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幾乎沒怎麽上網,一是因為忙(還沒有忙完,陸陸續續的還得再忙些日子),二是因為沒有好的電視劇可看了。也好,像前些天那種史無前例的追著兩個電視劇左右來回看的熱情是應該告一段落了。說實話,天天追劇的滋味太不好受了,至少對於我來說是不大習慣的。
如今,電影、電視劇的種類繁多,目的就是為了滿足各類觀眾對影視作品多方麵的需求以及不同的喜好。打開Netflix網頁,那上麵就列出了諸如喜劇、驚悚(有的網站隻有純粹的恐怖片。而相比horror電影而言,thriller題材的影片卻並不一定特別嚇人,隻是內容要比尋常電影更加的驚心動魄、扣人心懸、險象環生得多而已)、浪漫、動作、冒險、紀錄片、犯罪、黑暗(陰暗)劇情、幻想、家庭、兒童、傳記、勵誌、超出想象(難以置信的)和容易理解等多種不同分類的電影。國內不少網站也把影視劇作品分成戰爭、諜戰、動作、軍旅、武俠、懸疑、推理、古裝、現代、都市、農村、喜劇、曆史、宮廷、警匪、偶像、言情、年代、科幻、神話等等係列,便於廣大觀眾挑選適合自己的題材來欣賞。
一般情況下,現實題材的影視劇作品大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引起觀眾的心理感應,因為它們所描述的故事的素材就來源於實實在在的生活。現實題材的作品所討論的社會問題都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和日常能接觸到的生活事實。觀眾在看這些影視劇時,時常會情不自禁的把自己和自己身邊的人或事放在劇中角色的位置上去對照思考或者換位思考,甚至是把故事外的自己當成了故事中的人物,以至於有的時候入戲太深而不能自拔。前幾天才剛剛播完的電視劇《都挺好》就是如此。我從沒有覺得之前有哪一部電視劇能像這部劇那樣引起了那麽多人的廣泛關注與共鳴,議論與爭執,思考與審視,自省與責備,希望與歎息。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這部劇講述了在當下漸進老齡化的中國社會裏(美國亦是如此,二戰後1945年-1965年這二十年間出生的一大批人“baby boom”已經和正在進入老齡時代)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也是絕大多數人最最關心、最不知所措和最沒有統一標準答案的養老問題。
談到養老,說來說去都離不開生活質量、經濟基礎、子女贍養、子女陪伴等幾個話題。在日常生活中,這幾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的背後卻隱藏著不可言表的各種艱難,而有些困難不是三言兩語和三下五除二就能輕易解決的。正因為養老不好解決,才成為了“問題”。反之,也就不會被人們普遍公認為是一個非常實際的社會與家庭的雙重難題了。
前次有網友發表了一篇關於養老的文章,很實際,也很中肯,但翻來覆去就是沒有在文中點透到底要如何養?後來有讀者忍不住發問,大意是說你講了半天也沒說清楚究竟如何解決養老的問題。於是我就多了一嘴,留言說養老的基本條件就是要“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這話聽起來太過直白也很世俗,但卻是非常實際的。身邊有關養老的事情太多了,隨便一想就有許多,所以說起這個艱難的話題卻也不算太難。
