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225)
2015 (166)
2019 (69)
2021 (98)
上個星期,幾位女士上微信組團訂票,要結伴去看新出的第一部全部由華裔演員出演的喜劇電影《Crazy Rich Asians》。另外還有人同時在好幾個微信群裏發布通知,建議大家響應號召,為這部電影在某一特定的時間段裏在全美達到特定的票房收入而貢獻一份力量。雖然我們這裏去看的人不多,但絲毫也不影響那個既定的目標很快就在全美達到了,這個結果無疑為華人將來在好萊塢獨自打出一片天下闖出了一條路子。
很慚愧,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去看這部電影。並不是我們不喜歡去電影院看電影,恰恰相反,我們都喜歡看電影,尤其喜歡看喜劇電影。幾個星期以前我們還剛剛去看了《Dog Days》----一部以幾家養狗人之間的喜怒笑罵為主題的並不怎麽好笑的喜劇。放映廳裏的座位不知在什麽時候都已經全部改成了間隔很大、隱秘性強(沙發靠背很高,後排的人根本無法看見前一排人的一舉一動)、皮麵、可伸縮、有可移動小桌板的沙發座椅,使人有了想去電影院時不時看一場電影的欲望。
華人(包括大陸、香港、台灣)電影走向世界已經有很長很長的時間了,華裔演員在好萊塢電影大世界中闖出一片海闊天空也早已不是傳奇,李小龍、成龍、李連傑、劉玉玲、陳衝、楊紫瓊、鞏俐、章子怡等都在好萊塢施展過他們的個人魅力與蓋世武功,被西方人頂禮膜拜且讚不絕口。當年,陳凱歌的一部《霸王別姬》(Farewell My Concubine),不僅獲得了第46屆法國戛納影展金棕櫚獎,使其成為第一部也是迄今唯一一部獲得該項大獎的華語電影,而且還榮獲了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以及第66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名,並於2015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 “百大不朽電影 ”之一。美籍華裔導演王穎的《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也是不可多得的反映幾代華人在異國他鄉真實生活與情感交集的好電影,這兩部電影我都看過,且印象深刻,至今難忘。所以,當聽說又有一部全華裔演出的喜劇出品,就有了一定要先睹為快的想法。可是,事與願違,在看完劇情介紹和視頻短片以後,那種本來想趕緊搶先一飽眼福的念頭卻頓時消失的無影無蹤了。恕我直言,我恍惚著感覺又一次看到了喧囂的“厲害”體,隻不過這次是美籍華人版的。
中華民族是勤勞的民族,中華兒女無論到了哪一片土地上都能自強不息,勇敢頑強地與天鬥與地鬥,與各種的不適應鬥,並利用他們的智慧最終在那裏生根開花,繁衍生息,為子孫後代撐起一片屋簷,把他們的下一代培養成為有用之才。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我們這裏有個三十多年前隻身從福建來美國闖天下的從事餐飲業的老板,他當年是從紐約的中餐館洗碗做起的,現在開了幾家餐館還肩負著給各個中餐館送貨的買賣,他就是用這種吃大苦受大累的精神培養出了一個醫生、一個律師,還有一個正在上學準備學政治的小兒子。“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雖然這句話在今天看來有些偏執和封建色彩十足,但估計許多中國人都不會忘記老祖宗的這個諄諄叮嚀,更別說像大潮湧動一樣的高學曆、高智商的國人再次接受西方教育之後所得到的實實在在的實惠使他們結結實實地邁進了異國他鄉的不缺錢花的階層。近年來,不斷以投資移民的方式走進美國的新一代華人更是財大氣粗,不可一世,處處顯現出“我就是有錢,你能咋地?”的高姿態高作風,使華裔成為在美國人盡皆知的“有錢人”。由此,針對華人聚集區的隨機搶劫、入室行竊也因此層出不窮,屢見不鮮。跟著吃瓜烙的是我們這些再普通不過的辛辛苦苦的華裔上班族,本來就是吃工資的普通人,現在卻被標榜成了“有錢人”,時時得睜大眼睛嚴防被賊人看成“錢包”,真讓人有些無福消受。
無疑,亞裔在全美國是掙錢最多的族裔,但平均過後,華裔卻不是最有錢的亞裔,排在華裔前麵的是印度裔。
把朋友發在微信裏的表格借來一用
還是朋友發到微信中的表格
看了這張圖立即就會有許多朋友站出來大聲反駁:印度人排在第一位是因為印度人來美國的幾乎都是高學曆(印度人也有許多都是開加油站和小賣部的),而華裔卻包含了許多低收入的工種在內,因此華裔的整體收入被拉低了,這種比較原本就是無意義的和不公平的,我們不是低工資一族,我們是高級人才,我們是華爾街的精英,我們是矽穀的脊梁,我們是掙大錢的專業人才。其實,我想說的是,人家印度人掙錢絕不比一般華裔少,卻也沒看見人家得瑟的厲害。印度等級製度森嚴,能來美國的都是高種姓的印度人,換句話說,他們都是家裏不窮的人。我們以前的鄰居就是印度人,有一次因為裝修的事情,被女主人請進他們家裏,看到了她十八歲尊父母之命穿金帶金披金和她先生喜結良緣的照片,當時就想起了有些印度窮人家的女子因為沒有足夠的嫁妝而被虐待甚至被活活燒死的慘劇。他們家後來搬去了西雅圖,她先生是微軟的軟件工程師。
