11.5米。

氣候

[編輯]

高州市區地處亞熱帶,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冬季暖和時有陣寒。夏季高溫無酷暑,年平均氣溫23℃,極端最高氣溫36.6℃,極端最低氣溫3.5℃,平均最高氣溫在7-8月份,最低氣溫在12-1月份。曆年平均降雨量1560mm,每年4-9月份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80%以上。風向以東南風和東風為主,季風氣候極為明顯,每年3-9月盛行東南風,11月至來年1月份多為北風和西北風,雨季常有台風襲擊。

文化

[編輯]

方言

[編輯]

高州境內通用粵語(白話),其他方言有客家話(涯話)和閩南話(俚話)。高州白話,屬於漢藏語係下的漢語族粵語支高陽片;高州涯話,屬於漢藏語係漢語族客語支,之前屬於不分片客語,後來經比較可算粵台片????話小片,使用者散布在高州東部和東南部、東北部的泗水、謝雞、根子、分界、新垌、雲潭、大坡、馬貴、古丁、深鎮等鎮。

木偶戲

[編輯]

高州木偶戲,民間稱“傀戲”、“傀仔戲”,由明朝萬曆年間從福建傳入的布袋戲發展而起,20世紀七八十年代盛極一時,木偶戲班發展到兩千多班,年演出一萬多場,成為廣東演出單位中演出劇種最多的文藝團體[8]。2003年,高州被評為中國民族民間藝術(木偶)之鄉,作為木偶戲的重要分支,木偶戲(高州木偶戲)被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人口

[編輯]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高州常住人口為1328657人。 2021年末,高州市常住人口133.05萬人,比上年增加0.1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1.44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38.66%。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86.94萬人,同比增加1.42萬人。

教育

[編輯]

基礎教育

[編輯]

著名的學校有:

 
學校名稱 地點 建校日期 麵積 備注 前身
廣東高州中學 高州市城南茂嶺 1905年3月 200畝 高州四大中之首、廣東省一級學校(1995)、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2008) 南嶽書院(明)、高郡中學堂、廣東省省立第九中學
高州市第一中學 高州市教育路50號 1934年2月 203.1畝 高州四大中之一、廣東省一級學校(1996) 香港德明中學分校
高州市第二中學 高州市高涼東路548號 1905年3月 560畝 高州四大中之一、廣東省一級學校(1996)、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2018)[9] 茂名中學堂
高州市第四中學 高州市文筆路151號 1968年 123畝 高州四大中之一、廣東省一級學校(2000)、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2012) 海珊中學
高州市石鼓中學 高州市石鼓鎮愛民路248號 1941年10月 197畝 廣東省一級學校(2008)  
高州市大井中學 高州市大井鎮沿江路 1941年 235畝 廣東省一級學校(2005)、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2012)[10] 香港私立導正中學

大中專院校

[編輯]

醫療

[編輯]

截止2018年,高州市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108個[11],其中全國三級甲等醫院2間(分別為高州市人民醫院、高州市中醫院),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1間,村衛生站433個。規模較大的醫院有:

 
醫院名稱 創辦時間 性質 等級
高州市人民醫院 1929年 公立綜合醫院 全國三甲醫院(2014年評定)
高州市中醫院 1960年 公辦專科醫院 全國三甲醫院(2016年評定)
高州市婦幼保健院 1956年8月 公辦專科醫院  
高州市慢性病防治站   公辦專科醫院  
高州深鎮自然保護區

旅遊

[編輯]

知名旅遊景點:

經濟

[編輯]

高州是廣東省農業總產值最高的縣(市),種植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為本地主要產業,工業基礎薄弱,大部分勞動人口分布在鄉鎮地區,城鎮化水平不高。高州的手套產業在1990年代2000年代中期曾興盛一時,生產的勞保皮革手套遠銷海外,但因工藝低端和技術落後難以為繼,規模大不如前。

農業

[編輯]
高州平山鎮農村風光

高州的農業總產值連續多年名列廣東省各縣(市)第一,全市已形成荔枝龍眼香蕉北運菜油茶南藥生豬蛋雞羅非魚鱷魚等十大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水果種植麵積136萬畝,年產水果130萬噸以上,其中荔枝種植麵積超過55萬畝,年產量達全國八分之一,全球十分之一,龍眼種植麵積超過32萬畝,年產量占全省五分之一,全國百分之八。

