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是幾百年前由進京的徽班在結合了漢調、徽劇、昆曲和秦腔等地方戲曲的精華之後而建立起來的劇種。它的劇中角色多分為生(小生、武生、老生、娃娃生),旦(青衣“正旦”、花旦、武旦、老旦、彩旦、閨門旦),淨(架子花臉、銅錘花臉、二花臉),末(扮演中年以上男子的角色),醜(文醜、武醜、三花臉)五個行當,表演形式兼具唱、念、做、打四門功課,劇中的道白是以北京語音為基礎的發音形式,伴奏的樂器主要以胡琴為主。大約因為它是以京白為表演語言的劇種,所以京劇最流行的地區當為北方的京津地區莫屬。老式年間,那些想在大江南北出人頭地的唱京戲的角(此時發“絕”的音,還要帶兒化音,念二聲)兒,沒有哪一個人不是先在京津的戲園子裏登台露臉的。如果過不了京津戲迷們對角兒的即癡迷寵愛又苛刻挑剔的難關的話,那他們也就別想去別的地方唱紅了。
舊時的京劇演員除了在戲園子裏唱戲以外,還要經常去出錢買唱的私人家裏表演,名為唱堂會。因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戲園子隻屬於男人的地盤,那些也想聽戲的夫人、太太、小姐們卻不屑去那種地方露臉聽戲。也所以,出錢把角兒們請進自己的家門,利用過年、過節、做壽、結婚、滿月等名義唱幾台大戲,家裏的那些愛聽戲和愛捧角兒的女眷們就可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跟著享受聽京戲的樂趣了。雖然那時唱戲被認為是一種不高雅的行當,但喜歡聽戲和喜歡自己唱戲的人卻數不勝數。記得父親曾經講過,他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家裏人聽過譚富英和梅蘭芳的堂會,到了少年時期就開始經常與他的一眾兄弟和朋友們聚在一起吹拉彈唱,一幫子人裏有唱青衣的,有唱小生的,有唱老生的,有唱花臉的,有拉二胡的,儼然一個小小京戲班子,這叫玩兒票。他們當中沒有哪一個人是真想當戲子(舊時對藝人的稱呼)的,但自己在家裏唱戲卻是那時京城子弟的最大樂趣之一。
父親對京劇的熱愛可以用癡迷來形容,後來遇見了我的母親,兩個人的那種對京劇的共同愛好從此就把他們緊緊連在了一起。文革後期,老式京戲仍然被視為舊時糟粕不準聽也不準唱,能聽能唱的就隻有《紅燈記》、《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等幾部樣板戲。為了過戲癮,父親去百貨大樓買了不少樣板戲的唱片,拿回家裏用留聲機放著聽,閑暇之餘還會關起門來用京胡自拉自唱,郭建光、李玉和、楊子榮替代了曾經的諸葛亮、楊四郎、徐彥昭,都是他喜歡唱兩句的角色。由此看著父親,我也對京戲漸漸有了些興趣,以至於樣板戲裏的男女老少的唱詞和唱腔我幾乎都會背會唱,也算是一種旁門左道的培養記憶的方式。後來,戲曲在文化解禁後被再次發揚光大,那些曾經讓老戲迷們耳熟能詳的經典曲目又重新回到了舞台上。以後每次回家探望父母,看見最多的場景就是他們二人一起坐在沙發上不厭其煩地看著電視裏播放的京劇音配像,看著全國京劇大賽,看著各種京劇表演的實況錄像,看京劇成了父母二人畢生最大的業餘愛好之一。因為對京劇的不陌生和程度極其一般的喜好,也使我對那些有京劇表演夾雜其中的影視劇作品格外的留意。由此,當我知到最新播出的名叫《鬢邊不是海棠紅》的電視劇就是一部以梨園故事為基礎的作品後,我就決定要好好地把它看上一遍。
《鬢邊不是海棠紅》整個故事的情節並不複雜。它講述的是:出身滬上卻在北平發達萬千的年輕商人程鳳台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被朋友請去看了一場由剛剛到達京城就嶄露頭角的青衣男旦商細蕊的演出,不想從此就被他的近乎無懈可擊的唱功和風姿卓越的扮相給吸引住了。當商細蕊立足未穩,又因為秉性倔強而被嫉妒他的京戲協會會長以及同門師爺算計就要被迫遠走他鄉的關鍵時刻,程鳳台挺身而出毅然決然地挑頭做起了商細蕊戲班子水雲樓的老板,從而使商細蕊有了日後在京城一步步發展並最終成為名震四方的天下第一旦的堅強後盾。而後程鳳台又在日本侵略者占領北平的最初時期暗中幫助抗日武裝運送軍火並最終徹底粉粹了日本人要把殺人武器運送到中國內地的罪惡陰謀的故事。乍一看,這就是一個有錢的公子哥與年輕戲子之間的惺惺相惜的傳奇故事。事實上,貫穿這種情誼的根源卻來自於一個兒子對母親的永不磨滅的愛戴。
