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看的每一部電視劇都是在那部劇全部播完之後才開始的。原因之一是我從來也不屬於追星一族。我覺得類似“愛死了”一個明星那種特興奮、特上癮的事情本應屬於熱血極易沸騰,情感律動無常,精神需要寄托,幻想大於現實的年輕人。對於一個人到中年,早已放棄幻想,幾乎看透一切的女人來說,看電視劇隻不過是一種休閑的方式而已,是一種讓自己放鬆的手段之一,根本沒有任何理由為了其中的某一位演員而大動真情,更不應該把個人的感情沉湎於劇中而不能自己。雖然許多電視劇的素材都是來源於真實的生活,但把自己置身於劇中不能自拔就有悖於娛樂消遣的初衷了。其次,我是一個做任何事情都喜歡一鼓作氣,不拖泥帶水的人,最討厭拖拖拉拉,絮絮叨叨。因此,我絕對不能接受那種像擠牙膏式的播放電視劇的方法。那種“預知結果如何,請聽下回分解。”的講故事方式對我來說無異於一種折磨。為了看個電視劇還得捉急上火、朝思暮想的睡不著覺,那還不如不看。
但是,這一次我卻破了以往的例。因為沒有找著好看的老電視劇,不得已,隻能跟著新劇《芝麻胡同》共歡樂同憂愁,兩天就追完了電視台好幾個星期才播出的劇集。因為不想被它牽著鼻子跑,又轉過頭看起了《都挺好》,覺得等把《都挺好》已經播出的這些集看完,那邊的《芝麻胡同》也就又該攢夠十幾集了。沒想到,剛看了幾集《都挺好》,就被劇中蘇家父母的惡略行徑惡心到了。看見那個蘇家媽媽每每麵對自己的親生女兒就露出滿臉嫌棄、尖酸刻薄的樣子,我就有股子想衝過去狠狠抽她一個大嘴巴的衝動。不過,每次我又都會立刻想到,這就是個故事,看完就完,千萬不要動感情。
按說,重男輕女這種東、西方社會皆有的,把重視男性的權利和利益放在首位,把女性的權利和利益放在從屬地位,甚至於不允許女性有絲毫的地位和權利,使她們在社會中百分之百的被定性為男性的附屬品,並限製她們發展個人才能的機會和人身自由的違反人類文明和女性基本生存權利的事情隻有男人們才幹得出來。可悲的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自己本身就是女人的人卻恰恰是積極奉行男尊女卑思想最積極的先鋒。在她們身上,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比男人一點不少,她們輕視女人的那股子勁頭從來也不比男人差一絲一毫,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什麽會是這個樣子?原因多種多樣,但萬變不離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應該是和她們生長的環境以及周圍人們的一貫生活作為分不開的。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段話聽上去未免太過於絕對。因為有許多事實證明,一個人最終成長的結果不僅僅隻是取決於家庭和親人的表率,而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個人的主觀意識和社會的客觀影響。但是,即便一個人的行為主要是受自己大腦的支配與控製,他周圍的生存環境對他的影響力還是絕對不容小視的。
在我的記憶裏,我的母親就應該是一位不說極度但也是重度重男輕女的女人,雖然她一輩子從沒有承認過。自打我記事開始,她就一直沒有斷過想要過繼一個兒子的念頭。至於她自己為什麽在有了我之後就不再生孩子這個問題,我從來也沒有問過她。我的大爺有八個孩子,四男四女很平均,除了最小的兒子比我小兩歲以外,其餘的七個都是我的哥哥和姐姐。就因為大爺家的孩子多,而且不缺男丁,我母親就讓我父親找他大哥說了無數次想把人家老八過繼來我們家當兒子的事情。我之所以說是我母親攛掇我父親找人家要兒子,是因為我父親一輩子都是一個不願意麻煩他人、不喜歡央求別人的人。如果他能夠輕易地就去麻煩、央求別人,那他現在就應該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試想,那樣一個極要臉麵的人怎麽可能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跟比他大十幾歲的哥哥開口講要人家兒子的事情呢?絕對不可能!三番五次之後,我大爺終於忍不住了,對他們說:我雖然有八個孩子,但是我既然生的起就養得起,即便是粗茶淡飯,我也絕不會把自己的親骨肉送給別人當兒子(我大爺是外科醫生),自此,就徹底斷了他們想要讓大爺家的老八來我家給當兒子的念頭。不過, 別以為我母親就此就罷手了,在我小姨、她親妹妹生了第三個孩子----一個兒子後,她想過繼別人家兒子的念頭就又死灰複燃了。我小姨先前已經生了一兒一女,現在又生出了第二個兒子,而這第二個兒子就有了過繼給她(這應該是我母親的想法。因為我小姨能夠去天津上中學、大學全是因為有了我母親的資助。估計那就是我母親覺得她可以開口找人家要兒子的理由吧)的可能性。因為小姨雖然是中學老師,小姨夫是大學講師,但在一連著有了互相相差兩歲的三個孩子以後,他們家的生活就變得很不富裕。於是,我母親在一開始就把她妹妹從醫院直接接到我們家做了幾天月子,估計一是真的心疼她親妹子,二是為了提過繼兒子做準備吧?接下去的事情就和先前一樣了,我母親親自上陣跟她妹妹和妹夫說了不少次想要把他們家的老三抱來我們家撫養的意思,提出的理由是想要幫助他們解決困難,說他們家一下子多了三張吃飯的嘴,更有兩張是將來能把家吃窮的男孩子,她做為姐姐,不能眼看著他們為難而不幫一把,如果妹夫和妹妹願意的話,她可以代他們撫養小兒子,長大之後一定會全須全尾兒的奉還。可是,我小姨夫當著她的麵說了幾乎和我大爺一模一樣的話,隻不過更直白些罷了。他說,我們家就是再窮也不能把兒子送給別人家,我們既然能生,就能養活。由此,就徹底斬斷了我母親想要過繼一個兒子的念頭。那時的我已經六、七歲了,而之前我母親想把大爺家的老八過繼來我們家時,我也隻有四、五歲。您能想象得出一個已經初懂人事的小女孩在聽到自己的母親三番五次地當著她的麵毫無顧忌地非要過繼別人家男孩子當兒子的心情嗎?她當然會覺得她的母親是不喜歡她的,是不愛她的,否則母親為什麽非要死乞白咧把人家的孩子弄回自己家養呢?幾十年以後,我的母親竟然還會跟我說出:“都是因為生了你我才沒有兒子的,你太獨了。”的話,我估計這個“獨”應該是那個“毒”字才對頭,而這句話已經跟隨我幾十年了,隻要她一跟我吵嘴,這句話就會順嘴而出,連想也不用想的。我的母親也會不自覺地對她的女婿流露出更多的好感,大概是因為她牢牢記住了“一個女婿半個兒”這句老話。不知她是否曾經想過,如果沒有她的女兒,那個被她稱讚的女婿還會認識她嗎?還會對她那樣的好嗎?
