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225)
2015 (166)
2019 (69)
2021 (98)
昨天看到了一篇文章,說的是德國連鎖食品店Aldi在美國某個地方的見聞。也看到了不少跟讀者在文章後麵的留言。那些留言有斥責的,有讚同的,都是因為文章把Aldi定性為了“窮人店”。這就讓我想起了二十幾年前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進Aldi買東西的經曆。
以前曾經說過,剛來美國的我們是可以用生活中處處捉襟見肘去形容的。多年以後和美國同事聊天才知道,我們那時的月收入還不如美國最低貧困家庭被政府每個月接濟的錢多。所以,一分錢雖然不可能當真被掰成兩半花,但花錢處處精打細算,能省就省是我們當時的主要目標。
先生第n次領著我和兒子去買吃的,就是在聽了周圍窮學生們的建議以後,專門舍近求遠去了離我們住的學生住宅區很遠的一家Aldi店。記得那時是剛過了農曆春節不久的三月,伊州還是相當寒冷的。天寒地凍中兩個大人或領著或抱著一個小孩子坐公車好幾站地就是衝著窮人店的便宜去的。
我之所以對“窮人店”這三個字記得這麽清楚,是因為我當時和先生為了去不去Aldi還發生了不愉快。因為,前幾次去買東西,雖然花錢也不多,但都是去的離家不遠的店,一個是越南人開的小雜貨鋪,買了油鹽醬醋,再一個就是附近的美國超市,相當於地方性的Walmart一樣。後來有人給先生介紹,說你應該去一個叫Aldi的超市,因為去那裏的人幾乎都是窮人,所以裏麵的東西會比別的商店更加的便宜。當先生告訴我要去更遠的窮人店以後,我就很有抵觸。我當時就和他說:雖然我們現在沒有錢,但我們絕對不是窮人。花錢可以節省,但絕對沒有必要刻意貶低自己的定位。我們在中國不是窮人,到這裏也絕不是來當窮人的。可當時沒有拗過他,我們倆還是領著孩子去了。
和現如今許多占地麵積巨大的美國超市相比,Aldi的店麵並不是出奇的大。記得我們去的那個店好像就有四、五排的貨架子,靠牆兩排,中間地帶兩、三排雙麵貨架幾乎就是全部了。貨架子不夠用了,很多東西就放在紙箱子裏直接擺在地上。也許是因為中西部窮白人多的緣故吧,去Aldi的人看上去確實和去別的商店的人不一樣,說白了就是看上去真的是很窮。買東西要立即付現金,那裏不收非現金的支票。買了東西出來,我們一手拎著大包小包,一手領著孩子在冰冷的天氣裏等了好久才等來了汽車。回到家我就堅決地對先生說,從此不會再去Aldi買東西。我到美國不是當窮人來的。
“Aldi的服務對象主要是中低收入的工薪階層、無固定收入的居民及退休的老年人。在歐洲目前老齡人口的比重已達到20%。在德國已接近25%。因而,為適應這些人的需。Aldi的大部分連鎖網點設在市中心居民區和各個小城鎮。這樣,對低收入者、老年人和家庭主婦的采購十分便利,因為他們主要居住在市區和小城鎮。此外,Aldi還特別關注大學生、外籍工人的需求。每個城市差不多都有10%以上的外籍勞工,而每個設有大學的城市又都有許多學生,平日這些人群用餐多以方便食品為主。。。”這是網上對Aldi商店的定位與布局描述。
事實上,每個商店在開門之初都是有其自身定位的。隻是,去什麽樣的商店完全是由想去商店的個人說了算,而不是由商店本身所決定的。所以,誰愛去哪裏逛商店一般是沒有辦法管的,除非你破壞了商店的規矩和商店的服務標準以及商店所接待顧客應該具有的最基本的舉止做派。這也許就能夠說明為什麽有些人身揣大把的金錢進了高檔商店卻感覺好像被店家怠慢了的原因。就如同很多人其實並不是真的很有錢,卻經常性出入高級精品店,非名牌而不買,使人覺得他們好像是家財萬貫的富貴子弟。反之,有人身價不菲,卻偏愛找便宜沒夠,開著歐係高檔車卻專門找窮人紮堆的地方大逛特逛樂此不彼。而我,就喜歡去和自己身份相符的商店,不高卻也不要太低。因此,我從來也不會見了Louis Vuitton、Hermes和Chanel就非進不可;卻也不會去Dollar Store流連忘返。
記得那時的我們除了吃,買什麽都去Kmart。雖然當時錢不多,但我兒子身上穿的都是在那裏買的新衣服。有一次,先生帶的美國碩士生Chris去我們家裏玩,正趕上我們要買什麽東西,我們就和他一起去了離家不遠的Kmart。當時Chris就問:你們為什麽喜歡來這裏買東西?我先生於是反問到:難道你不是嗎?Chris回答:從來也不。他的那個回答令我們很吃驚。可當時的我們並不知道原因。幾年以後,我們到了聖迭戈,先生在大學裏工作,我在一家環境實驗室工作。午飯時間,大家聚在一起經常聊些日常生活。一次,聽幾個東歐人聊天,說去哪裏買東西。一個人說她有時去Kmart,另一個人說她覺得Target比Kmart要好不少。這時我們的經理----一個搞儀器分析的猶太女人插了話,她說,Target和Kmart的東西其實相差並不多,但Target的管理卻比Kmart要好幾倍。同樣價格的東西在Target賣給人的感覺就比Kmart要好得多。一進Target,你會覺得裏麵的一切都井井有條,布局很人性化;一進Kmart你會覺得眼前亂糟糟一片,感覺一切都很劣質。她又說,如果讓她選,她寧願去Target買東西也絕不進Kmart。那時,我忽然想到Chris說過的話,才知道在不少美國人眼裏,Kmart原來是如此的不堪。又過了幾年,當我們也開始慢慢的改變了喜歡去Kmart的習慣時,我更加的理解了當年對於一個出生在優越白人家庭的Chris來說,去Kmart意味著什麽。
