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上大三的劉路最近被評為正教授的反思
(2012-04-03 03:46:55)
下一個
最近,中南大學大三學生,23歲的劉路被評為正教授,這是一次很有意義的破格提拔,也是對當今中國教育製度的一次不大不小的改革。
我們反思一下劉路的成長過程,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劉路是自學成才的!
高中畢業於大連育明中學的劉路,高三時因為成績不理想被從重點班分到普通班,還因為參加奧數培訓成績不理想而被停止培訓,劉路對這樣兩件事的發生不可能沒有想法,不可能沒有負麵的影響,因為高考已經臨近了。但是劉路是堅強的,他沒有被這些打擊嚇倒,他依然考入大學,雖然不是北大,清華,但是他還是沒有放棄自己的數論的熱愛,繼續鑽研,終於破解了“西塔潘的猜想”,震驚數學界。
這裏麵要提到的是,劉路的父母並沒有限製他的發展,他們隻是順從了劉路的選擇。如果他的父母象那些自以為是的父母一樣,劉路的天賦怕是早已經被埋沒了。
劉路看了許多論文還自學了德文,他並不在乎分數的多少,他在乎的是自己真正懂了多少,會了多少。在他自學的過程中,實際上,他培養出了自己好的有關科學家的素質,是這些好的品質帶領他走向成功。他讀的不是死書,他把書讀活了,還經常自己想出些想法,然後發現那些已經出版了,但是他獨立的思考最後幫了他,他用一種新的別人不用的思維方式解答出了“西塔潘的猜想”。他的創造力和刻苦鑽研精神可見一斑。
反觀現在的中國學校教育,說白了就是在培養考試機器。誇張的是得了99分都拿不了第一,因為100分有8個。這樣的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不是做學問的大師,而是考試大師。學校教育不注重學生良好精神氣質的培養,探索精神和創造力,想像力的培養,隻單純注重學習,這樣的結果是,在這些孩子長大之後,在遇到人生的問題時會手足無措,甚至作出非常錯誤的選擇。而且,他們往往內心脆弱,經不起失敗和不公平的打擊。這樣的人又怎麽會擁有幸福的人生?
可能有人會問,出了一個劉路有什麽可說的,不能以偏概全。恰恰相反,就是因為象劉路這樣的人才出的少而又少我們才需要反思!
我們無法改變教育體製,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我們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在家裏注重孩子的心理輔導,在他遇到問題時及時給予正確的輔導和關愛,時時了解他們所麵臨的真實的內心世界,培養他們好的品質。尊重孩子的興趣和選擇,並及時給予大力支持。同時培養他們樂觀向上的品格,遇到困難不被困難嚇倒的堅強的性格。
孩子心靈的成長是一輩子的事,家長的態度很重要,家長有責任幫助他們盡快成熟起來。
還有,學習知識其實就是學習一種思維的方式,但是學校不教這些的,他們隻教如何把試考好。好的思考方式很重要,劉路就是一個例子,但這是老師沒有教,而他自己悟出來的。所以,我們可以培養孩子一些實用的,全新的思考方式,這樣會有助於他們未來的成功。
沒有人生來就是大師或是天才,大師或是天才都是磨練出來的。人民創造了曆史,但是天才可以加速曆史的進程,這是不庸質疑的。願這世上出現更多的天才,去解決所有疑難問題,讓人類生活的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