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225)
2015 (166)
2019 (69)
2021 (98)
餃子,一種形如彎月用麵粉皮包裹著各種各樣的葷的、素的餡料的吃食,已經在中華大地上流傳了上千年。新疆就曾出土過“餃齡”有一千三百年之多的唐代餃子,和我們現代人吃的餃子長得極其相像。如此看來,發明餃子的“專利”是非古人莫屬了。
餃子,南方人、北方人皆有吃,但北方人吃餃子則可能更加的普遍和頻繁些。別的不說,就拿過年來講,有的地方年三十兒要吃餃子,寓意著“更歲交子”,大年初一也要吃餃子,象征著一年“要交好運”,到了正月初五還要吃餃子,且“美其名曰”----“剁剁小人”。想象著那一把寒光閃閃的菜刀在紅呼呼的一塊豬的、羊的、牛的肉上“咚咚咚”一陣猛剁,就能把各自心中那不可告與他人的“小人”消滅掉,那種感覺估計無論如何也不能被“滿足”二字形容得貼切。聽聽,多麽令人不寒而栗和富有想象力的稱呼,估計能從一隻小小的餃子裏吃出愛恨情仇、七情六欲的恐怕也隻有華夏子孫才做得到。
按說,這麽起勁兒的吃餃子,人們大多總有個吃膩的時候。再者,現在人們的生活幾乎都有了突飛猛進的改變,早已過了吃幾隻包著肉糜的餃子就能十分的心滿意足的年代。可是,餃子,不僅沒有被其他的山珍海味、中西大餐所替代,卻一如既往的被與時俱進的發揚光大了下去。每到年節,人們在飽食了或訂餐、或自製的一桌粵菜、魯菜、川菜、津菜、京菜、蘇菜等等菜之後,都不會忘記一定要吃上幾隻小小的餃子才算圓滿。
長這麽大,餃子已經吃了無數,真的就像天上的星星數都數不過來,是不是吃貨,從這個形容中就可略見一斑。吃過的餃子餡兒也有豬肉的、羊肉的、牛肉的、魚肉的、蝦肉的、韭菜的、韭黃的、茴香的、芹菜的、白菜的、小白菜的、芥菜的、茄子的、香菜的、黃瓜的、豆角的、南瓜的、西葫蘆的、冬瓜的、大蔥的、雪裏蕻的、蘿卜的、素餡的等等,最愛的卻還是韭菜豬肉餡兒的餃子。當然了,加上鮮蝦就是韭菜三鮮餡兒的,可我還是一味的下裏巴人的覺得沒有蝦的要更好吃。也因此,先生,那位在家裏以吃海味著名的人每每見我包韭菜餃子就都要據理力爭一番,否則,他想吃三鮮餃子的願望就很有可能完全落空。
很久以前,每到過年時,家裏經常都是爸爸、媽媽和我三個人一起包餃子,爸爸負責擀皮兒,媽媽專包餃子,我則介於爸爸和媽媽之間,一會兒幫爸爸擀幾個餃子皮兒,一會兒又幫媽媽包幾個餃子,人雖不多,但也是其樂融融。
媽媽是個不善表揚鼓勵,隻知批評責備的人,估計這與她太過能幹有些關係:她會繡花、會裁剪、會做衣服、會做棉窩窩鞋,寫得一手好毛筆字、還學會了畫花鳥魚蟲(退休後),會醃臘肉、雪裏蕻、四川泡菜、醬茄瓜兒、五香蘿卜幹兒、韭菜花,會炒菜、會燉魚,米粉肉做得那叫一絕,是家裏每年過年必備的年菜之一。。。所以,她當然也很會挑剔。
就拿包韭菜三鮮餃子來說,媽媽曾經批評過我不少次,說切好了的韭菜先不要立即拌到肉餡兒裏,那樣韭菜經過可能的長時間的醃製會變得很不好看,非要等到臨包餃子時才能攪拌均勻,那樣,煮熟了的餃子咬一口,裏麵餡兒的顏色就不會很難看。
這回的餡兒很多,玻璃大碗是裝不下了,動用了鐵鍋。每次包餃子都要冷凍不少,為了多吃幾次。
準備開始包餃子前把韭菜拌均勻了。
