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吃包子的曆史源遠流長。吃包子的中國人不分南北西東。廣東叉燒包、天津狗不理、上海小籠包、成都韓包子、開封灌湯包、山東排骨包、揚州三丁包、新疆烤包子、武漢生煎包、靖江蟹黃包、雲南破酥包、重慶九園包、福建東河包這等等的等等,就都是中國包子界的大腕。在這些同樣好吃,或許餡料不同,也可能製作方法不一樣的各種包子裏,隻有一種包子的名稱是及其特立獨行的。或者,用天津人的話說,就是“隔澀”。“隔澀”這個詞是人、物兩用的,一般都是帶著些許貶義去說的。說一個人隔澀,就是說這個人和大多數的別人都不一樣。我這樣說過以後,您立即就可以從以上的那些包子的名稱裏找出那個最最隔澀的來。對了,狗不理就是那個隔澀的家夥。
正常情況下,隻要是說到包子,不管它是產自哪裏,人們在提起它們的時候一般都會帶上“包子”二字。例如廣東叉燒包,說的時候必須要說成“叉燒包”。如果您非要說:“來二兩叉燒”,那麽別人很有可能就會誤以為您說的是叉燒肉。例如您想吃新疆烤包子,如果不帶上“包子”二字,別人也可能以為您想吃的其實是“新疆烤全羊”。而隻有天津的狗不理,說的時候不管您提不提“包子”二字,別人肯定都知道您想買的一定是“狗不理包子”,因為全天下的包子,名叫“狗不理”的就隻有天津這獨一份。雖然天津的這種用純的肥瘦豬肉餡製作出來的包子聽上去很不好吃,其實它可以稱得上是豬肉包子裏的上品。
前一次提到,侄女從沒有吃過狗不理,到了天津就自然很想嚐嚐這種地球人都知道的包子。於是,我們兩個人就在某天吃午飯的時間步行走到了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區山東路77號的狗不理包子總店。
天津狗不理總店,網上圖片。
話說到這裏,就不能不提一句了。事實上,如今人們嘴裏所說的狗不理包子店,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在政府的積極建議下由老天津衛的三家最有名的包子鋪“同合成”、“三合成”以及“狗不理”的員工們合並而來的,並以“國營天津狗不理包子鋪”的名字重新開張的。也所以,現如今人們吃到嘴裏的“狗不理”包子,其實是三家包子鋪的味道的結合品。從過去的私營到解放後的國營,狗不理包子一路都是走在康莊大道上的,久而久之,就連最普通的肉包子也能賣出高大上的品位。
走進狗不理包子總店,被告知:想吃套餐的一樓就坐,想吃包子和點菜的二樓請上。套餐雖說也是以包子為主,但每一種裏麵都有我們不想吃的配套產品裹在其中。因此我和侄女就飛快的上了二樓。別說,午飯想吃狗不理的人還真是不少。我們兩個人見縫插針,找準了一個剛剛空閑出來的小桌子就坐下了,立即就有服務員走上來遞給我們一張菜譜。侄女一見那陣勢,立即就說:大媽,千萬別點菜了,我就想嚐嚐包子。我一聽,跟我想的幾乎一樣。於是,在我的建議下,我們兩個人一人要了一籠狗不理的經典----豬肉包子,另外還點了一小盤涼拌海蜇皮。服務員見我們根本沒點熱菜,臉上的表情立即就陰沉了下來。本來也是,這事確實是我們做得不好。既然上了二樓,又不點現炒的熱菜,這不是騙人嗎。不過,我們這樣做,也有狗不理的責任在裏麵。狗不理賣包子為什麽非要搞一刀切呢?狗不理為什麽不能在一樓即賣快餐也賣點餐呢?狗不理包子本來就不算便宜,狗不理還想盡辦法讓不吃快餐的客人上樓點菜,遇上隻想吃狗不理包子不想點狗不理炒菜的人,狗不理這不就賠了嗎。其實,許多人來狗不理就是為了吃狗不理包子來的,人家要是想吃炒菜就不一定非到狗不理這裏吃了。狗不理在狗不理快餐裏加了那麽多的跟狗不理八竿子也打不著的醬菜、拌菜之類的東西,是不想讓那些很想吃狗不理的人舒舒服服的好好過一把吃狗不理的癮。而上樓吃狗不理的客人還最好要點幾個熱炒,可那些嚼過酸甜苦辣的嘴還能吃出狗不理就是狗不理嗎?
