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站在麥垛上(軍工)
昨天,讀了cavebear網友的《鄧小平和中國軍工發展(提綱性簡括)》我回答他說:“ 還是市場問題,做了沒人買,當年統購統銷,人民公社公有製必須買質量不好的初期產品”,我的回答是針對他說的“高端製造業”的。
什麽是“市場”?
“市場”就是需求,是“demand”。
“製造”是“supply”
昨天,我還寫了個帖子叫《鄧小平站在麥垛上(圖)》,在裏麵我說了這樣的話:“人們在很多方麵都比毛主席更能格兒,尤其是治國,特別是經濟,也不知道人們花過多少時間學習經濟學,反正他們知道的經濟學足以判定毛主席不懂經濟。”
最最簡單的經濟不過是“需求和供應”,“demand and supply”,那麽,中國的高端的“demand and supply”是什麽呢?
講什麽都必須知己知彼,對吧?
無論中國的高端需求的曆史和規模都無法跟美國和其它工業化國家相提並論,那麽,中國的“高端製造業”隻能與中國的高端需求相對應。
當年西方封鎖中國,中國的高端需求全部由中國的“高端製造業”提供,也就是說中國的高端市場全部是中國的“高端製造業”的,這就是毛主席說“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的經濟學基礎,因為封鎖的結果是市場全部是中國的。
現在,有些東西西方不再封鎖中國了,比如說某些大型飛機,昨天我還寫了個帖子《運10下馬就是把中國的大飛機市場給西方》說運10下馬的事,無論主觀願望如何,運10下馬以後,事實是中國的大型飛機的需求全部由國外提供,也就是說中國的大型飛機的市場都是外國的了。
英語有個成語叫“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簡單的翻譯成中文就是“需要是發明之母”。
很多人喜歡說中國人不“創新”或創新精神不強,而美國人創新精神強,就好象別人都不知道,就他們幾個知道一樣。
人貴有自知之明,也就是說沒有自知之明就不貴了,不貴是什麽,你們自己想吧。
無論是軍工還是經濟,不管是科學還是技術,幾乎包括所有方方麵麵,美國領先,中國追趕,這是現實。
就拿飛機為例,美國那兄弟倆兒發明飛機的時候中國人還留著辮子哪!
既然美國領先,那麽很多“需要”,特別是高端需要,就是美國人先有的,如果你懂經濟的話,美國人先有關於這些需要的“supply”高端製造業比中國先出現又有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呢?
如果你懂經濟的話,你也不必為中國人不“創新”或創新精神不強而痛心疾首,因為中國是追趕者,那麽很多“需要”,特別是高端需要,中國不大可能先美國而有,因此,中國的高端製造業也就不大可能超過甚至不大可能接近美國,當然了,也不排除個別具體項目上出現例外,整體上還是不大可能的,原因就是“需求”。
自然還有資源問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嘛。
當然了,高端工業是這樣,低端工業也是這樣,畢竟中國是一個千年農業國,建國初期工業基礎極端薄弱,因此我說“當年統購統銷,人民公社公有製必須買質量不好的初期產品”。
由於工業革命的成功和初級科學的成功,很多人模仿自然科學的方法往社會研究上套,他們以為社會和經濟也有公式可套,還是靈丹妙藥,而且一套就靈。
可是自然和人類社會是兩個本質不同的對象,一個基本上不變,一個時時刻刻都在變化,一個相對孤立,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自然科學適合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研究社會則需要辯證法。
經濟不是自然科學,而是關於人類社會的東西,不僅是不斷變化著的,還與曆史、文化和環境有關,比如說中國的曆史、文化和環境對中國的經濟都有影響,比如說對私有製絕對的尊重在西方曆史和文化就比中國社會強,采用什麽經濟政策也與生存環境有關,其中包括自己的條件,比如說友好國家的和敵對國家的外交、政治、軍事和經濟政策也有影響。
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就按照所謂“鄧小平的經濟學”,那中國大陸最多也就是一個大型的台灣了。
背經濟教科書誰都會,問題是發展經濟都與軍事有關了,發展軍工就更不必說了,軍工發展不僅對本國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情,而且對別國也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情。
比如說老中應該知道日本發展軍工是一個世界性的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情,因此發展軍工不是一個純粹的經濟性的事情。
大家都應該同意網友無限航程說的說:“中國國防軍事工業的真正起步騰飛原因是經曆了96台海危機和98炸館的奇恥大辱。”
我以為那是表麵現象,所以我回答他說:“要等冷戰結束,中國需要美國毫無後顧之憂地搞垮蘇聯”,因為軍工發展不僅對本國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情,而且對別國也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情。
昨天,我還寫了個帖子叫《我說鄧小平討好西方是有圖有真相(組圖)》,大家看看那些圖是不是可以想象美國人得出可以毫無後顧之憂地搞蘇聯而不必擔心中國漁翁得利呢?
無論如何,曆史事實是蘇聯解體了,這個時候才是中國漁翁得利的時候了。
所以,可以想象96台海危機和98炸大使館都是美國對中國的火力偵查,看看中國有沒有可能在等鷸蚌相爭之後的時機,如果,那時中國強烈反應了,顯示出了中國自己也可以是美國的一個對手或挑戰者了,我猜美國就未必會把蘇聯搞到解體了。
幹什麽事情都是一樣,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就更別提軍工了,軍工更是如此,象中國這樣的共產名牌的大國,中國軍工的發展需要全球性的天時地利人和,蘇聯解體後中國軍工的發展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萬事俱備。
很多人總以為鄧小平是反毛主席的,其實文革三個頭號走資派,第一名是劉少奇,第二名是鄧小平,第三名是陶鑄,第一名和第三名都死於文革,夾在他們中間的第二名卻活了93歲。
有意思吧?
我請大家理性的思考一下,如果隻是第一名死於文革的話,那就是說假設第三名沒死於文革,那麽,第二名活著還在理性和邏輯之中,可惜的是第三名也死於文革了。
所以嘛,鄧小平的第二名是有名無實,在文革中他沒有遭受跟他的第二名名副其實的待遇,否則他活不到93歲。
選接班人,一般人的想法是選跟自己一模一樣的人,可是有沒有想過選對於你自己下一步要做的事最合適的人呢?
“改革開放”是“改革+開放”,“改革”可以自己搞自己的,“開放”可不能自己搞自己的,事實是鄧小平搞改革開放的時候,中美關係和中日關係都已經正常化了。
你可以想象如果毛主席在世的時候沒有做中美關係和中日關係都已經正常化這些事情的話,特別是如果毛主席做中日關係正常化,也就是說毛主席去世的時候中日依然敵對,那麽,誰能做中日關係正常化?
飲水思源不隻是簡簡單單的道德觀,也是人間正道,違背這一點是一定要付出代價滴,雖然你全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