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225)
2015 (166)
2019 (69)
2021 (98)
糕點,我們從小就跟著大人們一起管它們叫“點心”,通常都是指那些用麵粉、米粉、糖、油脂、雞蛋、乳製品為主要原料,再配以各種輔料、餡料和調味料初製成型,經過蒸、烤、炸等方式加工製成的正餐以外的食物。小的時候,大院小賣鋪裏用糧票就可以買得到的點心通常都是被稱為槽子糕的雞蛋糕,另外還有綠豆糕、江米條和包裹著豆沙、棗泥的酥皮點心。那時候總覺得“槽子糕”不如“雞蛋糕”叫起來好聽,以為那種叫法是大院外老城裏人通用的。多少年以後,在網絡發達的時候上網查了查,才知道槽子糕的叫法是因為京城人避諱那個“蛋”字而來的。在清末文人徐柯編纂的《清稗類鈔》中有這樣的形容:“京人諱‘蛋’字,蛋糕曰槽糕,言其製糕時入槽也”,說的就是京城裏的人因為忌諱叫那個“蛋”字,因此就根據做蛋糕用的槽子型的模具,把蛋糕統稱為“槽子糕”。特殊時期的糧票是家家戶戶的命根子,每個人都是有定量的,想多吃是絕對不可能的,特別是那些家裏有幾個孩子或者有特別能吃的男孩子的,糧食幾乎從來就沒有夠吃的時候。所以在那時,不是誰家都願意和有條件把保貴的糧票換成隻當零嘴不當飯的點心吃的。我是沾了家裏就我一個孩子,而且父親也喜歡吃點心的光,才得以經常解解饞。那時的家家戶戶,沒有誰是可以自己在家裏製作點心的,除了很難湊齊八個寶的八寶飯和正月十五的炸元宵,人們從來也不曾想過,自己有一天也可以在家裏製作自己想吃的點心。
我喜歡吃點心,除了傳統的中式點心,我還喜歡西式奶油蛋糕之類的那些製作時內芯夾帶著厚厚奶油的點心。雖然為了維持體重我已經許多年都幾乎不吃它們了,但每次路過好的蛋糕店時,我還是喜歡走進去一飽眼福。幾次去兒子那裏,我都買過亞裔糕點店製作的奶油蛋糕送給朋友和鄰居品嚐,它們不像美國商店裏製作的糕點那般的多糖,非常適合亞洲人的口味。在文學城的這些年裏,我從許多製作糕點的大師那裏學到了不少種類的糕點,例如法式瑪德琳貝殼蛋糕、鬆仁果粒巧克力蛋糕、肉桂核桃酥棒、瑞典果仁球、巴塞爾巧克力餅、奶油戚風蛋糕卷等等,它們都充當過我在節日請客中不可或缺的陪襯。
很久很久沒有自己做蛋糕吃了,那日突發奇想,決定在請客的季節還沒有輪到我的時候趕緊熟悉熟悉往日做過的戚風蛋糕卷。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做好的蛋糕卷被我家那位以前很少吃我做的點心的人接連幾天吃吃吃的連個渣滓也沒有剩下,而且表示還想吃。自己做的食物有人吃,而且還很受歡迎,是每一個喜歡鼓搗吃的的人最喜歡看到的。於是我趕緊樂滋滋的啟動了做蛋糕的程序。
我做蛋糕的配方是不知哪一年在城裏學到的,口味改成了我自己喜歡的巧克力夾心和香草蛋糕的味道,所用的雞蛋和牛奶都比原先的多加了一些,做過幾次也很滿意,它的正式名稱應該叫“奶油戚風蛋糕卷兒”。
所需的食材有:雞蛋,蛋糕粉,糖,牛奶,鮮奶油,植物油,糖,香草精和可可粉。
我每次都用七個大號雞蛋,這次也不例外。就像照片裏展示的那樣,雞蛋事先被分成了蛋黃和蛋清兩部分,以便分別打成蛋糕糊和蛋白泡沫。不知是不是因為上一回在很久不做的前提下一炮就成功了的事實讓我有些沾沾自喜,反正這次的事實就是,我隻把蛋黃和蛋糕粉攪拌均勻就放進了烤箱,等想起了還有蛋白需要打發和攪拌進麵糊時,烤箱裏的蛋糕糊已經都快定型了。沒辦法,我隻能重新照原樣再做一回,心想這次隻需要七個蛋黃就可以了,剩下的蛋清可以保留起來做炒雞蛋清,又好吃膽固醇還不高。沒想到在打發先前剩下的那七個蛋清時可能加糖加的快了和速度也沒掌握好,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蛋清沒有打發起來,全泄了。無奈之下隻好又從冰箱裏拿出了另外的那七隻蛋清重新再打,謝天謝地,總算搞成功了。
所以我說這塊蛋糕是用了十四個雞蛋才製作而成的一點也不過分吧。
我個人的經驗是,打蛋白時一定要高速的打發,糖還是要分兩次放。另外,一定量的奶油裏也不是想放多少糖都可以的,糖太多了奶油也不容易打發,這都是我的教訓。過年了,許多朋友都會有這樣那樣的聚會,如果不想炒菜燉肉,可以試試自己做個蛋糕帶去聚會,估計一定會受到大家歡迎的。
作者:spot321
做的好,yummy的樣子!我也來一塊!
做得好漂亮,看著很chiff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