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宣傳無用論”應用之十一:美國對中國輿論戰必敗

(2013-03-22 08:32:59) 下一個

“宣傳無用論”應用之十一:美國對中國輿論戰必敗


繼續說說我為什麽提宗教,我提宗教的原因主要是兩個,第一個是宗教宣傳同時是最有用又是最無用的宣傳,第二個是誰都知道宗教不僅影響人的思維甚至掌控人的思維


宗教宣傳是最強有力的宣傳,也是效果最強的宣傳,同時,宗教宣傳又是最弱最無力的宣傳,也是效果最弱最無用的宣傳。


可惜的是大家都不知不覺的或者是被洗了腦或者是被蒙蔽了眼,大家看不見宗教宣傳可以使人相信處女生子,大家認為基督徒不存在,大家也看不見宗教宣傳可以使人相信轉世靈童,大家認為達賴喇嘛隻是個傳說。


如果,你知道基督徒存在的話,如果,你知道美國基督徒在達賴喇嘛身上投了多少時間和金錢的話,也許你能對美國基督徒在達賴身上寄托了多少希望有一個感覺。


有神的社會裏成長的人們,如美國人,管理有神的社會的人們,如美國人,他們比我們老中更了解宗教宣傳的力量。


如果,你對處女生子的威力都不以為然的話,如果,你對十三世活佛轉世靈童達賴喇嘛的威力都不以為然的話,那麽,你可能都沒聽說過“轉發輪”和李大屍吧?


我以為美國人在發輪工上投的資和寄予的希望是我們老中所不能理解的,因為中國文明是一個無神的文明,我們老中不如有神的社會裏成長的人們,如美國人,管理有神的社會的人們,如美國人,他們比我們老中更了解宗教宣傳的力量。


雖然宗教宣傳是最強有力的宣傳,也是效果最強的宣傳,但是,同時,宗教宣傳又是最弱最無力的宣傳,也是效果最弱最無用的宣傳。


宗教宣傳是絕對的“不信則等於零”,因為宗教是“排它性”的,特別是“一神論”的基督教。


相信處女生子的基督徒不會拿著十字架長跪朝拜達賴喇嘛,因為在基督徒的心目中耶穌是光是真理,在基督徒的眼裏別的宗教都是邪教還有達賴喇嘛是魔鬼,所以,達賴喇嘛成了白宮的座上賓是對耶穌的極大嘲諷。


同樣的,一路長跪到拉薩朝拜布達拉宮的藏傳佛教徒也不會拿起十字架相信處女生子耶穌。


大家看見了嗎?


在基督徒那裏,達賴喇嘛轉世複活的宣傳等於零,同樣的,在長跪到拉薩朝拜布達拉宮的藏傳佛教徒那裏,耶穌複活的宣傳也等於零。


所以,我說“宣傳無用論”:信則靈,不信則等於零


言歸正傳,為什麽我說美國對中國輿論戰必敗呢?


如果網友還有印象的話,我早就說過美國在中美輿論戰中造“形”“先為不可勝”,所以,美國在中美輿論戰中“立於不敗之地”。


為什麽我說美國對中國輿論戰中“立於不敗之地”呢?


原因就是我在上一篇裏指出的:“簡單的說就是蘇聯不懂得“冷戰”的性質,其實美國也未必真正懂得“冷戰”的性質,我以為“冷戰”的性質就是“文明競爭”方方麵麵無孔不入,下一篇我將說美國在對中國的輿論戰必敗會試圖把“冷戰”的性質說的更清楚一點。”


現在,我就說說美國在對中國輿論戰必敗,也就是試圖把“冷戰”的性質說的更清楚一點。


我說美國也未必真正懂得“冷戰”的性質的原因是美國人把“輿論戰”也當成傳統的軍事戰爭了,在傳統的軍事戰爭保護自己的陣地的角度看,我們可以說美國在對中國的輿論戰中“立於不敗之地”。


因為,美國對中國輿論戰的戰略就是“妖魔化”中國,一旦中國被成功的“妖魔化”了,來自中國的輿論在美國人眼裏就是“不信則等於零”了,關於中國的正麵消息也不可信了,關於中國的負麵消息也可信了,因此,美國人自己的輿論陣地就保住了。


美國的具體做法就是通過經常性的負麵事件和負麵新聞醜化中國的形象,比如說從達賴喇嘛到瞎子律師,從大學教授到中學教師,從政治文化到中國製造,等等等等,幾乎是天天講。


“不可勝者,守也”,美國守住了美國人的陣地,因此,美國在中美輿論戰中“先為不可勝”,所以,我們可以說美國在對中國的輿論戰中“立於不敗之地”了。


但是,我在上一篇裏也指出了,畢竟“輿論戰”不是傳統的軍事戰爭。


當然了,不錯,“先為不可勝”確實是《孫子兵法》給出的一個原則,開戰之前首先保證自己不可戰勝當然是必須的,而且,“妖魔化”中國也確實是可以達到不失美國人自己的輿論陣地的目的,這樣看來,我們可以說美國在對中國的輿論戰中“立於不敗之地”了。


但是,“知己知彼”也是《孫子兵法》給出的一個原則,而這個原則比“先為不可勝”還要跟基本,美國在對中國輿論戰中違背了這個原則。


問題不是“先為不可勝”的《孫子兵法》的原則,問題是美國人“先為不可勝”的方法,因為美國人的方法是“妖魔化”中國,而“妖魔化”中國的結果必然是“不知彼”。


由於,畢竟“輿論戰”不是傳統的軍事戰爭,傳統的軍事戰爭你死我活,你死了,我活著,一切就都結束了,“妖魔化”中國的結果並不是殺死中國,而是美國人不了解中國,也就是“妖魔化”中國造成美國對中國“不知彼”。