首先,不容置疑的是,在中國那樣一個等級製度森嚴,權大一級壓死人,全民崇拜金錢與地位,或者更確切地說是權貴橫行的社會裏,有地位,有權勢就等於有了生活質量的保證。別說您不同意,您不同意隻能說明您不願意接受這樣一種現實,而事實就是事實,它是殘酷的,是令人不愉快的,或者說是令老百姓不能接受卻又是無法改變的。當一個人年輕的時候,想要的東西可能會很多,地位、金錢、錦衣、玉食、美女、俊男、房子、車子等等一切可觸模到的物質他都想擁有,而當一個人進入老年時,他最最想要的就隻剩下長命百歲了。在國內,如果一個人擁有權力和地位,例如司局級、部級甚至是更高級幹部;掌管軍隊的這個長,那個長;學部委員,科學院、工程院院士,著名教授等等,那麽當他年老時,他就很可以享受許多常人享受不到的醫療特權,例如住單間的高幹病房(美國有高幹病房嗎?能去高幹病房,就意味著你能比普通人更便捷的找到最好的大夫)、接受特殊治療、享受特殊的進口藥物,甚至於長期的不死不活的躺在病床上接受無休止的鼻飼、插管等等,錢都可以是公家出,家人一點經濟負擔也沒有,除了心理上的以外。試想,除了超級富翁,普通老百姓誰人能負擔得起病人長期高消費治療的醫護、醫療費用?不太容易吧?我家國內的一個鄰居是個學部委員,臨去世的前幾年一直都是躺在天津最大最好的醫院裏的病床上,直到最後時刻。他那幾年住院花費的一切治療費用,包括吃喝拉撒皆由學校全額包幹,普通人恐怕不行吧?連續幾年躺在醫院裏得花多少錢?不是小數目吧?有多少家庭可以負擔得起一個病人在醫院裏連續躺幾年的開銷?有很多家嗎?不見得吧?所以,在中國,如果您的父母長輩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的話,養老的問題就基本已經解決了大半。
其次,在不絕對的一般情況下,在西方,一個人隻要有了錢就等於有了一切:司法可以為有錢人打開旁門左道,犯了罪、殺了人,隻要交夠保釋金,人或許就可以放走了,而沒錢的人就隻能把牢底來坐穿。有錢人的孩子本沒有上名校的天賦,但他們的父母可以為常青藤學校捐一筆款,在那之後,他們的資質平平的孩子就可以堂而皇之的登上名校的大雅之堂了。什麽人都可以競選政府要職,前提是你能拿得出數以千萬計的競選經費。而在中國,“有了權就有了一切”是幾千年不變的特色,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如今的中國人,在改革開放三十幾年之後幾乎都邁進了小康生活,人們不愁吃不愁穿,手裏的錢逐漸多起來了。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人們享受醫療保險的待遇卻有明顯的差別,有人看病可以百分之百的報銷,有人可以報銷90%,還有人報銷80%,然後依次遞減。再加上國內的醫院對病人很負責和“負責”,看病的花銷早已不是以前的塊八毛、十幾、幾十塊錢的小數目,手裏沒錢真是去不起醫院。重症監護室一天就得一萬吧,在裏麵住上十天半拉月甚至於更多天。。。什麽感覺?錢不值錢和花錢如流水的感覺吧。而人們一旦上了歲數,各種該來的、不該來的小病痛、大毛病就很容易不請自到,去醫院的次數比年輕時可能要多出不少,更有不少老年人看病吃藥的花銷比日常吃飯的錢還多,我父母就是一個例子。當然了,他們都可以報銷。手裏有了錢,即便是按規定不能享受某些待遇,但當把錢出到足夠大的數目時,醫院不會見錢不救人的。所以,雄厚的經濟基礎是養老的關鍵所在,既可以體麵的保全自己,又可以給子女減輕負擔。換句話說,在中國養老可以沒有權,但絕對要有錢,有了錢,您的養老保障也就有了底氣。
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老年人都不喜歡請住家保姆,而小時工或者半天保姆最受歡迎,來了做頓飯、打掃一下衛生、用洗衣機洗幾件衣服就好了,比家裏住個外人方便多了,這種情況和錢沒有任何關係,許多人隻是覺得與外人24小時相處不自在而已。我父親當年就堅決反對請住家保姆,我們給請也不幹,他說:“人家來了我夏天想在屋裏穿個大褲衩子都不行了,多別扭。”後來我父親去世了,我們才給我母親請了一個住家保姆,錢是我們出的,為什麽?因為我母親的性格比較刻板,喜歡挑剔,認死理,她認為好的人就是再不好也說好,她看不上眼的人就是再衷心她也認為不好。例如有一位保姆三天兩頭請假回家,春種回家,秋收回家,家裏有個小事也要請假回去一趟。