程鳳台之所以對商細蕊一見如知己,是因為他自己的母親曾經就是個唱旦角兒的戲子,他在商細蕊的身上看到了他母親年輕時的身影,這就使他自然而然地對商細蕊產生了不由自主的親情。自古戲子都想嫁入豪門,程鳳台的母親亦是如此。然而命運不濟,突然敗落的程家使程鳳台的母親很快就失去了靠山,也使程鳳台姐弟倆早早地就飽嚐到了生活的殘酷與命運的絕望。好在程鳳台的大姐程美心風情萬種,美麗動人,為了成為人上人,她利用自己的美貌日夜周旋在有錢有勢的男人堆裏,成為了十裏洋場中的一名交際花,並最終傍上了軍閥曹司令。雖然自己的母親是個嫁入豪門給人做姨太太的唱戲之人,但程美心、程鳳台姐弟倆畢竟也是姓程。為了程家能他日東山再起,程美心又處心積慮地為弟弟和東北土財主家的女兒範香兒撮合了婚事,從而順理成章地用範家陪嫁的大筆財產為程家的複興鋪平了道路。也由此,就有了接下去的她的阿弟程鳳台出國留洋,回國發展,八麵玲瓏,黃金萬兩,亦邪亦正,聲色犬馬,得意商場,一呼百諾的人生閱曆。
商細蕊原本出身在一個家世顯赫的官宦家庭,卻因為幾歲時出門和家人走丟,進而被人販子賣給了水雲樓班主商菊貞。商菊貞雖然有水雲樓戲班子,卻從沒有大紅大紫過。於是他就把自己的全部夢想都壓在了天資聰穎的義子商細蕊身上。他對商細蕊十分嚴苛,每當商細蕊動了不想學戲的念頭,必定會招來商菊貞用鞭子對他的一頓狠打猛抽。“我問你,你想不想以後再沒人打你,自由自在再也沒有人管你。好,那咱們就得把手裏的活兒練到拔尖了。”如此年複一年,商細蕊終於在十幾年後成為了梨園行兒裏讓人羨慕,惹人妒忌的角兒。戲台上的商細蕊是個男扮女裝以假亂真的集千嬌百媚,花容月貌於一身的絕代佳人。戲台下的商細蕊卻是個如假包換的血氣方剛,勇者無懼的倔強少年。因為他的出類拔萃,因為他的剛正不阿,他就成了那些即比不過他又不能令他低頭的心懷叵測的人們的眼中釘,由此就有了他被逼無奈準備帶著水雲樓一眾人出走京城,就有了程二爺危難之中出手相幫,就有了他和程二爺從此之後的生死與共。
初看《鬢邊不是海棠紅》,我首先看到的是舊時藝人的生存險境和大多悲劇的人生,再看到程鳳台終於出手相救商細蕊讓人寬心的轉機,也為他們能在患難之中互相幫助感到欣慰。在劇中,商、程二人的關係大多時間都體現出了息息相關的異姓把兄弟情誼,讓人著實為備受欺淩的十足的弱者商細蕊感到高興,慶幸他的造化如此之大,居然能有財大氣粗的程二爺不計較任何得失的為其撐腰掌舵。但是,在後來的幾場程鳳台和商細蕊的對手戲中,我卻分明從程鳳台的扮演者黃曉明的眼睛裏看出了別樣的情感。作為演員,拍戲前是必定要仔細研讀劇本或者原著的,目的是為了盡可能多的把握好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和心理以及外表的特征,以期準確和忠實地把每一個人物真實完整地展現在觀眾的眼前。以黃曉明那樣嫻熟的演技和拍戲的經驗(雖然我之前從沒有看過他演的任何一部戲)他應該很輕易地就能把握住戲中人物的特質與特性,而他在鏡頭前若隱若現地對戲中的商細蕊所表現出來的欲言又止的別樣情感,卻很有些電影《霸王別姬》戲中人物的味道。或許這部劇的原意根本就不是現在展現在熒屏上的樣子?出於好奇,我在網上找到了《鬢邊不是海棠紅》的網絡小說,一目幾十行的用半個小時的時間快速瀏覽了一遍,竟然真的找到了我心懷疑慮的白紙黑字的事實所在。在此,我沒有理由浪費時間去還原小說中所描寫的真實的程鳳台與商細蕊,我隻把我找到的兩小段原著中的話寫在這裏。原著中有一段對商人程鳳台的描寫:“他就是一個滾刀肉,老油條,是個滿身酒色財氣,銅臭十足的市儈。” 而商細蕊對程鳳台表白道:“二爺,下輩子我忘了她,隻等著你,我們幹幹淨淨,完完整整在一起。”