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從來沒有聽說過“養生”這個詞,估計因為那時的人們還生活在吃飽飯就是富人的社會初級階段,不像現在的人們想吃什麽就吃什麽這般的瀟灑。
知道養生在國內盛行是通過和父母電話交流得來的,那時大約是九十年代後期了。每次給家裏打電話,父母都會在電話裏情緒高漲的說一些養生的好處,還說他們買了什麽什麽藥,是對某一種人體健康指標特別有用的等等。那時就覺得,父母長壽是好事情,他們認為對的事情應該也沒有問題,他們又不是傻子。到了零幾年,就開始聽說國內有人利用養生騙錢的事例,還知道有人化裝成某些著名醫院的大夫為中老年人舉辦“養生講座”並借機兜售“養生藥”給聽講的人,由此騙取老年人的錢財。無獨有偶,有一次和家裏通話時,父親就說周末要和母親一起去聽一個軍隊醫生的大型養生講座,說他們專門派車來接大院裏的老師們一起去。我當時就婉轉地告誡父親,那些所謂的醫生很可能是騙子,因為當時互聯網上已經有過假軍醫行騙被抓現行的報道,那些假冒的醫生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人們花錢買他們的“保健品”。而父親當時卻固執地認為人家不可能是騙子,更何況學校裏有那麽多老師一起去聽,怎麽會是被騙呢。於是,我隻能閉嘴了,因為我覺得錢是父母的,人家願意怎樣花那是人家的事情,尤其人家還是花在養生長壽上麵,子女過多的幹涉似乎就有不孝的嫌疑了。過了幾天,我又給家裏打了電話,問了問那天去聽講座的情況,父親高興地說,講得非常好,很有道理,他和母親當場就一人花了一萬多塊錢買了許多養生藥。結果,父親去世後,我在他書房的抽屜裏發現了當年買的那些藥,一盒也沒有吃,都被我扔進了垃圾箱,幾年以後,我又為母親扔了一次。
養生和沒有刻意去養生之間究竟有沒有差別?不太清楚。但是身邊就有不少活生生的例子,多少可以從側麵間接的表現出一個人的生命的長短與養生之間的關聯。例如,我大媽,一生沒有養過生,很少出門遛彎更別說其他鍛煉了,大多數時間都是坐在家裏少言寡語,從沒有刻意要吃什麽和不要吃什麽,壽終92歲。例如,我母親,前半輩子根本不懂養生,後半輩子以吃藥為己任,雖然有輕度糖尿病,但每天必吃米飯從不間斷,壽終93歲。例如,我父親,一生喜歡吃肉食和油炸的食物,年輕時會騎摩托,會跳舞,會拉胡琴,會唱京戲,到老了除了每天晚飯後溜一圈以外幾乎沒有什麽鍛煉,隻是肉食少吃了不少,壽終86歲。例如,我二舅,一輩子煙酒從不離口,不會太極不懂養生,到了八十幾歲還喜歡騎著自行車滿世界轉悠,一個人生活從不喜大魚大肉,因為摔了一跤這才在床上躺了半年,壽終90歲。例如,老鄰居伯伯,喜吃大魚大肉,喜歡喝酒,從不忌口,沒有特殊鍛煉過,現在都九十五了仍然精神健碩。例如,這裏的一個朋友,積極參加太極訓練,積極參加業餘歌詠隊活動,生活工作兩不誤每天都挺好,壽終60歲,因為肝癌。例如,國內一位同學,每天按時上下班,溜達著就到了辦公樓,喜歡吃肉喝酒,壽終57歲。看出來養生與不養生之間的利害關係了嗎?好像沒有關係吧。
我並不是說養生不好,也沒有說但凡宣揚這樣、那樣養生方法的專家都是騙子。我隻是覺得現在的養生法子太多了,太雜了,弄得我都不知道怎麽養才算是真正的養生養,怎麽吃才算是真正的養生吃了。
好像就是昨天?看到了一位美籍華人老太太剛剛慶祝了自己110歲生日的報道,老人家好像並沒有特殊的不吃這個、不吃那個、不吃澱粉、不吃油脂什麽的,人家一輩子就喜歡吃饅頭和多喝水,不知這是不是符合養生專家們的養生法則?以前也看到過活到一百歲的老壽星的報道,那位老人家一輩子就喜歡吃肥肉,還大塊大塊的吃,不給吃就生氣,不知她用的又是哪種養生秘訣?
那些養生專家們自己又如何呢?他們是不是如他們自己所說的隻要一絲不苟的堅持養生之道就能夠長生不老呢?
“Mr. Organic" died during a TV interview after saying he'd live to 100”
https://gizmodo.com/mr-organic-died-during-a-tv-interview-after-saying-h-1618374387
我在網上找到了這篇報道。我為什麽要找這篇文章呢?是因為最近我剛剛看到了以下這篇文章:(文章來自微信,略有修改。)
梅墨生(1960年—2019年6月14日),出生於河北,號覺公。齋號為一如堂。書畫家、詩人、學者、太極拳家、教授、研究員。中醫影響世界論壇副秘書長,中國武術七段,北京吳式太極拳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武當山武當拳法研究會顧問。2019年6月14日,梅墨生因病去世。梅先生一生注重養生,在各種報刊雜誌上發表過許多養生經典理論文章,教育大家如何注意養生。
享年59歲,還未到退休年齡,和中國人均壽命76歲差距一個“青春少年”的時長。他原本並不為大眾所知,卻因為“養生大師”、“太極大師”這兩個頭銜與過早逝世聯係在了一起,由此就讓吃瓜群眾陷入了無盡的思考。
早年有一個健美操教練馬華早逝的事情,又被網友翻出來。當年,作為“中國健美第一人”,馬華成為中國健美運動的代名詞和象征,後因白血病逝世,享年41歲。
馬華
2008年,有著“藥中茅台”美譽的國藥同仁堂的董事長張生瑜因心髒病突發逝世,年僅39歲。中藥在養生領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卻並未挽留住少壯掌門人的生命。
張生瑜
網上對於“養生”爭論有三派,第一派的論調是基因決定壽命,其他徒勞;第二派的意思是生死無常,反正都會死,折騰吧,愛咋咋地;第三派是我的觀點,怕死不是養生,惜命才是養生。在這裏用梅先生做一個假設,並無冒犯之意,隻是舉例說明。
假如,梅先生的基因裏顯示40歲時腸癌爆發,結果梅先生自己養生得當,多活19年,直到59歲才因腸癌逝世,算不算養生的功勞?
