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s World

五花八門身邊事,喜怒哀樂筆中行。
個人資料
spot321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晚清碎影----約翰·湯姆遜眼中的晚清中國》之一

(2015-06-20 10:03:51) 下一個

約翰·湯姆遜(1837-1921年)生於英國愛丁堡。1862年啟程前往新加坡,在當地開辦了一家照相館,成為一名專業人像攝影師。隨後湯姆遜到馬來亞和蘇門答臘拍攝風光與人物照。1866年遷居曼穀,首次前往柬埔寨和印度支那(越地)拍攝。18681872年他在中國拍攝那些以街頭和社會為背景照片時所積累的攝影經驗和技術為他五年後創作《倫敦市井圖》奠定了基礎,使湯姆遜成為了紀實攝影的先驅。

 約翰·湯姆遜從1868年開始了他的中國之旅,記錄了當時福建、浙江、北京等地的風景、肖像、城市街頭的生活。下麵從《晚清碎影----約翰·湯姆遜眼中的晚清中國》精選了最有代表性的官員、女性、市井人物的肖像和生活照,希望這些照片能給讀者們提供一個側麵去回顧中國的曆史。


北京清漪園之大報恩延壽寺遺址 (1871-1872)

大報恩延壽寺在萬壽山前建築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為他母親60壽辰而建,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從此照片中還依稀可以看出當年的原貌。1888年慈禧重建時改為排雲殿,是慈禧在園內居住和過生日時接受朝拜的地方,現在這組建築是頤和園最為壯觀的建築群體。

北京大清官員董恂 (1871-1872)

董恂(1810-1892年),初名醇,後避同治帝諱改恂,字忱甫,號韞卿,江都縣邵伯鎮人。時任戶部尚書。1840年(道光二十年)成為進士後踏上仕宦之途,至1882年(光緒八年)正月,以76歲高齡退休罷職,先後曆事道光、鹹豐、同治、光緒4朝,曆任戶部主事、湖南儲運道、直隸清河道、順天府尹、都察院左都禦史及兵、戶兩部侍郎、尚書。其中戶部尚書任期最長,自同治八年六月至光緒八年正月,達12年之久。在此期間曾充殿試讀卷、會試正副主考官,以及文宗、穆宗二帝實錄館總裁,又曾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作為全權大臣,奉派與比利時、英國、俄國、 美國等國簽訂通商條約。為維護國家利益,據理力爭,不辱使命。

北京總理衙門三滿族大臣 (1871-1872)

左側沈桂芬,江蘇吳縣人,字經笙,又字小山。時任軍機大臣,56歲;中間董恂,字忱甫,號韞卿,江都人。先後事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四朝,時任戶部尚書,他還是近代詩文家,同治三年(1864年)翻譯美國郎費羅的《人生頌》一詩,從而成為“具體介紹近代西洋文學的第一人”(錢鍾書語),61歲;右側為毛昶熙,時任工部尚書,56歲。他們三人同時還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

清代官員,北京,1869年。


在大清時代,科舉考試是選拔官員的一個主要途徑。清代官員又分為文官和武官兩大類。不同等級的官員分為九品,每品裏又有正、從之分,所謂九品十八級。每個級別的官服和帽子都是不同的。湯姆遜說,正式場合, 滿清官員都要正襟危坐,說著正式的官話。

官員和仆役,北京,1871-1872年。


出現在照片中的官員在構圖上雖然是傳統的中國特色,包括他手中的煙鬥,幾上的茶杯、茶壺和茶葉盒等,但從這位官員所翹二郎腿和仆人的姿勢來看,湯姆遜正努力拜托正式的肖像拍攝方法,努力抓取人們生活中自然的一麵。

北京滿族新娘 (1871-1872)

湯姆遜拍攝了大量身著盛裝的滿族新娘的照片,但他對這些新娘的未來生活並不樂觀,甚至和奴隸製相比:富人的孩子一般比窮人的孩子結婚早,但滿族少女隻有到了十四歲才能訂婚。一般來說,人們會雇用媒婆來提早安排一樁婚事,但未來的主婦必需符合四個標準:一是要和藹,二要文靜,三要勤快,四要好看。對比這個新娘的盛裝,她憂鬱的眼神也許正是攝影師想表達的。

廣東女童 (1869-1870)

在湯姆遜的中國之行中,拍攝孩子的肖像是最困難的。因為很多中國人覺得外國人的照相機是很神秘和危險的設備,尤其對孩子們而言。在這張照片中,女孩表情自然,沒有任何害怕的表情,從她的頭飾和裝束看,肯定是來自富裕的家庭。根據湯姆遜的描述,這個女孩的光彩很快將會泯滅,因為她不能上學,清秀的臉龐未來將會被厚厚的化妝所覆蓋。