我以前也指出“妖魔化”中國的另一個結果,那就是美國人不得不爬上“道德製高點”,而爬上“道德製高點”的結果必然是“不知己”,因為,全世界恐怕隻有美國人自己認為自己是道德的化身。


這樣一來,美國在對中國的輿論戰中的“不知己”和“不知彼”就都全了,因此,美國對中國輿論戰必敗。


也許,可能有網友會說美國在對中國的輿論戰中還占領了很多中國的輿論陣地哪,比如說“南方報係”等等。


這就是中國文明高過西方文明的地方之一了,中國人的思維是辯證的,兩千多年前老子在他的《道德經》裏就已經指出了: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簡單的說就是中國社會不是鐵板一塊,中國的輿論市場也不是鐵板一塊,因此,追求鐵板一塊不僅是錯誤的也是必敗的,因為“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如果這個複雜了一點的話,那麽我就用戰爭的語言吧,美國在對中國的輿論戰中占領了很多中國的輿論陣地如“南方報係”相當於中國不計一城一池的得失,特別是大家如果注意到“南方報係”的市場就可以看到“南方報係”不觸及中共政府的基礎:農民!


所以,由於“南方報係”不觸及中共政府的基礎農民,美國在對中國的輿論戰中占領了很多中國的輿論陣地如“南方報係”是基本上沒有意義的,除了給中共政府造成一些麻煩。


而且,讓美國在對中國的輿論戰中占領了很多中國的輿論陣地如“南方報係”也可以幫助美國人堅持自己的戰略,因為很成功嘛,這也符合老子在他的《道德經》裏指出的: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最後,我以為“輿論戰”或“冷戰”的性質就是“文明競爭”,因為“輿論戰”方方麵麵無孔不入,高的從宗教(比如說和達賴喇嘛和發輪工)到低的飯館(地溝油)一切的一切統統不放過,他們是到處看見縫就一定下蛆。


但是,我以為中國跟西方走的是不同的路,美國政府要的中國政府不要,美國政府不要的中國政府要,不同性質的國家和政府嘛,好比中國跟美國在戰略上基本上碰不上麵,好比當年共軍的“讓開大路,占領兩廂”,西方的戰略相當於當年的國軍占領城市戰略,中國的戰略相當於當年共軍的“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因此中國的戰略機遇永遠都在哪裏,所以也就談不上抓住不抓住的問題。


當然了,不僅是宣傳無用,戰略也無用,要宣傳和戰略有用就需要物質基礎,我們中國文明是無神的,中國的路是“兩彈一星”等等鋪出來的。


給大家看一個我的老帖子裏的幾段話: 


六,中國的路:從槍杆子到人民幣


前麵說了我以為,中國文明的“崛起”的過程將會跟中國共產黨奪取中國政權的過程幾乎一模一樣。那麽中國共產黨奪取中國政權的過程走了一條這麽樣的路呢?


中國共產黨奪取中國政權的過程走了一條毛主席指出的“農村包圍城市”的路!


我以為,中國共產黨奪取中國政權的過程走的“農村包圍城市”的路對應到中國文明的“崛起”是:三個世界理論。


世界的“城市”是“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世界的“農村”是“第三世界”。中國文明的“崛起”正在走一條“第三世界”包圍“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的路。


大家都知道,武力占領“第三世界”的時代,也就是“殖民時代”過去了。所以,我理解所謂的中國的“和平崛起”指的是不武力占領“第三世界”,或者說不爭“殖民地”。


但是,既然不武力占領“第三世界”也不爭“殖民地”,那麽中國的“第三世界”包圍“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的路是如何走的呢?大家請耐心聽我慢慢道來。


大家都知道,經濟體係包括三部分:資源、生產和市場。


武力占領“第三世界”的“殖民主義”道路本質上是占領資源。由於這個世界上的資源的分布的不平均性,也就是資源分布的集中性使得武力控製資源成為可能,比如說美國對石油資源的控製。而市場呢卻是分散的,因為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場。或者說,資源是相對集中的像城市,市場是相當分散的像農村。


以往的“殖民時代”,“殖民主義”隻是控製資源,市場的控製是隨之而來的,而生產就基本上是在殖民者自己的國家進行,這就造成了“殖民主義”經濟的資源和市場兩頭不操心的情況,特別是資源基本上是“吃白食”,也可以叫掠奪。


今天,“殖民時代”過去了幾十年了,西方經濟的在資源上基本“吃白食”的日子也過去了,也就是說西方經濟要為資源付錢了,雖然很便宜也比“吃白食”貴了。我以為這就是西方經濟問題的根本。


有趣的是西方搞了一個“高附加值”經濟來填補沒有“白食”吃的虧空,可是目前看來依然是入不敷出,這樣一來就連西方自己的“低附加值”市場都保不住了。


我以為中國的“第三世界”包圍“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的路就是中國的“低附加值”產品走出來的,特別是因為“第三世界”的市場都基本上是“低附加值”市場。更加上西方經濟的“高附加值”,“第三世界”的市場是中國的就幾乎沒有什麽懸念了。


因此,我以為,中國共產黨奪取中國政權的過程走的“農村包圍城市”的路對應到中國文明的“崛起”還可以理解成“市場包圍資源”。


經濟體係的資源、生產和市場三部分裏麵,一般經濟理論認為生產部分在三者中比較不重要。資源重要,因為資源是經濟的第一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嘛。市場重要,因為市場是經濟的最後一步,那是因為賣是最後一環,相當於足球的臨門一腳,賣不掉或沒地方賣一切的生產都是前功盡棄。


 有興趣看我的原文的網友請點擊:


中國的路:從槍杆子到人民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