雖然服務員不太高興,我們的包子到底也還是來了。侄女一個勁兒的說好吃,我卻覺得好像不如以前的好吃了?狗不理包子從圖片上看著大,其實並不大。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小肉包子應該是六塊錢人民幣一個。寫到這裏,我就又一次想起來在北京街邊小店裏吃的那一籠幾塊錢的包子了,好像也就是狗不理的味道吧。
去過煙台許多次,知道海鮮燜子、鮁魚餃子、炸海蠣子、韭菜炒海腸、皮皮蝦、海螃蟹、海蝦等等以海鮮產品為主的食物是煙台人津津樂道的美食,竟不知煙台的包子也是相當的不錯。
那次出門逛街,到了下午一點多鍾的時候,弟媳問我想不想吃吃煙台的包子?我說好啊,隻要不是魚餡的包子,隻要不是羊肉餡的包子我就敢吃。弟媳說不是不是都不是,就是豬肉的包子,是煙台有名的灌湯包。於是,弟媳開著車,把我們帶到了煙台文化街傍邊的那家“東升灌湯包”的店鋪門口。停好了車,三個人登台階入室內,卻見幾個服務員坐在桌邊閑聊。弟媳趕忙開口問道:這裏不賣包子了?幾個服務員七嘴八舌的說到:你們來的太晚了,上午的灌湯包已經都賣完了,一個都沒有了。要想吃就得等到下午五點再來。這事兒鬧的,這得是多好吃的包子才能一個不剩的都賣完了啊。本來就是隨便一說,卻沒想到吃個包子竟然也那麽的不容易。接下去的事情當然一定是第二天頂著門就去了。結果,上午十一點剛過,包子鋪裏就真的是人滿為患了。還好我們是三個人,一個人排隊買包子,兩個人找座位等包子,沒找到正式的桌子,就隻好盯住類似吧台的長條座位,等人家前腳剛剛起身,我們後腳緊跟著就坐了下來,否則位子轉眼就會讓別人占去了。
“東升灌湯包”的店麵很幹淨
裏麵的人們正在齊心合力的包包子,主要包的是豬肉灌湯包,別的餡的就得多等些時間。
因為是灌湯包,所以包子剛一出鍋就開始癟了下去。事實上,就我個人的感覺,這個豬肉餡的灌湯包並不都是純豬肉的,裏麵至少還放進去了少許的白菜。雖然灌湯包沒有我想像的那麽好吃,但他家的和包子相匹配的濃濃的小米稀飯和加了麻油的鹹芥菜頭絲卻是相當的好吃。
如果不是坐高鐵去北京前臨時決定再吃一次“東升灌湯包”的話,我心目中的那個好吃的不得了的包子就跟我無緣相見了。
那天去北京,本來是中午的車票,我為了讓二弟和弟媳早早安心過個周末,就決定提前幾個小時去車站等著。我請弟媳把我一個人放在車站就趕緊回家,她卻說太早了,你坐在那裏多沒意思啊,不如我們先去吃個早飯吧。我說,我出門是不吃東西的,更何況這麽早,我也沒有胃口吃早飯。弟媳卻一定堅持要陪我,而且她又提意,要不然我們再去吃一次灌湯包子吧?拗不過弟媳的好心,我隻好坐著她的車再一次去了那個灌湯包子店。這次,也許是因為太早的緣故,店裏沒有幾個人,但裏麵的那幾個人其實就是已經在等包子出鍋了。這回因為有了上一次吃灌湯包的經驗,我就點了一籠茴香豬肉包子和一碗小米粥。
桌子上的醋壺很有意思。
二十分鍾以後,我們兩個人要的兩籠茴香包子終於出鍋了。這個包子的個頭不小,一個頂兩個狗不理。一口咬下去,啊呀,頓時就滿嘴生香。
看這個包子有多大。一個賽兩個。
油乎乎的茴香包子,出乎意料的好吃。
咬了兩口之後,終於想起要趕緊拍一張包子的近景。這個茴香豬肉包,其實更應該叫做茴香豬肉丁包子。它是用鮮嫩的新鮮茴香和比較肥的豬肉丁攪拌在一起包製而成的,肥肥的肉丁被熱氣蒸出了油脂,而油脂又被嫩嫩的茴香所吸收,清香伴和著油滋滋的肉香又被綿軟的發麵皮鎖住了味道,一絲也沒有漏掉,一口咬下去,茴香的特殊香氣和肉丁的油脂膩香頓時就令人忘掉了所有的一切。真的。不信?那您有機會去煙台的時候,一定要去煙台的“東升灌湯包”店裏去嚐一嚐他家的“茴香豬肉大包”,那種感覺,就是給我一屜狗不理也絕不換的真實感覺。
中國人吃包子的曆史源遠流長。吃包子的中國人不分南北西東。您吃過狗不理嗎?您吃過小城煙台的茴香肉包子嗎?什麽,沒吃過?也不想吃。那我就無話可說了。對不起,讓您浪費時間了!
後記:後來看了視頻,是吃貨探店的YouTube視頻,講的正好是去天津的狗不理探店。我看了視頻中被放大的菜單,赫然發現,我居然把狗不理的包子少說了一半的價錢。我和侄女吃的純豬肉包子應該是12元人民幣一隻,一籠八個賣96元人民幣。真正的宰人沒商量啊!
作者:spot321
還沒吃過狗不理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