過年從臘月二十五一直歇到正月十五以後才回來,把先前雇用時保證的老人身邊不能沒人,盡量不請假的要求全拋在了腦後,但她嘴甜,把我母親哄得很高興,每次請長假從不扣錢,久而久之假越請越多,一發不可收拾。哥哥們管不了我母親,隻能求助於我們,我當即決定立即辭退那個保姆另找別人。為此,我母親大發雷霆,說保姆是她花錢請的,我管不著。我就跟她說,保姆不是你花錢請的,是我們花錢給你請的,我們有權利參與聘用保姆的一切事情,她聽了才沒話說了。但是她把怨氣發在新來的保姆身上,對新來的保姆一上來就看著不順眼,沒多久就把人家氣走了。所以,我們花錢給我母親雇保姆並不是因為她自己雇不起,而是因為想要對她有所控製。如果真是她自己花錢雇保姆,那誰說話她都不會聽了。她晚年有老年癡呆的症狀,忘性很大,脾氣很大,一句話不和就叫保姆滾蛋,有的保姆雖然生氣,但經過哥哥們的勸解也就作罷了,有的人就不能容忍,叫“滾蛋”人家就真的走了。她最後到了瞎吃藥的地步,保姆管她她就罵人家。我父親去世後,我母親又生活了5年,在這五年裏我們前前後後給我母親換過6個保姆,平均半年多就換一個,哥哥們為此很是傷腦筋。也所以,有的時候,子女為老年的父母出錢贍養他們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管理方式,就像《都挺好》裏麵明玉跟蘇大強說的,這錢是我給你出的,你就得聽我的是一個道理。人老了就容易返老還童變成小孩子脾氣,得了病就得加個“更”字,得一邊哄著,一邊說著。像蘇明哲那樣隻一味地是是是,好好好的愚孝是縱容老年人犯愚的真正導火索,而像明玉剛開始那樣冷漠無情卻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具體怎麽做才好?就得因人而異,依照自家的實際情況對症下藥才能解決各自的實際問題。
再者,生活中有許多父母是不需要子女出錢贍養的,不僅如此,他們還經常給子女倒貼錢花。生活中還有一些父母是不需要子女贍養的,可他們就是要求子女必須按時給他們贍養費。很多時候,當老人們去世以後,子女們會發現那些贍養費就整整齊齊的一筆一筆的存在父母的存折裏。可見,有些老人們找孩子要錢並不是因為真沒錢,可能就是要看看孩子們到底有沒有為他們養老的一顆心吧?就像蘇大成那樣,一個勁的找孩子們要錢,卻並沒有使勁花出去,到最後還是還給了孩子們,他大概就是要知道子女們到底對他是不是真心的,另外就是覺得自己手裏有錢心裏才踏實!
生活中也有不少老人真的是需要子女花錢贍養的,遇到這種情況子女們就要事先協商好,免得時間長了兄弟姐妹之間起了分歧。我大媽是老北京大家出身,從小接受的是那種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規矩,雖然受過教育上過學,識文斷字、知書達理,卻一輩子沒有正式出去工作過,到了晚年,自然就得靠兒女們贍養。因為哥哥姐姐們都早已成家立業個人過個人的,大媽就跟著小兒子夫婦一起居住。後來,大媽的小兒子把老房子賣了不少錢,哥哥姐姐們一分不要,但建議他要出些錢給老母親買一套獨單元,算作是母親自己的家。小兒子照辦了,在兩個姐姐居住的小區裏給我大媽買了套一室、一廳、一廚房、一衛生間、一個陽台的獨單元。平時那兩個姐姐都是輪流去照顧大媽,給她做飯,別的孩子也是固定了每個星期輪流買了好吃的去看望大媽,每人每月都定時給大媽送來贍養費(其實,大媽自己根本用不著花錢買任何東西,吃穿用孩子們都包了,但錢還是照樣給。)大媽一輩子不多話,但也有脾氣,雖然自己有單元房,隔三岔五卻要出去住在孩子家,但不是每家都去,她隻喜歡去五兒子家和七女兒家裏住,因為她喜歡老五夫婦的孝順和好脾氣,喜歡小女兒和她投脾氣、說知心話。小兒子在天津市中心新買的大單元房她從來也不去,因為她壓根兒就不喜歡他和他的媳婦,她嘴上不吭聲,心裏卻跟明鏡似的。