假如,梅先生的基因裏顯示到80歲出現腸癌,結果梅先生過度養生,長期過度服用保健品,長期反自然規律的對待身體,減少了21年壽命,這是不是養生的害處?
以上兩個假如說明了養生利弊難料,那些養生專家和養生達人是如何很堅定的認為養生隻有好處?站在反方的人,拿出了很多例子說明胡吃海喝抽煙喝酒活到99的案例,最著名的是張學良,過百歲。
養生到底好不好?很難說,但是長期用保健品肯定不好!
現代社會,科技已經較為發達了,大家都學過基礎科學的常識。那些所謂的保健品,打著營養、無毒副作用的旗號,卻難超越能量守恒,那些過度集中的元素進入體,破壞體內自己的能量平衡,怎麽可能沒有副作用?平常飲食均衡,就已經滿足了對各類營養的需求。比如,雖然維生素的副作用很少,超出計量單位的補充,長期破壞體內的生態平衡,醫生說是安全範圍,但醫學真的到了讀懂人體的層麵嗎?隻是現有眼界製定的標準而已。你以為的無害,隻是現在無法評估評估真實危害。
絕大部分養生者都不是在養生,更多是因為怕死,所以長期固定生命格式,而生命真的會根據人的意誌發展嗎?統計學裏的百歲老人,99.99%的人並沒有養生概念,隻是活著活著怎麽還沒死,然後編造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長壽秘訣”,安慰怕死的人有方法多活幾年。
今天往前推算100年,1919年前後出生的百歲老人,從1919年到1980年,長達半個多世紀都生活在饑寒交迫窮困潦倒之中,他們活到60歲才迎來改革開放的春風,之前哪有功夫養生?怎麽解釋又活了40年?甚至未來更長壽。
我所理解的養生,絕對不是保命,而是惜命。
三餐七分飽,稍微準時準點,別餓死,別撐死,體內減少生理對抗,至少消化係統減少了患病概率。養生人士動不動就是辟穀絕食、坐禪修行,意誌上可能自嗨了,但是生理累不累?微觀上有沒有異常,隻有他們的身體知道。
能吃的不能吃的,稍微都嚐試一點點,別克製,別貪嘴,身體對於營養元素和毒素有正常的新陳代謝和免疫,才能張弛有度、進退有序。養生人士迷信營養,相信自然健康無副作用,水喝多了都有副作用,何況亂七八糟的瓶瓶罐罐的大丸子小粒子。
運動多了並不僅是提高生理機能,同時也加速身體老化。養生達人、健美大神們看看,自然界裏長壽的動物都有哪些?其實大部分都是運動量很小的動物,比如:龜、鶴。看看那些長壽老人,幾個是運動健將?反觀運動員的平均壽命,贏不了正常老百姓。
大家都是躺著來到世界,別想站著回去。能多睡就多睡,睡覺降低新陳代謝,身體損耗自然減少。也別睡的昏天黑地,困了就補充睡眠,醒了就起床該幹什麽幹什麽。養生如果要查黃曆看星辰,想想就可笑,你的生理狀態和別人的不同,怎麽照搬執行?違背自己的身體,身體會有不良反應,隻是積累到哪個時間點爆發而已。
世間除了生死,哪件不是小事?你計較了,它就存在;你不計較,它就是個泡泡。心情舒暢,減少條條框框,沒煩惱,身體好,這是古話,千百年來的智慧。養生人士給自己製定的條條框框,看似對自己有益,為了維持框框,卻要違背生理需要、違背自然規律、違背人性、違背各種本該隨意的狀態。你不想早逝?身體會自己早逝。
說了這麽多廢話,養生就是放飛自我,順應自我。高矮胖瘦喜怒哀樂,別繃著自己,開心就好。人,生來可能不平等,但是,死是人人平等的,別作死,適可而止就好。
以上觀點隻代表那個作者本人。但是,我覺得他說的還是很有些道理的。想長壽是人之常情,但人和人不一樣,保持長壽的方法因人而異,適合張三的方法,不一定適合你自己,不要聽風就是雨,人家幹什麽你也幹什麽。人家天天吃肉也沒有三高,你一吃就三高不退;人家天天吃素照樣身體健壯,你一吃素就病發營養不良;人家跑全馬玩一樣,你跑半馬就膝蓋磨損腿疼的不行;人家天天練舉重肌肉發達,你也練舉重卻得了腰肌勞損。所以,非常讚成一句話:什麽叫養生?最適應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是你自己的養生之道!
作者:spot321
問好點點周末愉快!
節日快樂!
>>>>>>
說的沒錯,是這麽回事。一般人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都控製不住,開始大吃大喝。美國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胖子滿大街。非常折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