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s World

五花八門身邊事,喜怒哀樂筆中行。
個人資料
spot321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各地的粽子都有哪些不同?

(2015-06-20 09:06:54) 下一個

記得那時,一年裏也就隻有那麽固定的幾次是可以吃到“粘食”的時候,如過年的各類年糕,正月十五的元宵,五月端午的糯米粽子等等。那時勸業場的稻香村,每到過年時,除了賣水磨年糕以外,還會賣一種四四方方的摻了糖的百果年糕,是用糯米麵摻合著青紅絲和各種蜜餞以及桃仁兒等食材製作而成的,吃時上蒸鍋蒸熟,趁熱上桌,小心入口,那個香甜、粘糯的滋味,至今仍不能忘懷。不記得那時有現成的粽子賣,估計肯定是有的,隻可能是因為沒見人買過,因為每到端午節的時候,樓裏各家各戶幾乎都無一例外的自己包粽子。

印象中,山東人和粘食好像不太沾邊,讀了這篇文章才知道,敢情山東粽子還是粽子中的“老祖宗”呢,難怪母親當年那麽會包粽子,而且經她手包出來的粽子無論怎麽煮都不會漏兜,原來是因為生在了粽子的“老家”的緣故。

母親包的是三角粽,個兒頂個兒的即小又結實,裏麵的餡兒如若不是幾個紅棗,那就是自己蒸的紅豆餡兒。每到包粽子的時候,她都會不厭其煩的包上一大鍋(現在看來,那鍋還真不算大,在孩子眼裏什麽東西都嫌大),自己肯定是吃不了的,也放不住,包那麽多就是為了東送西送,給舅舅們幾個,給小姨幾個,給大爺幾個,沒準兒再給鄰居誰誰個把,如此這般,那一鍋粽子也就分光了。

到了端午節的時候,樓裏家家都吃粽子,隻是因為南北之分,做出的粽子也就各有各味了。年年吃著母親包的一成不變的棗粽子和並不怎麽香甜且幹巴巴還帶有許多紅豆皮的豆餡兒粽子(因為不舍得放定量的油和同樣定量的綿白糖),父親偶爾就會說上幾句例如他小時候吃過家裏保姆包的江南肉粽(父親祖籍江蘇),那滋味實在是用言語難以表達的好吃的話,並不失時機的建議母親有機會也可以試著包一包帶鹹味兒的肉粽子,可每次都被母親斬釘截鐵的駁回了。以母親的觀點,粽子就應該是包著甜餡料且蘸白糖吃的甜食,弄成油乎乎,鹹滋滋的味道怎麽可能好吃呢??母親的這個固執的觀點最終還是被某一年來自江南的臨家婆婆送來的幾個大肉粽給不攻自破了,在咬了幾口那個油漬麻花的,肉香十足的,還略帶棕色的亮晶晶的糯米粽子以後,她不得不感歎到,原來父親說的還真是對啊。自此,我家往後每年的端午節就不僅僅是隻能吃上棗粽子,豆餡兒粽子了,母親也熱衷於包一些帶有五花肉的肉粽子了,隻是煮的時候要稍稍費些功夫,因為,要分成兩鍋才能完成。

記得父親喜歡吃豆沙粽,因為他覺得豆沙要比紅棗的甜許多,而且吃棗粽子還得吐核兒,太費勁。印象中有無數次,父親總是試著要從一堆混合了兩種餡料的粽子中(母親總是把它們混在一起一鍋煮,省事)挑出一個豆沙餡兒的來吃,可結果卻總是適得其反,越是想找一個看似不是棗兒的,他就每每總是挑到棗粽子,其結果就是,本來隻想吃一個,最後卻總是吃了兩個,甚至是三個才終於吃到一個豆沙餡兒的,真的是樂中有苦啊。