。原來,黃曉明的表演真的是準確無誤的。因為他算得上是久經曆練的老演員了,他所表示的情感或許正是導演讓他把電視劇想演卻最終沒有敢演的原著中的人物的真實心理展現給觀眾的本質。事實上,經過了政治正確和主旋律基調的主導,小說中那個原本即貪得無厭,醉生夢死,恬不知恥卻又在外敵入侵時不失愛國氣節的好壞參半的程鳳台被徹底美化成了十全十美的英雄,而原著中那個陰柔有加,情感豐富,知曉風月卻又寧死不屈,矢誌不渝的商細蕊被改編成了純情至真,心無雜念隻知向惡勢力宣戰的伶人勇士。說實話,我非常喜歡尹正飾演的商細蕊,並認為他出演的商細蕊幾乎無懈可擊。但是作為一部電視劇的編劇和導演,隻為了自己的作品能播出賺到錢就把原著改得如此這般的虛假和高大上卻是十足的敗筆。
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十分複雜,人與人之間的愛情也並不隻是男女之情那樣簡單。如何把真實的生活既不庸俗,也不世俗,更不豔俗,絕不惡俗地用文藝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應該是各國影視藝術家們共同的目標。也因此,例如中國電影《霸王別姬》(鄧小平特批在大陸放映),例如英國電影《莫裏斯》,例如德國電影《自由落體》,例如美國電影《單身男人》、《費城故事》、《米爾克》等等一大批既有主題,又有思想,更不乏藝術性、現實性和真實性的以男人的愛為主題的優秀影視作品層主不窮。當然,相對開放和自由的文化藝術市場是絕對不可或缺的前提。這也許就是《鬢邊不是海棠分紅》扭扭捏捏猶抱琵芭半遮麵,又想票房又想講故事的尷尬呈現。
《鬢邊不是海棠紅》的海報很靚麗,說白了就是非常吸引人們的眼球。
如果您是一個根本不知道劇情的人,以第一眼的印象,您是不是會想到這部劇講的是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之間的故事?您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錯覺,是因為尹正飾演的民國京劇男旦商細蕊的舞台扮相絕對不輸任何一位女性演員。這部劇之前,我對尹正是誰毫不知情。這部劇之後,我對尹正最大的印象依然是他近乎精美絕倫的京劇舞台上的男扮女裝的華麗造型,如果他以後沒有更好的角色出演的話。
用男性演員來扮演女性角色,或者反過來用女性演員來扮演男性角色,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跨性別表演。因為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中國舞台上,男女同台表演被視為有傷風化。所以那時的戲班子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或男人或女人的組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京劇常用的男旦角色和越劇舞台上的女小生角色,由此就產生了中國京劇史上的全男人的“四大名旦”和越劇舞台上如假包換的女梁山伯範瑞娟和徐玉蘭。
京劇四大名旦:左起荀(派)慧生、梅(派)蘭芳、尚(派)小雲,下是程(派)硯秋。
年輕時的“四大名旦”:左起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
“四大名旦”年輕時在戲中的扮相。左上:梅蘭芳。右上:程硯秋。左下:尚小雲。右下:荀慧生。
在我看來,尹正扮演的虛構故事裏的青衣男旦商細蕊並不是某一個人,因為在他身上顯現出了極為明顯的“四大名旦”的某些氣質和秉性。
《鬢邊不是海棠紅》裏商細蕊的扮演者尹正雖然是個33歲的青年,卻在電視劇中演活了那個十六、七歲的少年青衣。他在劇中的一舉手一投足都十足地顯現出了一個少年應有的淳樸與純真,任性與倔強,相依與相隨,無助與失落的情感特征。劇中的商細蕊最愛吃大肘子,每逢開戲必得肘子一隻伺候。不僅如此,他更是嗜肉如命之人。這個特性其實是來自於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硯秋的真實生活。年輕時的程燕秋儒雅、清俊,舞台上的年輕女子扮相更是柔美多情,婀娜多姿。