還是那句話,有錢沒錢是一回事,進什麽樣的商店是另一回事。沒錢的可以裝作有錢人進出高級店而自嗨;有錢的可以懷揣黑金卡閑逛窮人店尋開心,充其量就是個人愛好。但是,商店到底有沒有隱形的等級之分?您還別說,真有。想當年,學校附近就有一家Kroger超市,和我們常去的另一家超市隔街相望。我們在大學城待了五年多,卻從來沒有踏進Kroger半步。因為那裏的商品價格不是當年的我們可以承受的,能夠進出那裏的人幾乎沒有學生,都是學校的教授之類的人物。
說金錢決定一個人的行為不一定就十分準確。因為那樣就沒辦法解釋沒錢的人敢大手筆的買起奢侈品眼都不眨一下;就沒辦法解釋有錢的人惜金如命舍不得多花半分錢。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話在現實中到底是不是真實的?我有我的答案,您也有您的,估計都是經過了長時間考驗後才得到的結論吧。
作者:spot321
購物地獄,全因大陸同胞湧來香港,不論價錢,
搶貴了樓價,物價,好像官二代,富二代的金錢走來
了香港,才是自己的,苦了香港平民,富了商家佬,
有本事一點的,便去紐約買平貨,15年時妹妹在紐約
的布魯克林,買了個新秀麗的硬膠單人旅行箱給我,
是七百港元,回港後在永安百貨公司看了價錢是HK$2,400.
該牌子在港是名牌高級貨,在NY則是普通貨.(絕無虛言)
Aldi 是如何保持低價格?
=== 說起 Aldi,我應該多多少少有點發言權。15年前,我曾在 Aldi 當收銀員兼值班經理. 保持低價格有幾個原因:
1)Aldi的薪水高福利待遇特別好,所以可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2)Aldi的新員工做收銀員三個月(記不太清了)後就可以學做值班經理,正式做值班經理後工資上調很多;
3)Aldi的工作效率一人至少頂5個,應該還要多:收銀、值班經理(處理日常工作如叫貨,往架子、地麵或冷藏室上貨,處理顧客的各種問題等等)、打掃衛生(掃地,用拖地機刷地,擦貨架等),Re-shop即是把顧客亂放的商品送回原處、檢查冷藏冷凍室溫度、點貨、去銀行換零錢等等等等,You name it, 什麽都做。
4)收銀員的高速工作效率。Aldi對收銀員掃描商品的速度有很高的要求,一分鍾要60件左右,有的季節性商品不能掃描的必須記住代碼。顧客排隊超過五人就要再加一個收銀口。不忙時,整個店隻有兩個員工,一個收銀,一個值班經理在地麵做事,忙時過去幫忙。周末和月初增加人手。我工作的店地點是在索馬裏難民聚集區,月初 90% 是那些吃救濟的,糧食款到賬號,都是千以上,有的兩千多三千多的,真的,家裏人口多,(孫女幫著照看最小的兒子)開始大采購,非常忙。實話實說,半點不誇張。
5)信譽好,管理嚴格。有人說過期的商品重新貼標簽再賣,我不敢絕對的說有或無,但是在我工作的店裏絕對沒有。凡是打開包的,或者冷藏冷凍食品被顧客拿出來後,接近室溫是絕對不可以放回去的,雞蛋,牛奶,肉之類每天會扔掉一些,我們都要詳細記錄申報損失。
有人說Aldi是窮人店,也是,也不全是。在低端社區的店確實是價格很低,但是中高檔社區的價格也是相應高很多的,隻不過為了競爭有點商品略低於其它的店。
我曾經一起工作的同事都是美國人,女性多,對我們的顧客所來自的國家不太了解,總是感到奇怪,哪來的,這麽多不文明的人,不說英語,不洗澡,味很大等等。我成了了解這些難民的“專家”,都是年輕的女同事,一有時間就問我問題,如:你說他們那裏沒有我們這樣的超市,那他們去哪買菜?又如:她們女人怎麽會同意把那個割掉(割禮),那可是good part! 我隻好從他們的曆史,地理,文化,政治,風俗,宗教等給她們講。後來一個個的都離開了,再高的薪水,在好的待遇也很難天天麵對他們。我是唯一的中國人,這些難民還經常侮辱我說你們中國一個月有兩百美元就能過皇帝的生活(15年前),我就問他們是從哪個難民營來的,我去過你們那裏的兩個最大的難民營,很了解你們那裏的情況。他們問我是國際紅十字會的嗎? 我說不是,是中國政府派去支援幫助你們的。後來就不敢說我了,還跟我握手,並把我介紹給他們的朋友,一下子又變得親切了,他們與我講斯瓦西裏語(我在非洲工作時學了一點)。我心裏想,窮的飯都沒的吃,汽車馬桶自來水都沒見過,更沒聽說過銀行,還敢和我裝!呸!我感覺是住在美國,但是每天去非洲上班,幾次想調動到好區的店,沒成,所以辭了。原本想寫一篇那段工作的經曆,一直沒時間寫,今天借樓主這塊寶地說幾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