工業

[編輯]

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金屬製造、輕工紡織、醫藥健康等產業為輔,主要集中於金山工業園區。

商圈

[編輯]

中山路商圈

[編輯]

粵西地區曆史最悠久的商圈之一。廣義的中山路商圈以原百貨大樓(已倒閉)為核心,除了中山路商業步行街,還包括附近的永鎮街、解放街、南華路一帶。中山路以往就是高州城區重要的商業活動中心,全長884米,占地4萬多平方米,商業氛圍濃厚,以濃鬱的嶺南騎樓風格為特色,被評為第三批廣東省曆史文化街區[12]

金港灣商圈

[編輯]

位於城區文明路,亦是目前人氣最旺的商業區,商業配套相對集中完善,以文明路金港灣百貨為核心,擴至廣場路、公園路、教育路一帶,匯集大型超市、品牌服飾、數碼產品、金器首飾、休閑飲食、電影娛樂等商業業態。

太陽城商圈

[編輯]

2010年後隨著城市南拓新興的商圈,以高涼路太陽城廣場為核心,涵蓋超市、服裝、飲食、兒童樂園以及精品書店等業態。

桂圓食坊

[編輯]

位於市區桂圓東路兩側,於2016年元旦正式開業,定位為粵西地區最大的美食城,占地麵積近5萬平方米,一期工程匯聚超過200間食肆、商鋪、酒吧、小吃檔。

名人

[編輯]
另請參見“Category:高州人”。

友好縣/友好城市

[編輯]

行政區劃

[編輯]

高州市下轄5個街道辦事處、23個[14]

石仔嶺街道、?山美街道、?金山街道、?潘州街道、?寶光街道、?謝雞鎮、?新垌鎮、?雲潭鎮、?分界鎮、?根子鎮、?泗水鎮、?鎮江鎮、?沙田鎮、?南塘鎮、?荷花鎮、?石板鎮、?大井鎮、?潭頭鎮、?大坡鎮、?平山鎮、?深鎮鎮、?馬貴鎮、?古丁鎮、?曹江鎮、?荷塘鎮、?石鼓鎮、?東岸鎮、?長坡鎮、?團結農場、?勝利農場火星農場

 
功能片區 重點發展產業 等級 街道/鎮 麵積(km2 戶籍人口(2015年)[15] 常住人口(2015年)[15] 總人口(2016年)[16]
南部城鎮密集發展區 物流、商貿、房地產業、餐飲住宿業、傳統製造業、現代農業與生態旅遊業 中心城區 潘州街道 25 338000 220000 131000
山美街道 39 21293
寶光街道 159 87200
石仔嶺街道 42 43000
金山街道 62 70000
中心鎮 石鼓鎮 155.2 126000 119000 128000
中心鎮 分界鎮 60.6 51000 48000 54000
一般鎮 沙田鎮 98 49000 33000 49950
鎮江鎮 101.8 57000 39000 56000
根子鎮 87 76000 51000 78000
泗水鎮 76.3 64000 42000 64000
謝雞鎮 103.2 65000 45000 65000
新垌鎮 168 80000 53000 78000
雲潭鎮 83.8 53000 31000 52000
東北山區城鎮發展區 生態旅遊業、文化旅遊業 縣域副中心 長坡鎮 242.3 93000 92000 94000
一般鎮 平山鎮 149 44000 41000 45830
東岸鎮 260.4 94000 85000 94000
古丁鎮 112 41000 40000 41561
深鎮鎮 103 31000 24000 31999
馬貴鎮 156.3 40000 34000 40548
大坡鎮 236.1 81000 75000 83354
西北丘陵城鎮發展區 皮革加工、金屬加工、橡膠製品、建材加工、家具製造業、現代農業與生態旅遊業 中心鎮 大井鎮 134 59000 54000 60000
一般鎮 曹江鎮 125 76000 53000 76860
南塘鎮 143.8 66000 42000 66500
潭頭鎮 82 51000 35000 49700
荷花鎮 103.8 57000 40000 58500
荷塘鎮 116 40000 26000 39000
石板鎮 102 52000 35000 50000
合計   1784000 1357000  

交通

[編輯]

對內交通主要以公路為主,以市區為中心的公路係統串聯各鄉鎮。與外部交通以鐵路高速公路為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