然而他生性喜歡吃肉,而且還是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那般豪爽。尹正和程燕秋年輕時期的長相還真的好像有幾分形似,不知這是不是導演最終選中他的原因。
舊時戲班子裏的男孩和女孩都要練習踩蹺的基本功,目的是為了在台上表現出女子裹腳行走的動態。
劇中的商細蕊性格剛強,拳腳功夫了得,見了惡勢力不僅不低頭,反而還會摩拳擦掌、迎頭給與痛擊。為什麽他一個唱青衣的旦角卻武功如此強悍?因為他先前練的是老生,要學很多對打的功夫,由此才有了他後來的即能唱又善戰的本領。這一點也和曆史上的程燕秋的經曆十分相似,因為程燕秋初始在戲班子裏就是學的武生,後來因為扮相俊美就改學了花旦,再後來又被發現他的嗓音清脆,就又讓他改行學了青衣。曆史中的程燕秋是個仗義執言,敢當街拳打特務,敢自編新劇表達痛恨日本侵略者,寧死不做亡國奴的思想,並在日本統治時期罷演京劇神隱鄉村種地為生的京劇藝人。我個人覺得,劇中商細蕊的身上有不少現實中程燕秋的經曆。誠然,現實生活中的程燕秋既是大丈夫又是好慈父。
雖然尹正扮演的商細蕊的身上有許多程硯秋的影子,但是商細蕊在台上的演唱卻好象更接近梅蘭芳。電視劇中的那些舞台上的戲曲片段,例如《貴妃醉酒》、《女起解》、《霸王別姬》就都是梅蘭芳唱了一輩子的經典曲目。也所以,劇中商細蕊這個人物是集許多京劇藝人集大成的一個角色。
雖然許多人都說黃曉明長得非常英俊,但我卻從來也沒有因為想看他而連帶著看他演出的電視劇,我有我自己看劇的標準。不管他之前都演過什麽,也不管他之前的那些角色都演得好不好,《鬢邊不是海棠紅》是我看的黃曉明的第一部劇。
黃曉明在戲裏飾演的程鳳台是一個家境一度落魄,後因娶了帶著萬貫家財做為陪嫁的農村土財主的女兒而又一步青雲的怕老婆的男人。除了他老婆的錢財,他還有一個上海灘交際花出身最終嫁給軍閥的姐姐,憑著這兩個女人的路子和票子,程鳳台從此笑傲江湖,亦正亦邪的混跡於走私軍火和捧角兒辦戲班子的道路上。他對商細蕊的愛護一是來自於他自己的母親就是戲子的事實,二是來自他賞識商細蕊的精湛造詣與才華。程鳳台雖然不是正人君子,卻實實在在是個熱愛自己國家的商人,為此他和日本人上下周旋,最後幾乎都要喪失了生命也毫無怨言。黃曉明按照劇本和導演的要求把程鳳台演繹成了一個愛國英雄,雖然多少有些讓人不相信,卻著實把劇中的程鳳台拿捏得恰到好處。不知他的下一部劇會是個什麽人物,隻希望他再接再厲。導演於正居然為一部網絡劇請到了黃曉明,估計黃曉明現在真的是拍戲拍得少了。
佘詩曼在劇中飾演一個東北大財主的女兒,她明明知道在一開始的時候程鳳台看上的是她的陪嫁,但她卻依然在程家最落魄的時候帶著價值連城的大筆嫁妝來到了她深愛的男人身邊。
為了她愛的男人,她什麽都豁得出去,換來的卻是程鳳台對他始終如一的相敬如賓般的若即若離的順從與聽話。她曾經害怕商細蕊的出現會讓自己的丈夫程鳳台離她而去,但到最後她卻又心生憐憫地為商細蕊買了一張和她們全家一起前往香港避難的火車票。雖然商細蕊沒有跟她們一起走,但她是否能夠一輩子都攬住程鳳台的心卻是一個大大的未知數。佘詩曼的表演不溫不火,人物心理刻畫得淋漓盡致,但是我還是從範湘兒的身上看到了幾分嫻妃揮發那拉氏的影子,畢竟《延禧攻略》和《鬢邊不是海棠紅》的導演是同一個人,而且背景、色調甚至音樂都有些雷同之處呢。
匆匆忙忙寫了這些,雖然文章很鬆散也全無精雕細作之感,但我還是在文章裏說了我想說的一些話,敬請有機會看到它的朋友們見諒海涵。
作者:spot321
原來點點的父母是京劇通,耳濡目染,點點對京劇的了解也令人讚歎,學習了,謝謝點點!
周末快樂!
問好點點,周末快樂!
點點的知識淵博,看你的劇評學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