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的佩服能把紫禁城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完完整整走上一圈兒的人們!去了那麽多次紫禁城,卻從來都沒能把它仔仔細細的全部走完過,除了許多地方根本就不開放的外因,逛紫禁城確實是太費時間和精力了。兒子至少也去過兩次,有一年還和大學組織的暑假自費旅遊兩岸三地的旅遊團一起去了紫禁城,當時他還很興奮地給我們打了長途電話。看起來,遊紫禁城就得人多勢眾、聲勢浩大,有氣勢有氣氛才能有興致。
那天一早起來就抱著試試的想法問兒子還想不想再去故宮----forbidden city轉轉?他居然沒有猶豫就說好。匆匆忙忙梳洗完畢,我們不到九點就出了門。旅館的門口兒每天都有幾輛出租車在那裏停著,既不主動拉人,也沒見有人主動上過他們的車,估計都是專找機會掙大錢的主兒。可我還是明知故問的走上前問他們去不去故宮?結果被人家一口回絕了。太近了,誰也不願意幹這塊八毛兒的活計,那還能叫錢嗎?人家壓根兒就看不上眼兒。於是乎站在街口四處踅摸,半天也沒打到一輛車,傍邊一位等著過馬路的老大爺似乎都有些看不過去了,問我們這是要去哪兒?我說我們要去故宮,老大爺連聲說:嗨,去故宮還用得著打的?走著去就成,就在前邊兒,沒多遠兒。我忙問:那得走多長時間?大爺說:二十分鍾足夠。得。走就走吧,好在天氣不熱。我和兒子順著大街一路向前疾步行走,走啊走,我們超過了幾乎所有在同一條人行道上走路的行人,結果也還是用了四十分鍾才到達了神武門。多虧那位大爺說的是二十分鍾,他要說四十分鍾,估計我們真的就不會走著去了。
中國美術館。喜歡北京的一個原因就是到處都能看見覆滿金黃色琉璃瓦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築。
終於看見了紫禁城的南門----神武門。以前從這個門買了票就可以進到城裏麵,這回卻發現這個辦法已經行不通了。神武門不再允許遊人進入故宮博物院,想進裏麵遊覽的人們一律得到正門兒賣票處去買票方才許可進入。那又得多走不少路。別急,做生意的人早就十分周到的為人們安排好了掛有兩節車廂的電瓶車,隻要肯花錢,坐在車上“呲溜”一下子就被運到了賣票的北門----午門。
故宮,辛亥革命前又叫紫禁城,是明清兩個朝代共二十四位皇帝曾經居住過的皇宮。它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在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現在為故宮博物院的所在地,它是國家5A級景區,單日客流量曾突破18萬人次,全年的最高客流量也曾突破了1500萬人次。故宮的吸引力確實是超級大。不論什麽時候去故宮都能見到成百上千、成千上萬的人同遊此地的熱鬧景象。那天因為不是周末,又剛剛過完“五一”,去故宮的人明顯地不如前幾天多,但就是那樣,賣票的三十個窗口外都排滿了一隊隊的人。難怪故宮博物院是國家創收的大戶,三十個窗口一起賣票,那場麵真夠壯觀的。一張票60元人民幣一張,一個窗口平均半分鍾就能賣出七八張票,估計坐在裏麵賣票的人點錢點的都不耐煩了。後來跟天津的堂哥講起故宮的票價,他感慨地說:我是在北京出生的。記得小時候上紫禁城裏玩兒,那時候的票價才兩三毛錢一張。嗨,今非昔比。現在,就是賣100塊錢一張票也照樣有人買。要是再賣三毛錢一張票,估計紫禁城的房頂子上都得坐滿了人。
午門建成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順治四年(1647年)重修,嘉慶六年(1801年)再修。午門又被稱作“五鳳樓”,因其主城樓兩側向前延伸出的城台上東、西各有兩座方亭與中央的主樓形成呼應,形若朱雀展翅。其形製實際上繼承了中國曆代王朝宮殿的傳統----即南以朱雀門為皇宮正門。城台中央門洞為皇帝出入的“禦路門”,此外隻有皇後大婚時喜轎入宮,殿試高中的狀元、榜眼和探花出宮時可以走中門,以示皇帝的優崇。宗室王公則出入西門,文武官員出入東門。城台左右轉角各辟一掖門,隻在大朝日開啟。城樓上置鍾鼓,皇帝出午門祭太廟時擊鼓,祭社稷時鳴鍾,舉行大典時鍾鼓齊鳴。午門也是皇帝經常舉行重要儀式的地方,遇有大規模的凱旋獻俘禮,皇帝登上午門城樓,午門前舉行莊嚴的大型儀式,盡顯皇權的威儀。明代,皇帝施淫威處罰大臣的“廷杖”也在此進行,因此,“推出午門斬首”的說法就是由此訛化而來的。事實上,明清時代處決犯人一般都在菜市口法場執行。
