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念書

(2021-11-29 09:09:41) 下一個

外麵砰的一聲巨響,室內金魚幾乎同時跳躍沉下水麵濺起水花聲響。

第一場大雪還在下,風小,溫度不太低。

此段文字源於了一位叫做打漁船的人寫的讀九三年所感。

這些年裏,我對雨果的書情有獨鍾準確地說是再讀,其中感受深的是悲慘世界(覺得這個中文翻譯不太恰當色彩太重,人生的枷鎖也是),某冬去M城入住一法人旅館,在城市某路口轉角,預算合適位置合適也有早餐,好,浪漫不頹廢頹廢是不可能在加拿大公開持續活著,要安靜房間老板是好給了頂樓最邊,房間不大床大一應俱全有洗手間桌子台燈還有大窗台以及足夠暖氣,讀累了從床上直接跳上窗台坐著看了外麵,下麵是精致小花園繡球花一直還在,這些透露著生活情調相對幾乎沒有人間煙火的露村生活是熟悉親切。那幾天裏讀這本書到淩晨三四點睡去早上九點飛快衝下去前台取早餐,一個人一杯新鮮橘子汁一杯咖啡一個羊角麵包一個水果,質量好,有時要兩份老板看了看也給於是我還一甜笑,在轉角室內小餐廳吃早餐那時總是沒人於是安靜,中午爬山白雪青鬆偶爾遠遠有隻鬆鼠舒適愉悅。有次在旅館外麵大公園散步發現大公園裏的各個角落幾乎已經被自由晃蕩者占據自然他們還是遵守基本規則,那些角落也是整潔幹淨,有個角落比較奇特我一直看直到那位占據者張著全身的眼睛瞪我:快離開,看夠了嗎?這是我的家!後來不再靠近那裏發現其他散步的人約定俗成一般不靠近那裏,散步的人主要是些帶小孩的成人們和遛狗的人,和他們交流相當有趣,其中納悶為何人要培養出那種身體厚重腿又極短的胖胖寵物狗,好笑但是明顯這種身體的不對稱讓它們相當不舒適。

九三年的再讀是在美國某山區露營時候,那營地位置好在稍微高些的山坡上,當時陪伴者去采了些黃菊花放在木桌上,每天有陽光映照下來在那些花兒上是盞天然台燈,那些花兒那些天裏為這營地也為路過者們增添了喜悅亮光,我的消遣之一是讀那本書,讀書時的感受和這位讀者類似(這本書同時讓我想到狄更斯的雙城記,後者更細膩深刻),自然我也更加遠離那些鼓吹“革命”的人以及行為者,無論是法國大革命還是中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或者其他大規模暴力群眾運動 ,遠離最初緣由是我的生長環境,生活主旋律當是愉快和愛。人終歸是愚蠢,我不聰明於是交托上帝,完全交托之前I pay what I get,所有人都是,無論信仰是什。

昨晚看的書是教皇John Paul 二世三次訪問加拿大的圖片記錄是第三次讀,最後,定格在他低頭祈禱的畫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