認識的朋友中很是有幾個會包粽子的能人,包出的粽子又黏又糯,裏麵的餡料有甜有鹹,真的是各有千秋,不相上下。這些年下來,北方粽子,南方粽子也吃了不少,可自己從來也沒有試著包過,估計要想學包粽子還得等等再說了。

這是在韓國店買的現成的冷凍粽子,已經買了好幾回了,挺不錯的,由此又有了一個不用包粽子的理由了。

一塊去旅行端午節,是各地民眾享受美味粽子的時刻。粽子古稱 “角黍 ”,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曆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由於各地的飲食習慣不同,粽子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南北風味、各種流派和不同形狀的具有“求大同,存小異”特性的民間食品。那麽,各地的粽子都有哪些不同呢?

北京派

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北京粽子個頭較大,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場上供應的大多數是糯米粽。在農村中,仍然習慣吃大黃米粽。黏韌而清香,別具風味,北京粽子多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也采用果脯為餡。

廣東派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廣東粽子與北京粽子相反,個頭較小,外形別致,正麵方形,後麵隆起一隻尖角,狀如錐子。冬葉包裹著糯米、綠豆、鹹蛋黃、冬菇、花生、五花肉及蓮子,是傳統裹蒸粽做法,豐富的材料充盈了口感的滿足。

廣西派

廣西靈山縣枕頭粽。桂中地區喜包形態酷似枕頭的大枕頭粽。桂中地區的大枕頭粽一個用上半斤至一斤米;而桂林地區喜包一斤米可做六七個粽子的小枕頭粽。桂林以北則喜包形態恰似狗頭的狗頭粽。在粽子包製過程中的配料方麵又各有特色。如桂林人包粽子喜加點堿粉,以煮熟的粽子產生堿香味;而全州人包粽子喜歡用稻草灰水浸泡糯米,用這種方法包製出來的粽子既有適中的堿香味,亦有誘人食欲的色彩。

四川派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製作講究,工藝複雜,其口味當然獨特,故成為四川千古流傳的名點小吃之一。其製法是先把糯米、紅豆浸泡 5 6 小時,將水倒出,放入椒粉、川鹽、味精和少許臘肉,用粽子葉包成約 60 克一個的四角粽。煮熟後食之,香辣適口,風味獨特。

蘇州派

蘇州粽子是呈長而細的四角形,有鮮肉、棗泥、豆沙、豬油夾沙等品種,具有配料講究、製作精細等特色。如豬油夾沙粽子,選用上等紅小豆,煮熟後去皮濾沙,再加入成倍的砂糖和適量的油脂製成餡,裹紮時餡裏還夾有一塊肥肉,煮熟後晶亮甜美,油潤清香。

嘉興派

浙江嘉興粽子曆史悠久聞名華夏。嘉興粽子為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雞肉粽等品種。嘉興粽子當推 "“五芳齋 "”為最,素有 "“江南粽子大王 ”之稱。它的粽子從選料、製作到烹煮都有獨到之處。米要上等白糯米,肉從豬後腿精選,粽子煮熟後,肥肉的油滲入米內,入口鮮美,肥而不膩。許多海內外朋友皆因品嚐過嘉興粽子後,方知浙江嘉興的地名。

寧波派

浙江寧波粽子為四角形,有堿水粽、赤豆粽、紅棗粽等品種。其代表品種堿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適量的堿水,用老黃箬葉裹紮。煮熟後糯米變成淺黃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海南派

海南粽子與北方的粽子不同,它由芭蕉葉包成方錐形,重約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鹹蛋黃、叉燒肉、臘肉、紅燒雞翅等,熱粽剝開,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後有肉、蛋的濃香。香濃淡兼有,味葷素俱備,令食者胃口大開。

山東派

在諸多品種的粽子裏,輩份最大,資格最老的,當首推山東黃米粽子。選用黃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夾以紅棗,製品風味獨特,食用時,可根據食客習慣,佐以白糖,增加甜味。