一位朋友和閨蜜去看了《Crazy Rich Asians》,走出劇場時聽見一位白人老頭兒說了句“Stupid。”當然了,人家不是說她們,人家說的是看完電影的感受。我和她笑說:雖然老頭兒話說得有些粗魯,但我還是比較讚同的。看見了這個用“Rich”和“Asian”冠名的電影以後,我專門上網查了查幾十年來世界上用“Rich”作為電影名稱所拍的電影,我看見的是《The Rich Man's Wife》、《Poor Little Rich Girl》、《Born Rich》、《Rich and Strange》、《Rich and Famous》(周潤發演的)、《Ballers: Street Dreams of the Rich and Famous》(黑人主演的電影)等等,就是沒有看見“rich white”、“rich black”、“rich Jewish”的字眼兒。按說,猶太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一個種族,美國的金融、媒體、娛樂、電影幾乎都是猶太人統治的天下,他們太有資格拍一部“Crazy Rich Jews”的電影來宣揚自己的富有和歌舞升平以及奢華大婚的生活片了。事實上,許多好萊塢的電影都不同程度的反應出了猶太人的思想意識和生活理念,卻從來沒有被他們特別的冠名為“Jewish blah-blah”。我和朋友說:在現在這種中美對抗的緊張形勢下,美國的華裔電影人打出這樣一部張揚萬分的片子,無異於在華人的腦門上貼上“我有錢,特別有錢。”的醒目標簽,給人當靶子打。嗬嗬,也許我太多慮了,太消極了,太沒有骨氣了,太爛泥扶不上牆了,太不富有了,所以我才沒辦法理解Rich Chinese們的翩翩風骨和楚楚動人。沒辦法了,已經定型了,我就是覺得做人還是不要太忘乎所以的為好。
事實上,我並沒有覺得這部電影有多麽瘋狂,因為那隻是表演而已,我隻是覺得給這個電影起了如此一個響當當的有錢的名字太不理智了。多希望那些“Rich Asians”能稍微的含蓄一些,收斂一些,因為含蓄也是一種美。
作者:spot321
問好點點!
美國隻是三億多人,民富國窮.(馬來西亞,澳洲,紐西蘭等地禁止外來人買屋有感)
電影我還沒看。電影是電影,現實是現實。有炫富的人,更多的是老實工作,每天幸苦掙錢的人。
電影看介紹,男主是家裏有老錢的人。女主是教授,不富裕吧。
那裏都有富人的。這電影名字取這個不是為了炫富吧,就是說一個有錢人的故事而已。
據說裏麵的華裔大部分是正麵形象。美國電影裏華裔有正麵形象的主流電影太少了。能夠塑造多一些大銀幕裏讓各族人民都喜歡的華裔形象是非常好的事情。我們不隻有會學習的書呆子,科學家,生意人,程序員。我們還有俊男美女,醫生律師教授,也有談戀愛的浪漫情懷。
就衝這,也該去捧場。
尤其是結尾部分具有很大的文化衝擊力,使得一個悲劇變成喜劇,而且合邏輯。所體現的文化中華文化圈的東亞人很容易理解,但西方人恐怕不容易,而一旦理解,震撼力就是必然的。我想這是喜劇結尾的高明之處,因為人們喜歡大團圓結局。
女兒任職的國際國校,差不多是清一色的,官,富二代的子女,
港人對官,富二代有點反感的.
我個人認為沒有事情會是人人喜歡的,這個電影也一樣。 很正常。
我也沒有看過電影, 不過我認為電影隻是電影, 沒有人會以為這個電影認為中國人“我有錢,please 來搶我”。 我想紐約人不會是個個像 “ Sex and City" , "great Gatsby” 一樣奢華, 我們都分得清什麽是現實生活, 什麽是藝術誇張。
我個人喜歡這個電影的基調, 因為美國的主流就是自我實現,高調,張揚,幽默和搞笑。 我已經看夠了美國大銀幕上的華人畏畏縮縮,唯唯諾諾,鬼鬼祟祟,或者是黑幫武夫,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 我就是喜歡華人堂堂正正的正麵形象。 隻是個人看法。問好點點。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3848/201808/11978.html
2)別忘了,這三部曲”讓作者Kevin Kwan 當選為今年的時代雜誌的影響世界的百人之一,還有其它許多榮譽。這三本書一直是在New York bestsellers, 今年Crazy Rich Asian “ 排名第一。這是以“白人”讀者為主體的。喜歡的是文字幽默…。華人在美國讀英語小說的廖廖無幾:)Kevin Kwan 是執行製片人。
3)一部談Rich Asian 的電影沒有給給所有的中國人戴上Rich 的帽子。
4)中國“文人墨客”喜歡自命清高風雅,談山高水長,…。靜就一定比瘋狂好些?
我是個做研究的,職業習慣讓我如果連電影的原著都沒看,進行過文字分析,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決不動筆寫文字給別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