爸爸不止會擀餃子皮兒,還會包餃子。他包的餃子是一個褶子、一個褶子那樣捏出來的,真的就像是一個小小的月牙兒,彎彎的、俏俏的很是秀氣。不隻是爸爸那樣包餃子,大爺包的餃子也和爸爸的如出一轍。見過不少南方人包的餃子和爸爸他們包過的餃子很是相似,不知是不是一種極其單純的巧合。
我包的就很不好看。
媽媽每每都嫌爸爸包的太過於慢:“你不用包了,一個褶兒一個褶兒的太費事,還是我這樣的好,一捏一個,又快,又省事,還好看呢。瞧,比你包的褶子樣兒的漂亮多了。”
山東人包餃子就喜歡兩手左右一起使勁兒往中間那麽一捏,得了,一個餃子就擠捏完成了。
靠右邊那排就是我包的山東式的擠餃子。
包餃子講究個薄皮兒大餡兒,一咬一兜油兒,因為據說愛吃餃子的人都是衝著麵皮裏麵的內容兒(餃子餡)去的,沒有專門是為了愛吃餃子皮而吃餃子的。
我的功夫還是不到家,餡兒再放多了就包不上了,要是我媽準能多放。
不過,事情都不會是絕對的,有喜歡吃餃子餡兒的,肯定也有喜歡吃餃子皮兒的。記得樓裏的P叔叔和L姨兩口子包餃子,擀一張餃子皮,放一齁齁兒餃子餡兒,還沒有一隻公家食堂用竹批兒往裏扒拉餡兒製成的小餛飩的餡兒多,包出來的餃子好大的一個麵邊兒,餃子肚兒卻是一點點兒。當時覺得十分的新奇,因為別人家的餃子都是大肚兒,唯獨他們家的奇特。多年以後才知道,幾千年前的餃子和餛飩其實是一種東西,難怪他們把餃子包成了餃子樣兒的餛飩。
餃子包好了,接下去的一項當然就是煮了。煮餃子人人都會,無非是在鍋裏放寬水(水要多的意思),待水開,把生餃子入鍋,此時要用勺子或鏟子之類的東西輕輕地把生餃子略微攪拌,為的是不讓它們黏在鍋底,蓋上鍋蓋,等待鍋開。這期間,還要把餃子略微攪拌一兩次,免其粘鍋。鍋開之時,往鍋裏點些涼水,再蓋上鍋蓋,如此反複一兩次,一鍋餃子就算熟透了。
剛剛出鍋幾秒鍾還帶著熱氣的餃子
爸爸家的人有不少都喜歡吃剛剛出鍋的熱氣蒸騰的餃子,餃子稍稍一涼就得放筷子,接著等下一鍋。當然了,吃熱餃子並不是像您想象的那樣非得是呲牙咧嘴、西裏呼嚕的粗魯,您得先把餃子咬開一個小口兒,待熱氣跑出去再接著吃第二口,但無論如何都必須是剛剛出鍋的“鮮”餃子。
記得那時常去北京姑姑家。有一次姑父提議吃餃子,大家一起動手,不一會兒就包了兩蓋簾兒多的餃子。姑姑主動請纓要去廚房煮餃子,姑父連忙勸阻:“你們趕緊坐好了吧,我知道你們家人都是喜歡吃熱餃子的,餃子一涼就不吃了。我沒關係,我喜歡吃涼些的餃子,所以我去煮餃子最合適。”我有些不好意思,因為姑父沒吃,我先吃是很不禮貌的。姑父一席話打消了我的顧慮。於是,我和姑姑坐在桌邊,等著熱餃子出鍋,一盤兒餃子上來,吃了幾個就不吃了,又接著等下一盤。。。
現在,這個近乎偏執狂的吃法幾乎就被徹底改變了。因為,人人家裏都有冰箱,包好的餃子可以冷凍起來,隨吃隨煮,不用像以前那樣,除了在冬季,其他時間裏包好的餃子都需要趕緊煮熟,否則就會壞掉,如此也就造成了多煮餃子的機會。不過,雖然不吃過熱的餃子了,每當看見影視劇裏那些出現在描寫吃飯場景裏的涼了的、皺皺巴巴的餃子時,還會情不自禁的暗自想到:這餃子都皺巴成這樣兒了,還好吃嗎?幹脆回鍋炸了吧。
開心快樂!
點點包的很漂亮,過年是一定要吃餃子的,不然就不算過年:))
點點周末快樂!
問好點點!
香!
祝新春新年行大運!
謝謝點點分享,春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