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道德經》和《矛盾論》
題目太大了啊!
沒辦法,隻想到這個題目。
其實呢,題目還可以再大一點,比如說叫:“《易》、《道德經》、《聖經》和《矛盾論》”!
可是,你覺得這個題目比我用的大了一點嗎?
我以為小了,因為《聖經》根本不配,加上它還玷汙了呢。
人是社會動物,可以說人創造的一切都是為社會服務的,為維持社會結構服務,具體的說就是社會秩序,尤其是所謂社會“科學”方麵的,比如說宗教、文化和哲學,當然包括所謂經濟學。
中國文明無神,西方文明有神,如果要寫一個西方的《道德經》的話,那就是《聖經》,開始猶太人的《舊約》是“名可名,神是名。道可道,神是道”,後來基督徒的《新約》是“名可名,基督是名。道可道,基督是道”,再後來穆斯林《可蘭經》是“名可名,莫哈莫得是名。道可道,莫哈莫得是道”。
所以嘛,《聖經》根本不配。
西方文明有神,他們已經有“真理”了,因此他們不追求正確性,而中國文明無神,中國人沒有“真理”,因此我們追求真理,因此我們追求正確性,不僅如此,我們還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所以中國人在跟西方人交流的時候做的一個不知不覺一個假設,那就是假設西方人也追求真理也追求正確性,甚至假設西方人跟我們一樣也為中國好,或者說假設西方人的利益與中國人的利益是一致的。
其實呢,因為西方文明有神,他們已經有“真理”了,西方的一切都是為這個“真理”服務的,所謂西方“哲學”隻能是“神學”的分支而已,“經濟學”還有眾多的“理論”本質上隻是一些“說法”,叫“arguments”更準確,因為就是“忽悠”嘛,目的是維持現有的社會秩序,也就是為統治階級服務,除了馬克思,不是因為他的經濟,這個西方可以接受,因為每一個資本家都懂,他們算賬的時候看的清清楚楚,他們的賬本就是《資本論》,隻要把具體的公司名稱和商品名稱改一下就足夠了,隻不過他們沒發表,馬克思發表了而已。
西方社會不能接受共產主義的是“無神論”,當然還有“暴力革命',可是這兩點在中國文明是曆來如此,無神就不必說了,“暴力革命”就是陳勝說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由於西方文明有神,西方人的行為或多或少要跟《聖經》發生關係,但是社會是變化著的,《聖經》裏沒提的事情不斷出現,他們用一本不變的書控製社會的方法就是從《聖經》裏找一些話來形式推演得到上帝的答案,這就是很多中國人五體投地的西方形式邏輯的來龍去脈,形而上學也就產生了。
相比之下,中國文明的經典都是人的書,形式推演人的話顯然不如形式推演上帝的話有力,我以為這是中國人不太重視形式邏輯的實際原因。
還是由於西方文明有神,西方人相信絕對真理,孤立的和不變的真理,因為上帝是永恒的嘛,因此,他們也就會去尋找絕對的、孤立的和不變的真理,這對於早期自然科學的發展顯然是有利的,加上形式邏輯和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早期自然科學也就產生了。
形式邏輯和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沾了早期自然科學的成功的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嘛,以至於形式邏輯和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被認為是“理性”的。
其實呢,早期自然科學的形式邏輯和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是不理性,憑什麽實驗室裏對的東西到外麵也對呢?為什麽歐洲對的東西到亞洲也對呢?
因為自然科學這裏有很多條件是自然滿足的,可信仰形式邏輯和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的人們就忽略了這些條件,甚至認為不需要考慮條件也是“理性”的,所以,他們就把形式邏輯和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往人的身上套,“普世價值”也就出現了,以至於“普世價值”就是自然科學了。
而中國文明無神,中國人看到的是變化,還有各方麵的聯係,因此他們不相信絕對真理,孤立的和不變的真理,因為在他們的眼裏變化是永恒的嘛,因此,他們也就不會去尋找絕對的、孤立的和不變的真理,這對於早期自然科學的發展顯然是不利的,加上由變化和聯係產生的的思想方法是辯證的,《易》也就產生了。
關於“有神”的人與“無神”的人的思想方法和行為方式的特點,我在我的這個老帖子裏說了,請點擊:《知己知彼:比較中國與其它》
畢竟變化和聯係是絕對的,孤立和不變是相對的,所以,“神”是要推出人類曆史舞台的,形式邏輯和形而上學也隻是辯證法的一種特使形式而已。
“生生之謂易”,所謂“生生”就是時間、不斷發展、不斷變化的是狀態,也就是“卦”象,《易》是解釋狀態和狀態之間關係的學問,思想方法用今天的語言是“時間變量相關的初值問題”,也就是說從某個初始狀態如何發展到下一個狀態,因此可以用來算命
《道德經》相當於《易》在人類社會上的應用,所以,《道德經》用今天的語言是“《易》的社會學的應用”,也可以說是“社會應用易學”,好比“工程應用數學”。
無疑的,《易》距離人民群眾太遠,無法普及,《道德經》距離人民群眾也太遠,同樣無法普及,所以,毛主席寫了《矛盾論》、《實踐論》和《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這些可以認為是“應用易學”和“應用道德經”的“三部曲”。
用《易》的思想方法看人類社會,西方隻不過是走了一條“神”的路的一個案例,早晚還得回到無神的路上來,返樸歸真。
最後提一下《易》有“64卦”,也就是說有64個狀態,搞那麽些卦不是虛張聲勢而是《易》裏有“數”,也就是說《易》的思想是考慮“量”的,再多也就是舉一反三了,“8卦”不足以顯示“數量”的因素,“陰陽”相當於“2卦”,“陰陽”或“2卦”就是“矛盾”,所以,《矛盾論》也可以叫“2卦論”,因此,黑格爾和馬克思的辯證法法就是“2卦論”而已。
當然了,一般人搞清楚“2卦論”也就足夠了。
順便說一句,圍棋比較象棋根本上還是變化和相互之間聯係,也就是說是辯證法的思維方式。
辯證法真是咋說咋有理,不絕對化,對立統一嘛,因為不是形式邏輯的非此即彼,不是形而上學的非黑即白,圍棋也不是非黑即白,自己的子也可以斷自己的氣,中國象棋有“絆馬腿”,國際象棋就沒有,當然了,簡單的“擋路”大家都有,但是中國象棋有“炮”,可以說是上三維空間了,因此一般人還真是用不好炮。
黑白分明,好人和壞人的小人書世界就是《聖經》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