看過《都挺好》的朋友一定不會這樣快就忘記了明玉媽對明玉的不好吧。拋開電視劇不說,繞開原因不談,在現實生活中,在許多家庭裏,父母對孩子有好有不好,有親近有疏遠的例子真的是舉不勝舉。但是,縱然父母曾經有過千般的不好,當他們真正需要幫助時,如果能夠盡一份力,子女還是應該盡力而為吧?。如何贍養父母?親兄弟一定要明算賬。大家都有義務,但也要根據實際情況明確分工,遠隔千山萬水的讓他天天請安很不現實,兜裏錢不富裕的有孝心但力不從心,大家協商好,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事情再難辦,總會有個解決的辦法。我先生的父母就長期居住在他二弟的一套房子裏,其他三個兒子都給父母錢,當然我們給的最多,因為我先生是唯一不在身邊的兒子,而且還是老大,既然掙錢不少,又不能事必躬親,多給些錢也是應該的。
最後,除非家裏有私人助理、生活秘書、警衛員、服務員、私人護士等多人圍繞身邊的照顧,絕大多數的父母在年老時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身邊,或者是住的離他們不遠,以便能經常得到孩子們的關注和身體力行的實際照顧。這個想法倒退幾十年可能不成問題,因為那時中國人的平均個人居住麵積及其有限,有許多子女結了婚還和父母、祖父母住在一起,三世同堂,甚至於四世同堂的家庭不是少數。現在,許多人都有了自己的房子,有的人還有許多套的房子,絕大多數的孩子們在結婚前就都已經買了房子了,當然,不管那房子是父母給買的、是父母付的首付、是小兩口雙方父母合力出資給買的等等,事實是,年輕人自己有房子了,想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就少之又少。人和人之間的關係都是互相的,親情也是如此。一個正常的成年人到了該自理的年齡還想和父母一起住,大多都是有求於父母的。反過來,父母本來一直單獨生活得好好的,突然就想要子女近在咫尺,一定是要有求於孩子了。
現代人的生活相比較過去而言是非常快節奏的,現代人的工作壓力和競爭性都是非常大的,有許多人每天需要好幾個小時乘高鐵、城際快車、地鐵往來於工作地點和個人住所,早晨天不亮就出門,晚上月亮出來時還沒有到家,讓他們天天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年老的父母身上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
那年回家為父親辦理喪事,對麵樓上的一位阿姨因為自己的丈夫先逝,知道許多程序,故而專門打電話給我,向我提供了許多具體的幫助。後來我專門登門道謝,和她閑聊了一會兒,感覺那位阿姨是個非常明事理,顧大局的母親。她說:誰都是從年輕的時候走過來的。當我們自己離家出來念書時,我們的父母也是中年人。我們那時從來也沒有想過離開家、離開父母後他們會不會傷心?就算我們想過,我們也絕不會回頭,因為我們有我們自己的人生和生活要進行。現在,我們自己老了,想到自己的前途越來越崎嶇,有的人就千方百計的要子女回到自己身邊,或者是後悔當年讓孩子們出去闖世界,這是不對的,是自私的。既然你選擇了離開你的父母去到遠方不再回頭,那你又有什麽理由去阻擋和阻礙你的孩子們做和你同樣的事情呢?那時的她有一個女兒在北京定居工作,自己一個人很是樂觀,後來還買了一套老年公寓,和身邊知根知底的一幫老同事紮堆養老去了。身邊就真的有朋友因為家裏父母三天兩頭打電話要孩子回家,不回家就不行,結果家倒是回了,人回來工作卻沒了。