北京買頭飾的滿族婦女 (1871-1872)

北京的滿族婦女十分重視頭飾。頭飾作為首飾戴在頭上,不僅起到美飾發髻的作用,還有托物寄情、表達心聲意願的美好追求。從照片中滿族女子的穿著來看,應當是富貴人家的婦女,而販賣頭飾在當時的北京一定是個很賺錢的行當。

北京正在用餐的滿族婦女 (1871-1872)

湯姆遜認為:總體上說,在西方人的眼裏,滿族婦女顯得更加美麗和優雅。因為滿族婦女有更大的自由度,從不裹腳,是自然的小腳。另外,她們的服飾也更加雅致。照片上六位正在用餐的滿族婦女興致各異,但站立的一老一小兩個仆人則麵無表情。

廈門被絞掉拇指的竊賊 1871年)

根據湯姆遜的描述,中國清代的法庭充滿了腐敗和不公。不能賄賂法官的窮苦人就得忍受肉體的懲罰,比如毒打,甚至被剁掉手指。這個廈門的竊賊被抓後,拇指被吊了起來直至爛掉。他其實隻是個小小偷,他偷的東西不足以來賄賂查案的人,所以不得不付出拇指的代價。

北京觀看西洋景 1871-1872年)

西洋景又稱“拉洋片”,是清末北京街頭很受歡迎的一種娛樂方式。在電影尚未傳入中國的年代,西洋景是一種代替電影的娛樂方式。 藝人將各種圖畫裝入特製的大木箱中,箱子外壁設若幹小孔,孔中裝凸鏡,觀看者通過凸鏡往箱內觀看。表演者邊拉放畫片,邊根據畫麵內容配以唱詞和鑼鼓。

北京景泰藍製作 1871-1872年)

這是湯姆遜拍攝的北京製作景泰藍的畫麵,湯姆遜了解到了景泰藍的製作過程,並詳細地記錄下來。這家作坊的老板是滿族人,位於東交民巷法國使館的不遠處。整個畫麵構圖並不飽滿,很有可能是當時的藝人為了保密,並沒有給湯姆遜更多的拍攝機會的緣故。

北京出殯旗手 1871-1872年)

滿族葬禮過程經過精心設計,有的棺材是六十四人所抬。湯姆遜從一個傳教士那裏了解到了葬禮的過程,照片上的人都是參加葬禮的旗手:他們都是被臨時雇用的乞丐,滿族人和漢人葬禮的所用旗幟和用具有很大的差別。每一個滿族旗人的葬禮都會從政府那裏得到些補貼來彌補葬禮的花費。

北京賣水果的商販(1871-1872)

這是當時老北京走街串巷賣時令水果的商販,湯姆遜說:他把商店扛在了自己的肩膀上。他會在狹窄的胡同裏,挨家挨戶地推銷他上等的葡萄。攝影師拍攝的是他叫賣時的精彩一瞬,一個孩子低頭看著垂涎欲滴的葡萄,令畫麵平添幾分生動。

北京修腳師 (1871-1872)

這些修腳師不單單可以提供剪趾甲等簡單的服務,同時他們還是一個流動的腳醫,可以根治雞眼等各種腳病。整個畫麵生動有趣,把修腳師的認真、顧客的信任表現得淋漓盡致,尤其是從破敗的門窗上伸出頭的老者,口含大煙鬥,平靜地欣賞修腳師的技藝,為整幅照片增加了幾絲情趣。

北京的更夫 (1871-1872)

打更在中國是一門古老的職業。更夫每天夜裏敲竹梆子或鑼,提醒人們現在是什麽時候(時間),也有提醒人們防火、防盜的功能。這位姓王的旗人身穿破羊皮襖,手持竹梆,張大嘴巴估計在喊:關好門窗,小心火燭!他是北京一所法國旅館的更夫。

十九世紀以各種身份來中國的歐美攝影師,不論是來經商的業餘攝影者,還是來旅行的攝影家,或是戰地報道攝影記者,他們和中國人民的廣泛接觸在客觀上起了介紹攝影知識,輸入新工藝和傳播攝影技術的積極作用。

 

轉載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spot32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erdong' 的評論 : 是的。謝謝邇東來訪!祝愉快!
erdong 回複 悄悄話 看照片,學曆史。
問點點好!
spot32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南山鬆' 的評論 : 的確,看了以後頗有感觸。祝小鬆周末愉快!
南山鬆 回複 悄悄話 老照片中有許多的人物和故事,耐人尋味.
謝謝點點分享,周末快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