這麽多年裏我母親曾斷斷續續的給我講了一些她老家的事情,從她的嘴裏我知道了她是不喜歡她自己的母親的。因為她覺得她的母親對她不公,專寵她的妹妹我的小姨,而把她當成了家裏的勞動力。讓我不理解的是,她一邊說著自己的母親對自己的不公,另一邊卻又繼承了她母親的所作所為,對自己的親生女兒也鮮少表示出疼愛的心情,這大概就是“近墨者黑”的真實版吧?在我母親嘴裏,她的兩個嫂子都是既聽話,又能幹,對公婆、丈夫言聽計從的好女人,這大約就給了她極深刻的印象,使她覺得如果有一天她有了兒子,她兒子未來娶回家的媳婦也一定會像她母親當年的兒媳婦那樣對她也百依百順。
我相信,一定有不少人會說,這事一點不奇怪,因為你母親出生在山東,那裏是中國封建倫理的老巢。對此我隻能說,千萬不要那樣認為。在我的記憶裏,小時候樓裏那位出生江南的、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的阿姨真的是對她的寶貝兒子比對那兩個女兒要好了不知多少倍。身邊的來自廣東的朋友也說過,順德就是個重男輕女非常嚴重的地方。請原諒我的直言不諱。我不想冒犯任何人,我隻是要說,重男輕女不分地區。
同樣是生在有兒有女的家庭,我在國內時的女同事卻遇到了和我母親相反的煩心事。這位同事上麵也有兩個哥哥,其中一個哥哥娶了位用現代術語說就是很強勢的妻子。這位兒媳婦自打結了婚就把和婆婆的關係鬧得很僵,油鹽不吃,刀槍不入,常常把自家丈夫的親媽氣得要死要活幾乎崩潰。我的這位女同事把嫂子對自己親媽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發誓等自己結了婚絕不生男孩子,因為她看夠了自己媽媽在媳婦身上遭的罪,她害怕如果自己生了兒子,將來一定也會重蹈母親的覆轍。那時是計劃生育,許多結了婚的男女都希望一胎就生出個兒子,唯獨我這位同事,天天想著一定要生個女孩子。到她懷孕時她也是天天念叨自己能生女兒,能生女兒的,結果卻事與願違,她居然生出了個八斤多的兒子,當時就在產床上犯了產後風,人昏死過去不說,還差一點就見了閻王爺。可見,生長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至關緊要的。
《都挺好》裏麵的蘇家女兒蘇明玉曾經對她母親質問道:“你既然不喜歡我,為什麽還要生我?”對於這個問題我沒有什麽可說的,因為我也是結了婚的人,知道有很多事情都是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的。事實上,我從我母親身上學到了很多,我把它們當成了人生中難能可貴的經驗,好的我極力汲取,不好的我也極力避免,畢竟,不是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經驗教給你。總之,作為一個女人,還是不要太跋扈的好。你可以有思想,你可以有學識,你可以有才華,你可以有骨氣,你可以有個性,你可以有脾氣,你可以有容貌,你可以有金錢,你可以有地位,但你千萬不要有囂張。因為囂張畢竟是能害人的,且不僅僅是害別人,更會害到犯囂張的自己。
還在繼續看《都挺好》,這部把成百上千萬個家庭都有的醜陋外揚的電視劇,這部把人性的齷齪放在陽光下暴曬的電視劇,這部把兒媳婦戲劇化成了完人的電視劇,這部把美籍華人寫得連中餐館也進不起的電視劇在眼下成了讓我感慨萬千的一杯苦澀中還帶著清香的茶。
作者:spot321
謝謝點點的分享,祝新周快樂!
我家我覺得還好,但是父母和親戚都會覺得哥哥更懂事比我,小時候,我也有點小自卑。:)
我也不是追劇族,回國時陪老媽才追劇。別人追的熱劇,我有時一兩年後才能看。讀了點點的劇評,準備找來看一看。
在劇中的那種中餐館,我不知道加州人民是否都那麽富有,你看那所在地的風景,那裝修,反正是覺得菜的價格不會太便宜。我這裏就沒有這種檔次的中餐館,因為開了,肯定生存不下去,我這個州當然窮得很,跟加州無法比哈,但是,中餐館高檔的不多,可能高檔的都開在了加州,紐約等地了。
謝謝分享。
這部劇開始看了幾集,越看越覺得有點堵心,就沒在去追。童年的傷害與失愛,對今後的人生態度為人處事有著很大的關係,不含糊地說,影響一生。
好久不見點點了,來看看點點,問好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