一進入太和門廣場,眼前豁然一片開朗。昔日皇朝的威嚴與排場,權力的爭奪與角逐,國家的尊嚴與恥辱,一幕幕一場場似乎就在眼前浮現。幾百年的風風雨雨,亭台樓閣更依舊,故人逝去再無有。
(萬國來朝圖----網絡圖片)
雄獅右前爪下一個纏繞綬帶的繡球,象征著統一寰宇。
紫禁城裏麵正在大興裝修,這項耗資巨大的工程旨在挽救已經逐漸殘破的昔日皇家殿堂。此工程是從2002年正式開始的,計劃要到2020年才能全麵完工。許多地麵已經換上了當今的建築用磚,好是好,總感覺有些不倫不類。好像看到過一篇關於某個歐洲國家保護古老街道地麵的文章,說他們嚴格按照幾百年前的燒製方法燒出和過去一模一樣的石磚,使新街麵和古代無異樣。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北京故宮外朝三大殿中最南麵的殿,該殿是明清兩朝北京城內最高的建築,是開間最多,進深最大和屋頂最高的大殿,堪稱中華第一殿。昔日皇帝登基,冊封皇後等大典都在此舉行。太和殿是皇權的象征,因而在各種形式上都刻意追求與眾不同。
人少多了。到處都是一隊隊打著不同顏色小旗子的旅遊團,導遊們大聲地吆喝著,叮囑自己的隊員們千萬不要掉隊。
人們成群結隊的在故宮裏轉悠著,昔日的皇家禁地成了今日百姓們開心遊玩的樂園。
鍾表館裏有許多各國進貢給清廷的西洋時鍾。記得小時候進鍾表館,感覺那些琺琅鍾表稀奇古怪、精雕細琢、光彩奪目(其實並不是真的有什麽光彩),還能發出不同的響聲。現在再看那些老物件兒,每一個都是黯淡無光,沉寂無聲,越發的使人感到光陰的無情與殘酷。雖然知道它們都很值錢。
出了鍾表館,已經是中午時分,看見珍寶館的旁邊有一個餐館,就和兒子一起進去了。裏麵的人很多,買食物要等很長時間,但還是看著菜單訂了一份八個的炸春卷。拿著收據找了張小桌坐下,等啊等,等了足足有十五分鍾,那份炸春卷才終於現身了。
可別小看這幾隻小小的春卷兒,帶著它的能量,我們又繼續在故宮裏走好長時間。
雖然這回走了不少的路,在故宮裏麵一直馬不停蹄的閑逛了三、四個小時,但還是沒有往東、西方向縱深。就這樣一路走著,到了和景山遙遙相望的時候。
從門洞裏可以看見對麵的(說旁邊的更好)景山。
近瞅景山門遠眺萬春亭,別是一番意境。
出了故宮往前走,希望能找到一輛出租車。一抬頭,發現角樓就近在眼前。這機會難得,必須得給它照一張。雖然沿著河沿兒有許多人都靠在鐵欄杆兒上爭相給角樓照相,我和兒子還是逮著個空子鑽進去拍了幾張。頭腦裏想象著專業人士給角樓照的倩影,但還沒等走到地方就找到了一輛私家車,估計就是Uber打的那種吧,結果也就沒拍到角樓的最佳影像。司機是個四、五十歲的中年男人,開著一輛挺新的家庭車,車上的冷氣突突的開的那叫一個足,是我們在國內打過無數輛車中冷氣開的最足的一位,令人心情愉快。他問我們想去哪裏?我說兒子想吃炸醬麵,您就把我們送到老北京炸醬麵館兒吧。到了北京,兒子想吃的就三樣兒:炸醬麵,烤鴨子、涮羊肉----北京人傳統的吃。
炸灌腸、幹炸丸子都是老北京的大眾名吃。咯吱盒是我最想吃的,隻是店裏沒有,令人大失所望。那盤炸灌腸似乎有些過厚,咬著挺費勁,和前些年吃過的很有些不同。再一次見到了臉大的海碗,沒有吃驚。這是吃炸醬麵,要在碗裏把麵條兒和醬摻合在一起攪合半天,碗小了不好拌。吃炸醬麵除了要有好醬以外,菜碼更不能馬虎。炸醬麵裏要放豆芽、黃瓜絲兒、芹菜絲兒、心裏美蘿卜絲兒、白菜絲兒、煮黃豆等等,這碗裏樣樣素素的就有五種不同的菜,隻是太少而已。話說回來,人家這是開飯館兒,哪能像在自己家裏一樣吃嘛嘛管夠,那不得賠個底兒掉才怪呢。下回來北京還是得再吃一碗炸醬麵,誰讓咱就單好這口兒呢。父親活著時最愛吃麵,什麽打鹵麵、牛肉麵、芝麻醬麵、撈麵、陽春麵、熱幹麵、燴麵,隻要是麵做的條兒他都來者不拒,而我最喜歡的也就是這個炸醬麵。由此,兒子也變成了炸醬麵的愛好者,有時比我還要有過之而無不及。如要問他下次來北京要吃點兒啥?回答準還和這次一樣:炸醬麵、涮羊肉、烤鴨子。
(文章中的所有圖片都是用手機拍攝的)
點點周末快樂!
紫禁城去過無數次,除了看房子還是房子,有點視覺疲勞,嗬嗬。
還是後麵的美食帶勁!
謝謝點點的精彩分享,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