山西派

山西粽子以黍米裹紅棗製粽為最多,美其名為“黃金白玉裹瑪瑙”。這是因為,作為五穀之首的黍其發源地正在黃河流域的晉陝一帶。至今,黍米在山西人民的飲食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山西人民常用軟黃米磨成麵做素糕吃,山西民間包粽子也多用黍米裹紅棗。

汨羅派

湖南汨羅傳說是粽子的發源地。汩羅粽子曆來以品種多、製作精巧而著稱於世。國際龍舟節期間共推出傳統和新開發的粽子數十種,並采用外形精美的真空塑料包裝和罐頭包裝,無菌衛生,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

閩南派

廈門、泉州的燒肉粽、堿粽皆馳名海內外。燒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三層塊頭,先鹵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鹵肉湯、白糖等,吃時蘸調蒜泥、芥辣、紅辣醬、蘿卜酸等多樣佐料,香甜嫩滑,油潤不膩。閩南話 “熱 ”與 ”同含義,所謂 燒肉粽 ”就是要趁熱而食的粽子,熱食則更有風味。

台灣派

帶有濃厚的閩南風味,品種甚多,有白米粽、綠豆粽、叉燒粽、八寶粽、燒肉粽。燒肉粽最為流行,它的 “內容 ”豐富多彩,包括有豬肉、幹貝、芋頭、蛤幹、鴨蛋等,成了終年可見的傳統小吃。新竹的 “成家肉粽 ”、彰化的 “肉粽 ”和台南的 “再發號肉粽 都很有名氣。八寶粽也是代表品種,它選料多樣,將豬腿肉、肥膘、栗子 (或花生仁 )、蘿卜幹、魷魚分別切成丁,鍋燒熱,先下洋蔥末,再加上以上配料及酒、醬油、麻油炒勻,與糯米拌勻後,裹紮蒸熟,香味濃鬱。著名歌星鄧麗君以一首台語 “燒肉粽 ”的歌曲而大受歡迎,由此可見台灣粽子在台灣飲食文化的地位。

西安派

蜂蜜涼粽子始於唐代,是由唐韋巨源宴請中宗皇帝的 燒尾宴 ”上的 賜緋含香粽 ”演化而來的,注釋是 “蜜淋 ”,意思是給粽子淋上蜂蜜。在涼粽子上淋上蜂蜜,是一種理想的夏令食品。具有涼甜芳香、沁人肺腑的特點。主要原料是糯米、蜂蜜。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述當時唐長安城裏 “庾家粽子,白瑩如玉 ”。唐元稹詩雲:“ 彩縷碧筠糭,香粳白玉團。” 這些都充分說明,遠在一千多年前的古長安,上自宮廷,下至市肆民間,以糯米加蜂蜜製成的粽子,已成為膾炙人口的風味佳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它逐漸演變為今天的蜂蜜涼粽子。所以西安的蜂蜜涼粽子,曆史最悠久當之無愧。

雲南派

雲南省瀘西縣永寧鄉有一個名叫法衣村的壯族聚居村。該村的壯族朋友包出的粽子外觀看起來就像一根棍子。不過別小瞧這根棍子了,主料得用當地特產的優質糯米,而餡則用一大塊肥瘦兼有的新鮮肉塊或火腿,包粽子的葉子也很有講究,是用當地的麻竹葉和波羅樹葉共同包紮而成。該粽子煮熟後外觀十分晶亮,吃起來油潤清香。

 

轉載自:網絡(略有添加和改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spot32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一覽青山' 的評論 : 紙上談吃,一飽眼福吧。謝謝來訪!祝愉快!
一覽青山 回複 悄悄話 太豐富多彩了,讚歎!
spot32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南山鬆' 的評論 : 各有各味。端午節就要多吃幾個粽子,應景兒。祝合家安康!
南山鬆 回複 悄悄話 這麽多種粽子,我這中午剛吃過,看得我又想吃了~
謝謝點點的饞人分享,端午節安康!
登錄後才可評論.