如今,我們自己也已人到中年,正在大步邁向我們父輩們曾經走過的道路----走向衰老,直至天堂。我們同樣麵臨著養老的問題。怎麽養?何處養?身邊就有無數的例子。有人一直跟兒女住在一起,用二、三十年金色黃昏的時間天天都像老保姆那樣從早忙到晚,做飯看孩子,把孫輩們從剛出生拉扯到上了大學,犧牲許多個人的喜好與樂趣來換取有人天天在身邊。有人退休後搬到孩子居住的地方,在離孩子家比較近的地方買房子住下,為的就是能經常見到孩子,當然了,有事也好有個照應。還有人和孩子在一個小區買房子,前提是孩子買百萬的房子你也照樣買得起才行。以前一直覺得美國的養老院非常好,想象著將來老了可以考慮住進去。後來看到許多很恐怖的負麵報道,就覺得去美國的養老院實在不能算是一個好的選擇。身邊一個美國朋友的老母親生前住在$6000/月的養老院,不算低了,她的帕金森症時常讓她不經意地摔倒,每次一摔倒,養老院就給她兒子打電話,讓他趕緊把母親弄到醫院裏看病。估計六千塊錢一個月的養老院也就是這樣吧?要想養老院在你摔倒之前適時的扶你一把可能需要一萬塊錢一個月甚至更多吧?所以,我很讚同那句話,人不要期望自己活得太老,在自己需要別人身體力行地照顧之前死去是善始善終的最完美的結局。我們也漸漸老去,但我們不能過分期望兒子,因為他首先得為他自己活著。我們也不能過分期望自己,因為我們不能預測自己的生命。我隻期望有朝一日人們能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在鎮定從容中和這個紛亂的世界告別。
如何贍養父母?如果您的父母位高權重,呼風喚雨伸手拈來,那麽恭喜您!您家父母的贍養問題一定不是個問題。
如何贍養父母?如果您的父母是商業大咖、業內幾強,知道如何日進鬥金,那麽恭喜您!您家父母的贍養問題一定也不是問題。
如何贍養父母?如果您的父母沒有權,沒有錢,但名字下麵有幾套北上廣的房產,那麽恭喜您!您家父母的贍養在經濟上絕對沒有問題。至於誰出力的問題,那就看您家的具體問題了。
如何贍養父母?如果您的父母即沒權,也沒錢,更沒有房產,就靠那點有限的退休金養老,那麽抱歉了您!您可能就要多少為他們的贍養問題操點心了。
如何贍養父母? 如果您的父母既沒權,也沒錢,更沒有房產,就靠那點有限的退休金養老,並且還一身的病痛,那麽抱歉了您!您就要為他們的贍養問題多操點心了。
如何贍養父母?您看著辦吧。根據您家的具體情況解決具體問題吧。總而言之一句話,贍養父母的問題真不是一個小問題!
作者:spot321
這已經是放在我們很多人麵前的大問題,家家有本不同的經。
以前我們院子裏麵有一個太婆,活到104歲,我們小時候就覺得她是太婆了,結果等我們都快老了,她依然是太婆,長壽的人,背後還是得有得力的幫手,她女兒可辛苦了啊。
現代的人可憐,在瑞典我們以前的鄰居,兩口子不老,養成喝酒的習慣,男的突然發現是癌症,隻能活一個夏天,那個夏天遠遠望去坐在遊泳池旁邊,也不敢去打擾,後來他家的老伴就被兒女送養老院,小兒子跟她家走路2,3分鍾,也不見去探望她,每天社區家政人員開著車來看她,送去養老院更了事,我估計活不了兩年,結果一年多點就走了。以前在國內,很多悲劇不孝都認為是經濟條件的限製,結果出來發現,是人性。 不忍看見這些白眼狼,我們搬家了。
順借博主人氣推廣小鮮肉我的文章,謝謝:
From音樂之聲To動力總成的國家名片--奧地利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7903/201904/4761.html
在國內時看電視,好多台都是為老人誰家養,房子咋分的問題起糾紛,好像挺複雜的。
問好點點周末愉快!
我的一個閨蜜的父母近80歲,已經拿綠卡,年年回國,一直想回國養老,不願意靠美國的一對兒女。這對老人身體健康,思想和行動都很活躍。但是他們不知道人老到90歲時會是一個什麽情景。等到老得不能自理,兒女都遠在美國,怎麽辦?我問我的閨蜜,到那時你需要回國照顧父母,要居住中國相當長時間,你可以不要工作,辭了,但婚姻怎麽辦?活到老老時是多麽的無奈,老人本意不想連累子女,可搞不好反而會連累子女。
謝謝點點分享好文,問好!
清漪園 發表評論於 2019-04-03 10:42:03
給點兒妹妹的大作點讚,實在,通透。鑒於我遠離父母造成老年父母的艱難與我自己的心痛與自責,我決定老了一定要住得離兒子近一點,不要讓他為了老媽的問題請假,更不要他萬裏迢迢地趕過來解決我的問題。其他的事情隻能留給上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