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司馬相如 卓文君

(2016-09-15 15:29:58) 下一個

司馬相如[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至: 導航搜索
司馬相如
辭賦家、漢賦四大家之一
時代 西漢
主君 漢景帝、漢武帝
長(zhang3)卿
官職 武騎常侍、中郎將建節使
籍貫 巴郡安漢縣(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人
其他名號 賦聖
出生 前179年
逝世 前117年
 
 
 
著作
子虛賦》、《上林賦》、《大人賦》、《長門賦》、《美人賦》、《哀二世賦》

司馬相如(約前179年-前117年),本名犬子,因慕藺相如之人,因更名相如。[1],字長卿,蜀郡(今四川省成都人,一說為四川蓬安縣人。西漢大辭賦家。其代表作品為《子虛賦》、《上林賦》。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為賦聖。他與卓文君私奔也廣為流傳。

 

 

生平[編輯]

司馬相如少年時喜愛讀書與劍術,因崇敬戰國藺相如,遂改名相如。漢景帝時,任武騎常侍。景帝不好辭賦,梁孝王劉武來朝,司馬相如才得以結交鄒陽枚乘莊忌等辭賦家。後來他因病退職,前往梁地與這些作家相交數年,期間作《子虛賦》。

 
卓文君畫像,取自陸昶輯《歷朝名媛詩詞》十二卷,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二年)紅樹樓刻本。

梁孝王卒,他回到故裏,投靠臨邛令。這段期間發生了「琴挑文君」的故事。在司馬相如到了當地後,縣太守每日必訪,而司馬相如起初還和縣太守相見,但幾日之後不管縣太守怎樣提議相見,他卻始終不許。這樣的‘奇聞’在小小的縣城迅速地傳開了,縣城內有兩位靠煉鐵致富的富豪,其中有全國首富卓王孫。兩富豪在家裏大擺宴席聘請司馬相如,但是司馬相如拒絕。兩位富豪感到麵子上過不去,這時,縣太守主動提出去邀請司馬相如,而司馬相如則很勉強的來了。司馬相如到了宴席上,風采自然奪目。司馬相如本人有口吃,但琴彈得非常好,縣太守主動給司馬相如遞上一把要其彈奏一曲,這曲《鳳求凰》更曾令賓客大為讚歎,卓王孫之女卓文君也躲在後麵偷聽。卓文君早就對司馬相如有所耳聞,而這次賓宴更是使其對司馬相如心動。另一方麵,司馬相如在宴席結束後,他馬上花重金收買了卓文君的貼身丫鬟,讓她轉達司馬相如對卓文君的愛慕。卓文君馬上奔赴到司馬相如所住的驛站,司馬相如見卓文君到來也立即帶著她連夜回到百裏之外的老家成都。卓王孫大怒,不分一錢,相如夫婦以賣酒為生。後卓王孫轉變,司馬相如才得以和卓文君返回成都,成為富人。

後《子虛賦》被漢武帝讀到,非常驚歎,犬監官楊得意剛好是相如的同鄉,於是報出了相如的名號,皇上召相如問之,相如作《上林賦》。《子虛賦》和《上林賦》是漢賦的頂峰作品,其鋪陳的描寫達到了極致,顯示出高度的修辭技巧,但是這也正是缺點所在,使得文章呆板凝重。另外在該賦的用意上盡管有些人認為作者是為了勸諫漢武帝,這兩篇賦的結尾也有諷喻之辭,但是賦中的描寫渲染了奢侈的帝王生活,極大滿足了漢武帝的虛榮心。[2]

幾年後,唐蒙夜郎,因濫用民力,引起蜀地民眾驚恐。漢武帝令司馬相如責之,並安撫民眾。於是司馬相如作《喻巴蜀檄》。隨後漢武帝又派司馬相如出使西南夷。[3]其後相如被任命為中郎將,令持節出使,攏絡西南夷,但不久被人告發涉嫌受賄,遂遭免官。歲餘,被重新啟用,仍為郎官。死後遺下《封禪書》勸漢武帝進行封禪

司馬相如患有消渴症,也就是今日所謂的糖尿病[4]

漢書·藝文誌》載司馬相如有賦29篇,今存《子虛賦》、《上林賦》、《大人賦》、《長門賦》、《美人賦》、《哀二世賦》六篇,其中《長門賦》與《美人賦》的作者仍有爭論。魯迅稱其“不師故轍,自攄妙才,廣博宏麗,卓絕漢代”。後人輯有《司馬文園集》。

近人譚興國《巴蜀文學史稿》有詳細評價。他認為相如的賦集中反映了中華曆史上第一個盛世的輝煌。它是時代的產物,同時也體現了民族統一富強的追求。對他晚年遺著〈封禪書〉也應作如是觀。漢武帝晚年的封禪活動,主要是顯示中央集權國家的力量,有利於國家的統一,不能一概否定[來源請求]

 
仇英《上林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主要作品[編輯]

 

注釋[編輯]

  1. ^ 因慕藺相如之人,而更名相如。
  2. ^ 《漢書·司馬相如列傳》載:“相如見上好仙,因日: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嚐為《大人賦》未就,請具而奏之。相如以為,列仙之儒居山澤間,形容甚腥,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奏《大人賦》。”
  3.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雲:“相如為郎數歲,會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中,發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為發轉漕萬餘人,用興法誅其渠帥,巴蜀民大驚恐。上聞之,乃使相如責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又雲:“天子以為然,乃拜相如為中郎將,建節往使。副使王然於、壺充國、呂越人馳四乘之傳,因巴蜀吏幣物以賂西夷。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弩矢先驅,蜀人以為寵。……司馬長卿便略定西夷,邛、筰、厓、駹、斯榆之君皆請為內臣。除邊關,關益斥,西至沬、若水,南至牂柯為徼,通零關道,橋孫水以通邛都。還報天子,天子大說。”
  4.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雲:“(司馬)相如口吃而善著書,常有消渴疾。”《說文解字病疏下》解釋:“其人一日飲水一鬥,小便亦一鬥。”李商隱《漢宮詞》:“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賜金莖露一杯。”

參考資料[編輯]

  1. 司馬遷,《史記,列傳,卷一百一十七,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
  2. 班固,《漢書,列傳,卷五十七上,司馬相如傳第二十七上》
  3. 班固,《漢書,列傳,卷五十七下,司馬相如傳第二十七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